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制造業面臨產能過剩的局面,但隨著物聯網、云平臺、大數據、數字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制造業必將產生深刻變革。
2018年,上海電氣正式成立智能制造委員會,聚焦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等業務領域,推進“從傳統制造模式向智能制造模式轉變,提高現有產業產品的競爭力”的智能制造發展目標。
陸續選定10個智能制造示范項目,涉及智能工廠、智能運維、智慧能源等方面。上海電氣想用行動表明,將用一種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精神,促使自身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與此同時匯聚全企業優勢資源,積極響應“中國制造2025”戰略。
△ 2017年11月23日,上海電氣廣東海上風電智能制造項目啟動儀式在汕頭市濠江區舉行。
△ 2018年3月1日,上海電氣福建莆田海上風電設備制造基地正式投運,成為當前亞洲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海上風電生產基地,也標志著上海電氣具備6~10MW大型直驅風力發電機組生產能力。
2019年1月10日,上海電氣集團與數科公司分獲“2018年度優秀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獎”和“2018年度優秀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獎”,以表彰其在信息化數字科技領域所取得的突破。
△ 2019年3月27日,國家工信部智能制造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首批示范項目——上海發電機廠“智能工廠”正式通過驗收。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
△ 2019年9月18日,上海電氣自主研發的“星云智匯”工業互聯網平臺正式亮相第21屆工博會。
實際上,上海電氣的合資企業上海三菱電梯,自2007年開始,就進行了具有工業互聯網雛形的先期探索,并逐步建立起上海三菱電梯遠程運維平臺,示范效益極為顯著。
2010年,上海電氣旗下上海發電機廠曾在閔行和臨港兩個基地分別添置兩臺和一臺壓裝機器人,此舉使上發成為當時國內同行中最早啟用機器人疊裝的企業。
此外,自2014年開始,上海電氣率先在風電產業進行試點,通過打造一套類似工業互聯網的系統,以降低風電運維成本,提升設備利用率。一年后,為高效運維風場,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力,一個基于互聯網的分布式數據處理平臺——“風云”系統正式立項。
目前,上海電氣自主研發的基于云計算和大數據的遠程管理平臺“風云”系統已累計接入100多個風電場數據。在2018年啟用了基于“風云”系統和多年數據積累打造的iWind數據中心,致力于利用數字化技術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隨著上海電氣“三步走”戰略目標的正式提出,智能制造已成為上海電氣轉型升級的一項重點工作。一批和工業互聯網有關的項目也蓬勃地在上海電氣的各個產業板塊加以探索實踐——
上海電氣電站集團面向電力行業推出Ellumix工業互聯網平臺,并與安薩爾多公司合作開發出燃氣輪機遠程運維診斷平臺。
上海電氣環保集團將研發的“智慧運維云平臺”運用于崇明陳家鎮分布式水處理示范項目。
上海電氣自動化集團發布i-PHMart城市軌交智能維保健康管理平臺及軌交綜合監控系統。
……
和而不同,唱出共融。上海電氣敏銳地意識到,立足裝備制造業的優勢和特點,應統一規劃、整合優勢資源,打造全集團統一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并將其命名為“星云智匯”,以滿足多元產業對工業智能化的需求。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
2019年8月30日,上海電氣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黃甌在2019全球工業智能峰會上,向全市發出《工業智能上海倡議》,號召千千萬萬工業人行動起來,積極投身“AI+工業”的改革浪潮中,通過“讓物聯賦感”“讓數聯賦知”“讓智聯賦思”“讓文化賦神”,努力將長三角打造成為世界級的制造業集群。
根據藍圖設想,“星云智匯”工業互聯網平臺可針對各產業的應用需求進行擴展和實施,形成諸如火電、風電、燃機、分布式能源、軌交、康復醫療、機床、環保、電機等行業應用,并基于各產業的經驗和實踐固化為行業解決方案。
平臺建設成熟后,將形成的能力向集團外部溢出推廣,為行業提供工業APP、工業算法、大數據分析等增值服務。
除了工業互聯網平臺,上海電氣在其他智能制造領域也正在穩步推進——
智能工廠
積極助力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
2018年11月,南昌海立被國家工信部評為“綠色工廠”。工廠采用世界一流的自動化生產設備和工業機器人,使用自動立體倉庫、自動化輸送系統、自動無人小車等現代化物流系統,與信息系統集成,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了工廠的高效、節能、環保。*海立為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旗下企業
2019年3月,上海電氣旗下上海發電機廠“電力裝備(火電、核電)大型汽輪發電機智能工廠”項目作為國家工信部智能制造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首批示范項目,通過上海市經濟與信息委員會組織的專家組驗收評審。上發廠是上海電氣首個通過驗收的“智能工廠”,其全面推進智能制造的發展進程對離散型制造企業具有顯著的示范作用。
點擊圖片查看更多
位于福建莆田的上海電氣風電基地在建造期間就創造了令人驚嘆的“中國速度”,真正做到“當年建成、當年投產、當年創造效益”。該基地全部對標歐洲先進智能制造,完全按照“工業4.0”制造標準和流程打造,具備年生產150臺(套)大兆瓦海上風電機組的能力。
城市建設
積極打造未來城市發展的“中樞神經”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
通過與美國TTT公司合作,上海電氣于2018年2月正式發布首條IERT智能電子軌道交通系統,為客戶提供基于智能電子軌道技術的中運量智能交通運輸解決方案。
2018年9月,采用上海電氣SelTrac®CBTC信號系統的上海軌交9號線完成提效增能,實現了國內最短的高峰小時行車間隔115秒。
憑借著過硬的技術實力,上海電氣在軌交行業領域成為后起之秀,近年來不斷獲得客戶的青睞。
2018年6月,上海電氣中標上海軌交18號線一期工程綜合監控系統,實現在綜合監控總包業務領域的突破。
2018年底,上海軌道交通5號線完成既有線信號系統改造和南延伸線新建設,并順利進入全線貫通運營,開創了國內城軌線路邊運營、邊改造、邊建設的建設示范先河。
2019年1月,上海電氣泰雷茲中標安徽合肥軌道交通 4 號線信號項目,為該線路提供互聯互通 CBTC信號系統。
2019年2月,中標上海軌交 16 號線惠南站智慧車站項目;9月助力寧波至奉化城際鐵路首通段(高塘橋站至明輝路站)正式運營。
……
高端醫療
致力于提升人們的整體生活水平
基于對未來的前瞻預判,早在2013年,上海電氣便開始了對醫療器械行業的戰略布局。
2018年6月,上海電氣智能康復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年12月,公司成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動健康與老齡化科技應對”科研單位。2019年6月,公司榮獲2019年“創業在上海”國際創新創業大賽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獎。
如今,智能康復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擁有FLEXO-Arm、NaturaGait、WEXOArm和SoloWalking等多款智能康復產品,適用于因神經、血管疾病中所引起的軀體感覺障礙。
目前,上海電氣上下肢康復設備已在華山醫院、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市養志康復醫院(上海市陽光康復中心)等多家醫院投入臨床試驗,為眾多住院人群提供康復治療,贏得了醫生與患者的一致肯定。
展望未來,上海電氣將在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浪潮中抓住機遇,加快形成智能制造的核心技術能力、可復制推廣的商業模式和人才隊伍,進一步提升對外創造價值的能力,為長三角智能制造協同創新發展戰略作出進一步的貢獻。
2018年,上海電氣正式成立智能制造委員會,聚焦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等業務領域,推進“從傳統制造模式向智能制造模式轉變,提高現有產業產品的競爭力”的智能制造發展目標。
陸續選定10個智能制造示范項目,涉及智能工廠、智能運維、智慧能源等方面。上海電氣想用行動表明,將用一種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精神,促使自身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與此同時匯聚全企業優勢資源,積極響應“中國制造2025”戰略。
△ 2017年11月23日,上海電氣廣東海上風電智能制造項目啟動儀式在汕頭市濠江區舉行。
△ 2018年3月1日,上海電氣福建莆田海上風電設備制造基地正式投運,成為當前亞洲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海上風電生產基地,也標志著上海電氣具備6~10MW大型直驅風力發電機組生產能力。
2019年1月10日,上海電氣集團與數科公司分獲“2018年度優秀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獎”和“2018年度優秀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獎”,以表彰其在信息化數字科技領域所取得的突破。
智能工廠內機器人正在工作
△ 2019年3月27日,國家工信部智能制造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首批示范項目——上海發電機廠“智能工廠”正式通過驗收。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
△ 2019年9月18日,上海電氣自主研發的“星云智匯”工業互聯網平臺正式亮相第21屆工博會。
實際上,上海電氣的合資企業上海三菱電梯,自2007年開始,就進行了具有工業互聯網雛形的先期探索,并逐步建立起上海三菱電梯遠程運維平臺,示范效益極為顯著。
2010年,上海電氣旗下上海發電機廠曾在閔行和臨港兩個基地分別添置兩臺和一臺壓裝機器人,此舉使上發成為當時國內同行中最早啟用機器人疊裝的企業。
此外,自2014年開始,上海電氣率先在風電產業進行試點,通過打造一套類似工業互聯網的系統,以降低風電運維成本,提升設備利用率。一年后,為高效運維風場,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力,一個基于互聯網的分布式數據處理平臺——“風云”系統正式立項。
目前,上海電氣自主研發的基于云計算和大數據的遠程管理平臺“風云”系統已累計接入100多個風電場數據。在2018年啟用了基于“風云”系統和多年數據積累打造的iWind數據中心,致力于利用數字化技術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隨著上海電氣“三步走”戰略目標的正式提出,智能制造已成為上海電氣轉型升級的一項重點工作。一批和工業互聯網有關的項目也蓬勃地在上海電氣的各個產業板塊加以探索實踐——
上海電氣電站集團面向電力行業推出Ellumix工業互聯網平臺,并與安薩爾多公司合作開發出燃氣輪機遠程運維診斷平臺。
上海電氣環保集團將研發的“智慧運維云平臺”運用于崇明陳家鎮分布式水處理示范項目。
上海電氣自動化集團發布i-PHMart城市軌交智能維保健康管理平臺及軌交綜合監控系統。
……
和而不同,唱出共融。上海電氣敏銳地意識到,立足裝備制造業的優勢和特點,應統一規劃、整合優勢資源,打造全集團統一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并將其命名為“星云智匯”,以滿足多元產業對工業智能化的需求。
2019年8月30日,上海電氣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黃甌在2019全球工業智能峰會上,向全市發出《工業智能上海倡議》,號召千千萬萬工業人行動起來,積極投身“AI+工業”的改革浪潮中,通過“讓物聯賦感”“讓數聯賦知”“讓智聯賦思”“讓文化賦神”,努力將長三角打造成為世界級的制造業集群。
根據藍圖設想,“星云智匯”工業互聯網平臺可針對各產業的應用需求進行擴展和實施,形成諸如火電、風電、燃機、分布式能源、軌交、康復醫療、機床、環保、電機等行業應用,并基于各產業的經驗和實踐固化為行業解決方案。
平臺建設成熟后,將形成的能力向集團外部溢出推廣,為行業提供工業APP、工業算法、大數據分析等增值服務。
除了工業互聯網平臺,上海電氣在其他智能制造領域也正在穩步推進——
智能工廠
積極助力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
2018年11月,南昌海立被國家工信部評為“綠色工廠”。工廠采用世界一流的自動化生產設備和工業機器人,使用自動立體倉庫、自動化輸送系統、自動無人小車等現代化物流系統,與信息系統集成,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了工廠的高效、節能、環保。*海立為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旗下企業
2019年3月,上海電氣旗下上海發電機廠“電力裝備(火電、核電)大型汽輪發電機智能工廠”項目作為國家工信部智能制造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首批示范項目,通過上海市經濟與信息委員會組織的專家組驗收評審。上發廠是上海電氣首個通過驗收的“智能工廠”,其全面推進智能制造的發展進程對離散型制造企業具有顯著的示范作用。
點擊圖片查看更多
位于福建莆田的上海電氣風電基地在建造期間就創造了令人驚嘆的“中國速度”,真正做到“當年建成、當年投產、當年創造效益”。該基地全部對標歐洲先進智能制造,完全按照“工業4.0”制造標準和流程打造,具備年生產150臺(套)大兆瓦海上風電機組的能力。
城市建設
積極打造未來城市發展的“中樞神經”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
通過與美國TTT公司合作,上海電氣于2018年2月正式發布首條IERT智能電子軌道交通系統,為客戶提供基于智能電子軌道技術的中運量智能交通運輸解決方案。
2018年9月,采用上海電氣SelTrac®CBTC信號系統的上海軌交9號線完成提效增能,實現了國內最短的高峰小時行車間隔115秒。
憑借著過硬的技術實力,上海電氣在軌交行業領域成為后起之秀,近年來不斷獲得客戶的青睞。
2018年6月,上海電氣中標上海軌交18號線一期工程綜合監控系統,實現在綜合監控總包業務領域的突破。
2018年底,上海軌道交通5號線完成既有線信號系統改造和南延伸線新建設,并順利進入全線貫通運營,開創了國內城軌線路邊運營、邊改造、邊建設的建設示范先河。
2019年1月,上海電氣泰雷茲中標安徽合肥軌道交通 4 號線信號項目,為該線路提供互聯互通 CBTC信號系統。
2019年2月,中標上海軌交 16 號線惠南站智慧車站項目;9月助力寧波至奉化城際鐵路首通段(高塘橋站至明輝路站)正式運營。
……
高端醫療
致力于提升人們的整體生活水平
基于對未來的前瞻預判,早在2013年,上海電氣便開始了對醫療器械行業的戰略布局。
2018年6月,上海電氣智能康復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年12月,公司成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動健康與老齡化科技應對”科研單位。2019年6月,公司榮獲2019年“創業在上海”國際創新創業大賽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獎。
如今,智能康復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擁有FLEXO-Arm、NaturaGait、WEXOArm和SoloWalking等多款智能康復產品,適用于因神經、血管疾病中所引起的軀體感覺障礙。
目前,上海電氣上下肢康復設備已在華山醫院、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市養志康復醫院(上海市陽光康復中心)等多家醫院投入臨床試驗,為眾多住院人群提供康復治療,贏得了醫生與患者的一致肯定。
展望未來,上海電氣將在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浪潮中抓住機遇,加快形成智能制造的核心技術能力、可復制推廣的商業模式和人才隊伍,進一步提升對外創造價值的能力,為長三角智能制造協同創新發展戰略作出進一步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