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陽谷縣李臺鎮明德小學,房頂上安裝的光伏發電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一塊塊藍色多晶硅源源不斷地吸收陽光,將涓涓電流傳輸到電網,讓貧困戶獲得“陽光收入”。
據介紹,李臺鎮利用省級扶貧資金集中建設安裝了96.9千瓦光伏發電機組,年發電量可達10萬度,年收益10萬元。項目收益部分用于建立扶貧基金,解決了16戶無勞動能力貧困戶的脫貧難問題。“想不到靠陽光也能掙錢,這可是政府送給我們貧困戶的‘聚寶盆’啊。”李街村貧困戶李現東高興地說。
陽谷縣是光伏扶貧的先行先試地區,政策帶動下,已經走出了一條光伏產業發展與農村扶貧相互促進的精準扶貧新路。近年來,陽谷縣利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744.53萬元,共計建設3.026兆瓦光伏發電站,項目覆蓋18個鄉鎮(街道)的900余戶貧困戶。截至2017年底,光伏項目發電收益共計63萬余元(不含國家電費補貼)。
先行先試 扶貧資金打捆集中使用
“以前扶貧就是送豬、送羊,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如今政府出資安裝一個光伏電站,可以使農戶持續獲取收益,為農戶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具備了明顯的造血功能。”陽谷縣扶貧辦主任楊新勇告訴記者,2015年,陽谷縣投資24萬元,在十五里園鎮棗顆李村建設了戶用光伏試點項目,采用全額上網模式,為8戶貧困戶分別建設了2千瓦光伏發電站,于當年10月并網。2016年,為便于根據貧困戶的脫貧情況及時調整受益貧困戶,該縣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以村為單位,采取相對集中建設的方式,先后在15個鄉鎮47個村,投入1300萬元建設了2000余千瓦的光伏項目。
對于貧困人口較少的插花村,陽谷縣按貧困人口數量分配給貧困村的扶貧資金數量不多,很難建設像樣的項目。為解決這一問題,陽谷縣整合扶貧資金,集中安排扶貧項目或扶貧車間,統一建設、統一經營,共統籌7個鄉鎮9個插花村的光伏扶貧基金400余萬元,集中建設了688千瓦光伏發電站光伏項目,項目收益分紅到貧困人口,讓插花村貧困人口受益。
高效推進 光伏扶貧項目全部并網發電
光伏扶貧是件惠及貧困戶的大好事,扶貧本就是件公益事業,因此更要做成良心工程。這需要從優化選址、保證質量、規范運維等方面入手,只有從根本層面上著手,才能推動光伏產業健康發展。
在選擇施工單位方面,陽谷縣堅持不排外、不劃片、有包容的原則,將光伏扶貧項目進行統一招標,選擇有實力、有誠信的優質施工企業,裝機容量超過原計劃的1/5,提高了施工質量。在項目建設中,面對進行集中招標使裝機容量變大造成原選定地址不合適,以及變壓器容量問題、土地性質問題、上網電纜線路等問題,該縣及時協調國土、電力等部門,逐一解決落實,使項目得以順利進行。
為保證項目建設質量,確保項目長期收益,陽谷縣組織供電公司營銷部、運維部、安質部及生產部四個部門對項目逐個進行細致驗收,對于達不到要求或不規范的地方堅決不予通過,要求施工單位迅速返工,保證合格一個通過一個,全縣光伏扶貧項目已全部并網發電。
亮化到戶 貧困戶獲得持續穩定收益
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從貧困人口結構上看,剩下的絕大部分是老弱病殘,條件基礎差,自生能力弱,扶貧難度更大,需要更有力的扶持、更精準的措施。
為了讓光伏扶貧項目發揮出最大的效益,陽谷縣明確要求項目涉及的村與鄉鎮、貧困戶簽訂三方幫扶協議,鄉鎮負責監管,依法約束項目村按約定兌現扶貧資金投資收益。每年由鄉鎮指導項目村組織全體受益貧困戶或受益貧困戶代表召開2次以上的會議,通報項目建設、產業效益和收益分配等情況。“按量化到戶的原則,我們將收益直接發放到貧困戶一卡通賬戶。按照精準脫貧要求,嚴格貧困戶動態管理,力爭所有貧困對象享受到收益。”楊新勇說,陽谷縣通過光伏產業項目,將扶貧資金、社會資源有效整合,由經濟實體以市場化方式經營,并將收益落實到每個貧困戶手中,光伏項目所形成的資產歸集體所有,收益全部分到建檔立卡貧困戶手中,從而達到持久脫貧的目標。
隨著光伏扶貧工作的持續推進,將有更多的陽谷貧困戶感受到陽光帶來的溫暖與幸福。
據介紹,李臺鎮利用省級扶貧資金集中建設安裝了96.9千瓦光伏發電機組,年發電量可達10萬度,年收益10萬元。項目收益部分用于建立扶貧基金,解決了16戶無勞動能力貧困戶的脫貧難問題。“想不到靠陽光也能掙錢,這可是政府送給我們貧困戶的‘聚寶盆’啊。”李街村貧困戶李現東高興地說。
陽谷縣是光伏扶貧的先行先試地區,政策帶動下,已經走出了一條光伏產業發展與農村扶貧相互促進的精準扶貧新路。近年來,陽谷縣利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744.53萬元,共計建設3.026兆瓦光伏發電站,項目覆蓋18個鄉鎮(街道)的900余戶貧困戶。截至2017年底,光伏項目發電收益共計63萬余元(不含國家電費補貼)。
先行先試 扶貧資金打捆集中使用
“以前扶貧就是送豬、送羊,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如今政府出資安裝一個光伏電站,可以使農戶持續獲取收益,為農戶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具備了明顯的造血功能。”陽谷縣扶貧辦主任楊新勇告訴記者,2015年,陽谷縣投資24萬元,在十五里園鎮棗顆李村建設了戶用光伏試點項目,采用全額上網模式,為8戶貧困戶分別建設了2千瓦光伏發電站,于當年10月并網。2016年,為便于根據貧困戶的脫貧情況及時調整受益貧困戶,該縣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以村為單位,采取相對集中建設的方式,先后在15個鄉鎮47個村,投入1300萬元建設了2000余千瓦的光伏項目。
對于貧困人口較少的插花村,陽谷縣按貧困人口數量分配給貧困村的扶貧資金數量不多,很難建設像樣的項目。為解決這一問題,陽谷縣整合扶貧資金,集中安排扶貧項目或扶貧車間,統一建設、統一經營,共統籌7個鄉鎮9個插花村的光伏扶貧基金400余萬元,集中建設了688千瓦光伏發電站光伏項目,項目收益分紅到貧困人口,讓插花村貧困人口受益。
高效推進 光伏扶貧項目全部并網發電
光伏扶貧是件惠及貧困戶的大好事,扶貧本就是件公益事業,因此更要做成良心工程。這需要從優化選址、保證質量、規范運維等方面入手,只有從根本層面上著手,才能推動光伏產業健康發展。
在選擇施工單位方面,陽谷縣堅持不排外、不劃片、有包容的原則,將光伏扶貧項目進行統一招標,選擇有實力、有誠信的優質施工企業,裝機容量超過原計劃的1/5,提高了施工質量。在項目建設中,面對進行集中招標使裝機容量變大造成原選定地址不合適,以及變壓器容量問題、土地性質問題、上網電纜線路等問題,該縣及時協調國土、電力等部門,逐一解決落實,使項目得以順利進行。
為保證項目建設質量,確保項目長期收益,陽谷縣組織供電公司營銷部、運維部、安質部及生產部四個部門對項目逐個進行細致驗收,對于達不到要求或不規范的地方堅決不予通過,要求施工單位迅速返工,保證合格一個通過一個,全縣光伏扶貧項目已全部并網發電。
亮化到戶 貧困戶獲得持續穩定收益
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從貧困人口結構上看,剩下的絕大部分是老弱病殘,條件基礎差,自生能力弱,扶貧難度更大,需要更有力的扶持、更精準的措施。
為了讓光伏扶貧項目發揮出最大的效益,陽谷縣明確要求項目涉及的村與鄉鎮、貧困戶簽訂三方幫扶協議,鄉鎮負責監管,依法約束項目村按約定兌現扶貧資金投資收益。每年由鄉鎮指導項目村組織全體受益貧困戶或受益貧困戶代表召開2次以上的會議,通報項目建設、產業效益和收益分配等情況。“按量化到戶的原則,我們將收益直接發放到貧困戶一卡通賬戶。按照精準脫貧要求,嚴格貧困戶動態管理,力爭所有貧困對象享受到收益。”楊新勇說,陽谷縣通過光伏產業項目,將扶貧資金、社會資源有效整合,由經濟實體以市場化方式經營,并將收益落實到每個貧困戶手中,光伏項目所形成的資產歸集體所有,收益全部分到建檔立卡貧困戶手中,從而達到持久脫貧的目標。
隨著光伏扶貧工作的持續推進,將有更多的陽谷貧困戶感受到陽光帶來的溫暖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