《高工傳感》記者 劉璐
—專訪上海安科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周中
【編者按】
“現階段我們推出的兩個智能電網用戶端的解決方案,大家都不相信,包括政府。”上海安科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周中,在給本刊記者展示、介紹智能電力監控系統時這樣說道。過去的一年,智能電網的概念被炒得火爆。但真正已落地并開始推向市場的應用系統,國內企業少之又少。目前安科瑞推出的ZigBee模塊在企業內部電能管理中的應用系統,是國內“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涉及這方面應用技術的企業。雖然輿論暢想的智能電網的“智能生活”每每都能讀到,但當真正的應用推出并嘗試走向市場時,智能電網企業面臨了用戶“不能相信”的尷尬。
在介紹傳感網絡電力儀表在企業中的應用技術時,周中這樣比喻到:“如果用人來比喻,我們不僅能看見人的血管,連毛細血管也看的很清楚。如果這個人生病了,就能在最短的時間里對癥下藥。”從2005年開始申報電能管理系統項目,2009年申請ZigBee儀表專利,到2010年建立示范系統。上海安科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的科研成果讓同行業驚訝。
在周中看來,現階段智能電網企業必須“有耐心”,國內技術方面的薄弱以及市場的接納期,都需要智能電網企業耐得住寂寞。本刊記者就國內智能電網具體應用情況,專訪了上海安科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周中。
智能電網應用項目面臨市場推廣困難
高工傳感:目前安科瑞涉及物聯網的商業應用有哪些?這其中又有哪些已經應用于國內市場?
周中:安科瑞現在涉及的項目主要是大型公建建筑能耗監測,工礦企業的無線電力監控、電能管理。我們公司從事網絡電力儀表兼系統研發和銷售工作。是高科技民營企業。目前,我們公司研發的網絡電力儀表主要應用于智能電網“配電、用電”環節的用戶側,具有電氣測量、計量、診斷、控制等功能。為用戶提供電能管理、電力監控、電氣安全解決方案。目前我們已經成功應用的商業方案有通訊機房(數據信息中心)電源監控系統、光伏電站電力監控系統、建筑能耗分析管理系統、剩余電流式電氣火災監控系統、ZigBee(物聯網)無線網絡電能管理系統及太陽能光伏電站電力監控系統等解決方案。對ZigBee無線網絡電能管理系統現階段大家還不認可,包括政府在內,不相信我們現在推出來的這個監測系統能做到智能監控。這個產品目前也在申報政府示范項目。
目前我們的商業應用還是以有線的為主。比如說世博會場館、亞運會海心沙島、浦東圖書館等工程,都是我們應用比較成功的案例。
高工傳感:ZigBee無線網絡電能管理系統從何時開始研究?目前的市場應用情況怎樣?
周中:2005年,我們的網絡電力儀表項目申報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的時候,就有復旦大學計算機研究中心的涂時亮教授提出,要我們做好ZigBee模塊的技術應用研發工作,2009年我們申請了這方面的專利。在智能電網用戶側的電能管理中采用這種無線模塊的,國內有報道的,安科瑞應該是第一家。
由于核心技術掌握在外國人手里,我們結合自身的行業特點,專注于做能耗監測的應用。安科瑞的網絡電力儀表,涵蓋了電網用戶側的測量、計量、監控、診斷、保護。電力儀表跟智能電網、跟物聯網掛上鉤的企業很少。大家首先看到的是防盜、食品、智能交通市場,但這些應用跟工礦企業、建筑樓宇、基礎設施的能源管理、電力監控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因為用戶端消耗著電網80%的能耗,這一塊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當然,也要看到目前國內的市場反應。智能監控與節能方面的應用,沒有一個用戶是自己去主動選擇的,需要企業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并大力推廣,也需要政府制定標準和立法推動。對于市場來說,用戶還在處于觀望態度,因為他們并不清楚這個項目能給他們的實際工作、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有的客戶會有疑問,我們這個前期投入100多萬后會是什么效果呢?說再多,也沒有實踐示范的效果好。因此我們公司自籌資金先建立了示范系統。
掌握核心技術是關鍵
高工傳感:現階段我國的物聯網發展正處在起步階段,安科瑞在物聯網產業有何競爭優勢?又將如何保持?
周中:去年上海世博會期間,我們請了1000多個電氣設計工程師來參觀我們的物聯網智能電網管理,我們的主題就是新技術和新能源的關系。今年1月10日我們請了上海建科院和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大學、現代設計集團的14位建筑節能專家,到我們的生產基地去參觀。他們就是做建筑的智能能耗監測的,受政府主管部門委托,起草上海地方建筑節能規范。他們看了后很驚訝。大企業沒做的,我們竟然已經做了,既有光伏發電的應用,又有物聯網方面的應用。現在物聯網處于起步階段,對于用戶來說還是很陌生的詞。現階段我們把電力儀表已經細分化了,分為電能計量管理儀表、監控與保護儀表、電氣安全儀表,這在行業當中首先提出如此細分的,而且這方面的產品都已經系列化了。為什么要分這么多呢?因為電網終端的用戶是各種各樣的。有基礎設施的用戶,如機場、港口、公路等;也有工礦企業的用戶,如建材廠、鋼廠、煤礦等;也有建筑樓宇的客戶,像政府機關、體育設施、商場、賓館等。因此,與電網的“發電、輸電、變電”環節不一樣的是,終端用戶的需求是各種各樣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所以這里的產品品種非常多。而我們安科瑞目前的產品完全可以滿足任何客戶的不同需求,所以我們在電網用戶端的電力傳感器這一塊,有十分明顯的優勢。
另外,我們能向客戶提供各種解決方案,從儀表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延伸到服務、應用,目前國內這樣的企業是不多的。到2010年底,我們擁有110多項專利。為了繼續保持這個優勢,我們還在研發能源管理儀表、智能電網用戶端電能管理表計系統,風電測量與保護模塊,有些項目已在上海科委立項了, 2011年會出樣機。這個系列研發成功后,我們就可以從電能管理上升到能源管理。這樣一來,這個智能系統不僅可以管電,還可以把水、氣、油煤等非電量能耗都納入到這個智能管理系統中來。
智能電能管理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高工傳感:早在2010年10月,就有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不久的時間,智能電網、移動支付等行業應用將成為物聯網最先商業化的應用。您如何看這個觀點?
周中:就我個人來說,我對智能電網關注比較多一點。我們國家先從建設“堅強”電網開始,是符合國家的國情的。因為我們的能源主要在西部,用戶主要在東部。從長遠來看,用戶端消耗的電能是整個電網的80%,推進智能電網用戶端的智能化建設,從而提高用能效率,提高用電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市場前景也十分廣闊。有專家指出,在電網投資1元相應會拉動配電投資50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用電量肯定也會提高。那這個電從哪里來?都靠煤電?顯然不行。這個時候會用到可再生分布式能源,比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這些能源是取之不盡的。智能電網的推進,能使我們做到合理、節約用電,讓每一度電都用到實處,這是智能電網能帶來的。
高工傳感:從國內的智能電網發展環境來看,對于企業有哪些有利因素?同時又面臨哪些困難?
周中:從安科瑞來看,產品可以滿足智能電網用戶端的各種需求,隨著智能電網的推進,必然會給安科瑞帶來很大的發展機遇,實際上我們已經做好了這方面的準備。同時又面臨哪些困難呢?我們國家在發電、配電、變電這一塊基本上都是國有控股的,可以統一來抓,統一來管,行動比較迅速。但是用戶側呢,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行業,各種各樣的用戶,外資、內資、國企等都有,無法統一管理,只能政府建立示范,層層推進,引導推廣,這有一個漫長的過程。要通過立法、標準的制定等各種工作來推動。我們國家用戶層還沒有推動相關的工作,所以企業也有些看不到頭緒。
國內企業需耐得住寂寞
高工傳感:同歐美、日本等相比,您如何看待國內智能電網的發展前景?我們的短板在哪里?
周中:我們國家地域廣、人口多,是制造業大國,所以我們國家建設智能電網更加有實際意義。如果我們現在的人均能耗、基礎設施等等達到歐美、日本等國家的同等水平,那么我們消耗的能量在世界上肯定位列前茅的,甚至要超過美國的好幾倍。所以,我們國家要產業升級,智能電網建設十分必要,前景十分看好。
短板方面,我們主要是核心技術——芯片,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上。我們掌握核心技術難嗎?很難,這是大的環境影響了企業創新。大型上市企業里,70%的企業都有自己房地產公司。既然房地產很能賺錢誰又愿意去研發創新?還有出口產業,按國外標準加工生產,不需創新,所以這些不改變的話,高科技產業發展仍很困難。目前國家在抓人才優先戰略,這對加快創新步伐,縮短差距十分必要。
高工傳感:您怎么看近兩年內國內物聯網產業的發展?
周中:我看這方面的報道很多。從政府來講,希望有個突破,所以無錫希望在感知中國這一塊創造出一個大的產業來,并已走在全國的前列。其他各省、市也紛紛推出上百、上千億計劃,有點像大躍進。其實物聯網產業發展最重要的還在于用戶愿意買賬。從應用示范到用戶真正接受,這個過程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企業需要耐得住寂寞。工廠、樓宇的智能與手機支付、智能交通這些不一樣,一個企業的領導者不是專業的技術人員,智能系統設計應用涉及到方方面面,對智能系統不是很了解,就會覺得不需要,這是用戶端的特點。所以引導消費者需要時間。
文章來源于:《高工傳感》2011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