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弱化家族化經營色彩的欣旺達,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欣旺達董事長王威認為,我們處在一個很好的時代,不管是改革開放的大時代背景,還是這幾年政府高度重視制造業,都為欣旺達堅守鋰電池主業、繼續做大做強提供了保障。
“對鋰電池從業者而言,這是備受鼓舞的一件事情。”對于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三位鋰電池研究者,王威表示,這是對鋰電池行業的肯定。鋰電池從最初的發展到當下的廣泛應用,其創造的經濟價值有目共睹。
1997年成立于深圳的欣旺達,2011年登陸創業板,是全球鋰離子電池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
當下,欣旺達正面臨新問題:3C鋰電池業務遭遇全球手機終端市場需求下滑;進軍動力電池領域,又遭遇補貼退坡及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放緩。
“我很焦慮。”王威說。
像眾多制造業企業家一樣,王威也在思考如何讓企業高質量發展。“我們需要排解這種憂慮,更多的是看到希望。”在王威看來,困難時刻都有,不能一直沉浸在焦慮之中,要多去思考企業的出路。
欣旺達選擇的突圍之路,既有重視研發,向產業上游的電芯擴張;也有逐步走向現代化治理,慢慢淡化家族化經營色彩。而深圳獲得先行示范區的政策扶持,也讓王威看到了發展機遇,“我們都是在大時代背景下共同成長起來的。”
在深圳挖到“第一桶金”
像是命運的一個偶然,欣旺達開創之初便搭上了深圳這艘快速前行的大船。
1994年夏天,創業兩年的王明旺(王威的哥哥)與同學等四五人,在深圳一間民房開設了加工廠,主要生產用于手機、傳呼機等通信產品的鋰電池。當時,王威從家鄉廣東茂名到深圳過暑假。在哥哥創業熱情的感召下,以及巨大市場機會的吸引下,王威很快也加入了創業團隊,擔任公司的營銷總監。
彼時的珠三角,廣州是唯一的中心。在廣州南部的番禺市(現并入廣州為番禺區),形成了一個集中銷售大哥大等通信產品的批發市場,深圳生產的通信產品都會運往此地售賣。
1997年12月,欣旺達正式在深圳成立,成為電池OEM、ODM供應商。王威表示,欣旺達在深圳成長起來,更像是一個偶然因素。
王威回憶道,廣州本土文化濃厚,本地人以說粵語為主,而他來自廣東西部的茂名,主要說雷州話。他每次到廣州,腦海中就要“遲鈍”一下,第一反應是聽粵語、講粵語。而深圳則匯聚了全國各地的人,大家都說普通話,這讓他充分體會到了“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話。
隨著欣旺達的規模日益壯大,王威開始深入接觸深圳的政府部門,這讓他對深圳的印象更加深刻。
從2003年到2018年,欣旺達的營收從1億元擴大至203億元,發展為全球鋰離子電池領域的領軍企業,形成了3C消費類電池、智能硬件產品、動力電池及動力總成、儲能系統及綜合能源、自動化與智能制造、實驗室檢測服務等六大產業群。
王威認為,企業有時會有突發狀況,需要找相關政府部門咨詢。如果能找到辦事人員,他們就能安心;找到的人能解決問題,他們就能舒心。就像之前有句話形容深圳:企業需要的時候,政府近在身邊;企業不需要的時候,政府遠在天邊。
“在大時代下成長,我們更幸運一些。”王威覺得,他們兄弟二人赤手空拳到深圳打拼,從一個小加工廠做起,到現今執掌一家上市公司,十分感恩深圳。沒有深圳的創業土壤、活躍的民營經濟氛圍,就沒有欣旺達的今天。
研發投入持續加大
如果企業發展有階段,那么欣旺達在14歲時步入第二階段,明顯感受到了危機。
2011年,作為競爭對手的欣旺達和比亞迪,先后在深交所上市,這讓外界看到了兩者的差距。當年,比亞迪營收488.27億元,歸母凈利13.85億元;而欣旺達營收10.31億元,歸母凈利只有8267.28萬元。
讓王威感觸頗深的是,他們與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幾乎在同一時期進入電池行業。只是在早期,王威與其創業伙伴更關注賺錢,對研發的重視程度不夠。比亞迪則正好相反。
王威說:“當我們緩過神來,他們已經離我們很遙遠了。”
2009年至2011年,欣旺達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758萬元、2961.72萬元、3764.71萬元,占營收的比重分別為3.77%、3.82%、3.65%。
同期,比亞迪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4.59億元、20.02億元、27.7億元,占營收的比重分別為3.55%、4.13%、5.67%。
王威認為,早期欣旺達一直以做ODM為主,對接企業端。客戶有了產品需求,公司再跟客戶共同開發,對研發重視不夠,導致欣旺達難以為客戶提供更多服務,也就很難獲得客戶更深的信任和更多的訂單。
不過,電池行業的市場足夠大,這讓欣旺達有了奮起直追的信心。
到2018年,欣旺達的研發投入已達10.5億元,占營收比例超過5%。欣旺達表示,研發投入的持續增長,令欣旺達逐步在業內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在不斷獲得國內外客戶認可的同時,欣旺達的產業鏈拓展也有了更多創新。
“一家企業如果不重視研發,那它很難有持續的成長動力。”王威認為,相比于很多優秀企業,公司當前的研發投入還遠遠不夠。隨著公司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欣旺達的研發占比會一直保持在5%左右。
王威認為,深圳是全國首個工業增加值超過9000億元的城市,這是深圳成為先行示范區的底氣。創新早已是深圳這座城市的靈魂,上市公司在產品和服務上也要“先行示范”,加大自主創新研發,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
逐步淡化家族化色彩
在一家企業創立之初,創始人通過親朋好友的幫助站穩腳跟,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當企業成長到一定規模,如何處理家族化經營所產生的問題,是企業再上一個臺階的必修課。
王威并不否認欣旺達此前是家族化經營。欣旺達成立之初,創業團隊是王威和王明旺兩兄弟,以及王明旺的親朋好友。王威說:“在欣旺達經營早期的艱難時期,公司沒錢發工資就欠著。”
隨著欣旺達的壯大,這些創業元老必須妥善安置。欣旺達的做法是,公司提供貨源,讓這些創業元老到全國各地開設專賣店。
王威認為,公司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報答了當初一起創業的恩情,也能讓外部的優秀人才進入欣旺達。
目前,欣旺達的家族企業色彩正在逐步弱化。雖然王威和王明旺合計持有欣旺達36.79%的股份,仍為欣旺達的共同實控人,但公司逐步吸引了眾多的優秀管理人才和技術團隊。
“企業的發展,首先取決于我哥倆同心協力。”王威表示,欣旺達有當前的發展,管理層和客戶對他們兄弟二人有著充分信任,相信不會出現兄弟鬩墻的局面。
王威與王明旺性格互補,王威偏動,王明旺偏靜。在公司決策上,兩人會互相商量,扮演AB角,雖然難免會有爭執,但是他們都會給予對方充分的信任。
除了默契配合外,王威與王明旺也會聽取其他人的建議和意見。因此,公司的眾多經營決策很多時候是整個高管團隊共同決策的結果,欣旺達正一步步走向現代企業治理。
逐步弱化家族化經營色彩的欣旺達,迎來了新的機遇。王威向上證報強調,我們處在一個很好的時代,不管是改革開放的大時代背景,還是這幾年政府高度重視制造業,都為欣旺達堅守鋰電池主業、繼續做大做強提供了保障。
欣旺達董事長王威認為,我們處在一個很好的時代,不管是改革開放的大時代背景,還是這幾年政府高度重視制造業,都為欣旺達堅守鋰電池主業、繼續做大做強提供了保障。
“對鋰電池從業者而言,這是備受鼓舞的一件事情。”對于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三位鋰電池研究者,王威表示,這是對鋰電池行業的肯定。鋰電池從最初的發展到當下的廣泛應用,其創造的經濟價值有目共睹。
1997年成立于深圳的欣旺達,2011年登陸創業板,是全球鋰離子電池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
當下,欣旺達正面臨新問題:3C鋰電池業務遭遇全球手機終端市場需求下滑;進軍動力電池領域,又遭遇補貼退坡及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放緩。
“我很焦慮。”王威說。
像眾多制造業企業家一樣,王威也在思考如何讓企業高質量發展。“我們需要排解這種憂慮,更多的是看到希望。”在王威看來,困難時刻都有,不能一直沉浸在焦慮之中,要多去思考企業的出路。
欣旺達選擇的突圍之路,既有重視研發,向產業上游的電芯擴張;也有逐步走向現代化治理,慢慢淡化家族化經營色彩。而深圳獲得先行示范區的政策扶持,也讓王威看到了發展機遇,“我們都是在大時代背景下共同成長起來的。”
在深圳挖到“第一桶金”
像是命運的一個偶然,欣旺達開創之初便搭上了深圳這艘快速前行的大船。
1994年夏天,創業兩年的王明旺(王威的哥哥)與同學等四五人,在深圳一間民房開設了加工廠,主要生產用于手機、傳呼機等通信產品的鋰電池。當時,王威從家鄉廣東茂名到深圳過暑假。在哥哥創業熱情的感召下,以及巨大市場機會的吸引下,王威很快也加入了創業團隊,擔任公司的營銷總監。
彼時的珠三角,廣州是唯一的中心。在廣州南部的番禺市(現并入廣州為番禺區),形成了一個集中銷售大哥大等通信產品的批發市場,深圳生產的通信產品都會運往此地售賣。
1997年12月,欣旺達正式在深圳成立,成為電池OEM、ODM供應商。王威表示,欣旺達在深圳成長起來,更像是一個偶然因素。
王威回憶道,廣州本土文化濃厚,本地人以說粵語為主,而他來自廣東西部的茂名,主要說雷州話。他每次到廣州,腦海中就要“遲鈍”一下,第一反應是聽粵語、講粵語。而深圳則匯聚了全國各地的人,大家都說普通話,這讓他充分體會到了“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話。
隨著欣旺達的規模日益壯大,王威開始深入接觸深圳的政府部門,這讓他對深圳的印象更加深刻。
從2003年到2018年,欣旺達的營收從1億元擴大至203億元,發展為全球鋰離子電池領域的領軍企業,形成了3C消費類電池、智能硬件產品、動力電池及動力總成、儲能系統及綜合能源、自動化與智能制造、實驗室檢測服務等六大產業群。
王威認為,企業有時會有突發狀況,需要找相關政府部門咨詢。如果能找到辦事人員,他們就能安心;找到的人能解決問題,他們就能舒心。就像之前有句話形容深圳:企業需要的時候,政府近在身邊;企業不需要的時候,政府遠在天邊。
“在大時代下成長,我們更幸運一些。”王威覺得,他們兄弟二人赤手空拳到深圳打拼,從一個小加工廠做起,到現今執掌一家上市公司,十分感恩深圳。沒有深圳的創業土壤、活躍的民營經濟氛圍,就沒有欣旺達的今天。
研發投入持續加大
如果企業發展有階段,那么欣旺達在14歲時步入第二階段,明顯感受到了危機。
2011年,作為競爭對手的欣旺達和比亞迪,先后在深交所上市,這讓外界看到了兩者的差距。當年,比亞迪營收488.27億元,歸母凈利13.85億元;而欣旺達營收10.31億元,歸母凈利只有8267.28萬元。
讓王威感觸頗深的是,他們與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幾乎在同一時期進入電池行業。只是在早期,王威與其創業伙伴更關注賺錢,對研發的重視程度不夠。比亞迪則正好相反。
王威說:“當我們緩過神來,他們已經離我們很遙遠了。”
2009年至2011年,欣旺達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758萬元、2961.72萬元、3764.71萬元,占營收的比重分別為3.77%、3.82%、3.65%。
同期,比亞迪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4.59億元、20.02億元、27.7億元,占營收的比重分別為3.55%、4.13%、5.67%。
王威認為,早期欣旺達一直以做ODM為主,對接企業端。客戶有了產品需求,公司再跟客戶共同開發,對研發重視不夠,導致欣旺達難以為客戶提供更多服務,也就很難獲得客戶更深的信任和更多的訂單。
不過,電池行業的市場足夠大,這讓欣旺達有了奮起直追的信心。
到2018年,欣旺達的研發投入已達10.5億元,占營收比例超過5%。欣旺達表示,研發投入的持續增長,令欣旺達逐步在業內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在不斷獲得國內外客戶認可的同時,欣旺達的產業鏈拓展也有了更多創新。
“一家企業如果不重視研發,那它很難有持續的成長動力。”王威認為,相比于很多優秀企業,公司當前的研發投入還遠遠不夠。隨著公司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欣旺達的研發占比會一直保持在5%左右。
王威認為,深圳是全國首個工業增加值超過9000億元的城市,這是深圳成為先行示范區的底氣。創新早已是深圳這座城市的靈魂,上市公司在產品和服務上也要“先行示范”,加大自主創新研發,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
逐步淡化家族化色彩
在一家企業創立之初,創始人通過親朋好友的幫助站穩腳跟,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當企業成長到一定規模,如何處理家族化經營所產生的問題,是企業再上一個臺階的必修課。
王威并不否認欣旺達此前是家族化經營。欣旺達成立之初,創業團隊是王威和王明旺兩兄弟,以及王明旺的親朋好友。王威說:“在欣旺達經營早期的艱難時期,公司沒錢發工資就欠著。”
隨著欣旺達的壯大,這些創業元老必須妥善安置。欣旺達的做法是,公司提供貨源,讓這些創業元老到全國各地開設專賣店。
王威認為,公司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報答了當初一起創業的恩情,也能讓外部的優秀人才進入欣旺達。
目前,欣旺達的家族企業色彩正在逐步弱化。雖然王威和王明旺合計持有欣旺達36.79%的股份,仍為欣旺達的共同實控人,但公司逐步吸引了眾多的優秀管理人才和技術團隊。
“企業的發展,首先取決于我哥倆同心協力。”王威表示,欣旺達有當前的發展,管理層和客戶對他們兄弟二人有著充分信任,相信不會出現兄弟鬩墻的局面。
王威與王明旺性格互補,王威偏動,王明旺偏靜。在公司決策上,兩人會互相商量,扮演AB角,雖然難免會有爭執,但是他們都會給予對方充分的信任。
除了默契配合外,王威與王明旺也會聽取其他人的建議和意見。因此,公司的眾多經營決策很多時候是整個高管團隊共同決策的結果,欣旺達正一步步走向現代企業治理。
逐步弱化家族化經營色彩的欣旺達,迎來了新的機遇。王威向上證報強調,我們處在一個很好的時代,不管是改革開放的大時代背景,還是這幾年政府高度重視制造業,都為欣旺達堅守鋰電池主業、繼續做大做強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