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海上風電正在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如今的勢頭跟曾經的陸上風電、光伏頗有幾分相似。
綜合不同統計口徑,截至2019年6月底,我國海上風電并網裝機容量累計超過400萬千瓦,僅次于英國、德國,位居全球第三,占全球裝機的近五分之一。其中,2018年新增裝機約165萬千瓦,新增規模首次領跑全球;2018年以來新增裝機超過200萬千瓦,幾乎趕上國內之前近十年的積累。目前,已完成核準項目超過5400萬千瓦,其中開工在建項目700多萬千瓦。
或許這可作為產業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的標志,我國陸上風電、光伏新增裝機分別于2009年、2012年領跑全球,兩產業累計裝機也很快躍居世界第一。
海上風電近年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得益于產業自身積累,逐步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體系,項目投資風險大大降低。另一方面與補貼退坡政策引發的“搶裝潮”不無關系。2018年5月公布的《關于2018年度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明確,2019年起新核準海上風電項目全部通過競爭方式配置和確定上網電價。今年5月公布的《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指出,2019年符合規劃、納入財政補貼年度規模管理的新核準近海風電指導價調整為每千瓦時0.8元,2020年調整為每千瓦時0.75元。
接下來,產業能否支撐今明兩年井噴的市場需求,能否健康有序發展,實現平價,在業界尚有不小顧慮。其一,設備供應緊張。無論整機,還是個別關鍵設備、材料,近期廠家供貨持續緊張。其二,安裝施工能力有限。目前我國海上風電施工能力不能滿足這兩年的市場需求,加速搶裝容易引發多種風險隱患。其三,缺乏大容量機組運行和項目運維經驗。我國海上風電起步較晚,機組逐步大型化但沒有長時間運行驗證,也尤為缺乏深遠海項目經驗。其四,仍享受很高電價補貼,實現平價壓力大。
處于快速成長中的陸上風電、光伏曾經也面臨相似問題。我國海上風電資源豐富、利用小時數高、靠近消納端,在能源清潔、低碳化加速轉型趨勢下,發展海上風電是立足國內能源資源稟賦的重要戰略選擇之一。要充分汲取陸上風電、光伏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少走彎路,高效利用產業資源,實現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
一是鼓勵技術創新,降低度電成本。補貼退坡、走向平價是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必然,也是補貼政策設計的落腳點。首先要依靠技術,加快技術創新的變現速度并推廣應用,大力挖掘海上風電技術降本潛力,降低補貼依賴。同時,充分科學地設計補貼退坡機制,合理引導市場預期,倒逼技術創新。研究設計地方補貼機制,讓發展海上風電產業意愿強烈的沿海省份提供更多的財政支持。
二是加強市場監管,避免無序競爭。海上風電是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的“藍海”,多家國有大型能源企業、有實力的民營企業積極布局,“圍海爭風”之舉早已有之,隨著傳統能源投資空間減少,更多國內外能源企業進入我國海上風電市場,未來行業競爭將更加激烈,要提前著手監管引導,避免陸上風電、光伏曾發生的“野蠻生長”“大起大落”“棄電”等問題。這些問題對于開發難度大的海上風電影響更為嚴重。
三是注重全產業鏈發展,提升運維管理能力。需要打造、完善整機制造、關鍵零部件生產、海工施工及相關服務業協調發展的海上風電產業體系。而且,后期運維管理是降低海上風電成本的關鍵因素之一,也是提升投資回報的重要手段。我國缺乏海上風電運維管理經驗和能力,要前瞻性引導布局。
海上風電產業發展不能是傳統能源投資萎縮下的投資沖動,也不是部分地方政府的自主動作,需要從更大范圍更高視野規劃布局,早日促成平價化。讓我們拭目以待。
綜合不同統計口徑,截至2019年6月底,我國海上風電并網裝機容量累計超過400萬千瓦,僅次于英國、德國,位居全球第三,占全球裝機的近五分之一。其中,2018年新增裝機約165萬千瓦,新增規模首次領跑全球;2018年以來新增裝機超過200萬千瓦,幾乎趕上國內之前近十年的積累。目前,已完成核準項目超過5400萬千瓦,其中開工在建項目700多萬千瓦。
或許這可作為產業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的標志,我國陸上風電、光伏新增裝機分別于2009年、2012年領跑全球,兩產業累計裝機也很快躍居世界第一。
海上風電近年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得益于產業自身積累,逐步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體系,項目投資風險大大降低。另一方面與補貼退坡政策引發的“搶裝潮”不無關系。2018年5月公布的《關于2018年度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明確,2019年起新核準海上風電項目全部通過競爭方式配置和確定上網電價。今年5月公布的《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指出,2019年符合規劃、納入財政補貼年度規模管理的新核準近海風電指導價調整為每千瓦時0.8元,2020年調整為每千瓦時0.75元。
接下來,產業能否支撐今明兩年井噴的市場需求,能否健康有序發展,實現平價,在業界尚有不小顧慮。其一,設備供應緊張。無論整機,還是個別關鍵設備、材料,近期廠家供貨持續緊張。其二,安裝施工能力有限。目前我國海上風電施工能力不能滿足這兩年的市場需求,加速搶裝容易引發多種風險隱患。其三,缺乏大容量機組運行和項目運維經驗。我國海上風電起步較晚,機組逐步大型化但沒有長時間運行驗證,也尤為缺乏深遠海項目經驗。其四,仍享受很高電價補貼,實現平價壓力大。
處于快速成長中的陸上風電、光伏曾經也面臨相似問題。我國海上風電資源豐富、利用小時數高、靠近消納端,在能源清潔、低碳化加速轉型趨勢下,發展海上風電是立足國內能源資源稟賦的重要戰略選擇之一。要充分汲取陸上風電、光伏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少走彎路,高效利用產業資源,實現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
一是鼓勵技術創新,降低度電成本。補貼退坡、走向平價是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必然,也是補貼政策設計的落腳點。首先要依靠技術,加快技術創新的變現速度并推廣應用,大力挖掘海上風電技術降本潛力,降低補貼依賴。同時,充分科學地設計補貼退坡機制,合理引導市場預期,倒逼技術創新。研究設計地方補貼機制,讓發展海上風電產業意愿強烈的沿海省份提供更多的財政支持。
二是加強市場監管,避免無序競爭。海上風電是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的“藍海”,多家國有大型能源企業、有實力的民營企業積極布局,“圍海爭風”之舉早已有之,隨著傳統能源投資空間減少,更多國內外能源企業進入我國海上風電市場,未來行業競爭將更加激烈,要提前著手監管引導,避免陸上風電、光伏曾發生的“野蠻生長”“大起大落”“棄電”等問題。這些問題對于開發難度大的海上風電影響更為嚴重。
三是注重全產業鏈發展,提升運維管理能力。需要打造、完善整機制造、關鍵零部件生產、海工施工及相關服務業協調發展的海上風電產業體系。而且,后期運維管理是降低海上風電成本的關鍵因素之一,也是提升投資回報的重要手段。我國缺乏海上風電運維管理經驗和能力,要前瞻性引導布局。
海上風電產業發展不能是傳統能源投資萎縮下的投資沖動,也不是部分地方政府的自主動作,需要從更大范圍更高視野規劃布局,早日促成平價化。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