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后太陽能產品單價大幅下滑,刺激終端需求的提升,再加上歐洲持續下砍對太陽能產業的政策性補助,臺商成本競爭力也相對被突顯,資策會MIC產業資深顧問高鴻翔表示,國內太陽能電池、模組業者可望承接歐洲模組廠東移以及電池廠外包的趨勢,而過去臺廠所欠缺的最上游矽材也將于今年上半年、下半年各有一家多晶矽廠開始進入投產(AE、福聚),而其它包括系統零件(如電表、inverter、集線器等)和系統建置也陸續有廠商投入,臺廠在太陽能供應鏈的布局更加完整。
MIC預估,2010年全球太陽光電市場規模為逾12GW的水準,其中德國即囊括近五成市場,其它較大的市場也以歐洲為主,像是包括義大利、捷克、比利時、法國等。
在臺灣市場部分,太陽能電池廠商產能持續擴充,由于第二季因為設備陸續到位,產能提升的幅度也較大,MIC預估,2010年第二季國內太陽能電池產能由第一季的2634MW提升到3104MW,季成長達17.8%;在出貨量方面,第二季出貨量約為815MW,季增為27.3%,而出貨前五名分別為昱晶(3514)、茂迪(6244)、新日光(3576 )、益通(3452)以及升陽科(3561)。
在ASP的部分,高鴻翔表示,太陽能電池單價自2009年第四季落底,之后價格則小幅回升,2009年第四季ASP約是1.22美元/W、2010年第一季則為1.29美元/W、第二季達1.32美元/W。
另在出貨的產品組合上,高鴻翔表示,多晶矽太陽能電池仍是主流,占比重已逾八成水準;而國內業者在技術上也不斷精進,依調查,國內業者多晶矽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平均已達16.4 %、單晶則達17.5%。
在薄膜太陽能的部分,若分為Amorphous和CIGS兩種技術,國內也有不少業者投入,包括大型的IT業者,前者包括聯電(2303)旗下的聯相、中環(2323)旗下的富陽光電、大同(2371)旗下的綠能(3519)、益通旗下的宇通以及迎輝(3523)旗下的八陽光電;而CIGS技術以臺積電(2330)入股Stion最引入注目,其它還包括錸德(2349)旗下的太陽海以及正峰新(1538)等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