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光伏行業已經正式迎來微利時代,各企業都在想盡辦法“降本增效”。
近日,國內光伏產業巨頭協鑫集團又有大動作,其董事長朱共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協鑫旗下的晶硅業務將進行整體遷移。這是怎么回事?
晶硅業務集體遷移
4月17日,協鑫集團與四川市政府舉行項目簽約儀式。協鑫集團擬與四川市政府及中平國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投資設立專項投資基金,建設打造樂山硅材料產業基地,并快速推進首個6萬噸多晶硅項目落地的相關前期工作。
據了解,該6萬噸多晶硅項目投資額達到60億元,達產后將占集團15GW產能的約40%。而這6萬噸的多晶硅項目只是協鑫集團在四川樂山的開始,接下來他們所有的硅產業都將轉移到樂山。
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集團將把包括多晶硅生產在內的硅產業業務整體往樂山轉移。朱共山同時還表示,在樂山建設的并非新增產能,而是淘汰老產能、引進新技術、新工藝之后的升級產能。升級之后的產線將擁有更強的成本控制能力及競爭力。朱共山信心十足的表示,樂山將成為中國光伏無補貼平價上網后最主要的材料基地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有消息稱,另一光伏巨頭晶科能源也將投資150億元,在樂山建設25GW單晶拉棒、切方項目及相關配套設施。再加上四川本土巨頭通威股份也在樂山加碼了年產5萬噸高純晶硅項目。為什么這些產業巨頭都對樂山這片土地情有獨鐘呢?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樂山地區的電價相對更低。
去年“531”之后,光伏行業進入微利時代,控制生產成本成為了當下光伏企業的首要問題。而對于大規模生產的廠家來說,各產線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電費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再次情況下,在低電價區域建廠將顯著降低生產成本。
一方面,協鑫集團的核心晶硅產線已經到了需要升級的階段;另一方面,遷移到低電價地區也是大勢所趨。結合協鑫集團多年來在晶硅領域的技術優勢,升級之后的產線將助力協鑫擴大市場份額。
多晶式微 協鑫面臨挑戰
多年以來,多晶產業鏈一直是光伏行業的主流,直到四五年前單晶慢慢崛起。2018年,單晶產品的市占率已經逼近50%,2019年有望繼續提升。
與此同時,多晶產業節節敗退,產品價格斷崖式下滑,廠家出現了“越賣越虧”的現象。近期,多晶硅料和多晶硅片價格都來到新低,多晶硅片價格甚至跌到2元/片以下。
多晶產業的窘境與其成本控制能力息息相關,如果再不作出改變,多晶硅產業將丟失制霸多年的市場地位。而作為全球多晶硅產業鏈的領軍企業,協鑫集團自然也壓力山大。
協鑫集團旗下的旗艦上市公司保利協鑫的2018年財報顯示,盡管多晶硅產量及硅片銷量都繼續位列全球第一,但是2018年公司依然虧損6.93億元,而上年同期則為盈利19.26億元。
一切都表明,這家巨頭企業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而面對挑戰,協鑫給出了積極的應對。
從布局上看,各大光伏巨頭都保持了驚人的一致,那就是趁著行業調整期進行擴張,并占據比之前更大的市場份額。
協鑫也不例外,除了上述升級產能之外,保利協鑫在新疆的6萬噸高品質多晶硅項目剛剛投產,未來還有更多的高效項目擴張計劃。明顯的是,在他們最擅長的多晶硅領域,協鑫展開了全面的產能升級,并將所有產能遷移至低電價地區,嚴格控制成本。
與此同時,保利協鑫在單晶領域的布局也不容小覷,儲備多年的鑄錠單晶技術已經領先行業,有望在未來為協鑫帶來競爭優勢;其“鑫單晶G3”硅片產品已經實現批量化供應,預計2019年底產能將達到12GW。
在多晶領域進行升級換代,并嚴格控制成本;在單晶領域積極進取。這是協鑫集團在晶硅業務領域的“雙管齊下”策略。如果一切發展順利,未來協鑫將再次起飛。
筆者認為,協鑫進行產能升級之后,將極大的增強其成本控制能力,并有望生產出效率更高的多晶硅產品,有望為多晶硅產業重新奪回成本優勢。但是時間已經不多,在多晶產業鏈升級換代的同時,單晶產業也不會停步不前,市場最終屬于誰,還是要看最后的性價比。
近日,國內光伏產業巨頭協鑫集團又有大動作,其董事長朱共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協鑫旗下的晶硅業務將進行整體遷移。這是怎么回事?
晶硅業務集體遷移
4月17日,協鑫集團與四川市政府舉行項目簽約儀式。協鑫集團擬與四川市政府及中平國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投資設立專項投資基金,建設打造樂山硅材料產業基地,并快速推進首個6萬噸多晶硅項目落地的相關前期工作。
據了解,該6萬噸多晶硅項目投資額達到60億元,達產后將占集團15GW產能的約40%。而這6萬噸的多晶硅項目只是協鑫集團在四川樂山的開始,接下來他們所有的硅產業都將轉移到樂山。
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集團將把包括多晶硅生產在內的硅產業業務整體往樂山轉移。朱共山同時還表示,在樂山建設的并非新增產能,而是淘汰老產能、引進新技術、新工藝之后的升級產能。升級之后的產線將擁有更強的成本控制能力及競爭力。朱共山信心十足的表示,樂山將成為中國光伏無補貼平價上網后最主要的材料基地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有消息稱,另一光伏巨頭晶科能源也將投資150億元,在樂山建設25GW單晶拉棒、切方項目及相關配套設施。再加上四川本土巨頭通威股份也在樂山加碼了年產5萬噸高純晶硅項目。為什么這些產業巨頭都對樂山這片土地情有獨鐘呢?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樂山地區的電價相對更低。
去年“531”之后,光伏行業進入微利時代,控制生產成本成為了當下光伏企業的首要問題。而對于大規模生產的廠家來說,各產線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電費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再次情況下,在低電價區域建廠將顯著降低生產成本。
一方面,協鑫集團的核心晶硅產線已經到了需要升級的階段;另一方面,遷移到低電價地區也是大勢所趨。結合協鑫集團多年來在晶硅領域的技術優勢,升級之后的產線將助力協鑫擴大市場份額。
多晶式微 協鑫面臨挑戰
多年以來,多晶產業鏈一直是光伏行業的主流,直到四五年前單晶慢慢崛起。2018年,單晶產品的市占率已經逼近50%,2019年有望繼續提升。
與此同時,多晶產業節節敗退,產品價格斷崖式下滑,廠家出現了“越賣越虧”的現象。近期,多晶硅料和多晶硅片價格都來到新低,多晶硅片價格甚至跌到2元/片以下。
多晶產業的窘境與其成本控制能力息息相關,如果再不作出改變,多晶硅產業將丟失制霸多年的市場地位。而作為全球多晶硅產業鏈的領軍企業,協鑫集團自然也壓力山大。
協鑫集團旗下的旗艦上市公司保利協鑫的2018年財報顯示,盡管多晶硅產量及硅片銷量都繼續位列全球第一,但是2018年公司依然虧損6.93億元,而上年同期則為盈利19.26億元。
一切都表明,這家巨頭企業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而面對挑戰,協鑫給出了積極的應對。
從布局上看,各大光伏巨頭都保持了驚人的一致,那就是趁著行業調整期進行擴張,并占據比之前更大的市場份額。
協鑫也不例外,除了上述升級產能之外,保利協鑫在新疆的6萬噸高品質多晶硅項目剛剛投產,未來還有更多的高效項目擴張計劃。明顯的是,在他們最擅長的多晶硅領域,協鑫展開了全面的產能升級,并將所有產能遷移至低電價地區,嚴格控制成本。
與此同時,保利協鑫在單晶領域的布局也不容小覷,儲備多年的鑄錠單晶技術已經領先行業,有望在未來為協鑫帶來競爭優勢;其“鑫單晶G3”硅片產品已經實現批量化供應,預計2019年底產能將達到12GW。
在多晶領域進行升級換代,并嚴格控制成本;在單晶領域積極進取。這是協鑫集團在晶硅業務領域的“雙管齊下”策略。如果一切發展順利,未來協鑫將再次起飛。
筆者認為,協鑫進行產能升級之后,將極大的增強其成本控制能力,并有望生產出效率更高的多晶硅產品,有望為多晶硅產業重新奪回成本優勢。但是時間已經不多,在多晶產業鏈升級換代的同時,單晶產業也不會停步不前,市場最終屬于誰,還是要看最后的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