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發布《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17》。該白皮書提供的一組數據反映了我國儲能技術的發展現狀:截至2016年底,全國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24.3GW,同比增長4.7%。抽水蓄能的累計裝機規模所占比重最大,同比增長4.3%;化學蓄能的累計裝機位列第二,規模為243.0MW,同比增長72%。其中,鋰離子電池的累積裝機規模占比最大,為59%,同比增長78%;熔融鹽儲熱在國內的應用還比較少,去年底僅有在青海投運的10MW熔融鹽儲熱項目,該項目也是全球第三座規?;廴邴}儲熱塔式光熱電站。
儲能改變了電力工業即發即用的傳統模式,通過“調劑-優化-提高-保障”,使電力系統的平衡關系變得多樣化,可選擇控制,可最優化。作為低碳、零排放的清潔分布式能源,儲能即可做為獨立市場主體,又可與發電企業聯合,參與可再生能源并網(專指儲能在集中式風電場和光伏電站中的應用)、輔助服務、電力輸配、分布式發電及微網等領域發展,儲能技術已成為我國能源結構轉變和電力生產消費方式變革的戰略性支撐。
2016年,全球儲能技術的研發呈現出傳統儲能技術不斷革新升級,新型二次電池儲能體系加快開發構建的特點,但低成本和長壽命始終是儲能技術研發的不變方向。據了解,儲能技術應用于電力領域是從2010年開始的,經過近6年的快速發展,目前國內儲能技術從小容量小規模的研究與示范向大容量規?;瘧冒l展,邁入產業化初期階段。
中國并未對儲能技術路線做強制規定,而是鼓勵多種儲能電池技術并存,當前我國應用的儲能技術主要分為三類:以抽水蓄能和壓縮空氣儲能為主的物理儲能;電化學儲能;以熔融鹽為主的儲熱技術。
《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17》中以2016年中國新增投運的化學儲能項目的應用分布為例,闡釋了2016年我國儲能技術在相關領域的應用及比例:2016年可再生能源并網領域的新增裝機規模最大,為56.1MW,所占比重為55%。所有應用領域中,分布式發電及并網領域的新增投運規模的同比增速最大,為727%,其次是可再生能源并網領域,同比增速為523%。
從各個應用領域中的新增技術裝機分布看,可再生能源并網、輔助服務和電力輸配等領域中,鋰離子電池的占比最大,分別為79%、100%和91%;分布式發電及微網領域中,鉛蓄電池的裝機比重最大,為62%。
以清潔能源為主導的低碳能源革命,需要“源-網-荷-儲”的協調優化支撐。同時,作為最重要的靈活性資源,儲能技術的發展直接決定了資源的靈活性水平。電動汽車則是基于激勵響應的需求側資源,是靈活性資源的一種存在形式。而能源互聯網的浪潮,進一步釋放了分布式微網儲能以及電動汽車作為儲能設施的市場空間。
“十三五”時期是推動能源革命的加速期,2016年中國在密集出臺能源發展規劃的同時,儲能也在以越來越高的頻率出現在國家能源電力發展戰略、能源技術創新、可再生能源發展、互聯網+智慧能源等領域的政策中。2016年,中國電力市場化改革持續深入推進,配售電放開、構建靈活價格機制和輔助服務市場試點建設等為儲能打開了市場化應用的空間。
《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17》指出,“十三五”期間,中國儲能產業和市場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能源政策的支持、電力體制改革各項配套措施的落地、可再生能源裝機及發電比例的增加、儲能技術成本下降等幾個主要因素的驅動,同時儲能市場的真正爆發和持續發展也需要可盈利商業模式的建立和成熟。
未來,中國的能源變革、大規??稍偕茉吹慕尤牒碗娏w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都將給儲能產業和市場創造巨大的商機,儲能技術的發展優化也將更貼近市場和用戶的需求。“十三五”期間,期望儲能產業能夠保持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態勢,在政策推動和市場開拓的雙重努力下,突破商業化應用的門檻,實現系統的多重價值,成為支撐能源革命、建設中國低碳綠色生態系統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