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際知名行業分析機構奧緯咨詢發布了研究報告稱,目前新能源汽車在全球范圍內進展相當緩慢。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也極為復雜:受內燃機技術百年歷史影響,西方汽車制造商研發內燃機替代技術腳步緩慢;純電動汽車需求尚未爆發,內燃機和傳統燃油車利潤仍舊豐厚,很多汽車制造商很難放棄傳統燃油車的生產,而美國表現尤甚;全球范圍內的法規和激勵機制的混亂,汽車制造商沒有統一的參考標準……
然而傳統內燃機正在向純電動汽車過渡,這已經是不爭事實。盡管整車廠積極性不高,但好在一些國家政府已經開始制定燃油車禁售時間表。
近日,作為歐洲汽車半壁江山的德國,其最高法院出臺了相關禁令,稱德國城市可以合法禁止柴油車上路,而這一禁令可能會涉及德國一半的汽車。同時法國、英國、印度、挪威和荷蘭等國也制定了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并且最早在2025年開始生效。其他國家和地區如墨西哥城和巴黎,也將在未來幾年內制定禁售時間表或出臺建議性政策禁止燃油車使用。此外,作為全球目前最大汽車市場的中國雖然并未確定燃油車禁售時間,但已有汽車制造商發現,中國正在醞釀IC禁令。
♦ 2040年電動汽車前景可期
盡管,現在跨國汽車制造商供選的電動汽車僅有少量數款,但從各國出臺的禁令來看,到2040年左右,除美國以外的大部分地區銷售的新車都可能是電動汽車。
在表面上看,這些國家的禁令較為嚴苛,但實際上,在該周期內汽車制造商擁有足夠的時間向電動時代轉型,包括指定戰略和計劃,調整當前電動汽車研發預算,重組電動汽車生產工廠、推出更多EV車型,組件生產和研發團隊等。
迫于壓力,部分歐洲汽車制造商包括梅賽德斯-奔馳、捷豹路虎和沃爾沃等,已經承諾在接下來的四年里集中全力研發電動汽車,而日本的汽車制造商豐田也宣布柴油車將為電動汽車讓步,釋放更多的資源用于新能源車型的研發。
而與這一趨勢背道而馳的國家似乎僅有美國。美國政府去年的政策好壞參半,雖然聯邦政府對電動汽車的退稅仍在進行中,但最近的稅收立法僅限于電動汽車制造商銷售的首批20萬輛電動汽車,而超出該數量的汽車將不享受退稅優惠。除了退出巴黎氣候協議外,美國聯邦監管機構在近日還首次建議降低未來的燃油效率標準。美國政府的種種做法,導致汽車制造商和消費者放棄內燃機汽車的腳步再次延后。
♦ 下一任汽車巨頭或未可知
全球大型汽車制造商由于體量大,轉型困難,未來5到10年內在電動汽車市場競爭中可能會失去主導地位。但值得慶幸的是,目前很多歐洲汽車制造商已經制定了相關戰略,承諾將加大研發力度進行追趕,生產更多的新能源車型以此贏得消費者。
亞洲方面,日本和韓國汽車制造商將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展開激烈競爭。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目前已經研發出了幾十款處于合理價格區間的電動汽車。而中國電動汽車的迅速發展,離不開政府的積極推進。中國政府制定了《中國制造2025》計劃,為國內汽車制造商提供大規模補貼,并為生產企業提供資源支持,幫助它們成為電動汽車銷售的全球參與者。
2017年中國汽車總銷量為2830萬輛,而美國僅為1710萬輛,中國依舊為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市場,而全球售出的110多萬輛新能源汽車中,有一半以上的銷量來自中國,其中90%以上的車型更是由中國汽車制造商生產,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動汽車市場。但中國汽車制造商的銷售目標已經由國內擴展到國際,到了明年,一些國內大型汽車制造商將開始在美國和歐洲銷售汽車,其中就包括電動汽車。
關于禁售燃油車,目前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是美國政府和美國汽車制造商的反應。毋庸置疑,通用汽車和特斯拉將會成為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主要競爭者。但如果沒有更明確的過渡到電動汽車的時間表,美國很可能會陷入必須接受其他國家標準的尷尬境地。要知道,只有那些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的國家才更具備推進新能源技術發展的基本經驗。
♦ 發掘巨大的電動汽車發展潛力
實際上,美國電動汽車發展條件其實優于很多國家。其擁有大量的單戶型住宅,配有車庫,可提供完善的充電服務,比許多其他國家更適合電動汽車的推廣使用。同時,美國汽車制造商在人才資源和技術儲備上具備一定基礎,如名頭響亮的電動汽車供應商特斯拉。
想要成為汽車創新先鋒,汽車制造商現在首先需要做的即建立信心,超越短視和狹隘思維,而這些也正是他們在傳統燃油車競爭中能占主導地位的重要原因。其實早在在電動汽車出現之前,美國生產商就已經注意到他們的全球汽車市場份額呈下降態勢,預計到2020年,他們的全球汽車市場份額將下降到15%,而在20世紀80年代時他們曾占40%的份額。
此外,汽車制造商需要擁抱電動汽車和行業變革趨勢,而政府的激勵措施和確定的時間表將發揮重要作用。
然而傳統內燃機正在向純電動汽車過渡,這已經是不爭事實。盡管整車廠積極性不高,但好在一些國家政府已經開始制定燃油車禁售時間表。
近日,作為歐洲汽車半壁江山的德國,其最高法院出臺了相關禁令,稱德國城市可以合法禁止柴油車上路,而這一禁令可能會涉及德國一半的汽車。同時法國、英國、印度、挪威和荷蘭等國也制定了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并且最早在2025年開始生效。其他國家和地區如墨西哥城和巴黎,也將在未來幾年內制定禁售時間表或出臺建議性政策禁止燃油車使用。此外,作為全球目前最大汽車市場的中國雖然并未確定燃油車禁售時間,但已有汽車制造商發現,中國正在醞釀IC禁令。
♦ 2040年電動汽車前景可期
盡管,現在跨國汽車制造商供選的電動汽車僅有少量數款,但從各國出臺的禁令來看,到2040年左右,除美國以外的大部分地區銷售的新車都可能是電動汽車。
在表面上看,這些國家的禁令較為嚴苛,但實際上,在該周期內汽車制造商擁有足夠的時間向電動時代轉型,包括指定戰略和計劃,調整當前電動汽車研發預算,重組電動汽車生產工廠、推出更多EV車型,組件生產和研發團隊等。
迫于壓力,部分歐洲汽車制造商包括梅賽德斯-奔馳、捷豹路虎和沃爾沃等,已經承諾在接下來的四年里集中全力研發電動汽車,而日本的汽車制造商豐田也宣布柴油車將為電動汽車讓步,釋放更多的資源用于新能源車型的研發。
而與這一趨勢背道而馳的國家似乎僅有美國。美國政府去年的政策好壞參半,雖然聯邦政府對電動汽車的退稅仍在進行中,但最近的稅收立法僅限于電動汽車制造商銷售的首批20萬輛電動汽車,而超出該數量的汽車將不享受退稅優惠。除了退出巴黎氣候協議外,美國聯邦監管機構在近日還首次建議降低未來的燃油效率標準。美國政府的種種做法,導致汽車制造商和消費者放棄內燃機汽車的腳步再次延后。
♦ 下一任汽車巨頭或未可知
全球大型汽車制造商由于體量大,轉型困難,未來5到10年內在電動汽車市場競爭中可能會失去主導地位。但值得慶幸的是,目前很多歐洲汽車制造商已經制定了相關戰略,承諾將加大研發力度進行追趕,生產更多的新能源車型以此贏得消費者。
亞洲方面,日本和韓國汽車制造商將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展開激烈競爭。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目前已經研發出了幾十款處于合理價格區間的電動汽車。而中國電動汽車的迅速發展,離不開政府的積極推進。中國政府制定了《中國制造2025》計劃,為國內汽車制造商提供大規模補貼,并為生產企業提供資源支持,幫助它們成為電動汽車銷售的全球參與者。
2017年中國汽車總銷量為2830萬輛,而美國僅為1710萬輛,中國依舊為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市場,而全球售出的110多萬輛新能源汽車中,有一半以上的銷量來自中國,其中90%以上的車型更是由中國汽車制造商生產,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動汽車市場。但中國汽車制造商的銷售目標已經由國內擴展到國際,到了明年,一些國內大型汽車制造商將開始在美國和歐洲銷售汽車,其中就包括電動汽車。
關于禁售燃油車,目前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是美國政府和美國汽車制造商的反應。毋庸置疑,通用汽車和特斯拉將會成為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主要競爭者。但如果沒有更明確的過渡到電動汽車的時間表,美國很可能會陷入必須接受其他國家標準的尷尬境地。要知道,只有那些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的國家才更具備推進新能源技術發展的基本經驗。
♦ 發掘巨大的電動汽車發展潛力
實際上,美國電動汽車發展條件其實優于很多國家。其擁有大量的單戶型住宅,配有車庫,可提供完善的充電服務,比許多其他國家更適合電動汽車的推廣使用。同時,美國汽車制造商在人才資源和技術儲備上具備一定基礎,如名頭響亮的電動汽車供應商特斯拉。
想要成為汽車創新先鋒,汽車制造商現在首先需要做的即建立信心,超越短視和狹隘思維,而這些也正是他們在傳統燃油車競爭中能占主導地位的重要原因。其實早在在電動汽車出現之前,美國生產商就已經注意到他們的全球汽車市場份額呈下降態勢,預計到2020年,他們的全球汽車市場份額將下降到15%,而在20世紀80年代時他們曾占40%的份額。
此外,汽車制造商需要擁抱電動汽車和行業變革趨勢,而政府的激勵措施和確定的時間表將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