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文明更迭的歷程。文明的內核是一個依存結構,常常表現為一種有序競出的發現機制,告訴我們哪種性狀可以在特定的場合生存得更好。時代的變化,改變了生存的成本,上一輪文明形成的依存結構,由成本洼地變成了成本高地,催生出新的更低成本的變異結構,憑借成本優勢形成激勵通道,不斷吸引匯聚更多的資源,進而構建更高文明形態的依存結構。改革就是要順應大勢,掌控好兩個依存結構的邊界,哺育并構筑激勵通道,把資源從舊的依存結構有序引注到新的依存結構中。
鏡像:從聯產承包到縣域競爭助推了農業國向工業國的歷史性轉變
任何一場改革,總能在歷史的長河中依稀看到演化鏡像。四十年來,我國圍繞勞動力要素市場化配置,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起點,以縣域競爭為引擎,依托制造業的繁榮,帶動了整個工業體系的發展,實現了農業國向工業國的歷史性轉變。以家庭為單位的承包形式,改變了土地要素的分配標準,打開了勞動力要素向工業領域流動的閘門。分稅制改革引發的縣域競爭,形成了“比學趕幫”的集體習得,借助于全球化的歷史進程,工業體系得到充分而難得的歷練,中國升級為世界的工廠,中國人民逐漸富了起來。然而,能源資源要素市場發展滯后,粗放的開發利用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呈現出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
使命:電力市場改革是啟動電力智能革命的重要引擎
今后較長一個時期,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將成為助推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的重要力量,而電力作為融合人類動力源與智力源的重要橋接力量,將在助推我國從富起來向強起來偉大跨越中發揮重要的歷史性作用。每一輪技術革命,都是社會發展動力的替代期,也是大國更替的窗口期。過去三百年,以蒸汽機、電動機為代表的兩輪能源變革驅動的技術革命,實現了對人類動力源的全面替代,也相繼塑造了英國、美國的大國地位。我們正處于信息變革驅動的技術革命,正在迎來對人類智力源的全面替代。電力既是能量載體,也是信息的載體,由電力與電子融合的泛電力網,是動力與智力深度融合的重要平臺。電力智能革命,將在未來的歷史長河中彰顯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電力市場改革是啟動電力智能革命的重要引擎,承擔著將智能決策植入工業體系、用綠色能源升級工業文明的歷史使命。
方位:三輪改革任務交叉疊加是我國電改的歷史方位
我國電力市場改革是全球電力市場改革的一個局部戰場,是一場多項歷史任務的并行革命。過去全球經歷了兩輪電力市場改革,正在經歷第三輪電力市場改革,改革的整個歷程就是自然壟斷屬性不斷弱化的過程。第一輪電力市場改革,是由技術進步引發了發電側的激烈競爭,打破了發電廠與輸電網的縱向壟斷關系,產業上游呈現“廠網分開”的態勢。第二輪電力市場改革,技術進步推動了信息成本的不斷下降,售電側的競爭不斷加劇,用戶側開始增加自己的選擇權,部分環節的交易成本開始小于組織成本,競爭性環節與自然壟斷性環節逐步分開,呈現出“網運分開”的特征。目前正在經歷第三輪電力市場改革,隨著可再生能源的技術進步,一些靠近用戶側的分布式能源,可以不再借助長距離的電網輸送,直接在用戶側實現自產自銷,呈現“脫網運行”的苗頭。我國自1985年集資辦電,開啟了電力市場化改革,目前已經完成廠網分離的任務,主輔分離的任務尚未完全完成,“網運分開”的任務正在推進,即已面對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進入的挑戰,將不得不面臨多重任務的并行攻堅,這對我國的電力市場化改革提出了重大挑戰。當前的改革,務必充分認清這一歷史階段的最大實際,才能夠更好地看待及處理當前改革中的問題。
目標: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與市場體系
本輪電力市場改革設定了清晰的改革目標,建立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所謂市場結構,是尊重自然壟斷屬性逐步弱化的發展規律,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劃定明確的競爭邊界,逐步將壟斷性環節與競爭性環節相分離;所謂有效,是要有經濟效率,也要有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圍繞深化區域電網建設和輸配體制研究,有序推進三放開、三加強、一獨立。政府放得開,市場要接得住,服務也要跟得上。從國有企業改革到深化價格改革,均對電力產業組織中的壟斷性環節給予了明確界定,劃出了競爭的邊界,并配套相應的監管模式及監管能力。特別是注重信息披露在社會監管中的作用,讓信用機制在市場中作為重要的一個支柱,使得信息成為資源配置的第三只手。
路徑:三類引領型實踐已演化出協同進化的歷史進程
各地結合實際,積極開展首創實踐,探索出了多種可遺傳的“變異”。電力市場化改革的三類引領型實踐分別形成了側重綜合性改革、清潔能源消納、過渡承接的不同歷史定位。這三類典型實踐在市場結構、市場主體、市場秩序等層面均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挖掘出了改革的成本洼地,形成了改革的激勵通道,吸引并匯聚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在電力負荷區,廣東曾在電量難以完全放開的情況下,利用差價返還系數建立了助推出清的機制,釋放出巨大的市場紅利,隨著統一出清機制的不斷完善,供需電量規模不斷放大,市場逐步進入了良性發展階段。在可再生能源富集區云南,作為電力市場改革的小崗村,雙邊交易規模逐步放開總量,不斷降低市場出清成本,特別是隨著信息的有效配置,撮合交易和掛牌交易可升級為連續競價交易,進一步提升了交易效率。在中部地區中,重慶囿于市場容量且結構集中,尚未展開大范圍的交易試點,但結合自身情況探索四網合一,探索建立監管標尺,將在增量配網領域提供一個難得的試驗平臺,并為改革全局打造一桿輸配電價的“公平秤”。總之,三個區域的各類經驗正在競相迸發,相互借鑒,云南與廣東已經形成了協同進化的一對進化主體,重慶及其他各地的很多實踐已經或者正在加入這條協同進化的歷史洪流。
前景:嵌構市場是應對不完全信息挑戰的必然選擇
市場不是無序的自由,不完全信息導致不完全合約,產生剩余控制權,進而形成依存結構,并外化為一種平衡關系。改革的演進,就是從一種依存結構演化為另一種依存結構,在外表現為從一種平衡邁向另一種平衡。過去的一種舊平衡是:政府依據全局信息統一決策,倚重行政手段,調整牌照、電量、電價,進而穩定發電企業、電網企業與用戶利益關系的靜態平衡。未來的一種新平衡是:在政府限定的邊界下,發電企業、售電企業根據市場信息分散決策,為用戶提供低成本高品質的服務,獲得競出優勢,進而形成各市場主體有序進入與退出的動態平衡。電力市場天然是一個不完全信息市場,需要通過骨架結構,嵌構市場體系,以削弱不完全信息的負面影響,通過穩定的骨架結構,設定價格信息流動的邊界,引導市場主體的市場行為,形成有序競出的良性機制。此前所出現的發電權交易、差價返還系數等一系列中國式改革探索,均是這一骨架結構在市場中的映射體現。改革的階段性決定了改革的局限性,也決定了這些骨架結構的基本形態及功能。各地在有限的邊界內進行適合本地特點的改革探索,并不斷反饋借鑒、逐步拓展實踐的邊界,最終匯聚形成改革發展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的歷史洪流。
鏡像:從聯產承包到縣域競爭助推了農業國向工業國的歷史性轉變
任何一場改革,總能在歷史的長河中依稀看到演化鏡像。四十年來,我國圍繞勞動力要素市場化配置,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起點,以縣域競爭為引擎,依托制造業的繁榮,帶動了整個工業體系的發展,實現了農業國向工業國的歷史性轉變。以家庭為單位的承包形式,改變了土地要素的分配標準,打開了勞動力要素向工業領域流動的閘門。分稅制改革引發的縣域競爭,形成了“比學趕幫”的集體習得,借助于全球化的歷史進程,工業體系得到充分而難得的歷練,中國升級為世界的工廠,中國人民逐漸富了起來。然而,能源資源要素市場發展滯后,粗放的開發利用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呈現出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
使命:電力市場改革是啟動電力智能革命的重要引擎
今后較長一個時期,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將成為助推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的重要力量,而電力作為融合人類動力源與智力源的重要橋接力量,將在助推我國從富起來向強起來偉大跨越中發揮重要的歷史性作用。每一輪技術革命,都是社會發展動力的替代期,也是大國更替的窗口期。過去三百年,以蒸汽機、電動機為代表的兩輪能源變革驅動的技術革命,實現了對人類動力源的全面替代,也相繼塑造了英國、美國的大國地位。我們正處于信息變革驅動的技術革命,正在迎來對人類智力源的全面替代。電力既是能量載體,也是信息的載體,由電力與電子融合的泛電力網,是動力與智力深度融合的重要平臺。電力智能革命,將在未來的歷史長河中彰顯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電力市場改革是啟動電力智能革命的重要引擎,承擔著將智能決策植入工業體系、用綠色能源升級工業文明的歷史使命。
方位:三輪改革任務交叉疊加是我國電改的歷史方位
我國電力市場改革是全球電力市場改革的一個局部戰場,是一場多項歷史任務的并行革命。過去全球經歷了兩輪電力市場改革,正在經歷第三輪電力市場改革,改革的整個歷程就是自然壟斷屬性不斷弱化的過程。第一輪電力市場改革,是由技術進步引發了發電側的激烈競爭,打破了發電廠與輸電網的縱向壟斷關系,產業上游呈現“廠網分開”的態勢。第二輪電力市場改革,技術進步推動了信息成本的不斷下降,售電側的競爭不斷加劇,用戶側開始增加自己的選擇權,部分環節的交易成本開始小于組織成本,競爭性環節與自然壟斷性環節逐步分開,呈現出“網運分開”的特征。目前正在經歷第三輪電力市場改革,隨著可再生能源的技術進步,一些靠近用戶側的分布式能源,可以不再借助長距離的電網輸送,直接在用戶側實現自產自銷,呈現“脫網運行”的苗頭。我國自1985年集資辦電,開啟了電力市場化改革,目前已經完成廠網分離的任務,主輔分離的任務尚未完全完成,“網運分開”的任務正在推進,即已面對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進入的挑戰,將不得不面臨多重任務的并行攻堅,這對我國的電力市場化改革提出了重大挑戰。當前的改革,務必充分認清這一歷史階段的最大實際,才能夠更好地看待及處理當前改革中的問題。
目標: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與市場體系
本輪電力市場改革設定了清晰的改革目標,建立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所謂市場結構,是尊重自然壟斷屬性逐步弱化的發展規律,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劃定明確的競爭邊界,逐步將壟斷性環節與競爭性環節相分離;所謂有效,是要有經濟效率,也要有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圍繞深化區域電網建設和輸配體制研究,有序推進三放開、三加強、一獨立。政府放得開,市場要接得住,服務也要跟得上。從國有企業改革到深化價格改革,均對電力產業組織中的壟斷性環節給予了明確界定,劃出了競爭的邊界,并配套相應的監管模式及監管能力。特別是注重信息披露在社會監管中的作用,讓信用機制在市場中作為重要的一個支柱,使得信息成為資源配置的第三只手。
路徑:三類引領型實踐已演化出協同進化的歷史進程
各地結合實際,積極開展首創實踐,探索出了多種可遺傳的“變異”。電力市場化改革的三類引領型實踐分別形成了側重綜合性改革、清潔能源消納、過渡承接的不同歷史定位。這三類典型實踐在市場結構、市場主體、市場秩序等層面均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挖掘出了改革的成本洼地,形成了改革的激勵通道,吸引并匯聚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在電力負荷區,廣東曾在電量難以完全放開的情況下,利用差價返還系數建立了助推出清的機制,釋放出巨大的市場紅利,隨著統一出清機制的不斷完善,供需電量規模不斷放大,市場逐步進入了良性發展階段。在可再生能源富集區云南,作為電力市場改革的小崗村,雙邊交易規模逐步放開總量,不斷降低市場出清成本,特別是隨著信息的有效配置,撮合交易和掛牌交易可升級為連續競價交易,進一步提升了交易效率。在中部地區中,重慶囿于市場容量且結構集中,尚未展開大范圍的交易試點,但結合自身情況探索四網合一,探索建立監管標尺,將在增量配網領域提供一個難得的試驗平臺,并為改革全局打造一桿輸配電價的“公平秤”。總之,三個區域的各類經驗正在競相迸發,相互借鑒,云南與廣東已經形成了協同進化的一對進化主體,重慶及其他各地的很多實踐已經或者正在加入這條協同進化的歷史洪流。
前景:嵌構市場是應對不完全信息挑戰的必然選擇
市場不是無序的自由,不完全信息導致不完全合約,產生剩余控制權,進而形成依存結構,并外化為一種平衡關系。改革的演進,就是從一種依存結構演化為另一種依存結構,在外表現為從一種平衡邁向另一種平衡。過去的一種舊平衡是:政府依據全局信息統一決策,倚重行政手段,調整牌照、電量、電價,進而穩定發電企業、電網企業與用戶利益關系的靜態平衡。未來的一種新平衡是:在政府限定的邊界下,發電企業、售電企業根據市場信息分散決策,為用戶提供低成本高品質的服務,獲得競出優勢,進而形成各市場主體有序進入與退出的動態平衡。電力市場天然是一個不完全信息市場,需要通過骨架結構,嵌構市場體系,以削弱不完全信息的負面影響,通過穩定的骨架結構,設定價格信息流動的邊界,引導市場主體的市場行為,形成有序競出的良性機制。此前所出現的發電權交易、差價返還系數等一系列中國式改革探索,均是這一骨架結構在市場中的映射體現。改革的階段性決定了改革的局限性,也決定了這些骨架結構的基本形態及功能。各地在有限的邊界內進行適合本地特點的改革探索,并不斷反饋借鑒、逐步拓展實踐的邊界,最終匯聚形成改革發展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的歷史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