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光伏產業和企業發展正面臨多方面挑戰。在國內,面臨結構調整、產業格局重塑、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加快等強大壓力,企業決策稍有不慎,就有被淘汰出局的風險;在國外,貿易環境越趨復雜,部分國家或地區光伏制造業加快規模化發展也給產業帶來一定競爭壓力。"1月17日,在"光伏行業2018年發展回顧與2019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吳勝武如是說。
對此,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表示認同,他指出,當前,我國光伏行業存在市場需求與補貼拖欠之間的不協調,穩增長與行業整合之間的不協調,晶硅絕對優勢與新技術蓬勃發展之間的不協調,標準數量多與實踐難之間的不協調,新業態、新模式與現行管理機制之間的不協調。
2018年,中國光伏行業經歷了一輪政策環境變化引發的"陣痛",新增裝機同比下降,而年底以來第三批領跑基地的獎勵兌現、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和第四批領跑基地即將到來,以及今年年初平價上網試點項目政策的發布,則為行業帶來重大利好。當前,我國光伏行業正在走向"平價時代"的"過渡期",行業仍然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在王勃華看來,隨著各國發展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提升,未來光伏市場前景樂觀。他還指出,未來,行業整合將成為發展的焦點。
消納問題改善行業挑戰仍存
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超過43GW,同比下降18%。其中,集中式約23GW,同比下滑31%;分布式約20GW,同比增長5%。據王勃華介紹,2018年的一大特點在于,棄光率持續下降。對此,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也表示,2018年光伏發電消納形勢得到顯著改善,全年發電利用率超過96%,棄電率低于5%。
雖然光伏消納問題得到改善,但光伏行業仍然存在諸多亟需解決的矛盾。
"2018年我國光伏產業在產能階段性、結構性供需失衡、產品結構單一、企業差異性不大、標準檢測認證體系滯后等方面亟需調整。"吳勝武表示,我國光伏行業應提升發展質量、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實施智能化和精細化管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探索嘗試能源互聯網、儲能、分布式發電交易等新興技術與商業模式,探索差異化競爭優勢。
王勃華認為,行業的可繼續發展和能源革命的積極推進需要保持一定市場規模,然而補貼的缺口一方面造成電站開放商無米下炊,另一方面也束縛了行業主管部門制定年度裝機規模,影響未來幾年的價格、規模等政策的出臺進度。據他介紹,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日益增大,預計2018年缺口超過1400億,其中光伏缺口超600億,電站持有量大的企業補貼拖欠額已達幾十億元且正以每月幾億元的速度增加,承受了巨大的資金壓力。
此外,王勃華還表示,當前,產能存在著成長中的、階段性的過剩傾向,行業需要整合才能走向健康可持續發展,但同時,行業也正面臨復雜的內外部形勢,穩增長和維穩壓力較大,給行業整合帶來較大壓力,影響落后產能的及時退出。在技術層面,晶硅電池在市場上絕對領先,并對其他技術形成壓力。同時,一些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正在加速涌現,但光伏支持模式仍主要以地面電站和分布式電站為主,對新業態支撐有待提升。
全球市場涌現行業前景樂觀
在王勃華看來,全球光伏市場前景樂觀。他表示,當前,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全世界的呼聲和共識,全球目前已經有146個國家設定了可再生能源目標,一些知名跨國企業已經實現或制定了100%的可再生能源使用目標。
對此,彭博新能源財經分析師劉雨菁介紹,2019年,全球新增裝機超過1GW的市場將達到14個,2019-2020期間,年度新增裝機同比增長平均速度約為20%,同時,中、印、美、歐、日以外的年度需求占比將達到40%。
在16日的"光伏領跑基地及平價(低價)項目開發研討會"上,PVInfolink首席分析師林嫣容也表示,2018年經歷了全球組建需求跌至91.5GW的低谷后,2019年預期能復蘇到112GW,據她介紹,2020年是不少國家的能源政策節點,預計全球安裝量將進一步提升至124GW。
據王勃華介紹,2019年,主要市場需求平穩,美國2019年新增裝機量約為11GW,同比略有增長;中國、印度、日本仍將保持穩定水平;同時,歐洲市場將呈現出"老樹新芽"的特點,預計2019年增長將明顯高于過去,可達到11GW以上;新興市場也將快速崛起,由于電價持續上漲,加上存在供電不足的隱憂,2018年澳大利亞大型地面光伏將反超戶用光伏,預計2019年仍將保持在4GW以上,土耳其、墨西哥、埃及、韓國、中國臺灣等市場也在加速。王勃華還表示,平價上網的到來,將進一步引燃全球市場。
對于國內市場,從較長的時間維度上看,隨著我國光伏行業提質增效以及加速走向平價時代,也有著較好的前景。電力規劃設計總院規劃研究部新能源規劃處高級工程師程晨璐指出,"十三五"后期,我國光伏將圍繞高質量發展,著力推動技術進步與降本增效,加快擺脫補貼依賴,實現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李瓊慧則認為,未來新能源開發規模,從中長期看我國新能源仍將快速發展,預計2025年,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將分別達4億、6億千瓦。
整合成為趨勢平價時代可期
王勃華認為,行業整合將成為未來的發展焦點。他進一步指出,企業繼續借助資本市場融資,如IPO或借殼上市等,一旦成功,募集資金將推動產能等持續擴張和行業整合。
具體而言,在多晶硅行業,2019年新增產能持續釋放,中東部地區硅料因成本原因將逐步淘汰,產業布局將進一步往西部地區集中;在硅片領域,隆基、中環、協鑫、晶科四巨頭格局初現,而且隨著高效電池產能越來越多,下游對硅片品質的需求正在提升,增加了單晶硅片環節進入壁壘;電池片方面,通威、隆基、愛旭、展宇等異軍突起,排名電池產量前列,中國臺灣地區電池產能逐漸落幕;而在組件領域,按需生產,開工靈活性大,不存在需要持續性生產的問題,因此不會發生大的整合,大企業因品牌、渠道等門檻繼續保持競爭優勢,中型企業生存壓力將加大,小企業因可獲得大企業代工訂單仍保留一定生存空間。
談及未來的趨勢,王勃華認為,行業將由粗放式發展轉向精細化發展的新階段;由拼規模、拼速度、拼價格轉向拼質量、拼技術、拼效益的新階段;由補貼依賴轉向逐漸實現平價的新階段。
隨著平價上網試點項目政策的出臺,平價時代漸行漸近。程晨璐指出,在"十四五"期間,增量新能源全面實現擺脫國家財政補貼依賴,逐漸實現市場化自主化可持續發展是必由之路。但補貼退出、平價上網并不意味著國家對于新能源支持態度和支持力度的減弱。他還表示,新能源平價時代,需要回歸新能源發電的電力商品屬性,充分挖掘新能源發電的電力商品價值。
對此,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表示認同,他指出,當前,我國光伏行業存在市場需求與補貼拖欠之間的不協調,穩增長與行業整合之間的不協調,晶硅絕對優勢與新技術蓬勃發展之間的不協調,標準數量多與實踐難之間的不協調,新業態、新模式與現行管理機制之間的不協調。
2018年,中國光伏行業經歷了一輪政策環境變化引發的"陣痛",新增裝機同比下降,而年底以來第三批領跑基地的獎勵兌現、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和第四批領跑基地即將到來,以及今年年初平價上網試點項目政策的發布,則為行業帶來重大利好。當前,我國光伏行業正在走向"平價時代"的"過渡期",行業仍然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在王勃華看來,隨著各國發展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提升,未來光伏市場前景樂觀。他還指出,未來,行業整合將成為發展的焦點。
消納問題改善行業挑戰仍存
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超過43GW,同比下降18%。其中,集中式約23GW,同比下滑31%;分布式約20GW,同比增長5%。據王勃華介紹,2018年的一大特點在于,棄光率持續下降。對此,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也表示,2018年光伏發電消納形勢得到顯著改善,全年發電利用率超過96%,棄電率低于5%。
雖然光伏消納問題得到改善,但光伏行業仍然存在諸多亟需解決的矛盾。
"2018年我國光伏產業在產能階段性、結構性供需失衡、產品結構單一、企業差異性不大、標準檢測認證體系滯后等方面亟需調整。"吳勝武表示,我國光伏行業應提升發展質量、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實施智能化和精細化管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探索嘗試能源互聯網、儲能、分布式發電交易等新興技術與商業模式,探索差異化競爭優勢。
王勃華認為,行業的可繼續發展和能源革命的積極推進需要保持一定市場規模,然而補貼的缺口一方面造成電站開放商無米下炊,另一方面也束縛了行業主管部門制定年度裝機規模,影響未來幾年的價格、規模等政策的出臺進度。據他介紹,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日益增大,預計2018年缺口超過1400億,其中光伏缺口超600億,電站持有量大的企業補貼拖欠額已達幾十億元且正以每月幾億元的速度增加,承受了巨大的資金壓力。
此外,王勃華還表示,當前,產能存在著成長中的、階段性的過剩傾向,行業需要整合才能走向健康可持續發展,但同時,行業也正面臨復雜的內外部形勢,穩增長和維穩壓力較大,給行業整合帶來較大壓力,影響落后產能的及時退出。在技術層面,晶硅電池在市場上絕對領先,并對其他技術形成壓力。同時,一些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正在加速涌現,但光伏支持模式仍主要以地面電站和分布式電站為主,對新業態支撐有待提升。
全球市場涌現行業前景樂觀
在王勃華看來,全球光伏市場前景樂觀。他表示,當前,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全世界的呼聲和共識,全球目前已經有146個國家設定了可再生能源目標,一些知名跨國企業已經實現或制定了100%的可再生能源使用目標。
對此,彭博新能源財經分析師劉雨菁介紹,2019年,全球新增裝機超過1GW的市場將達到14個,2019-2020期間,年度新增裝機同比增長平均速度約為20%,同時,中、印、美、歐、日以外的年度需求占比將達到40%。
在16日的"光伏領跑基地及平價(低價)項目開發研討會"上,PVInfolink首席分析師林嫣容也表示,2018年經歷了全球組建需求跌至91.5GW的低谷后,2019年預期能復蘇到112GW,據她介紹,2020年是不少國家的能源政策節點,預計全球安裝量將進一步提升至124GW。
據王勃華介紹,2019年,主要市場需求平穩,美國2019年新增裝機量約為11GW,同比略有增長;中國、印度、日本仍將保持穩定水平;同時,歐洲市場將呈現出"老樹新芽"的特點,預計2019年增長將明顯高于過去,可達到11GW以上;新興市場也將快速崛起,由于電價持續上漲,加上存在供電不足的隱憂,2018年澳大利亞大型地面光伏將反超戶用光伏,預計2019年仍將保持在4GW以上,土耳其、墨西哥、埃及、韓國、中國臺灣等市場也在加速。王勃華還表示,平價上網的到來,將進一步引燃全球市場。
對于國內市場,從較長的時間維度上看,隨著我國光伏行業提質增效以及加速走向平價時代,也有著較好的前景。電力規劃設計總院規劃研究部新能源規劃處高級工程師程晨璐指出,"十三五"后期,我國光伏將圍繞高質量發展,著力推動技術進步與降本增效,加快擺脫補貼依賴,實現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李瓊慧則認為,未來新能源開發規模,從中長期看我國新能源仍將快速發展,預計2025年,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將分別達4億、6億千瓦。
整合成為趨勢平價時代可期
王勃華認為,行業整合將成為未來的發展焦點。他進一步指出,企業繼續借助資本市場融資,如IPO或借殼上市等,一旦成功,募集資金將推動產能等持續擴張和行業整合。
具體而言,在多晶硅行業,2019年新增產能持續釋放,中東部地區硅料因成本原因將逐步淘汰,產業布局將進一步往西部地區集中;在硅片領域,隆基、中環、協鑫、晶科四巨頭格局初現,而且隨著高效電池產能越來越多,下游對硅片品質的需求正在提升,增加了單晶硅片環節進入壁壘;電池片方面,通威、隆基、愛旭、展宇等異軍突起,排名電池產量前列,中國臺灣地區電池產能逐漸落幕;而在組件領域,按需生產,開工靈活性大,不存在需要持續性生產的問題,因此不會發生大的整合,大企業因品牌、渠道等門檻繼續保持競爭優勢,中型企業生存壓力將加大,小企業因可獲得大企業代工訂單仍保留一定生存空間。
談及未來的趨勢,王勃華認為,行業將由粗放式發展轉向精細化發展的新階段;由拼規模、拼速度、拼價格轉向拼質量、拼技術、拼效益的新階段;由補貼依賴轉向逐漸實現平價的新階段。
隨著平價上網試點項目政策的出臺,平價時代漸行漸近。程晨璐指出,在"十四五"期間,增量新能源全面實現擺脫國家財政補貼依賴,逐漸實現市場化自主化可持續發展是必由之路。但補貼退出、平價上網并不意味著國家對于新能源支持態度和支持力度的減弱。他還表示,新能源平價時代,需要回歸新能源發電的電力商品屬性,充分挖掘新能源發電的電力商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