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次PV-Tech專訪昱輝陽光(ReneSola)CEO李仙壽先生后,業內對ReneSola的分拆轉型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近日,李仙壽先生進一步深入地談到了昱輝陽光的發展戰略,以及目前對分布式電站行業的觀點及看法。以下是訪談實錄:
記者:在深入探討公司業務之前,李總能否先簡單介紹一下您及昱輝陽光(ReneSola)的故事?
李仙壽:同光伏行業的其他競爭對手相比,ReneSola擁有更悠久的歷史。ReneSola創立于2005年,先在倫敦AIM上市,2008年于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掛牌上市。我們曾戰略性地發展成為垂直一體化的光伏制造業集團,從多晶硅、硅片到組件,整個光伏產業鏈我們都做;最近,隨著整個行業地不斷發展,我們重新制定了公司戰略,簡化了業務,如今我們只從事下游電站業務的開發、建設及運營。
記者:請問李總能否給我們一個公司目前的整體情況以及增長計劃?從投資者的角度看。
李仙壽:我們曾經從事光伏行業內的所有業務,這讓我們的投資者認為我們是一個復雜的公司。我們希望將重心放在我們認為最具吸引力的業務上,因此我們進行了拆分重組交易。在此次拆分重組之后,我們主要從事下游電站業務,專注于全球各國的中小型商業光伏項目(比如中國的分布式,及美國的社區太陽能),而不是大型地面電站項目。我們認為中小型分布式項目是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我們快速地調整公司戰略以便充分地順應此趨勢。
為什么中小型光伏電站具有吸引力?
記者:相對于大型地面項目,小型光伏電站市場有哪些特別吸引人的優勢?
李仙壽:讓我們以德國為例,來借鑒光伏行業的發展史。在德國、英國、意大利等市場,在政府給予補貼激勵的情況下,我們曾看到大型電站發展速度非常快,直到政府縮減甚至停止補貼后市場便快速萎縮。我們在越來越多的國家發現了類似的趨勢,政府對于大型光伏電站的補貼及激勵政策將會逐漸減少并最終退出。
另一方面,再看新興市場,比如波蘭和土耳其,我們認為當地政府通常會限定一個全國的光伏裝機容量上限,以確保財政能夠承擔對應的補貼,以及確保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比如在波蘭,每年招標的光伏裝機容量上限目前在100MW左右,每個項目的裝機容量不大于1MW。我們認為這是新興市場的一個趨勢,此類國家策略讓中小型光伏電站收益,我們認為這些新興市場非常具有吸引力,其光伏裝機容量將持續、合理地增長。
此外,光伏發電相比其他能源形式有其獨特的優勢。比如,光伏組件相對較小,應用靈活,可以鋪設在建筑物屋頂上,避免占用土地資源。這種即插即用的優勢也讓光伏可以更加接近終端電力用戶,避免因電力傳輸帶來的損耗。
記者:ReneSola最近將制造業業務從上市公司剝離,并完全地從制造業公司轉變為下游電站開發商及獨立發電商(IPP)。剛才李總簡單介紹過,能否再介紹下這次交易背后的商業邏輯?或者,您是否認為電站業務是更好的生意,盈利性更好、增長空間更大的機會?
李仙壽:此次拆分重組的主要目的是調整公司在光伏行業里的定位,因為我們堅信光伏制造業面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的問題。我們過去是垂直一體化的光伏制造企業,我們給投資人講的故事非常復雜,我們的商業模式被認為是高負債,低利潤率的。在此次拆分重組之后,新的ReneSola剝離了30億人民幣的制造業相關債務。我本人向銀行提供了個人擔保,以獲取銀行對該交易的批準。現在,我們的商業模式非常簡單,我們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可預測的盈利模式及估值。此外,此次拆分重組的另一個目的是提升我們下游電站業務的融資能力。
專注特定細分市場將成趨勢
記者:在您看來,這是否是光伏行業的趨勢?換句話說,您是否預計會有越來越多的第一梯隊或第二梯隊的光伏制造業公司向同一方向(就像ReneSola一樣)進行改變?
李仙壽:我認為這非常有可能。我們見到了各種情況,比如晶科能源將電站業務從上市公司剝離,僅在美國上市公司里保留光伏制造業業務;另一個例子,美國First Solar和SunPower成立JV公司發展電站業務。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都有不同的拆分業務的原因,這么多年來我目睹了光伏企業越來越傾向于專注于特定的細分市場,而不是產業鏈上下的垂直整合。
記者:現在我們來更深入地探討下您的商業模式。ReneSola的BT(Build and Transfer)業務對你們來說已經是比較重要的戰略了,但似乎你們現在已經將自己定位為IPP,或獨立發電商。可否幫我們理解下這兩種電站業務模式對ReneSola意味著什么,以及兩種模式各自的優點?
李仙壽:我認為BT模式的業務對ReneSola來說更多地是一個過渡階段。我們過去是光伏制造業,BT模式可以被認為是制造業業務的一個延伸—我們出售光伏組件,提供EPC服務,然后出售電站。但另一方面,光伏電站資源是不易復制的資源,所以我們更傾向于持有有價值的電站資產。我們目前手頭仍有一些已經簽訂的BT合同,但是長期來看我們的戰略是持有優質的電站資產,為公司及投資人帶來可持續的穩定現金流。
收益情況
記者:讓我們再來探討下您對電站開發業務的看法,您會關注哪些類型的電站項目,及偏向什么樣的地理位置。此外,你可否透露下這些項目典型的裝機規模和收益情況?
李仙壽:地理位置上,我們將繼續專注于開發諸如中國、歐洲和北美等發達地區的電站項目,因為我們能夠很好地管理這些地區的項目,并同時兼顧到電站運營和維護服務。例如,對于200MW規模的中國式分部電站項目組合,可以有200個項目,每個項目只有1MW,而對于大型地面電站項目而言,200MW可能只是一個項目。
至于整體的回報率,我們對內部收益率標準是高于10%。對于大型項目而言,PPA的價格可能只有2至3美分,因此,除非你在融資能力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否則你就無法得到如此高的內部回報率,這些項目對國有電力公司等大型電力集團更具吸引力,因為它們能夠獲得較低的融資成本。正是如此,我們選擇不做大型電站項目。
而新興市場,我們也仍然面臨政策、融資和匯率波動等風險。因此,在進入市場之前,我們通常需要觀望、研究一段時間。
記者:所以,在您經營這些項目的過程中,您認為什么是增長的關鍵因素,是政府補貼還是直接的經濟收益?真正驅使這些項目需求增長的因素是什么?投資者需要考慮的此類項目的競爭優勢有哪些?
李仙壽:即使分布式發電即將達到平價上網,但是大型地面電站仍可能出現土地及輸電成本的問題,這對我們毫無吸引力。另一方面,加拿大和歐洲等國家的補貼出現了下降的趨勢。政府已經投入了太多的精力支持大型項目,所以我們的關注點不在這些項目上。
光伏對整個電力行業起著補充作用,從長遠來看,光伏發電應服務于終端電力用戶,如社區太陽能。我們看到小型電站項目的裝機容量達到了20-30GW,約占整個太陽能裝機容量的30%左右。
三大風險:產能過剩、供過于求、補貼延期
記者:您認為目前ReneSola最大的風險或挑戰是什么?您能從公司及整個太陽能行業說說嗎?
李仙壽:總的來說,市場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我剛才提到的產能過剩問題。就后續來看,我認為整個行業的需求將持平,甚至下降,而制造業的產能可能會增長30%甚至40%。產能過剩問題降低了整個行業的盈利能力。我們看到目前光伏制造業整體毛利率約為10%,凈利潤率只有1%。這對整個行業來說是非常不利的,銀行今后在放貸上也可能會對這個行業更加謹慎。
作為下游的一員,我們也會受到負面影響。其次,市場上的同行業都可以看到制造業產業供過于求,所以大家都想著去做下游電站,這也將給政府提供補貼帶來財政壓力,導致補貼延期等問題。最后,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專注于下游市場,政府將加快削減補貼的進程。我相信這是ReneSola及整個行業目前面臨的最主要的三個問題或挑戰。
記者:最后想問問,目前投資界較感興趣的一塊就是中國地區的分布式電站項目,ReneSola在未來的幾年里對該項投資的機會有多大?對于獲取這些項目的投資及資金籌備,您有什么計劃嗎?
李仙壽:關于分布式電站市場,今年上半年我們建造了180MW,并且把部分項目賣給了一家國有企業。今年下半年,我們預計還將再建100MW,年度總計約300MW。我們并不認為我們一年建造300MW-350MW的目標是激進的,因為我們只挑選最優質的項目,并將風險管控視為成功的關鍵因素。我們目前有幾百人的開發團隊和技術團隊,致力于挖掘中國發達地區的低風險客戶和終端電力用戶,同時也解決了融資問題。我們目前與十多家金融機構合作,主要為頂尖的融資租賃公司,比傳統銀行更加靈活。總之,我們在電站業務融資方面做得很好。
記者:您剛才提到了10%的內部收益率,您認為這個收益率對中國地區的電站項目同樣適用,還是對中國地區會有一個不同的內部收益率?
李仙壽:我提到10%內部收益率是全球范圍的整體值。我們有極具吸引力的PPA,例如,在歐洲的波蘭,我們的PPA價格超過10美分,而在加拿大,我們的FIT3和FIT4項目,PPA價格高于20加分,美國的太陽能社區項目,PPA價格超過10美分,使得內部收益率超過10%的要求非常容易達到。
記者:謝謝李總,至此我們的訪談結束。
李仙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