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電池汽車行業的發展一直受制于燃料電池的技術瓶頸,在上周于濟南舉行的2017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發布暨民營經濟發展峰會上,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山東東岳集團董事長張建宏透露,“今年,東岳燃料電池膜測試行車里程達到6000小時,全球領先,將用于奔馳的量產氫燃料電池車中。”
就在8月30日,一則汽車行業的新聞也引發業內關注——奔馳將在今年9月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公布一款具備量產可行性的全新氫燃料電池車,這是世界上首款采用插電式燃料電池技術的量產車,該車在電池滿電且儲氫罐加滿時,續航里程可達483km。
兩條關聯消息,在嗅覺敏銳的燃料汽車尤其是新能源電池車行業人士看來,一場氫燃料電池技術引領的行業變革悄然開始。
市場元年蓄勢待發
在新能源汽車“第一電動”網市場部分析師劉進看來,2017年是全球燃料電池發展的元年,燃料電池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中的另一股勢力,在今年展露出異軍突起之勢。比如,大洋電機與中通客車攜手投資4.4億元打造燃料電池客車產業基地。從今年1月到現在,全球燃料電池產業已經發生了12起并購投資案例,涉及金額近46億元。
漢唐新能源汽車一名徐姓技術主管8月30日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一兩年,豐田、本田、奔馳、通用、福特、寶馬等國際品牌汽車紛紛推出燃料電池汽車計劃,并發布商業化車型。國內來看,上汽集團、宇通客車、福田汽車在燃料電池乘用車和客車方面也有一定積累。“目前來看新能源車領域,鋰電還占據主流,并且其成本逐年下降,燃料電池車的未來增長空間巨大。”
燃料電池車被寄予“厚望”。消息人士稱,目前,山東省政府及有關省直經濟主管部門正組織濟南、淄博、濰坊、德州等市,整合資源,推動打造燃料電池車全產業鏈。
據張建宏透露,東岳集團的氫燃料電池膜在奔馳、福特聯盟(AFCC)的全球招標中勝出,雙方將合作進行量產氫燃料電池車的穩定性、適應性和經濟性科研攻關。“這對我國占領燃料電池車世界科研制高點,推動全球清潔新能源電池車產業化進程具有重大意義。”下一步,東岳將發揮氫燃料電池膜技術優勢,借助與奔馳、福特合作優勢,推動新能源汽車變革。
補貼紅利下難題待解
“燃料電池關鍵成本主要被歐美和日本廠商壟斷、氫氣制備及儲運、加氫站的建設等,是國內燃料汽車行業發展亟待克服的難題。”上述徐姓技術主管對經濟導報記者分析說,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包括上游制氫和配套廠商、核心部件廠商、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廠商和下游整車廠商,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是核心。
據悉,燃料電池動力系統主要包括燃料電池、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等,燃料電池約占動力系統總成本的2/3,目前主流廠商是加拿大Ballard、日本豐田等。而在國內,政府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補貼力度遠大于鋰電池汽車,按照2016-2020年新能源補貼政策,鋰電池2017-2018年和2019-2020年補助標準分別比2016年下降了20%和40%。相比之下,政府對燃料電池的補貼維持2016年的水平不變,對整車廠而言吸引力明顯增加。
根據市場預計,燃料電池電堆成本可以從目前380美元/千瓦下降至40-50美元/千瓦甚至更低,2030年燃料電池汽車成本有望接近燃油車水平。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看來,“加氫站的初始投資在500萬元至1000萬元,遠遠高于充電樁成本,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