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美股訊)大全新能源預計將于10月7日赴美國紐約交易所IPO,代碼DQ,大全新能源此次將發行價區間定為10.5至12.5美元,準備發行800萬股ADS,預計融資9200萬美元。i美股對該公司的相關情況分析如下。
1.本質上一家多晶硅材料生產商
盡管大全新能源的名字中含有“新能源”,公司的光伏組件生產線也在今年5月份初步投產,但是其本質上還是一家以生產多晶硅為主的原材料供應商。
2010年上半年,大全新能源的總營收為9758萬美元。其中有92%的收入是來自于多晶硅材料的生產銷售,剩下的8%則來自于代工產生半成品――硅片。
按照大全新能源在招股書中披露的發展計劃,哪怕是到了2012年年底,完成了一系列產業垂直整合之后,該公司的主營收入依然來自多晶硅材料的生產銷售。屆時,除擁有硅片250MW、光伏組件200MW的年產能之外,多晶硅的生產規模也將由現在的年產3300噸大幅提高到年產7300噸。大全新能源依然是一家典型的多晶硅材料生產商。
2.多晶硅生產不具備競爭力
眾所周知,國內太陽能級多晶硅生產企業大多采用改良西 門子制造工藝,不僅在核心技術上沒有自主知識產權,而且相當數量的生產設備也是依賴外進口。國內企業所謂的競爭力更多是來自于低廉的電價。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國內不少地區為了吸引到投資,給予企業很低的電價,低電價導致多晶硅企業的“低成本”含了水分。江西某市的工業用電是0.53元/千瓦時,而當地一家多晶硅廠獲得的電價則是0.4元/千瓦時。保利協鑫一位管理層也表示,在北部及中部地區(如四川、內蒙古等),一些中小多晶硅廠拿到的電價也較便宜。“國外多晶硅30美元/公斤的低成本,是建立在1元人民幣/千瓦時的電價基礎上,而中國則是在用便宜的電價生產多晶硅。”一電力公司管理層曾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按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給出的數據,國內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可以將多晶硅制造的耗電量控制在每噸15萬度。簡單計算發現,若電價上漲0.2元/千瓦時,1萬噸的多晶硅,其成本將上升3億元。
由于生產多晶硅是一個高能耗的過程,大全新能源在招股書中明確指出,其多晶硅生產的主要成本來自電力成本。隨著多晶硅制造越來越多的受到“高污染、高能耗”的質疑,如果一旦享受不到優惠的電價,中國多晶硅制造企業的競爭力將不復存在。
3.多晶硅長期來看供大于求
長期來看,多晶硅生產還存在著供大于求、產能過剩的問題。晶澳太陽能(JASO,8.30,+1.10%)首席執行官方朋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全球多晶硅廠的第一梯隊――瓦克、Hemlock公司明年(2011年)已能滿足市場90%的需求;其他第二梯隊產能上來之后,多晶硅供應量將超過實際需求的10%,加上第三梯隊的話,市場將多出80%的產品。”
盡管近期多晶硅現貨價格大幅提升到了80美元/公斤,相比低迷時的50美元/公斤已上漲了60%。但由于2008年后期開始出現的硅材料供大于求和光伏產品終端價格不斷下降的壓力,今年上半年大全新能源的多晶硅銷售價格較2008年下降了78%。由此也帶來了大全新能源利潤率的不斷下滑。
大全新能源也在招股書中明確指出,受市場供求狀況影響其多晶硅的售價很可能會持續走低,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生產成本,其盈利能力將受到嚴重影響。
4.可替代技術的發展進一步降低對太陽能級多晶硅的潛在需求
薄膜電池技術已經很好的商業化,作為傳統晶硅電池技術的可替代技術其單位用硅量降低很多。特別是非硅基薄膜電池技術(如碲化鎘薄膜電池,世界最大的光伏企業――美國First Solar Inc. 就是采用的該技術)完全不需要硅材料,隨著該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將進一步加劇多晶硅市場的供大于求,并給太陽能級硅材料的需求前景帶來極大變數。
作為光伏發電技術的可替代技術,光熱發電技術(CSP)也不需要多晶硅材料。光熱發電技術的商業化應用正在逐步鋪開:2009年10月“中國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我國首輪太陽能光熱發電特許權招標項目也在今年啟動。至于擁有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的西班牙、美國加州更是捷足先登,相繼建成了多座光熱發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