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電動汽車事故確實比較多,在海南的《2019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之前,還召開了一個"新能源汽車安全和召回峰會",最近的事故集中發生。根據發布的信息目前整理如下:
1)根據市場監督總局的介紹:
自3月18日以來,已經有幾十起事故。其特點如下:按車輛類型統計:乘用車占到79.8%;物流車占到15.5%。按火災原因統計,有電池或電芯故障,外部撞擊和用戶私自改裝、泡水,充電樁故障、違規操作等5類。按動力類型統計,起火時車輛處于停止狀態的,占56%,在充電過程占了37.3%。
——邱鍇俊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員:電動汽車風險總體可控》
2)根據國家監控平臺的介紹
5月、6月共發生26起事故,12起事故接入了平臺,其中8起在事故發生前十天進行了報警提醒(其中絕緣報警和溫度差異報警占比最高)。為此,相關部門對8家車企開展了專項調查,其中車企A和D的電芯隔膜受熱收縮,造成內短路;車企B的電池包某模組過熱,液冷系統問題導致局部過熱;車企C的電池包外力刮擦,冷卻液泄露導致模組電路短路;
3)根據交通部的統計
據交通部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共發生涉及新能源汽車安全的事故19起,原因大多與產品質量以及氣候有關。
——交通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蔡團結
上面幾個數據源,具體的數量并沒有很好的協調好,但是從全國來看不僅是我們看到的錄像和報道,可能真的不少。而目前剛開始的7月份,到炎熱天氣過去9月底,大概還有3個月。
電動汽車的問題如上所述有些特點還是很讓人困擾的:停止狀態下起火的有56%+充電狀態下起火37.3%,合起來就是93.3%。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主要有5個場景,分別是充電自燃、行駛自燃、碰撞自燃、浸泡自燃、停車自燃。
兩個潛在的放在那里以為沒事的情況,反而讓人很心焦,而且事故對停在周邊的車、對車庫還有附近的房屋都有影響。如最近發生在國外的BMW I3 EV的事故,車已經燒成這樣了,房子的車庫也起火了。
這顆電芯和相關的實驗,之前《熱失控測試-整包的測試》中有關的測試結果,僅僅一般的內短路不至于把這車弄成這個樣子,調查起來也比較困難,早期的國外純電動汽車電池系統設計其實偏保守的,不是單個問題(針刺、過充)就引發整個電池系統的熱失控。
從單體=>模組=>電池系統再到整車,很多道的安全措施,如果保有量達到一定出現非批量性的分散的問題,特別是如下所示的破壞性現場,想要還原和分析原委是比較困難的。
這里有一些偶發的因素,也有一些探測度的問題,目前已知的辦法是從歷史數據和歷史的故障診斷記錄去推測分析,但是這個過程針對單個事故分析并不是完全的充分必要的。
接下來,我們可以看到主管部門的基本態度:
1.基本定調: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安全是第一要務,保障新能源汽車安全、提升新能源汽車質量,是所有汽車企業、科研機構、社會組織、政府部門共同的責任。幸災樂禍是不行的,某種程度審視問題看如何找到有效的辦法才是比較好的態度。
2.在滅火的手段上:接下來可能要對新能源汽車引起起火事故的特殊性,在新能源汽車各環節全鏈條(生產、銷售、使用、維修、停放)的消防安全設防等級;針對各個環節,加強新能源汽車火災撲救技戰術方面的研究,尋找有效率的辦法,特別是當車輛和電池扎堆的時候。
3.開展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深度調查:接下來每起事故,都要進行比較細致的追溯和分析,從問題層面去深挖。如果達到一定的制度,從管理的角度看來是要通過召回制度,督促主機廠和設計單位,把安全作為最為重要的課題,這個導向性之前是事前通過認證合規,目前是事后來處置了
4.數據監控和預警:由于實時監控的要求已經存在,所以從運營監管體系來看,下一步管理層面可能需要通過監控平臺安全監測與數據分析,對報出來的相關的故障進行追送,要求進行處理并進行安全預警,逐步把這個實時監控的精確度提高,這塊雖然比較費時費力,但是是國家可能需要進一步要抓緊的。
小結:今年除了物流車某企業集中起火,也很快鎖定問題以外,事故發生時比較分散的,當歷史保有的舊車開始逐步特性衰變,如何根據目前的車內的安全機制處理好這些車輛,是否需要類似OTA進行一定的微調,很多事情需要進一步看發展。
這些事故對于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目前的主要問題是,之前的高速發展期的車如何安全處理;今后的車輛如何多從安全角度考慮問題,這個權重就大了很多。
今年海南會議上主旋律還是很清楚的——“當前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新能源汽車產業正進入加速發展的新階段,不僅為各國經濟增長注入強勁新動能,也有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改善全球生態環境。”
1)根據市場監督總局的介紹:
自3月18日以來,已經有幾十起事故。其特點如下:按車輛類型統計:乘用車占到79.8%;物流車占到15.5%。按火災原因統計,有電池或電芯故障,外部撞擊和用戶私自改裝、泡水,充電樁故障、違規操作等5類。按動力類型統計,起火時車輛處于停止狀態的,占56%,在充電過程占了37.3%。
——邱鍇俊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員:電動汽車風險總體可控》
2)根據國家監控平臺的介紹
5月、6月共發生26起事故,12起事故接入了平臺,其中8起在事故發生前十天進行了報警提醒(其中絕緣報警和溫度差異報警占比最高)。為此,相關部門對8家車企開展了專項調查,其中車企A和D的電芯隔膜受熱收縮,造成內短路;車企B的電池包某模組過熱,液冷系統問題導致局部過熱;車企C的電池包外力刮擦,冷卻液泄露導致模組電路短路;
3)根據交通部的統計
據交通部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共發生涉及新能源汽車安全的事故19起,原因大多與產品質量以及氣候有關。
——交通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蔡團結
上面幾個數據源,具體的數量并沒有很好的協調好,但是從全國來看不僅是我們看到的錄像和報道,可能真的不少。而目前剛開始的7月份,到炎熱天氣過去9月底,大概還有3個月。
電動汽車的問題如上所述有些特點還是很讓人困擾的:停止狀態下起火的有56%+充電狀態下起火37.3%,合起來就是93.3%。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主要有5個場景,分別是充電自燃、行駛自燃、碰撞自燃、浸泡自燃、停車自燃。
兩個潛在的放在那里以為沒事的情況,反而讓人很心焦,而且事故對停在周邊的車、對車庫還有附近的房屋都有影響。如最近發生在國外的BMW I3 EV的事故,車已經燒成這樣了,房子的車庫也起火了。
這顆電芯和相關的實驗,之前《熱失控測試-整包的測試》中有關的測試結果,僅僅一般的內短路不至于把這車弄成這個樣子,調查起來也比較困難,早期的國外純電動汽車電池系統設計其實偏保守的,不是單個問題(針刺、過充)就引發整個電池系統的熱失控。
從單體=>模組=>電池系統再到整車,很多道的安全措施,如果保有量達到一定出現非批量性的分散的問題,特別是如下所示的破壞性現場,想要還原和分析原委是比較困難的。
這里有一些偶發的因素,也有一些探測度的問題,目前已知的辦法是從歷史數據和歷史的故障診斷記錄去推測分析,但是這個過程針對單個事故分析并不是完全的充分必要的。
接下來,我們可以看到主管部門的基本態度:
1.基本定調: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安全是第一要務,保障新能源汽車安全、提升新能源汽車質量,是所有汽車企業、科研機構、社會組織、政府部門共同的責任。幸災樂禍是不行的,某種程度審視問題看如何找到有效的辦法才是比較好的態度。
2.在滅火的手段上:接下來可能要對新能源汽車引起起火事故的特殊性,在新能源汽車各環節全鏈條(生產、銷售、使用、維修、停放)的消防安全設防等級;針對各個環節,加強新能源汽車火災撲救技戰術方面的研究,尋找有效率的辦法,特別是當車輛和電池扎堆的時候。
3.開展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深度調查:接下來每起事故,都要進行比較細致的追溯和分析,從問題層面去深挖。如果達到一定的制度,從管理的角度看來是要通過召回制度,督促主機廠和設計單位,把安全作為最為重要的課題,這個導向性之前是事前通過認證合規,目前是事后來處置了
4.數據監控和預警:由于實時監控的要求已經存在,所以從運營監管體系來看,下一步管理層面可能需要通過監控平臺安全監測與數據分析,對報出來的相關的故障進行追送,要求進行處理并進行安全預警,逐步把這個實時監控的精確度提高,這塊雖然比較費時費力,但是是國家可能需要進一步要抓緊的。
小結:今年除了物流車某企業集中起火,也很快鎖定問題以外,事故發生時比較分散的,當歷史保有的舊車開始逐步特性衰變,如何根據目前的車內的安全機制處理好這些車輛,是否需要類似OTA進行一定的微調,很多事情需要進一步看發展。
這些事故對于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目前的主要問題是,之前的高速發展期的車如何安全處理;今后的車輛如何多從安全角度考慮問題,這個權重就大了很多。
今年海南會議上主旋律還是很清楚的——“當前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新能源汽車產業正進入加速發展的新階段,不僅為各國經濟增長注入強勁新動能,也有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改善全球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