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不易,不破不立!
中國光伏是一個具備持續發展動力的產業,吸引著眾多企業目光。但由于門檻不高,以前光伏行業的新進入者大多都是從生產加工或施工安裝做起,起點很低。以至于在外界看來,這一行更好混。
尤其近幾年,能源革命浪潮滾滾而來,可再生能源行業異常火熱,許多上市公司開始突破原生業務的局限,通過收并購或技術創新等手段,跨界入局光伏,似要揭起千層浪!
但此一時彼一時,如今的光伏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行業發展的內在規律逐漸清晰,再來跨界入局,不確定風險和考驗不言自明。而且光伏行業已跳脫“門檻低”的怪圈,進入一個高投入、長周期的階段,這非常考驗入局者是否有足夠大的耐心在光伏領域深耕細作。
疫情下的光伏產業仍是風口
道,萬物之奧也。順道者昌,逆道者亡。
眾所周知,光伏行業相比家電、互聯網、LED等行業來說,是極為垂直且傳統的行業,局中企業還在奮力搏殺,外來者們另立山頭更是沒那么容易!
一些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進入光伏行業,磕磕絆絆地運行雙主業,幾年過來仍處在將光伏業務做大的路上;也有上市公司宣布跨界失敗,回到了原來的路上,真正能蛻變為純光伏公司的寥寥無幾。整體來看,上市公司跨行業并購本身就是一種冒險,選擇風險相對較高的光伏產業作為并購和轉型目標,失敗率高也是自然的。
尤其對于在這一時期選擇進入光伏行業的企業,旁觀者們其實都為其捏了一把汗。
不過,外行的跨界,一方面可以說明光伏市場有利可圖,另一方面,也說明外界對光伏行業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20世紀至今,全球及中國能源供應均以化石能源為主。但隨著化石能源儲量的逐步降低,全球能源危機也日益逼近。同時,為了人類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減少碳排放。
中國作為能源生產及消耗大國,對環境保護高度重視,鼓勵利用新技術、新能源,以減輕溫室效應和促進生態良性循環。在此背景下,以光伏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得到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
近年來在光伏企業們的不懈努力下,光伏技術迭代迅速,產品價格一路走低,度電成本持續下降,平價上網提前到來,為光伏持續發展、大規模發展提供必然條件。
同時,國家結合電力體制改革開展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化交易,鼓勵光伏發電項目靠近電力負荷建設,接入中低壓配電網實現電力就近消納。逐步建設分布式發電并網運行技術支撐系統并組織分布式電力交易,推行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向電力用戶市場化售電模式。
光伏市場呈現寬領域、多樣化的趨勢,各種需求的光伏產品不斷問世,為光伏未來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
中國光伏持續向前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因此,在疫情籠罩楚鄂大地,并蔓延到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發展幾乎停滯的形勢下,中國光伏依然不停歇地在向前發展,這既是意料之外,也是預料之中的事。
短短數日,通威股份、隆基股份、晶澳科技等光伏巨頭們紛紛宣布擴產計劃,擬擴產超60GW,這是行業巨頭們的產業博弈,也是對光伏發展前景的篤定。光伏巨頭們的種種舉動,給光伏產業、光伏人,甚至投資者帶來了極大的信心,也包括引來“外行者們”的關注和局中企業的轉型升級。
康佳與雷曼光電聯手進軍光伏
前有特斯拉收購SolarCity和不斷發布新產品逐步拓展能源版圖,積極布局“光伏-儲能-汽車”產業鏈 ,轟動行業。近日,又有康佳集團與深圳雷曼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友好會談,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戰略合作協議內容,康佳與雷曼將在重慶市璧山區成立合資公司,擬定注冊資金5000萬元人民幣,其中康佳持股51%,雷曼持股25%,團隊持股24%。合資公司主營業務為以光伏逆變器、Mpower為主的能源互聯網產品以及服務器的集成解決方案銷售,包括生產等。
同時,雙方將利用自身優勢,用5年左右時間建立50億到百億元規模,面向未來的能源互聯網、智能計算以及云計算產業平臺。
按照上述公開資料所透露的核心點,我們能看到雙方聯手謀變的信心和決心,但是除了計劃成立合資公司,看不出兩個光伏外行具體要通過什么策略、什么模式、怎么切入光伏逆變器領域等等具體可行、可落實的操作。
沒有人否認,行業需要更多新鮮血液涌入,需要更多勇士在此地深耕細作、靜待花開,但是光拋出一個“概念或想法”,難免不讓人產生“做局者”的疑問。
中國光伏從國家啟動特許權招標“冰河初開”,到完成“自我進化”進入一個全新產業生態,經歷了重重洗禮與迭代,每一個階段都對行業規則進行改寫甚至是重新洗牌,這種變化為入局者帶來了新的機會。
2014年華為入局光伏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以組串式逆變器為明確的突擊口,以“進取”者的姿態,迅速改寫了光伏逆變器市場格局。
目前光伏行業已經進入市場格局相對穩定的階段,光伏寡頭時代洶涌而至!在這樣一個產能過剩時代、競爭飽和時代,要想“跳進來”,必須適應時代,樹立自己的核心亮點和核心價值。
康佳集團與雷曼光電所謂的“優勢互補、強強聯合”,似乎顯得蒼白乏力,我們并未看到二者入局光伏的核心籌碼。回歸到各自的原生行業,再來看這場跨界,更像二者在空談、“做局”。
當時代浪潮席卷互聯網而來時,康佳這樣曾經家喻戶曉的國產家電品牌最終也都走向兩個結局:死亡和轉型。目前康佳是后者,彩電業遭遇增長天花板,至今仍然沒能找到突破口。不過近年來,康佳在半導體、供應鏈管理、環保產業上均有布局,但均不見有大的起色。
雷曼光電是中國第一家LED顯示屏高科技上市公司,持續圍繞LED做縱深投入,經營相對穩健,但LED行業受到產能過剩、需求下滑、低價競爭、原材料漲價以及國際貿易政策等多重因素制約,整體發展緩慢,而雷曼光電的大客戶集中度過高,也需要提前布局未來。
正因一直面臨著主業發展受阻的困境,二者將目光轉向了光伏,欲將光伏行業作為其轉型升級的方向,這也說得通。但二者并沒有實際行動,也并未發布正式公告,然二者入局光伏的消息已經在先在媒體上形成了一定的傳播效應。當即,雷曼光電股價創近2個月新高,大幅拉升5.1% 。
此時,猜想二者在“借力打力”,運用“做局思維”以求破局,也不為過。究竟二者是在“入局”還是在“做局”,我們等市場給結果。但不管是“入局”還是“做局”,轉型光伏還存在很多不確定風險和考驗。
煤企能源轉型對策:角力光伏
比起“正宗”外行者們的入局,來自能源煤企的轉型升級,似乎更讓人看好。在結束了十年輝煌發展時期后,眼下探索轉型的煤企正在默默角力。
這類新勢力的進入,已不僅僅止于“紙上談兵”,不少企業已經砸下了真金白銀,不少企業設立了專門的業務部門和子公司來開拓業務,紛紛亮出了十八般武藝與那些存活了10年、20年、甚至更久的知名光伏企業競爭!
不破不立,一幅承載“未來美好圖景”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按照國際能源網統計,目前潞安集團、同煤集團、神華集團、淮南礦業、平煤神馬集團、晉能集團、陜西煤業、山煤國際、露天煤業等九大老牌煤企,為了實現華麗轉身,正在光伏市場搏擊。
早在2009年潞安集團便成立潞安太陽能,正式跨入光伏行業,建立了從硅料清洗、單晶拉制、多晶鑄錠到硅片加工、電池生產及組件封裝的垂直一體化產業鏈。近兩年潞安太陽能圍繞“ 18961”產業發展戰略( 18GW高效電池、 9GW高效組件、 6GW拉晶、鑄錠、切片,同時積極布局紅外發熱和紫外芯片應用建設,最終打造一個立足山西、輻射全球、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光電產業園區),潞安太陽能正強勢入主光伏制造業。
2013年,同煤集團從20兆瓦光伏電站起步,開啟向光伏新能源的轉型。在光伏發電產業初具規模后,同煤集團向上游光伏制造業發展,把大同移動能源產業園作為能源革命標志性項目,投資22.29億元,上馬一期300兆瓦美國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打造了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截至2017年12月,同煤已擁有新能源發電項目27個,裝機容量達154.3萬千瓦。且按照其自身的“十三五”規劃,2020年新能源板塊裝機容量將達到470萬千瓦。
神華集團也曾先后“試水”光伏及風電產業。2015年,新能源發電業務已經是神華最盈利的業務板塊。如今,與國電集團合并后的神華,組成了國家能源集團。近日,國家能源集團宣布在銅銦鎵硒(CIGS)上獲得重大突破,下一步將全力進軍光伏發電產業。而其押注的銅銦鎵硒技術,即來自神華。
2015年初,淮南礦業以能源轉型方向為基礎,啟動了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先期利用李一、孔李600多畝廢棄煤礦工業廣場建成了兩座集中式光伏電站,發電裝機容量共23.6兆瓦,自2016年6月相繼并網發電以來,已經實現年創效2400萬元。
2015年,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開始在光伏領域展開一系列布局,并在第二年的7月13日,宣布與旗下子公司易成新能組成聯合體,成為昔日光伏巨頭賽維LDK4家公司的重整投資人。如今,平煤神馬集團已經在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上取得增值。
在環保壓力下,清潔化轉型成為晉能集團必走的出路。2016年起,晉能集團開始從制造和發電布局清潔化轉型。如今,晉能集團風電、光伏發電總裝機達到122.72萬千瓦。光伏電池組件已建成涵蓋高效多晶、高效單晶、異質結三代領先技術、年產1.76GW世界前5%先進產能,電池組件的轉換效率保持在國際先進水平。
2017年,陜西煤業也通過兩次投資業務議案,拿出100億元的自有資金對外合作開展不涉及關聯交易的投資業務,并增持光伏巨頭隆基股份的股份成為其前幾名大股東。
2019年7月25日晚間,山煤國際公告稱,公司與鈞石能源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擬共同建設總規模10GW的異質結電池生產線項目。
2019 年12月11日晚間,露天煤業公告,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投資建設通遼發電總廠貯灰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150MWp光伏發電項目的議案》《關于投資建設阿拉善左旗40MWp光伏發電項目的議案》和《關于投資建設達拉特光伏發電領跑獎勵激勵基地100MWp項目的議案》,合計投資額為14.02億元。
這才是真正的“破局思維”,做事業不能象做菜,把所有的料都準備好了才下鍋。
“正宗”外行者們和傳統能源的大哥們,縱然積淀不同、故事不同,但在瞄準光伏這件事情上免不了命運“同歸”,同樣都成了“局中人”。但“做局者”和以進取姿態“入局者”,命運必然迥異。
越是艱難困苦的非常時期,越顯示出了中國光伏的發展韌勁。可以預期的是,光伏這個萬億市場的形成,必將催生更多的創新、融合、競爭與合作。
我們希望光伏行業有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注入,希望他們從“更高、更快、更強”的角度進行創新與競爭,而非將對于光伏的“熱情”,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或虛張聲勢或制造聲勢。
雨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對于光伏企業要做的則是回本溯源。抓住“專業”這個要點,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做好產品、完善渠道、加強管理身上,以自身的強大實力來對抗外行者們的“搏擊”。
如果哪個企業可以做到只要客戶一提到光伏,就可以想到它的品牌,那么無論有多少競爭對手來搶占市場份額,依舊還是可以保住自己在客戶心中的龍頭地位。
中國光伏是一個具備持續發展動力的產業,吸引著眾多企業目光。但由于門檻不高,以前光伏行業的新進入者大多都是從生產加工或施工安裝做起,起點很低。以至于在外界看來,這一行更好混。
尤其近幾年,能源革命浪潮滾滾而來,可再生能源行業異常火熱,許多上市公司開始突破原生業務的局限,通過收并購或技術創新等手段,跨界入局光伏,似要揭起千層浪!
但此一時彼一時,如今的光伏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行業發展的內在規律逐漸清晰,再來跨界入局,不確定風險和考驗不言自明。而且光伏行業已跳脫“門檻低”的怪圈,進入一個高投入、長周期的階段,這非常考驗入局者是否有足夠大的耐心在光伏領域深耕細作。
疫情下的光伏產業仍是風口
道,萬物之奧也。順道者昌,逆道者亡。
眾所周知,光伏行業相比家電、互聯網、LED等行業來說,是極為垂直且傳統的行業,局中企業還在奮力搏殺,外來者們另立山頭更是沒那么容易!
一些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進入光伏行業,磕磕絆絆地運行雙主業,幾年過來仍處在將光伏業務做大的路上;也有上市公司宣布跨界失敗,回到了原來的路上,真正能蛻變為純光伏公司的寥寥無幾。整體來看,上市公司跨行業并購本身就是一種冒險,選擇風險相對較高的光伏產業作為并購和轉型目標,失敗率高也是自然的。
尤其對于在這一時期選擇進入光伏行業的企業,旁觀者們其實都為其捏了一把汗。
不過,外行的跨界,一方面可以說明光伏市場有利可圖,另一方面,也說明外界對光伏行業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20世紀至今,全球及中國能源供應均以化石能源為主。但隨著化石能源儲量的逐步降低,全球能源危機也日益逼近。同時,為了人類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減少碳排放。
中國作為能源生產及消耗大國,對環境保護高度重視,鼓勵利用新技術、新能源,以減輕溫室效應和促進生態良性循環。在此背景下,以光伏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得到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
近年來在光伏企業們的不懈努力下,光伏技術迭代迅速,產品價格一路走低,度電成本持續下降,平價上網提前到來,為光伏持續發展、大規模發展提供必然條件。
同時,國家結合電力體制改革開展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化交易,鼓勵光伏發電項目靠近電力負荷建設,接入中低壓配電網實現電力就近消納。逐步建設分布式發電并網運行技術支撐系統并組織分布式電力交易,推行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向電力用戶市場化售電模式。
光伏市場呈現寬領域、多樣化的趨勢,各種需求的光伏產品不斷問世,為光伏未來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
中國光伏持續向前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因此,在疫情籠罩楚鄂大地,并蔓延到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發展幾乎停滯的形勢下,中國光伏依然不停歇地在向前發展,這既是意料之外,也是預料之中的事。
短短數日,通威股份、隆基股份、晶澳科技等光伏巨頭們紛紛宣布擴產計劃,擬擴產超60GW,這是行業巨頭們的產業博弈,也是對光伏發展前景的篤定。光伏巨頭們的種種舉動,給光伏產業、光伏人,甚至投資者帶來了極大的信心,也包括引來“外行者們”的關注和局中企業的轉型升級。
康佳與雷曼光電聯手進軍光伏
前有特斯拉收購SolarCity和不斷發布新產品逐步拓展能源版圖,積極布局“光伏-儲能-汽車”產業鏈 ,轟動行業。近日,又有康佳集團與深圳雷曼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友好會談,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戰略合作協議內容,康佳與雷曼將在重慶市璧山區成立合資公司,擬定注冊資金5000萬元人民幣,其中康佳持股51%,雷曼持股25%,團隊持股24%。合資公司主營業務為以光伏逆變器、Mpower為主的能源互聯網產品以及服務器的集成解決方案銷售,包括生產等。
同時,雙方將利用自身優勢,用5年左右時間建立50億到百億元規模,面向未來的能源互聯網、智能計算以及云計算產業平臺。
按照上述公開資料所透露的核心點,我們能看到雙方聯手謀變的信心和決心,但是除了計劃成立合資公司,看不出兩個光伏外行具體要通過什么策略、什么模式、怎么切入光伏逆變器領域等等具體可行、可落實的操作。
沒有人否認,行業需要更多新鮮血液涌入,需要更多勇士在此地深耕細作、靜待花開,但是光拋出一個“概念或想法”,難免不讓人產生“做局者”的疑問。
中國光伏從國家啟動特許權招標“冰河初開”,到完成“自我進化”進入一個全新產業生態,經歷了重重洗禮與迭代,每一個階段都對行業規則進行改寫甚至是重新洗牌,這種變化為入局者帶來了新的機會。
2014年華為入局光伏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以組串式逆變器為明確的突擊口,以“進取”者的姿態,迅速改寫了光伏逆變器市場格局。
目前光伏行業已經進入市場格局相對穩定的階段,光伏寡頭時代洶涌而至!在這樣一個產能過剩時代、競爭飽和時代,要想“跳進來”,必須適應時代,樹立自己的核心亮點和核心價值。
康佳集團與雷曼光電所謂的“優勢互補、強強聯合”,似乎顯得蒼白乏力,我們并未看到二者入局光伏的核心籌碼。回歸到各自的原生行業,再來看這場跨界,更像二者在空談、“做局”。
當時代浪潮席卷互聯網而來時,康佳這樣曾經家喻戶曉的國產家電品牌最終也都走向兩個結局:死亡和轉型。目前康佳是后者,彩電業遭遇增長天花板,至今仍然沒能找到突破口。不過近年來,康佳在半導體、供應鏈管理、環保產業上均有布局,但均不見有大的起色。
雷曼光電是中國第一家LED顯示屏高科技上市公司,持續圍繞LED做縱深投入,經營相對穩健,但LED行業受到產能過剩、需求下滑、低價競爭、原材料漲價以及國際貿易政策等多重因素制約,整體發展緩慢,而雷曼光電的大客戶集中度過高,也需要提前布局未來。
正因一直面臨著主業發展受阻的困境,二者將目光轉向了光伏,欲將光伏行業作為其轉型升級的方向,這也說得通。但二者并沒有實際行動,也并未發布正式公告,然二者入局光伏的消息已經在先在媒體上形成了一定的傳播效應。當即,雷曼光電股價創近2個月新高,大幅拉升5.1% 。
此時,猜想二者在“借力打力”,運用“做局思維”以求破局,也不為過。究竟二者是在“入局”還是在“做局”,我們等市場給結果。但不管是“入局”還是“做局”,轉型光伏還存在很多不確定風險和考驗。
煤企能源轉型對策:角力光伏
比起“正宗”外行者們的入局,來自能源煤企的轉型升級,似乎更讓人看好。在結束了十年輝煌發展時期后,眼下探索轉型的煤企正在默默角力。
這類新勢力的進入,已不僅僅止于“紙上談兵”,不少企業已經砸下了真金白銀,不少企業設立了專門的業務部門和子公司來開拓業務,紛紛亮出了十八般武藝與那些存活了10年、20年、甚至更久的知名光伏企業競爭!
不破不立,一幅承載“未來美好圖景”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按照國際能源網統計,目前潞安集團、同煤集團、神華集團、淮南礦業、平煤神馬集團、晉能集團、陜西煤業、山煤國際、露天煤業等九大老牌煤企,為了實現華麗轉身,正在光伏市場搏擊。
早在2009年潞安集團便成立潞安太陽能,正式跨入光伏行業,建立了從硅料清洗、單晶拉制、多晶鑄錠到硅片加工、電池生產及組件封裝的垂直一體化產業鏈。近兩年潞安太陽能圍繞“ 18961”產業發展戰略( 18GW高效電池、 9GW高效組件、 6GW拉晶、鑄錠、切片,同時積極布局紅外發熱和紫外芯片應用建設,最終打造一個立足山西、輻射全球、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光電產業園區),潞安太陽能正強勢入主光伏制造業。
2013年,同煤集團從20兆瓦光伏電站起步,開啟向光伏新能源的轉型。在光伏發電產業初具規模后,同煤集團向上游光伏制造業發展,把大同移動能源產業園作為能源革命標志性項目,投資22.29億元,上馬一期300兆瓦美國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打造了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截至2017年12月,同煤已擁有新能源發電項目27個,裝機容量達154.3萬千瓦。且按照其自身的“十三五”規劃,2020年新能源板塊裝機容量將達到470萬千瓦。
神華集團也曾先后“試水”光伏及風電產業。2015年,新能源發電業務已經是神華最盈利的業務板塊。如今,與國電集團合并后的神華,組成了國家能源集團。近日,國家能源集團宣布在銅銦鎵硒(CIGS)上獲得重大突破,下一步將全力進軍光伏發電產業。而其押注的銅銦鎵硒技術,即來自神華。
2015年初,淮南礦業以能源轉型方向為基礎,啟動了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先期利用李一、孔李600多畝廢棄煤礦工業廣場建成了兩座集中式光伏電站,發電裝機容量共23.6兆瓦,自2016年6月相繼并網發電以來,已經實現年創效2400萬元。
2015年,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開始在光伏領域展開一系列布局,并在第二年的7月13日,宣布與旗下子公司易成新能組成聯合體,成為昔日光伏巨頭賽維LDK4家公司的重整投資人。如今,平煤神馬集團已經在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上取得增值。
在環保壓力下,清潔化轉型成為晉能集團必走的出路。2016年起,晉能集團開始從制造和發電布局清潔化轉型。如今,晉能集團風電、光伏發電總裝機達到122.72萬千瓦。光伏電池組件已建成涵蓋高效多晶、高效單晶、異質結三代領先技術、年產1.76GW世界前5%先進產能,電池組件的轉換效率保持在國際先進水平。
2017年,陜西煤業也通過兩次投資業務議案,拿出100億元的自有資金對外合作開展不涉及關聯交易的投資業務,并增持光伏巨頭隆基股份的股份成為其前幾名大股東。
2019年7月25日晚間,山煤國際公告稱,公司與鈞石能源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擬共同建設總規模10GW的異質結電池生產線項目。
2019 年12月11日晚間,露天煤業公告,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投資建設通遼發電總廠貯灰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150MWp光伏發電項目的議案》《關于投資建設阿拉善左旗40MWp光伏發電項目的議案》和《關于投資建設達拉特光伏發電領跑獎勵激勵基地100MWp項目的議案》,合計投資額為14.02億元。
這才是真正的“破局思維”,做事業不能象做菜,把所有的料都準備好了才下鍋。
“正宗”外行者們和傳統能源的大哥們,縱然積淀不同、故事不同,但在瞄準光伏這件事情上免不了命運“同歸”,同樣都成了“局中人”。但“做局者”和以進取姿態“入局者”,命運必然迥異。
越是艱難困苦的非常時期,越顯示出了中國光伏的發展韌勁。可以預期的是,光伏這個萬億市場的形成,必將催生更多的創新、融合、競爭與合作。
我們希望光伏行業有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注入,希望他們從“更高、更快、更強”的角度進行創新與競爭,而非將對于光伏的“熱情”,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或虛張聲勢或制造聲勢。
雨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對于光伏企業要做的則是回本溯源。抓住“專業”這個要點,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做好產品、完善渠道、加強管理身上,以自身的強大實力來對抗外行者們的“搏擊”。
如果哪個企業可以做到只要客戶一提到光伏,就可以想到它的品牌,那么無論有多少競爭對手來搶占市場份額,依舊還是可以保住自己在客戶心中的龍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