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華東院自建的國內首座55米水深海上自升式勘探試驗平臺在青島交付。該平臺是國內作業水深最深的勘探試驗平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我國海上風電55米水深海域的精準地質勘察和科學試驗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55米水深“華東院306”平臺
華東院已擁有自建的自升式平臺4座,分別為15米水深的“華東院1號”、35米水深的“華東院2號”和“華東院3號”、55米水深的“華東院306”平臺,形成不同水深梯次的海洋綜合勘探平臺,具有國際先進的集智能海上鉆探、精準原位測試和高級土工試驗于一體的高效、智慧、節能、安全的勘探系統,承擔了數十個海上風電項目和海底隧道勘測任務。
全球最大海洋新能源勘探平臺
“華東院306”平臺為鋼質、船型、圓柱樁腿自升式海上勘探平臺,可覆蓋我國規劃各海域風電場,是目前海洋新能源領域全球最大的綜合性勘探平臺。
平臺工作甲板面積達到1000平米,相當于兩個多籃球場的面積。可提供充足的海上工程勘察和科學試驗場地,設計最大作業水深為60米,可在8級風及以下正常進行高精度定位和勘探作業,在25米以淺水深作業時可抵抗100節風。
01平臺首次在自升式平臺中采用高精度(0.2m)DP定位系統,可實現場區內快速移位和精準定位,可根據底質情況選用漂浮式或固定式作業方式。
02平臺本體結構設計理念先進,水下結構采用類船型結構,可大幅減少拖帶阻力,降低拖帶油耗,提高平臺拖航安全性。
03設計了平臺專用的室內土工試驗中心,可滿足離岸距離較遠場區的巖土試樣采樣-試驗封閉式作業,大大降低由于運輸造成試樣的擾動,提高試驗成果的精度。
04創新性地開發平臺專用的海水淡化裝置和太陽能發電裝置,全面提高了平臺海上作業的自存能力。
為拓展本平臺在各海域復雜環境中的適用性,華東院對其樁靴、樁腿、平臺、沖樁系統等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創新,可以覆蓋我國規劃各海域的勘探任務。
國際領先的海洋勘探“航母戰斗群”
經過數十年海洋工程領域的探索和實踐,華東院現已形成以海上自升式勘探平臺為核心,以綜合勘察船、海洋鉆機、原位測試設備、海洋工程測量及物探儀器等系統、全面、先進海洋工程勘察裝備為重要組成部分的“海洋勘探作戰編隊”,可以滿足我國近、遠海海上風電勘測需要,在國際海上風電領域處于領先水平。
綜合勘察船
華東院綜合勘察船于2019年12月投入運行,船型長70m,型寬15m,型深3.2m,噸位1419噸,可同時容納27人作業與生活,作業范圍可基本覆蓋我國離岸及近海海域的海洋開發。
綜合勘察船配備目前全球最大反力200kN的海床靜力觸探系統(ROSON-200),并開發了專門用于海床式靜力觸探(CPT)的作業系統,可以涵蓋所有常規海上勘探和測試的內容。
海上鉆探裝備
通過20多年不斷探索和創新,華東院研發了適用于漂浮式平臺,具備波浪補償、自動升降和智能調壓的數字海洋鉆探系統。開發了“華東院306”海上勘探平臺專用、國內首臺自動化XY-5DB型鉆機。鉆機的最大鉆孔深度1500m。
原位測試裝備 ——國際領先水平
華東院2006年擁有潮間帶靜力觸探設備及技術,2012年擁有潮下帶靜力觸探設備及技術,2013年又成功研發出適用于10m水深以內淺海區域的平臺式施工設備及技術。目前擁有國際先進的海床式靜力觸探設備,在國內海上風電領域首次使用的球形靜力觸探設備。
測量及物探設備 ——國際先進水平
華東院引進了一系列先進的海洋測量及物探設備。主要包括水深測量儀(單波束測深儀、多波束測深系統)、淺地層剖面儀、側掃聲吶、海洋磁力儀。相關設備可以進行水深測量,得到高精度海底地貌圖,還可以通過物探設備勘測并繪制不同深度的海底地層剖面。
針對傳統海上風電勘察裝備安全性差、擾動性大和可靠度低的難題,華東院研發了適用于復雜海況的多功能固定式和漂浮式勘探系統,形成了海洋工程的成套勘察裝備,實現安全、經濟、可靠的海洋工程勘察。
我們的征途是向海圖強、走向深藍
依托地處沿海的地域優勢,華東院是國內最早開展海洋能研究的單位之一。上世紀八十年代就設計建成了浙江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并積極推進沿海灘涂及近海風電、潮流能發電、波浪能發電等海洋能綜合開發利用方面的探索研究工作。在海島綜合開發、涉海基礎設施、灘涂治理等領域不斷開拓進取,打造了一項又一項精品工程。
截止目前,由華東院設計建成的海上風電場總規模達500萬千瓦,占全國并網容量的80%以上。
在海上風電開發建設領域,通常將離岸60km以遠或水深40m以深的風電場稱之為深遠海風電場。
2009年至2019年的十年間,我國完成了潮間帶海上風電開發的起步探索和工程示范應用,以及近海風電開發的全面研究和核心技術工程全面應用,潮間帶及近海風電技術已日趨成熟。為獲取更多的海上風能資源,海上風電項目必將逐漸向深海、遠海方向發展,呈現由近海到遠海、由淺水到深水、由小規模示范到大規模集中開發的特點。
依托浙江省深遠海風電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海上風電省級技術研發中心、海上風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發平臺,華東院通過國際領先的海洋勘探裝備,和大量海上風電、海底隧道工程應用實踐,進行全面系統的技術攻關,深入研究了海上作業環境、海洋沉積物工程性質、水動力條件等對勘察成果質量的影響,形成測量與物探技術、海上鉆探與取樣技術、海洋土體測試技術、工程地質評價技術等一系列高效、經濟、科學的工程勘察核心技術,為我國海洋工程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獲得國家授權專利63項,形成國家、行業規范標準7項,榮獲省部級以上勘察、科技獎勵8項,為實現海洋工程開發向深遠海發展做好技術儲備。
華東院將繼續堅持科技至上、技術立院,背靠中國數百萬平方公里海域,以國際領先的裝備、精湛卓越的勘測設計核心技術,不斷向海圖強,闊步向前!
55米水深“華東院306”平臺
華東院已擁有自建的自升式平臺4座,分別為15米水深的“華東院1號”、35米水深的“華東院2號”和“華東院3號”、55米水深的“華東院306”平臺,形成不同水深梯次的海洋綜合勘探平臺,具有國際先進的集智能海上鉆探、精準原位測試和高級土工試驗于一體的高效、智慧、節能、安全的勘探系統,承擔了數十個海上風電項目和海底隧道勘測任務。
全球最大海洋新能源勘探平臺
“華東院306”平臺為鋼質、船型、圓柱樁腿自升式海上勘探平臺,可覆蓋我國規劃各海域風電場,是目前海洋新能源領域全球最大的綜合性勘探平臺。
平臺工作甲板面積達到1000平米,相當于兩個多籃球場的面積。可提供充足的海上工程勘察和科學試驗場地,設計最大作業水深為60米,可在8級風及以下正常進行高精度定位和勘探作業,在25米以淺水深作業時可抵抗100節風。
01平臺首次在自升式平臺中采用高精度(0.2m)DP定位系統,可實現場區內快速移位和精準定位,可根據底質情況選用漂浮式或固定式作業方式。
02平臺本體結構設計理念先進,水下結構采用類船型結構,可大幅減少拖帶阻力,降低拖帶油耗,提高平臺拖航安全性。
03設計了平臺專用的室內土工試驗中心,可滿足離岸距離較遠場區的巖土試樣采樣-試驗封閉式作業,大大降低由于運輸造成試樣的擾動,提高試驗成果的精度。
04創新性地開發平臺專用的海水淡化裝置和太陽能發電裝置,全面提高了平臺海上作業的自存能力。
為拓展本平臺在各海域復雜環境中的適用性,華東院對其樁靴、樁腿、平臺、沖樁系統等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創新,可以覆蓋我國規劃各海域的勘探任務。
國際領先的海洋勘探“航母戰斗群”
經過數十年海洋工程領域的探索和實踐,華東院現已形成以海上自升式勘探平臺為核心,以綜合勘察船、海洋鉆機、原位測試設備、海洋工程測量及物探儀器等系統、全面、先進海洋工程勘察裝備為重要組成部分的“海洋勘探作戰編隊”,可以滿足我國近、遠海海上風電勘測需要,在國際海上風電領域處于領先水平。
綜合勘察船
華東院綜合勘察船于2019年12月投入運行,船型長70m,型寬15m,型深3.2m,噸位1419噸,可同時容納27人作業與生活,作業范圍可基本覆蓋我國離岸及近海海域的海洋開發。
綜合勘察船配備目前全球最大反力200kN的海床靜力觸探系統(ROSON-200),并開發了專門用于海床式靜力觸探(CPT)的作業系統,可以涵蓋所有常規海上勘探和測試的內容。
海上鉆探裝備
通過20多年不斷探索和創新,華東院研發了適用于漂浮式平臺,具備波浪補償、自動升降和智能調壓的數字海洋鉆探系統。開發了“華東院306”海上勘探平臺專用、國內首臺自動化XY-5DB型鉆機。鉆機的最大鉆孔深度1500m。
原位測試裝備 ——國際領先水平
華東院2006年擁有潮間帶靜力觸探設備及技術,2012年擁有潮下帶靜力觸探設備及技術,2013年又成功研發出適用于10m水深以內淺海區域的平臺式施工設備及技術。目前擁有國際先進的海床式靜力觸探設備,在國內海上風電領域首次使用的球形靜力觸探設備。
測量及物探設備 ——國際先進水平
華東院引進了一系列先進的海洋測量及物探設備。主要包括水深測量儀(單波束測深儀、多波束測深系統)、淺地層剖面儀、側掃聲吶、海洋磁力儀。相關設備可以進行水深測量,得到高精度海底地貌圖,還可以通過物探設備勘測并繪制不同深度的海底地層剖面。
針對傳統海上風電勘察裝備安全性差、擾動性大和可靠度低的難題,華東院研發了適用于復雜海況的多功能固定式和漂浮式勘探系統,形成了海洋工程的成套勘察裝備,實現安全、經濟、可靠的海洋工程勘察。
我們的征途是向海圖強、走向深藍
依托地處沿海的地域優勢,華東院是國內最早開展海洋能研究的單位之一。上世紀八十年代就設計建成了浙江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并積極推進沿海灘涂及近海風電、潮流能發電、波浪能發電等海洋能綜合開發利用方面的探索研究工作。在海島綜合開發、涉海基礎設施、灘涂治理等領域不斷開拓進取,打造了一項又一項精品工程。
截止目前,由華東院設計建成的海上風電場總規模達500萬千瓦,占全國并網容量的80%以上。
在海上風電開發建設領域,通常將離岸60km以遠或水深40m以深的風電場稱之為深遠海風電場。
2009年至2019年的十年間,我國完成了潮間帶海上風電開發的起步探索和工程示范應用,以及近海風電開發的全面研究和核心技術工程全面應用,潮間帶及近海風電技術已日趨成熟。為獲取更多的海上風能資源,海上風電項目必將逐漸向深海、遠海方向發展,呈現由近海到遠海、由淺水到深水、由小規模示范到大規模集中開發的特點。
依托浙江省深遠海風電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海上風電省級技術研發中心、海上風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發平臺,華東院通過國際領先的海洋勘探裝備,和大量海上風電、海底隧道工程應用實踐,進行全面系統的技術攻關,深入研究了海上作業環境、海洋沉積物工程性質、水動力條件等對勘察成果質量的影響,形成測量與物探技術、海上鉆探與取樣技術、海洋土體測試技術、工程地質評價技術等一系列高效、經濟、科學的工程勘察核心技術,為我國海洋工程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獲得國家授權專利63項,形成國家、行業規范標準7項,榮獲省部級以上勘察、科技獎勵8項,為實現海洋工程開發向深遠海發展做好技術儲備。
華東院將繼續堅持科技至上、技術立院,背靠中國數百萬平方公里海域,以國際領先的裝備、精湛卓越的勘測設計核心技術,不斷向海圖強,闊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