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信縣生物質清潔供熱試點為全省提供方案
2018年初,山東啟動了全省農林牧生物質能源推廣應用試點工作,遴選生物質能源豐富、清潔供熱基礎較好的陽信、泗水、鄆城等3個縣作為首批試點,實施聚焦突破,為北方地區、特別是山東冬季清潔供熱探出了新路子。“試點取得積極成效,得到各級高度重視和社會廣泛認可。特別是陽信縣生物質清潔供熱試點,為全省提供了方案。”山東省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欒健告訴坦言。
地處京津冀“2+26”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中心位置的陽信縣,現有854個行政村,11萬戶46萬人。縣域生物質原料充足,10萬畝梨園年可剪枝5萬噸,55萬畝耕地年產秸稈80萬噸,木器加工企業年供應鋸末10萬噸,肉牛年存欄27萬頭,產生鮮牛糞150余萬噸。陽信縣生物質能源清潔供熱試點工作的目標是全力打造全國首個農村清潔供熱“無煤縣”,截至目前已經完成生物質清潔取暖改造任務25034萬戶,其中采用分布式23個村3550戶,分散式376個村18771戶,熱電聯產14個村2713戶,到2022年將實現生物質清潔供熱縣域全覆蓋。“陽信縣參與試點的有利條件,在山東具有代表性。”欒健告訴記者,擔負全省試點工作以來,陽信縣積極探索實踐,提供了清潔能源“政府能承擔、環境有改善、群眾愿接受”的“陽信模式”。
——“三大板塊”科學布局。中部片區,在該縣經濟開發區成立利民生物質技術有限公司,以萬畝梨園剪枝、木器加工下角料為原材料,建成木質顆粒成型燃料生產線,作為全縣實施生物質燃料取暖改造工作的綜合平臺,并以振源畜產品公司為依托建成畜禽糞污成型燃料生產線;東部片區,利用水落坡古典家具產業廢棄木質資源,建成木質顆粒成型燃料生產線;西部片區,依托金緣生物科技公司成熟技術,發展熱電聯產供暖。
——“三種模式”一體推進。依照改造主體條件狀況,陽信縣探索實施了生物質燃料+專用爐具分散式供熱、生物質燃料+鍋爐分布式供熱、生物質熱電聯產集中供熱“三種模式”,效果明顯。
——“三年規劃”分步實施。按照試點方案要求,2018年完成生物質改造25034萬戶,2019年、2020年再改造7萬余戶,實現生物質清潔供熱縣域全覆蓋,建成全國首個農村清潔供熱“無煤縣”。
經國家煤炭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陽信縣生物質燃料熱值可達到4045.45大卡/千克,該縣生物質能源清潔供熱改造前后,對比表明其效果是直接而明顯的。一是清潔高效,顯著改善空氣質量。生物質供熱以來,陽信縣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含量,同比分別下降15%、8%、29%、20%。二是節能降耗、有效壓減煤炭消費。據測算,陽信縣生物質清潔供熱縣域全覆蓋,每年應用成型燃料50萬噸,年可替代煤炭48萬噸。三是降低成本,大大減輕農民負擔。煤改氣、煤改電、煤改生物質,每戶改造成本分別為13540元、8680元、8400元,煤改生物質成本較煤改氣、煤改電分別節省5140元、280元。以單個農戶4間房、120㎡、4個月取暖為例,使用成本分別為4140元、4080元、2000元,生物質改造較煤改氣、煤改電分別節省2140元、2080元。
“山東是生物質能源大省,全省生物質資源可利用量折合標煤約4500萬噸,目前利用率僅為30%左右。改變以煤為主的能源供應結構,推廣應用生物質能源清潔供熱,前景廣闊、意義重大。”欒健認為,這有利于補齊山東傳統能源體系短板,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第一,是優化能源結構的必然選擇。大力推廣生物質清潔供熱,是做好能源結構“調優”這篇文章,確保實現“煤炭消費總量到2020年控制在3.68億噸以內”這個硬任務的迫切需要。第二,是加強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徑。全省可利用農林廢棄物消納后,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2億噸、二氧化硫38萬噸、氮氧化物33萬噸。第三,是對煤改氣、煤改電的有力補充。目前,煤改氣、煤改電存在因氣源不足“用不上”、因價格過高“用不起”等問題。推廣應用生物質能源清潔供熱,可以與煤改氣、煤改電相互補充,揚長避短,實現1+1大于2的效果。
山東作為能源消費大省,能耗總量3.87億噸標準煤,居全國首位;煤炭消費總量3.8億噸,占全國10%左右;萬元GDP能耗0.5噸標準煤左右,遠高于廣東、浙江、江蘇等省,背負著沉重的能源消費包袱。欒健表示,“陽信實踐” 為全省生物質能源清潔供熱提供了可學習、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方案,其參考價值不言自明,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進全省生物質能源清潔供熱也是山東能源戰略的必然選項。
據欒健介紹,山東省能源局將立足五個“強化”,認真落實好《山東省加快農林牧生物質能源推廣應用實施方案的通知》,按照“試點示范、漸次推進、全域覆蓋”的思路,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全力把這項工作向縱深推進。
——強化布局規劃。根據各地資源條件,科學謀劃、合理布局,減少鄰避效應,避免同質競爭,按照合理區域半徑、就近就地利用原則,因地制宜建設一批生物質成型燃料加工供應中心。根據不同群體的經濟條件、生活消費習慣、建筑功能特點等,選擇適宜的生物質取暖技術改造方案。
——強化規范發展。建立完善生物質能源節能、環保、安全、質量管理體系,制修訂一批生物質成型燃料、加工設備、鍋爐(民用爐具)等地方標準,發揮科研機構、行業協會、服務機構等作用,推動生物質能源高質量發展。
——強化政策支持。積極爭取國家專項資金、基金、綠色信貸等政策扶持,統籌用好現有專項資金,在電價、農機補貼、稅收等方面,積極提供優惠政策。
——強化市場推動。鼓勵采用PPP、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引進社會資本參與生物質能源利用產業發展,加快形成投資、建設、運營、服務全產業鏈的商業模式。
——強化宣傳引導。借助廣播、電視、互聯網、報刊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提高全社會的認知度和接受度。
“經過近年來持續不斷的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我省綠色能源生產比重已達到改革開放以來最優水平。”欒健強調,包括農林牧生物質能源推廣應用在內的綠色能源快速發展,為山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能源支撐,也為生物質能源發展迎來了重要的歷史機遇期。欒健透露,到“十三五”末,山東全省生物質能源年利用量將達到500萬噸,年直接替代燃煤250萬噸,解決200萬戶、1億平方米清潔供暖,生物質能供熱技術水平和裝備制造能力也將顯著提高,形成一批創新能力強、市場規模大、具有競爭實力的生物質能源科研單位與生產企業。
2018年初,山東啟動了全省農林牧生物質能源推廣應用試點工作,遴選生物質能源豐富、清潔供熱基礎較好的陽信、泗水、鄆城等3個縣作為首批試點,實施聚焦突破,為北方地區、特別是山東冬季清潔供熱探出了新路子。“試點取得積極成效,得到各級高度重視和社會廣泛認可。特別是陽信縣生物質清潔供熱試點,為全省提供了方案。”山東省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欒健告訴坦言。
地處京津冀“2+26”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中心位置的陽信縣,現有854個行政村,11萬戶46萬人。縣域生物質原料充足,10萬畝梨園年可剪枝5萬噸,55萬畝耕地年產秸稈80萬噸,木器加工企業年供應鋸末10萬噸,肉牛年存欄27萬頭,產生鮮牛糞150余萬噸。陽信縣生物質能源清潔供熱試點工作的目標是全力打造全國首個農村清潔供熱“無煤縣”,截至目前已經完成生物質清潔取暖改造任務25034萬戶,其中采用分布式23個村3550戶,分散式376個村18771戶,熱電聯產14個村2713戶,到2022年將實現生物質清潔供熱縣域全覆蓋。“陽信縣參與試點的有利條件,在山東具有代表性。”欒健告訴記者,擔負全省試點工作以來,陽信縣積極探索實踐,提供了清潔能源“政府能承擔、環境有改善、群眾愿接受”的“陽信模式”。
——“三大板塊”科學布局。中部片區,在該縣經濟開發區成立利民生物質技術有限公司,以萬畝梨園剪枝、木器加工下角料為原材料,建成木質顆粒成型燃料生產線,作為全縣實施生物質燃料取暖改造工作的綜合平臺,并以振源畜產品公司為依托建成畜禽糞污成型燃料生產線;東部片區,利用水落坡古典家具產業廢棄木質資源,建成木質顆粒成型燃料生產線;西部片區,依托金緣生物科技公司成熟技術,發展熱電聯產供暖。
——“三種模式”一體推進。依照改造主體條件狀況,陽信縣探索實施了生物質燃料+專用爐具分散式供熱、生物質燃料+鍋爐分布式供熱、生物質熱電聯產集中供熱“三種模式”,效果明顯。
——“三年規劃”分步實施。按照試點方案要求,2018年完成生物質改造25034萬戶,2019年、2020年再改造7萬余戶,實現生物質清潔供熱縣域全覆蓋,建成全國首個農村清潔供熱“無煤縣”。
經國家煤炭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陽信縣生物質燃料熱值可達到4045.45大卡/千克,該縣生物質能源清潔供熱改造前后,對比表明其效果是直接而明顯的。一是清潔高效,顯著改善空氣質量。生物質供熱以來,陽信縣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含量,同比分別下降15%、8%、29%、20%。二是節能降耗、有效壓減煤炭消費。據測算,陽信縣生物質清潔供熱縣域全覆蓋,每年應用成型燃料50萬噸,年可替代煤炭48萬噸。三是降低成本,大大減輕農民負擔。煤改氣、煤改電、煤改生物質,每戶改造成本分別為13540元、8680元、8400元,煤改生物質成本較煤改氣、煤改電分別節省5140元、280元。以單個農戶4間房、120㎡、4個月取暖為例,使用成本分別為4140元、4080元、2000元,生物質改造較煤改氣、煤改電分別節省2140元、2080元。
“山東是生物質能源大省,全省生物質資源可利用量折合標煤約4500萬噸,目前利用率僅為30%左右。改變以煤為主的能源供應結構,推廣應用生物質能源清潔供熱,前景廣闊、意義重大。”欒健認為,這有利于補齊山東傳統能源體系短板,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第一,是優化能源結構的必然選擇。大力推廣生物質清潔供熱,是做好能源結構“調優”這篇文章,確保實現“煤炭消費總量到2020年控制在3.68億噸以內”這個硬任務的迫切需要。第二,是加強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徑。全省可利用農林廢棄物消納后,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2億噸、二氧化硫38萬噸、氮氧化物33萬噸。第三,是對煤改氣、煤改電的有力補充。目前,煤改氣、煤改電存在因氣源不足“用不上”、因價格過高“用不起”等問題。推廣應用生物質能源清潔供熱,可以與煤改氣、煤改電相互補充,揚長避短,實現1+1大于2的效果。
山東作為能源消費大省,能耗總量3.87億噸標準煤,居全國首位;煤炭消費總量3.8億噸,占全國10%左右;萬元GDP能耗0.5噸標準煤左右,遠高于廣東、浙江、江蘇等省,背負著沉重的能源消費包袱。欒健表示,“陽信實踐” 為全省生物質能源清潔供熱提供了可學習、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方案,其參考價值不言自明,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進全省生物質能源清潔供熱也是山東能源戰略的必然選項。
據欒健介紹,山東省能源局將立足五個“強化”,認真落實好《山東省加快農林牧生物質能源推廣應用實施方案的通知》,按照“試點示范、漸次推進、全域覆蓋”的思路,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全力把這項工作向縱深推進。
——強化布局規劃。根據各地資源條件,科學謀劃、合理布局,減少鄰避效應,避免同質競爭,按照合理區域半徑、就近就地利用原則,因地制宜建設一批生物質成型燃料加工供應中心。根據不同群體的經濟條件、生活消費習慣、建筑功能特點等,選擇適宜的生物質取暖技術改造方案。
——強化規范發展。建立完善生物質能源節能、環保、安全、質量管理體系,制修訂一批生物質成型燃料、加工設備、鍋爐(民用爐具)等地方標準,發揮科研機構、行業協會、服務機構等作用,推動生物質能源高質量發展。
——強化政策支持。積極爭取國家專項資金、基金、綠色信貸等政策扶持,統籌用好現有專項資金,在電價、農機補貼、稅收等方面,積極提供優惠政策。
——強化市場推動。鼓勵采用PPP、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引進社會資本參與生物質能源利用產業發展,加快形成投資、建設、運營、服務全產業鏈的商業模式。
——強化宣傳引導。借助廣播、電視、互聯網、報刊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提高全社會的認知度和接受度。
“經過近年來持續不斷的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我省綠色能源生產比重已達到改革開放以來最優水平。”欒健強調,包括農林牧生物質能源推廣應用在內的綠色能源快速發展,為山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能源支撐,也為生物質能源發展迎來了重要的歷史機遇期。欒健透露,到“十三五”末,山東全省生物質能源年利用量將達到500萬噸,年直接替代燃煤250萬噸,解決200萬戶、1億平方米清潔供暖,生物質能供熱技術水平和裝備制造能力也將顯著提高,形成一批創新能力強、市場規模大、具有競爭實力的生物質能源科研單位與生產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