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瓦克化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施拓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期間對上證報記者表示,中國制造2025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舉措,一方面,它帶來了產業升級,另一方面,這可以讓更多中國成熟的小企業豐富市場供應。但他也建議,如果要達到世界領先技術水平,關鍵點在于擁抱競爭。
“我非常高興聽到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瓦克一向支持全球化和開放的市場,因為這會促進思想、商品和服務的交流,也會促進整個世界的繁榮。人們可以從貿易和其他活動中相互學習,通過專業化和規模經濟,生產會變得更高效。此外,開放的市場也會加強競爭和創新。”他說。
和中國制造2025規劃類似,德國在推行第四次工業革命。他表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實質就是數字革命。
如果說傳統自動化是用機器替換人工,智能生產的概念則涉及收集和整合來自各個傳感器的數據。不僅是用它們進行生產,還用來提升質量。他舉例稱,在這一變革中,要用盡可能多的數據來提高生產能力,包括生產率、生產效益,并將人工從困難及危險的工作中解脫出來,這可以為整個社會創造價值。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也已經成為瓦克業務流程的一大特色。
對于未來的生產,施拓知表示,未來的生產會更加低碳化。目前地球總人口是70億,預測本世紀中葉會變成90億,如果人均能源消耗保持不變的話,地球上需要每個月建成一個新的核電站才能滿足需求,而這是完全不可能的。應該要有一種方法來進行便宜的、高品質的、低環境影響的能源生產。
他認為,未來的能源生產是將太陽能風能和天然氣相結合。光伏發展的趨勢已經很明顯了,就是要更高效。例如,光伏為非洲的能源供給提供了巨大的機會,能源可以降溫、可以凝結水蒸汽,可用于灌溉,可與電池結合用于夜間照明,可用于通訊和教育,這也是為什么他認為光伏是對未來極其重要的技術,而中國恰恰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此外,他還針對中美貿易摩擦表示,希望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可以通過談判得到解決,因為貿易摩擦增加了企業的成本,讓商品變得更昂貴,它對美國和中國民眾都會帶來損失。他說:“不能排除發生所謂貿易戰,但我不希望它發生,長期來看沒有哪一方會因為貿易戰而受益。”
“中國是一個對瓦克而言非常重要的市場,在中國的銷量甚至已經大大超過德國本土。我們會繼續投資于中國的創新能力。”他說。
“我非常高興聽到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瓦克一向支持全球化和開放的市場,因為這會促進思想、商品和服務的交流,也會促進整個世界的繁榮。人們可以從貿易和其他活動中相互學習,通過專業化和規模經濟,生產會變得更高效。此外,開放的市場也會加強競爭和創新。”他說。
和中國制造2025規劃類似,德國在推行第四次工業革命。他表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實質就是數字革命。
如果說傳統自動化是用機器替換人工,智能生產的概念則涉及收集和整合來自各個傳感器的數據。不僅是用它們進行生產,還用來提升質量。他舉例稱,在這一變革中,要用盡可能多的數據來提高生產能力,包括生產率、生產效益,并將人工從困難及危險的工作中解脫出來,這可以為整個社會創造價值。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也已經成為瓦克業務流程的一大特色。
對于未來的生產,施拓知表示,未來的生產會更加低碳化。目前地球總人口是70億,預測本世紀中葉會變成90億,如果人均能源消耗保持不變的話,地球上需要每個月建成一個新的核電站才能滿足需求,而這是完全不可能的。應該要有一種方法來進行便宜的、高品質的、低環境影響的能源生產。
他認為,未來的能源生產是將太陽能風能和天然氣相結合。光伏發展的趨勢已經很明顯了,就是要更高效。例如,光伏為非洲的能源供給提供了巨大的機會,能源可以降溫、可以凝結水蒸汽,可用于灌溉,可與電池結合用于夜間照明,可用于通訊和教育,這也是為什么他認為光伏是對未來極其重要的技術,而中國恰恰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此外,他還針對中美貿易摩擦表示,希望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可以通過談判得到解決,因為貿易摩擦增加了企業的成本,讓商品變得更昂貴,它對美國和中國民眾都會帶來損失。他說:“不能排除發生所謂貿易戰,但我不希望它發生,長期來看沒有哪一方會因為貿易戰而受益。”
“中國是一個對瓦克而言非常重要的市場,在中國的銷量甚至已經大大超過德國本土。我們會繼續投資于中國的創新能力。”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