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光伏產業的持續高溫,有關多晶硅新建、擴產的消息多如牛毛。一時間,擴產潮盛行。
早在3月1日,工信部就印發《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下簡稱“規范條件”)(2018年本),相比2013版和2015版,其中的一大的變化就是針對新建和改擴建多晶硅制造項目,要求最低資本金比例為30%。
“規范條件的發布相當于是對多晶硅企業準入條件進行了規范,要求技術和規模達到要求,防止盲目擴張。”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多晶硅事業部主任劉晶表示。
多晶硅行業作為光伏產業的最上游,屬于資金密集型、技術壁壘高的環節,企業的戰略決策往往十分謹慎。然而隨著光伏產業的持續高溫,傳導到多晶硅領域后,新建、改擴建的消息已然多如牛毛。
這一輪多晶硅擴產將呈現出怎樣的特點?政府、企業、行業研究機構等各方又將作何解讀?
擴產潮的背后
2017年,國內多晶硅產能達到22.7萬噸,其中江蘇中能(保利協鑫全資控股企業)、新特能源、洛陽中硅、新疆大全、四川永祥、亞洲硅業、江西賽維等10家企業產能超過萬噸,合計占總產能的82.6%。
此外,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統計,截止2018年2月底,國內在產多晶硅企業24家(包括正常檢修企業),有效產能共計29.3萬噸/年。且按照企業規劃,2018年國內多晶硅產能將達到43.3萬噸/年。
面對多晶硅產業的擴產潮,工信部在剛剛發布的2018年本規范條件中明確提出,要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引導光伏企業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新建和改擴建多晶硅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30%,其他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20%。
然而,數家企業認為30%的資本金比例并沒有較大意義。
“個人認為,30%的資本金比例對企業項目而言影響并不大。而且,像生產指標的電耗等也早已達到上述要求。”河南一家多晶硅企業負責人說。
“新特能源于2008年2月20日成立,已經進行了四次擴建,目前產能達到3.5萬噸。此外,今年2月28日發布了擴產計劃。”新特能源公司總經理銀波在論壇上介紹。
公告顯示,新特能源擬投資建設3.6萬噸/年高純多晶硅產業升級項目。項目完成后,該公司多晶硅總產能將達到6.6萬噸/年。項目總投資40.65億元,資本金為12億元,占總投資約30%。
以上不難看出,30%的資本金比例規定對企業影響甚微,企業擴產的腳步并未因此受到制約,擴產潮流依然十分盛行。
按照集團規劃,東方希望在新疆要進行12萬噸的多晶硅項目建設。一期有兩條線,第一條線,目前產能一個月能夠達到2000噸,一年產能在2萬噸左右;二線的建設已經進入尾期,即將進入調試階段。“但是,二線的投產還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一方面是政策的許可,另一方面則取決于二線設備試車的結果。”東方希望一位不愿具名人士對記者說。
據了解,四川永祥目前的產能是2萬噸/年,正在做兩個基地的擴建、擴產,分別是內蒙古包頭5萬噸的一期2.5萬噸,四川樂山5萬噸的一期2.5萬噸,項目均計劃于2018年三季度末、四季度初投產。“因為化工行業都有調試期,真正批量應該在2019年,2019年我們會盡量投放市場。”四川永祥市場總監丁曉科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多晶硅的生產成本已從2012年降至了接近50%。其中,電耗、能耗、蒸汽耗、物耗下降的比較快,未來或將不再出現大幅度下降。
關于電耗,事實上也無太大下降空間。但在現階段,各家最終比拼的還是電價,這也是多晶硅企業越來越多地向新疆、內蒙古、云南等地區轉移最重要的原因。
“電價成本在總成本中的占比大約在50%左右,不同企業各有不同。”劉晶表示。
毋庸置疑,這一輪的擴產大潮背后,一方面是規模的擴大,另一方面則是布局的變化,即越來越多的項目開始向低電價區域轉移。
涌向低電價地區
從各家企業的電價情況來看,低的能達到2毛多的水平,此時的電價在成本中的比例僅占20-30%,但有些地方的電價接近7毛,此時相應的比例將高達50%,不同地域電價上的差距由此可見一斑。
新疆,煤炭資源豐富、煤電價格低廉,在送出存在瓶頸的時期,吸引了一大批渴望低電價的行業的進入,這其中就包含近幾年再次火爆的多晶硅產業。
如協鑫新疆10萬噸/年多晶硅項目、東方希望集團在新疆12萬噸/年的多晶硅項目規劃,新疆已然成為多晶硅項目的不二之選。
“這段時間大家都在戰略轉移,去年我們協鑫也到了那邊,轉移是一個大的趨勢,因為電力成本確實是很大的一塊。但更需要注意的是轉移過程中的困難,協鑫進入多晶硅十幾年時間,事實上轉移的事情就考慮了十年。”保利協鑫副總裁呂錦標坦言。
據了解,保利協鑫新疆10萬噸/年多晶硅項目一期工程于2017年4月開工建設,截止2017年底,各建筑物土建施工已完成,構筑物的鋼結構施工已完成,大型塔器和機組陸續安裝就位。預計2018年3月進入大批設備安裝階段,項目將于2018年下半年開車調試并產出產品。
“2008年之前,協鑫便開始在內蒙古一帶觀察。新疆雖然說做了很多準備,但還是有很多困難,且項目操作不像以前一樣還有試錯的機會。”呂錦標談到,“尤其是在西部、北部地區,新疆、內蒙古等地方,對于一些建設企業來說,氣侯條件各方面都會影響工期。包括整個造價的控制。”
資料顯示,保利協鑫在徐州的自備電廠規模僅為35萬千瓦,只能供應五萬噸左右的多晶硅用電,其他用電還要依靠電網。但是相比自備電廠每度電3毛多的價格,電網的每度電價格則為7毛多。與此同時,保利協鑫選擇新疆一定程度上也是考慮到了其在新疆擁有電廠,用電成本低廉。
同樣,新疆本地的光伏企業新特能源也擁有70萬千瓦的自備電廠;東方希望也利用新疆豐富的煤炭資源發電,目前已經建成14臺機組,裝機容量達到420萬千瓦。
據介紹,占東方希望集團產值比重最大的實際上是電解鋁。其建設的數百萬的煤電機組也是考慮用自備電廠來支撐其鋁錠的生產。“但是,2017年電解鋁遭遇到國家的宏觀調控,我們建成的鋁錠產業中有六十萬噸的產量,一個是停建,還有一個是停產。因此,考慮到新疆地區豐富的硅資源,因此開始布局多晶硅產業。”上述東方希望人士表示。
事實上,不止是新疆,內蒙古的煤電,云南的水電,在多晶硅企業眼中也均是寶地。
“目前,我們正在和協鑫、亞洲硅業談具體的合作。而且保山這邊是獨立的110千伏的地方電網,不同于國家電網的220千伏,電價權屬于當地的市委市政府,電價在2毛7至3毛之間。”云南省保山市招商合作局項目主管吳良旭表示。
國產VS進口
2017年,全國多晶硅產量為24萬噸,進口量約15.9萬噸,除去出口量約0.7萬噸,國內多晶硅供應量為39.2萬噸。
從40%的進口占比來看,多晶硅擴產似乎并無不妥。但相比進口多晶硅,成本方面的劣勢通過規模擴張的效應又能夠走多遠?
“硅料按照純度可以分為一級料和二級料;按照材料外觀,可以分為致密料和菜花料等。簡單說,國內廠商目前在產能上已能滿足大部分多晶硅生產需求,但單晶拉棒需要的高純度硅料并不能完全滿足,還需要進口作為補充。”一位下游單晶產品制造商透露。
通常來說,用于生產硅片的多晶硅非常忌諱一批料好,一批料不好,而在進口多晶硅方面,包括像OCI、瓦克,硅料的穩定性也是國內多晶硅下游制造商所看重的一點。
“瓦克在多晶硅的品質方面處于全球領先的地位,目前國內現在單晶硅片擴產的力度非常大,包括像隆基、中環以及晶科,還有一些其他的廠。瓦克多晶硅在多晶方面的應用還是有比較大的優勢,國內現在擴產的力度也很大,但是目前來講的話,可能在多晶硅應用方面還有一些進步空間。”瓦克市場經理秦文芳談到。
據了解,目前瓦克一共有三個生產基地,現有產能是八萬噸,在德國有博格豪森4萬噸和農特里茨2萬噸的產能,然后在美國的田納西州有2萬多噸產能。但后者因為2017年9月美國工廠的氫氣爆炸事故,陷入停滯。
根據報道,近期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總部位于韓國的多晶硅生產商OCI公司簽署了一份為期三年的多晶硅原材料采購協議,合同金額約為10.2億美元。該合同為期三年,公司將為位于中國銀川、保山、麗江和寧夏的生產單晶硅錠及硅片的子公司采購約64638MT多晶硅。而隆基子公司間的多晶硅合同是與韓國OCI及其馬來西亞公司簽訂的。
對于進口多晶硅體量較大的問題,劉晶解釋稱:“國內下游整個光伏產業的高速發展帶動了整體多晶硅的需求,需求一直在增長,盡管國內供應也在增加,但尚不能滿足需求,所以要有部分進口。另外一點,國內一線企業的生產成本已經遠低于國外多晶硅企業成本。”
而作為曾經的光伏龍頭企業,江西賽維LDK在經歷了重組之后,其光伏硅公司方面有70%是韓資控股(韓國SNM公司),另外30%是銀行和一些大的股東。根據擴產計劃,2018年7月份以后,其產能也將達到2萬噸的水平。
“我們沒有生產要素這方面的優勢,電、燃氣以及蒸汽應該是同行業里價格最高的幾家企業之一,目前的電價是每度電6毛多,燃氣價格是每方3塊多,蒸汽是每噸210-220元,這個價格非常高。”江西賽維LDK副總經理王輝表示。
據其介紹,2017年8月,在停車大修以后,賽維做了一個還原爐蒸汽回收的項目,這是比較大的一個技改,其成本降到了一個新的水平,把原來電價上漲的不利因素基本上抵消掉了。
正如一位企業負責人所言,擴產是每家企業的企業行為,這無可厚非。但在擴產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同質化。如果只跟風別家企業,而沒有一個差異化的產品結構,這樣的擴產一般會比較危險。
早在3月1日,工信部就印發《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下簡稱“規范條件”)(2018年本),相比2013版和2015版,其中的一大的變化就是針對新建和改擴建多晶硅制造項目,要求最低資本金比例為30%。
“規范條件的發布相當于是對多晶硅企業準入條件進行了規范,要求技術和規模達到要求,防止盲目擴張。”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多晶硅事業部主任劉晶表示。
多晶硅行業作為光伏產業的最上游,屬于資金密集型、技術壁壘高的環節,企業的戰略決策往往十分謹慎。然而隨著光伏產業的持續高溫,傳導到多晶硅領域后,新建、改擴建的消息已然多如牛毛。
這一輪多晶硅擴產將呈現出怎樣的特點?政府、企業、行業研究機構等各方又將作何解讀?
擴產潮的背后
2017年,國內多晶硅產能達到22.7萬噸,其中江蘇中能(保利協鑫全資控股企業)、新特能源、洛陽中硅、新疆大全、四川永祥、亞洲硅業、江西賽維等10家企業產能超過萬噸,合計占總產能的82.6%。
此外,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統計,截止2018年2月底,國內在產多晶硅企業24家(包括正常檢修企業),有效產能共計29.3萬噸/年。且按照企業規劃,2018年國內多晶硅產能將達到43.3萬噸/年。
面對多晶硅產業的擴產潮,工信部在剛剛發布的2018年本規范條件中明確提出,要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引導光伏企業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新建和改擴建多晶硅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30%,其他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20%。
然而,數家企業認為30%的資本金比例并沒有較大意義。
“個人認為,30%的資本金比例對企業項目而言影響并不大。而且,像生產指標的電耗等也早已達到上述要求。”河南一家多晶硅企業負責人說。
“新特能源于2008年2月20日成立,已經進行了四次擴建,目前產能達到3.5萬噸。此外,今年2月28日發布了擴產計劃。”新特能源公司總經理銀波在論壇上介紹。
公告顯示,新特能源擬投資建設3.6萬噸/年高純多晶硅產業升級項目。項目完成后,該公司多晶硅總產能將達到6.6萬噸/年。項目總投資40.65億元,資本金為12億元,占總投資約30%。
以上不難看出,30%的資本金比例規定對企業影響甚微,企業擴產的腳步并未因此受到制約,擴產潮流依然十分盛行。
按照集團規劃,東方希望在新疆要進行12萬噸的多晶硅項目建設。一期有兩條線,第一條線,目前產能一個月能夠達到2000噸,一年產能在2萬噸左右;二線的建設已經進入尾期,即將進入調試階段。“但是,二線的投產還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一方面是政策的許可,另一方面則取決于二線設備試車的結果。”東方希望一位不愿具名人士對記者說。
據了解,四川永祥目前的產能是2萬噸/年,正在做兩個基地的擴建、擴產,分別是內蒙古包頭5萬噸的一期2.5萬噸,四川樂山5萬噸的一期2.5萬噸,項目均計劃于2018年三季度末、四季度初投產。“因為化工行業都有調試期,真正批量應該在2019年,2019年我們會盡量投放市場。”四川永祥市場總監丁曉科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多晶硅的生產成本已從2012年降至了接近50%。其中,電耗、能耗、蒸汽耗、物耗下降的比較快,未來或將不再出現大幅度下降。
關于電耗,事實上也無太大下降空間。但在現階段,各家最終比拼的還是電價,這也是多晶硅企業越來越多地向新疆、內蒙古、云南等地區轉移最重要的原因。
“電價成本在總成本中的占比大約在50%左右,不同企業各有不同。”劉晶表示。
毋庸置疑,這一輪的擴產大潮背后,一方面是規模的擴大,另一方面則是布局的變化,即越來越多的項目開始向低電價區域轉移。
涌向低電價地區
從各家企業的電價情況來看,低的能達到2毛多的水平,此時的電價在成本中的比例僅占20-30%,但有些地方的電價接近7毛,此時相應的比例將高達50%,不同地域電價上的差距由此可見一斑。
新疆,煤炭資源豐富、煤電價格低廉,在送出存在瓶頸的時期,吸引了一大批渴望低電價的行業的進入,這其中就包含近幾年再次火爆的多晶硅產業。
如協鑫新疆10萬噸/年多晶硅項目、東方希望集團在新疆12萬噸/年的多晶硅項目規劃,新疆已然成為多晶硅項目的不二之選。
“這段時間大家都在戰略轉移,去年我們協鑫也到了那邊,轉移是一個大的趨勢,因為電力成本確實是很大的一塊。但更需要注意的是轉移過程中的困難,協鑫進入多晶硅十幾年時間,事實上轉移的事情就考慮了十年。”保利協鑫副總裁呂錦標坦言。
據了解,保利協鑫新疆10萬噸/年多晶硅項目一期工程于2017年4月開工建設,截止2017年底,各建筑物土建施工已完成,構筑物的鋼結構施工已完成,大型塔器和機組陸續安裝就位。預計2018年3月進入大批設備安裝階段,項目將于2018年下半年開車調試并產出產品。
“2008年之前,協鑫便開始在內蒙古一帶觀察。新疆雖然說做了很多準備,但還是有很多困難,且項目操作不像以前一樣還有試錯的機會。”呂錦標談到,“尤其是在西部、北部地區,新疆、內蒙古等地方,對于一些建設企業來說,氣侯條件各方面都會影響工期。包括整個造價的控制。”
資料顯示,保利協鑫在徐州的自備電廠規模僅為35萬千瓦,只能供應五萬噸左右的多晶硅用電,其他用電還要依靠電網。但是相比自備電廠每度電3毛多的價格,電網的每度電價格則為7毛多。與此同時,保利協鑫選擇新疆一定程度上也是考慮到了其在新疆擁有電廠,用電成本低廉。
同樣,新疆本地的光伏企業新特能源也擁有70萬千瓦的自備電廠;東方希望也利用新疆豐富的煤炭資源發電,目前已經建成14臺機組,裝機容量達到420萬千瓦。
據介紹,占東方希望集團產值比重最大的實際上是電解鋁。其建設的數百萬的煤電機組也是考慮用自備電廠來支撐其鋁錠的生產。“但是,2017年電解鋁遭遇到國家的宏觀調控,我們建成的鋁錠產業中有六十萬噸的產量,一個是停建,還有一個是停產。因此,考慮到新疆地區豐富的硅資源,因此開始布局多晶硅產業。”上述東方希望人士表示。
事實上,不止是新疆,內蒙古的煤電,云南的水電,在多晶硅企業眼中也均是寶地。
“目前,我們正在和協鑫、亞洲硅業談具體的合作。而且保山這邊是獨立的110千伏的地方電網,不同于國家電網的220千伏,電價權屬于當地的市委市政府,電價在2毛7至3毛之間。”云南省保山市招商合作局項目主管吳良旭表示。
國產VS進口
2017年,全國多晶硅產量為24萬噸,進口量約15.9萬噸,除去出口量約0.7萬噸,國內多晶硅供應量為39.2萬噸。
從40%的進口占比來看,多晶硅擴產似乎并無不妥。但相比進口多晶硅,成本方面的劣勢通過規模擴張的效應又能夠走多遠?
“硅料按照純度可以分為一級料和二級料;按照材料外觀,可以分為致密料和菜花料等。簡單說,國內廠商目前在產能上已能滿足大部分多晶硅生產需求,但單晶拉棒需要的高純度硅料并不能完全滿足,還需要進口作為補充。”一位下游單晶產品制造商透露。
通常來說,用于生產硅片的多晶硅非常忌諱一批料好,一批料不好,而在進口多晶硅方面,包括像OCI、瓦克,硅料的穩定性也是國內多晶硅下游制造商所看重的一點。
“瓦克在多晶硅的品質方面處于全球領先的地位,目前國內現在單晶硅片擴產的力度非常大,包括像隆基、中環以及晶科,還有一些其他的廠。瓦克多晶硅在多晶方面的應用還是有比較大的優勢,國內現在擴產的力度也很大,但是目前來講的話,可能在多晶硅應用方面還有一些進步空間。”瓦克市場經理秦文芳談到。
據了解,目前瓦克一共有三個生產基地,現有產能是八萬噸,在德國有博格豪森4萬噸和農特里茨2萬噸的產能,然后在美國的田納西州有2萬多噸產能。但后者因為2017年9月美國工廠的氫氣爆炸事故,陷入停滯。
根據報道,近期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總部位于韓國的多晶硅生產商OCI公司簽署了一份為期三年的多晶硅原材料采購協議,合同金額約為10.2億美元。該合同為期三年,公司將為位于中國銀川、保山、麗江和寧夏的生產單晶硅錠及硅片的子公司采購約64638MT多晶硅。而隆基子公司間的多晶硅合同是與韓國OCI及其馬來西亞公司簽訂的。
對于進口多晶硅體量較大的問題,劉晶解釋稱:“國內下游整個光伏產業的高速發展帶動了整體多晶硅的需求,需求一直在增長,盡管國內供應也在增加,但尚不能滿足需求,所以要有部分進口。另外一點,國內一線企業的生產成本已經遠低于國外多晶硅企業成本。”
而作為曾經的光伏龍頭企業,江西賽維LDK在經歷了重組之后,其光伏硅公司方面有70%是韓資控股(韓國SNM公司),另外30%是銀行和一些大的股東。根據擴產計劃,2018年7月份以后,其產能也將達到2萬噸的水平。
“我們沒有生產要素這方面的優勢,電、燃氣以及蒸汽應該是同行業里價格最高的幾家企業之一,目前的電價是每度電6毛多,燃氣價格是每方3塊多,蒸汽是每噸210-220元,這個價格非常高。”江西賽維LDK副總經理王輝表示。
據其介紹,2017年8月,在停車大修以后,賽維做了一個還原爐蒸汽回收的項目,這是比較大的一個技改,其成本降到了一個新的水平,把原來電價上漲的不利因素基本上抵消掉了。
正如一位企業負責人所言,擴產是每家企業的企業行為,這無可厚非。但在擴產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同質化。如果只跟風別家企業,而沒有一個差異化的產品結構,這樣的擴產一般會比較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