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拍價比起始價飆升1771倍!8月11日,四川金川縣李家溝北鋰礦勘查權競拍價格驚爆眼球,起始價為57萬元,經過3412次報價,最終競拍價達到10.1017億元,升值1771倍。8月13日,四川馬爾康市加達鋰礦勘查權競拍更是令人驚詫,其起始價為319萬元,經過3天11307次報價,最終競拍價高達42.0579億元,升值1317倍。3天之內,僅此兩項鋰礦勘查權拍賣價相加已超過52億元。
??而與之相對照的是,今年4月在搶鋰降溫之際,新疆一座鋰礦競拍后竟遭到棄購。相隔不過百余天時間,為何又出現搶鋰大戰現象?高價搶鋰是否具有風險?鋰材料市場供需情況與前景如何?行業何時能回歸理性發展……
??01.搶鋰戰火緣何“復燃”
??此次以超過42億元競拍價獲得加達鋰礦勘查權的,是大中礦業旗下全資子公司大中新能源;競拍獲得李家溝北鋰礦勘查權的是四川能投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其為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其中,大中礦業主業為鐵礦開發,2022年開始進軍鋰礦行業。
??不僅競拍價格令人驚訝,此次參與競拍的企業也不在少數。據了解,這次鋰礦拍賣吸引了包括A股上市公司在內的眾多產業鏈企業的關注。其中,天齊鋰業、紫金礦業、雅化集團、川能動力、盛新鋰能、天華新能等多家產業鏈公司參與了此次競拍。8月9日,天華新能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同意子公司宜賓市天宜鋰業科創有限公司參與四川省馬爾康市加達鋰礦勘查探礦權競拍。此前的7月11日,寧德時代全資持股的馬爾康時代礦業有限公司在馬爾康成立,注冊資本高達3億元。雖然當事方并未明確表態,但也被外界看作是將參與鋰礦競拍的前期準備。
??今年以來,鋰價出現大幅回調,期間雖現短暫上漲,但總體仍處弱勢。在這種形式下,為何仍出現搶礦潮?“企業瘋搶鋰礦資源的根本原因還是看好其發展前景。”真鋰研究創始人、總裁墨柯認為,上述兩家公司的目的,都是希望借此入局動力電池上游從而找到新的盈利增長點。他告訴記者,礦業權分為探礦權和采礦權,探礦權的持有者可以優先競得采礦權。一般情況下,探礦權的價值不高,因為不確定能否勘探到礦及礦藏含量多寡。上述兩大鋰礦的勘查探礦權價格飆升1000余倍,主要是鋰礦勘探的確定性較高,因此競拍方愿意把采礦權購買價的一部分前移至勘探部分,提高探礦權競拍的成功率。通常探礦方只要愿意就可以獲得采礦權,所以鋰礦的爭奪已前移至探礦權。從鋰礦開采的前景來看,特斯拉曾預測,要完成可再生能源過渡,全球電動汽車和儲能市場的遠景規模可達到300TWh,而2022年實際需求量只有不到0.7TWh,鋰電池發展的空間使對應的鋰礦遠景需求巨大。
??“搶鋰大戰再次出現,與行業對于鋰資源的焦慮不無關系。”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廣應用促進會秘書長范永軍向記者談到,時至今日,鋰資源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支點,相關企業的供應鏈風險意識逐步提升,鋰價在波浪式變化中近日也到了每噸20萬元左右,而且一些動力電池企業去年在鋰價高企時搶購屯儲的鋰材料,近期已經消耗殆盡,急需尋找新的鋰資源。同時,近兩年很多企業看到新能源汽車行業前景利好,紛紛涌入鋰電產業鏈賽道,都希望從中分一杯羹,由此,搶鋰大戰再掀新一輪高潮也并非完全沒有可能。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的預期下,加速開發國內鋰資源已成共識。產業鏈公司如果能拿到更多上游資源,會給未來發展增添信心和底氣。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火爆,無疑為搶鋰現象添了一把火。“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入局,國內鋰資源產業鏈企業的總供給相對不足日益凸顯,鋰礦的競拍溢價其實近年來一直存在,已成為決定一些企業盈虧甚至生死的關鍵。”華東汽車新材料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林澍文向記者分析,火熱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為鋰材料需求增長帶來預期,從產量上看,2022年,澳大利亞鋰資源產量6.1萬噸,排名世界第一;智利產量3.9萬噸,排名第二;我國雖然排名第三,但只有1.9萬噸,占當年世界總產量不到15%。同期,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在全球占比近70%,基本都是采用的國產動力電池,并且國內動力電池還給很多海外電動汽車客戶供應,鋰資源不足的矛盾顯而易見。在鋰資源市場供應緊平衡甚至緊缺的趨勢下,搶鋰在所難免。
??02.“錢途”大好是根源
??產業發展帶動需求增長,這是鋰資源遭遇搶購的現實。從新能源汽車及儲能的發展前景來看,鋰材料需求并不會減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規模以上鋰電池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9.7%,鋰電池產品出口增長近61.6%。那這是否就意味著搶鋰“錢途”大好?
??范永軍表示,從目前廣州期貨交易所的鋰期貨報價看,未來幾個月到明年的鋰材料價格盡管仍有波動,但應該不會有像去年那樣大幅上行的“天價”出現,所以,目前階段搶到鋰礦總體較為劃算,相關企業能夠在未來依據鋰材料優勢保持良好市場競爭力。如果各方面工作到位,也很有可能成為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達成企業搶鋰的初衷。需要看到的是,鋰資源的加速開發將導致對上游資源的爭奪更為激烈。目前,國內現有鋰礦大都“名花有主”,其余的優質資源所剩無幾。從四川、江西等地的鋰資源“搶礦”熱度看,產業鏈企業未來獲取上游鋰礦資源的機會難得,因此,目前得到上游資源的企業相當于手中有了利潤“金礦”。
??“在很大程度上,動力電池技術發展也會決定行業對鋰資源的依賴程度,從而對鋰期貨及鋰材料市場價格產生一定影響。”山東省電池工業協會顧問謝瑜忠分析,盡管動力電池目前已經在開發多種技術路線,但從目前到未來若干年內,鋰離子電池仍然將難以被全面替代。而且隨著技術進步的加速,鋰電池的性能在不斷改善,其市場“存活期”有望進一步延長。因此,在行業對鋰資源依賴仍然不可替代的前提下,目前搶到鋰礦等鋰資源,在未來都會收獲到相應的紅利,這也是產業鏈企業紛紛參與到搶鋰大戰中的現實考慮。
??另外,除了對于紅利的預期,產業鏈企業參與搶鋰大戰,還反映了相關企業的風險意識。“由于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海外鋰礦開采風險日益增長,一些企業出于規避風險的考慮,加大了對國內鋰資源保供的布局。”林澍文認為,多種因素的交織,使得海外“淘鋰”之路變得前途莫測,國內鋰礦的開發開采則在市場需求推動下開始加速。目前,國內相關的鋰礦開采技術進步很快,在解決開采質量、時間及成本等方面都在不斷提升。在國內行業需求強力增長的情況下,無論是從企業還是從行業角度看,于國內擁有鋰礦及鋰資源,對于未來發展都是實現鋰資源穩定供應的“定心丸”,也是企業獲得利潤的支撐點。
??03.高價搶鋰猶如“賭石”
??雖然長期來看,無論是基于紅利預期還是風險把控來說,搶鋰似乎都是一樁劃算的買賣,但近幾年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猶如坐上了“過山車”,一路跌宕起伏,去年一度每噸超過60萬元,而今年以來從上半年的每噸30余萬元到十幾萬元再到目前的20余萬元,價格一直處于波動中,這無疑也給搶鋰增添了風險。
??“鋰價的起伏不定使企業難以把握最佳采購價位,因此搶購鋰礦也被戲稱為‘賭石’,鋰礦石也被稱為‘瘋狂的石頭’,產業鏈一些企業的跟風搶鋰,背后必然存在風險。”范永軍認為,碳酸鋰的價格通常是根據市場供需關系來決定的,但在一些特定時間段內,卻不容易看到對應的鋰價波動的明確因素,所以很難預測具體價格。在這種情況下,盡管產業鏈相關企業都希望能在價格低點搶購到鋰資源,但實際幾乎難以實現。由此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一些企業看到有的企業大手筆采購時也會跟風參與,很可能搶到的價位較高,但隨后鋰價可能又會下行,造成這些企業成本必然有所上升。另一種情況是,由于鋰資源已經是產業鏈企業特別是動力電池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所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企業明知鋰資源價位較高也不得不去搶購,因為相對于動力電池產業的巨大需求,鋰資源的總量還是非常有限的。“搶購鋰資源風險的直接體現,就是一些企業會耗費更多的資金,尤其是對于一些資金較為緊張的企業,有導致資金鏈出問題的風險。”范永軍說。
??“對于實力雄厚的產業鏈企業與資金不足的企業,其風險表現也是不一樣的。”謝瑜忠告訴記者,即使遭遇鋰價波動,資金充足實力雄厚的企業也不會擔心資金占用問題,還可自行把握開采節奏。對于它們來說,如果市場價格較低就先從市場采購鋰材料,如果市場價格較高則加速采礦進度,同時,如果有合適的機會,在保證自用的前提下,也不排除這些擁有鋰資源的企業利用鋰資源來盈利的可能,因此,這在鋰資源市場上也被稱為“富者越富”。與之不同的是,資金不足實力較弱的企業,很有可能陷入買虧了的境地,這對它們來說就是最大的風險,有的企業為了止損不得不棄購。“志特新材料棄購新疆鋰礦就是這樣的情況。志特新材料競拍時正值鋰價飆升時,但到了應付款時間,鋰價比競拍時每噸下跌了近20萬元。再加上志特新材料由于自身條件有限一時拿不出60余億元,最終導致了棄購。”謝瑜忠說,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是搶鋰大戰帶來的風險,即一些資金實力不足的企業參與搶購競拍,即使拍下也沒有能力拿下這一“瘋狂的石頭”,這對于相關各方都是風險。
??“對于行業而言,在現有動力電池行業紛紛擴產的情況下,搶購造成的鋰資源分配不平衡問題也是一大風險。”林澍文指出,近兩年特別是2022年以來,國內動力電池實際產能已經遠超裝車量。去年全年,動力電池產量為545.9GWh,而裝車量為294.6GWh,產量是裝車量的1.9倍。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國內動力電池領域至少公布了75個投資項目計劃,總投資金額超過1萬億元。不過,具體而言,動力電池產能過剩的本質是高端不足,低端過剩。目前動力電池中高端優質產品的供應仍然十分緊張,過剩的都是中低端產品,這跟盲目上馬中低端產品的企業不無關系,而這些企業也會參與到鋰資源的搶購之中,理論上造成了鋰資源的浪費,導致高端動力電池原材料供應緊張。搶鋰大戰中,由企業盲目跟風搶鋰帶來的鋰資源供應失衡問題,是制約動力電池高端優質產能及行業健康發展的一大風險。
??“無論是搶鋰還是囤積鋰資源,以及價格急漲與急跌,都不是理性的市場狀態,也會對企業及產業帶來一定傷害。回歸理性是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范永軍認為,順應產業發展和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共同尋找理性發展的平衡點,才有利于行業的高水平高質量發展,為我國新能源汽車走向世界提供強勁動力。
??延伸閱讀:搶鋰潮下鋰價走向何方?
??鋰資源市場供應和鋰價回歸理性是行業共同的期盼。
??真鋰研究創始人、總裁墨柯告訴記者,今年鋰電領域的碳酸鋰供應量過剩,且今年的碳酸鋰價格下行壓力較大,但價格下行速度會比較緩慢。目前碳酸鋰價格已經跌到每噸20萬元左右,還會有一定程度下跌的空間,但可能不會跌到每噸15萬元。這一輪碳酸鋰價格下行周期的最低點可能是每噸5萬元至6萬元,但或許要到后年的某個時間點才會出現。屆時,價格會穿透多數礦企的成本線,導致市場供需格局發生逆轉,從而開啟下一個周期。同時,碳酸鋰需求或將疲軟,即增長不及預期,所以不會顯著改變碳酸鋰的需求預期。對于碳酸鋰疲軟的主要原因,墨柯認為是由新能源汽車需求所致,他認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在經歷兩年高增長之后,可能會經歷一個2~3年的調整期。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鋰電池產業鏈定價機制會越來越多地考慮與鋰期貨價格聯動。
??對于墨柯的觀點,山東省電池工業協會顧問謝瑜忠認為,鋰價與新能源汽車市場息息相關,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調整也可能會出現,但在政策、市場強力驅動下,時間上很難預料,如果沒有特殊因素沖擊,2025年之前可能不會出現大的波動,而且市場即使調整也不見得就是銷量的大幅下挫。“也許會以其他表現形式呈現,比如消費者期望電池更安全、電池重量減輕而效率提高,從而使車輛攜帶更少的電池實現更高的效能和更安全的性能等。”他說,這些新需求會大幅減少碳酸鋰的用量,使行業更為客觀冷靜地去看待鋰資源和鋰價。實際上,目前一些動力電池頭部企業、新能源車企等都在大力投入電池改進、新電池技術的研發,也推出了一些新技術、新產品,以降低對鋰資源的依賴度。
??“技術創新將使動力電池發生更多不同甚至是革命性的變化,從而帶來市場需求的多維度變化。”華東汽車新材料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林澍文提出,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擴大,動力電池的技術創新速度已經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快,從三元鋰電池到磷酸鐵鋰電池、磷酸錳鐵鋰電池、固態和半固體電池、氫燃料電池等,電池的品種、類型、形狀,以及能量密度、安全性都在加速提升,而且減少鋰的使用量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發方向。所以,在不遠的將來,以科技進步的支撐減少鋰的用量是發展的必然,由此將會使鋰資源市場回歸理性,鋰價進入一個合理且穩定的狀態。
??(原標題:搶鋰大戰硝煙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