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占終端能源消費比例已經提升到了27%,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到今年底將實現30%;清潔供暖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2019年全市可再生能源發電總量超過2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占總發電量的49.0%;全市落戶可再生能源高端裝備制造企業23家,其中已投產15家,主營收入超過40億元;光伏扶貧項目共1112個135.9萬千瓦,獲批光伏扶貧規模位列全國第一,帶動貧困戶14.25萬戶,占全市貧困戶數的45%
2015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設立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國家發改委印發了《河北省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發展規劃》,張家口由此成為全國首個和唯一一個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肩負起推進能源革命和可再生能源產業創新突破先行先試、探索科學發展道路的重大使命。
示范區成立5年來,張家口在發展建設過程中不斷“試水”“破冰”“探路”,開展了大量前瞻性、探索性、引領性、示范性的工作,為國內可再生能源開發應用提供了諸多可推廣復制的成功經驗。
“三大創新”增強示范區發展動力
體制機制創新,綠電市場交易開創先河。張家口市創新建立了“政府+電網+發電企業+用戶側”四方協作機制,開啟了可再生能源電力市場化交易的先河,打破了一直以來電供暖推廣的瓶頸。不僅如此,四方協作機制創新應用也在不斷推廣,服務范圍和服務對象已經拓展到了電能替代、高新技術企業等多個領域,提升了發電企業效益,減輕了電網外送壓力,也大幅降低了綠色電力使用成本。
據介紹,四方協作機制從2017年10月首次交易到今年7月底,已累計交易了28次,交易電量達14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標煤燃燒45萬噸,減少企業和用戶電費支出近3.5億元。
商業模式創新。創新了企業合作模式,與國家電網節能公司合作成立了國泰綠能新能源開發公司,推動光伏扶貧等多領域合作。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四方聯動扶貧開發新機制,“資本+技術+資源”“政府+企業+農戶”的可再生能源商業模式初具雛形。
技術創新。5年來,示范區不斷探索新的產業發展方向和新技術示范應用,集中導入國際、國內創新資源和創新力量,引進一批先進技術。其中,張北±500千伏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均為國際首創,為世界直流輸電的最高技術水平;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技術水平世界領先;獲批了微電網、互聯網++智慧能源、光熱、風電平價上網等多個全國示范項目和省示范項目。
“四大工程”促示范區轉型升級
智能化輸電通道不斷拓寬。示范區以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加快智能輸電網建設,實現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張北風光儲輸公司建成了世界首個具備虛擬同步發電機功能的新能源電站及3兆瓦電動汽車電池梯次利用儲能示范工程;世界首個10千伏柔性變電站也在張北阿里巴巴數據港成功并網運行;作為該市建立可再生能源智能化輸電通道領域的重大突破,世界上輸送電壓等級最高、輸送距離最遠、輸電容量最大的±500千伏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已正式投運,為破解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世界級難題提供了中國方案,創造了12項世界第一。
大容量儲能競相示范。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是全球規模最大、新能源利用水平最高的綜合性示范項目,工程為解決新能源大規模集中輸送難控制、難調度的世界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科院3000平方米太陽能跨季節儲熱涿鹿礬山黃帝城示范工程已運行;尚義抽水蓄能電站已于2019年開工建設;百兆瓦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項目已經開工,該項目屬于國際首臺百兆瓦級儲能示范;沽源奧運風光城、張北風光熱儲輸多能互補、張北云計算基地綠色數據中心新能源微電網等包含儲能單元的示范項目都在推進過程中。
多元化應用不斷推廣。示范區積極創新思路,探索用能方式變革,通過清潔供暖、大數據、公共交通、氫能產業等領域不斷擴大綠色能源應用市場,打造多元化應用大格局。據統計,全市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占終端能源消費比例已經提升到了27%,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到今年底將實現30%。清潔供暖工程加速建設,建設電供暖面積超過了1000萬平方米。大數據產業蓬勃發展,依托綠色電力供應,張家口正在逐步打造成為世界級超大規模綠色數據中心產業集群;綠色交通全面鋪開,新能源汽車累計投運突破3000輛;綠電制氫不斷升級,海珀爾制氫項目已經建成,年產氫氣達到1400噸等。
光伏扶貧帶動成效顯著。示范區將發展新能源作為全市精準扶貧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式,2015年以來,全市11個國定貧困縣區累計獲批光伏扶貧項目共1112個135.9萬千瓦,獲批光伏扶貧規模位列全國第一,帶動貧困戶達到14.25萬戶,占到全市貧困戶數的45%。當前光伏扶貧電站已經全部建成并網。
近年來,示范區把推進優質高效的可再生能源開發項目作為重要支撐,落地了100多家發電企業,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從2015年846萬千瓦發展到了現在的1563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突破了1000萬千瓦大關,2019年全市可再生能源發電總量超過了2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占總發電量的49.0%,與火電發電量相當。隨著風電項目三期、互聯網+、多能互補等示范項目加快建設,到今年底,可再生能源裝機將達到2000萬千瓦。
“五大功能區”推動高質量發展
低碳奧運專區高效有序建設。目前,崇禮冬奧核心區220千伏、110千伏變電站共7座,核心變電站全部投運,冬奧核心區“雙環網+雙輻射”的電網結構正式形成,將為冬奧會提供綠色可靠電力支撐,2022年冬奧會將在奧運史上首次實現全部場館100%綠色電能供應。
可再生能源科技創業城開工建設。創業城圍繞提升示范區科技服務能力,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地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涵蓋了研發、試驗、總部、會議、餐飲、商業等功能,承接和引進可再生能源項目、科研成果和高端人才。
可再生能源綜合商務區加緊布局。圍繞提升示范區綜合服務功能,打造建設集商務會展、成果展示等于一體的綜合商務區,將與科技創業城形成集聚效應,吸引全國可再生能源企業研發總部入駐,形成北方地區乃至全國性的產業中心。
可再生能源高端裝備制造聚集區縱深發展。示范區構建以可再生能源為核心的產業發展平臺,縱深推進產業聚集效應不斷顯現。全市已經落戶可再生能源高端裝備制造企業23家,其中已投產15家,主營收入超過40億元,涵蓋了風機、塔桶、葉片、光伏組件、逆變器等上下游產業。
農業可再生能源循環利用示范區穩步建設。積極探索推進農業與可再生能源建設有機結合,取得了良好效果。建成了蔚縣100兆瓦光伏大棚項目一期工程、塞北牛糞資源化利用項目、沽源農業廢棄物大型沼氣工程、康保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等。設立中國航天育種院士工作站,打造真正意義上的光伏與農牧業結合、具有持續經濟效益的示范區。
2015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設立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國家發改委印發了《河北省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發展規劃》,張家口由此成為全國首個和唯一一個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肩負起推進能源革命和可再生能源產業創新突破先行先試、探索科學發展道路的重大使命。
示范區成立5年來,張家口在發展建設過程中不斷“試水”“破冰”“探路”,開展了大量前瞻性、探索性、引領性、示范性的工作,為國內可再生能源開發應用提供了諸多可推廣復制的成功經驗。
“三大創新”增強示范區發展動力
體制機制創新,綠電市場交易開創先河。張家口市創新建立了“政府+電網+發電企業+用戶側”四方協作機制,開啟了可再生能源電力市場化交易的先河,打破了一直以來電供暖推廣的瓶頸。不僅如此,四方協作機制創新應用也在不斷推廣,服務范圍和服務對象已經拓展到了電能替代、高新技術企業等多個領域,提升了發電企業效益,減輕了電網外送壓力,也大幅降低了綠色電力使用成本。
據介紹,四方協作機制從2017年10月首次交易到今年7月底,已累計交易了28次,交易電量達14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標煤燃燒45萬噸,減少企業和用戶電費支出近3.5億元。
商業模式創新。創新了企業合作模式,與國家電網節能公司合作成立了國泰綠能新能源開發公司,推動光伏扶貧等多領域合作。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四方聯動扶貧開發新機制,“資本+技術+資源”“政府+企業+農戶”的可再生能源商業模式初具雛形。
技術創新。5年來,示范區不斷探索新的產業發展方向和新技術示范應用,集中導入國際、國內創新資源和創新力量,引進一批先進技術。其中,張北±500千伏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均為國際首創,為世界直流輸電的最高技術水平;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技術水平世界領先;獲批了微電網、互聯網++智慧能源、光熱、風電平價上網等多個全國示范項目和省示范項目。
“四大工程”促示范區轉型升級
智能化輸電通道不斷拓寬。示范區以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加快智能輸電網建設,實現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張北風光儲輸公司建成了世界首個具備虛擬同步發電機功能的新能源電站及3兆瓦電動汽車電池梯次利用儲能示范工程;世界首個10千伏柔性變電站也在張北阿里巴巴數據港成功并網運行;作為該市建立可再生能源智能化輸電通道領域的重大突破,世界上輸送電壓等級最高、輸送距離最遠、輸電容量最大的±500千伏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已正式投運,為破解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世界級難題提供了中國方案,創造了12項世界第一。
大容量儲能競相示范。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是全球規模最大、新能源利用水平最高的綜合性示范項目,工程為解決新能源大規模集中輸送難控制、難調度的世界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科院3000平方米太陽能跨季節儲熱涿鹿礬山黃帝城示范工程已運行;尚義抽水蓄能電站已于2019年開工建設;百兆瓦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項目已經開工,該項目屬于國際首臺百兆瓦級儲能示范;沽源奧運風光城、張北風光熱儲輸多能互補、張北云計算基地綠色數據中心新能源微電網等包含儲能單元的示范項目都在推進過程中。
多元化應用不斷推廣。示范區積極創新思路,探索用能方式變革,通過清潔供暖、大數據、公共交通、氫能產業等領域不斷擴大綠色能源應用市場,打造多元化應用大格局。據統計,全市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占終端能源消費比例已經提升到了27%,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到今年底將實現30%。清潔供暖工程加速建設,建設電供暖面積超過了1000萬平方米。大數據產業蓬勃發展,依托綠色電力供應,張家口正在逐步打造成為世界級超大規模綠色數據中心產業集群;綠色交通全面鋪開,新能源汽車累計投運突破3000輛;綠電制氫不斷升級,海珀爾制氫項目已經建成,年產氫氣達到1400噸等。
光伏扶貧帶動成效顯著。示范區將發展新能源作為全市精準扶貧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式,2015年以來,全市11個國定貧困縣區累計獲批光伏扶貧項目共1112個135.9萬千瓦,獲批光伏扶貧規模位列全國第一,帶動貧困戶達到14.25萬戶,占到全市貧困戶數的45%。當前光伏扶貧電站已經全部建成并網。
近年來,示范區把推進優質高效的可再生能源開發項目作為重要支撐,落地了100多家發電企業,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從2015年846萬千瓦發展到了現在的1563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突破了1000萬千瓦大關,2019年全市可再生能源發電總量超過了2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占總發電量的49.0%,與火電發電量相當。隨著風電項目三期、互聯網+、多能互補等示范項目加快建設,到今年底,可再生能源裝機將達到2000萬千瓦。
“五大功能區”推動高質量發展
低碳奧運專區高效有序建設。目前,崇禮冬奧核心區220千伏、110千伏變電站共7座,核心變電站全部投運,冬奧核心區“雙環網+雙輻射”的電網結構正式形成,將為冬奧會提供綠色可靠電力支撐,2022年冬奧會將在奧運史上首次實現全部場館100%綠色電能供應。
可再生能源科技創業城開工建設。創業城圍繞提升示范區科技服務能力,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地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涵蓋了研發、試驗、總部、會議、餐飲、商業等功能,承接和引進可再生能源項目、科研成果和高端人才。
可再生能源綜合商務區加緊布局。圍繞提升示范區綜合服務功能,打造建設集商務會展、成果展示等于一體的綜合商務區,將與科技創業城形成集聚效應,吸引全國可再生能源企業研發總部入駐,形成北方地區乃至全國性的產業中心。
可再生能源高端裝備制造聚集區縱深發展。示范區構建以可再生能源為核心的產業發展平臺,縱深推進產業聚集效應不斷顯現。全市已經落戶可再生能源高端裝備制造企業23家,其中已投產15家,主營收入超過40億元,涵蓋了風機、塔桶、葉片、光伏組件、逆變器等上下游產業。
農業可再生能源循環利用示范區穩步建設。積極探索推進農業與可再生能源建設有機結合,取得了良好效果。建成了蔚縣100兆瓦光伏大棚項目一期工程、塞北牛糞資源化利用項目、沽源農業廢棄物大型沼氣工程、康保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等。設立中國航天育種院士工作站,打造真正意義上的光伏與農牧業結合、具有持續經濟效益的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