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汽新能源完成B輪融資,共籌集110億人民幣,是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單次募資規模最大項目。然而,在不久前奇點汽車、車和家、威馬汽車等新興造車企業擬于9月底前建立聯盟,欲建立共享造車平臺,共同研發和采購,以降低造車風險和成本。
同為投身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企業,不同背景和出生的企業面臨天差地別的境遇。直到現在新造車企業們仍積極爭取獲得工信部發放的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資質,那些已獲得者們則成為別人艷羨的對象。
然而,獲得發改委資質就高枕無憂了嗎?僅僅一年多的時間,曾經一頭扎入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企業們,有的扶搖直上,有的卻開始為生存犯愁。
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拼爹”
剝離北汽集團而生的北汽新能源,依靠著北汽大國企背景,并且連續幾年穩居純電動汽車銷量榜首的位置,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當之無愧的龍頭企業。
得益于有個“好爹”,以及后天的努力,北汽新能源自然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富帥”,深受資本的青睞。2016年A輪融資時只融得30億,短短一年時間后,在剛完成的B輪融資中共計融得111.18億元,融資金額增長近4倍。
目前,北汽新能源估值已經達到280億,預計將于2018年上市,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新能源汽車第一股,屆時北汽新能源估值或將再次翻倍。
雖然北汽新能源身價不斷飆升,但也有自己的壓力。目前北汽新能源產品主要集中在AOO級的微型電動車領域,未有中高端產品問世。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兼營銷公司黨委書記張勇表示;“自主品牌往上走還沒有成功,已經看到希望,但離成功還有距離。”
相比北汽新能源的“不差錢兒”,草根出生的新造車者們正面臨“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窘境。
半個多月前,奇點汽車聯合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沈海寅表示,與愛馳億維、車和家、威馬汽車等初創企業聯盟一事已經討論了數月,計劃在9月底確定聯合事宜,并將在年底前開發一個通用的電動汽車平臺,共同研發和采購。
顯然,面臨合資品牌大舉進入和傳統汽車企業紛紛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留給新造車企業們的時間和機會越來越少,抱團共謀發展成為無奈之舉。
眾所周知,汽車產業嚴重依賴技術的發展,而新造車企業們為減少成本和降低風險而共享造車平臺,顯然技術優勢、產品差異化、成本分攤等諸多問題又是擺在面前的又一難題。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表示:“這些企業里面實力有高有低,聯盟只是一個提議,大家都有各自的打算,最終聯在一起的可能性比較小。”
政策門檻提升企業面臨生死關
除了資金壓力外,新造車企業們還被提升的政策門檻步步緊逼。
在北汽新能源和長江汽車新能源汽車項目獲得發改委審批后,去年8月份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修訂征求意見稿)》,修訂車企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條件,不僅增加審查條款,同時對企業的要求從簡單的生產能力提升為具有研發設計能力。
同時,《管理規定》中還規定,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的企業,除需具備必需的設計開發能力、生產能力、產品生產一致性保證能力、售后服務及產品安全保障能力。同時,企業還需建立新能源汽車產品運行安全狀態監測平臺,在產品全生命周期內,為每一輛新能源汽車產品建立檔案,跟蹤記錄汽車使用、維護、維修情況,實施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溯源信息管理,跟蹤記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情況等。每一項規定對于新造車企業來說,都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的項目。
除了政策對企業的諸多要求外,因為整個新能源產業處于政策扶植期,政策的變動對產業的走向和市場的發展起著決定作用,無形中給企業帶來壓力。在今年年初的上海車展上,前途汽車董事長陸群接受汽車頭條APP采訪時表示:“前途汽車是一個全新的品牌,我們做這樣一個品牌還是戰戰兢兢的。”
對于工信部提高造車門檻,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曾經表示,工信部的目標是將來新上的純新能源車企不超過10家。然而,截止目前發改委已經審核通過14家企業的新能源乘用車項目,意味著企業通過工信部的審核,比獲得發改委資質將更難。一位業內人士對汽車頭條APP表示:“一些以前有些生產汽車背景的企業,在地方政府的幫助下獲得發改委生產資質,但自身技術和造車實力并不強,后續融資比較困難,因此這些企業進入工信部目錄有易有難。”
造車之路道阻且長
今年7月1日,最新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簡稱《管理規定》)正式實施,意味著那些拿到發改委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資質的企業的存活期限進入倒計時。
因為,在《管理規定》中第二十九條明確規定:已取得準入的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企業,應當按照本規定進行改造,并自本規定施行之日起6個月內報送滿足本規定的審查計劃,于24個月內通過審查。對于其取得準入時已審查的有關內容,免予審查。
該條款意味著獲得資質的企業,在兩年半時間內其產品必須通過工信部的審查并且進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以及《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進入工信部目錄,意味著新造車企業才真正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中的一員。
然而,2018年即將開始施行的新能源汽車雙積分管理辦法,讓合資品牌和中國品牌加緊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步伐。今年年中江淮大眾、北汽戴姆勒、沃爾沃電氣化戰略、長城汽車與御捷合資.....
“新創造車企業拿資質和進工信部目錄只是前期的過程,最終產品能被市場和消費者接受,才是最終的勝利。”鐘師表示。然而,傳統汽車企業已經開始大舉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明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或將迎來一波新車潮。與造車經驗豐富,技術和資金實力雄厚,并深刻洞悉市場的“老手”們過招,初出茅廬的新造車企業們要想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并非易事。
曾經高調的賈躍亭夢想重構汽車產業,如今卻債務纏身。在造車這條道路上倒下的前輩已經不勝枚舉,未來還將會有更多人倒下。毫無疑問新能源汽車是眾多“野心家”難得的機遇,但也是一個產業角斗場,能撐過去活下來的才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