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德時代、松下和LG化學等頭部企業除了市占率進一步提升之外,產能擴產的步伐也在提速,且海外市場的布局力度也在加大:LG化學、三星SDI、寧德時代等全球主要的動力電池企業已開始在歐洲設立生產基地。
為促進汽車消費,3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征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這對于“后補貼時代”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動力電池競爭格局或將重塑
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吳輝認為,延長兩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補貼政策對于行業內動力電池的競爭格局影響較大:目前動力電池市場寡頭效應凸顯,兩年的延長期給了其他電池企業一些希望,有望出現一些全新的動力電池企業面孔,現有競爭格局或出現變局;而對三星SDI、LGC、SKI和松下等外企而言,能否大規模在中國獲得整車廠訂單,尤其是自主品牌車企的訂單還是未知數,加大了其在華大規模投資的政策風險。
目前,在全球動力電池競爭格局方面,中日韓三國“三國鼎立”的格局依舊較為穩固。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從2013年的13.8GWh上升至2019年的116.6GWh,增長了近7.5倍。
據韓國SNE Research發布的2019年全球鋰動力電池出貨量榜單顯示,2019年鋰動力電池總出貨量為116.6GWh,同比增長16.6%。
2019年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TOP10企業分別是寧德時代(出貨量32.5GWh,市場份額27.87%)、松下(出貨量28.1GWh,市場份額24.1%)、LG化學(出貨量12.3GWh,市場份額10.55%)、比亞迪(出貨量11.1GWh,市場份額9.52%)、三星SDI(出貨量4.2GWh,市場份額3.6%)、遠景AESC(出貨量3.9GWh,市場份額3.34%)、國軒高科(出貨量3.2GWh,市場份額2.74%)、豐田旗下PEVE(出貨量2.2GWh,市場份額1.89%)、力神電池(出貨量1.9GWh,市場份額1.63%)、韓國SKI(出貨量1.9GWh,市場份額1.63%)。其中,中國電池廠商占據了5個席位,相較2018年減少了2個。
在市場份額方面,中國5家企業占比45.1%,相較2018年的47.5%下降2.4%;韓國3家占比15.78%,相較2018年的11.9%增長3.88%;日本2家占比25.99%,相較2018年(包括AESC)的29.2%下降3.21%。
在國內動力電池競爭格局方面,已形成了“一超多強”局面,“一超”為寧德時代,“多強”的陣容有比亞迪、國軒高科、力神電池、億緯鋰能等。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1-12月,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累計62.2GWh,同比累計增長9.2%。共有79家動力電池企業實現裝車配套,排名TOP3家、TOP5家、TOP10家的企業,電池裝車量分別為45.6GWh、49.2GWh和54.7GWh,占總裝車量比分別為73.4%、79.1%和87.9%。
2019年我國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TOP10企業分別為: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力神電池、億緯鋰能、中航鋰電、時代上汽、孚能科技、比克電池、欣旺達。
而在2020年2月,我國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排名為,寧德時代第一,松下第二,LG化學第三。松下和LG化學的裝機量排名上升,主要是因為配套國產Model 3。
龍頭動力電池企業擴產競賽持續
國金證券研報指出,補貼延后兩年,政策“組合拳”有助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恢復,疊加融資環境放寬,優質鋰電池廠商預計擴產提速。補貼時間延長是整個產業鏈一劑強心針,有助于國內新能源汽車短期市場恢復、培養中長期全球競爭力。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提振、融資環境放寬情況下,優質鋰電池廠商有望加大擴產力度。
電池網匯總2019年全球鋰動力電池出貨量TOP10企業的生產基地、產能及主要客戶等情況發現:近年來,寧德時代、松下和LG化學等頭部企業除了市占率進一步提升之外,產能擴產的步伐也在提速,且海外市場的布局力度也在加大:LG化學、三星SDI、寧德時代等全球主要的動力電池企業已開始在歐洲設立生產基地。
寧德時代現已投產產能58GWh;計劃車里灣項目新增產能45GWh;計劃三項新建鋰電池項目(湖西、江蘇時代、四川時代)52GWh;預計2023年總產能將達240GWh。
松下大連工廠已有5GWh產能,規劃產能12GWh;蘇州江陰工廠與聯動天翼合資,規劃產能30GWh;美國內華達州產現有產能30GWh,松下表示Giga factory 1可以將電池產量提高到54GWh。
LG化學目前全球產能大約70GWh,其中韓國工廠約4GWh,美國霍蘭德工廠約2.4GWh,波蘭工廠30GWh,南京棲霞區工廠3GWh;計劃2023年南京江寧濱江開發區電池廠實現32GWh,波蘭工廠產能增加到65GWh.LG化學稱,公司在2020年的目標是所有電池廠年產量達到110GWh。
比亞迪現有產能:青海西寧工廠24GWh,惠州坑梓工廠2GWh,深圳寶龍工廠14GWh;計劃產能:重慶工廠20GWh,西安工廠30GWh,湖南寧鄉工廠20GWh,到2020年總產能預計達60GWh。目前,比亞迪已成立“弗迪”系公司,擬打通汽車產業鏈中的電池等核心零部件業務,開啟電池外供之路。
遠景AESC目前在日本、美國、英國三家工廠合計產能7.5 GWh.2019年4月份,遠景科技集團完成收購AESC電池,遠景AESC正式成立。2019年2月19日,遠景AESC中國研發制造工廠在江蘇省無錫正式開工,該項目三期規劃年產能達20GWh,布局三元鋰電池(NCM811)生產線。
國軒高科現有青島工廠產能3GWh,合肥工廠產能2GWh,唐山工廠產能3GWh,南京工廠產能2GWh,產能合計10GWh;計劃南京工廠產能15GWh,柳州工廠產能10GWh,2020年產能達到30GWh。
PEVE是豐田與松下的共同出資公司,豐田出資80.5%,松下出資19.5%。目前PEVE在華已有兩家電池工廠,分別是科力美汽車動力電池有限公司和新中源豐田汽車能源系統有限公司。據媒體報道,PEVE將于2021年在中國新建混合動力車用電池工廠,預計年產能可供約10萬輛混動車使用。此外,近日還有消息稱,豐田汽車和松下兩家公司同意在4月1日建立一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動力電池。合資公司總部將設在日本東京都,其中,豐田持有51%股份,松下持有49%股份。
力神電池現有10GWh鋰電池的年生產能力,2020年目標達到30GWh,2025年達到50GWh。力神電池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國有動力電池企業,在動力21700型電池領域的市場份額幾乎處于壟斷地位。
韓國SKI現有韓國瑞山約6GWh產能;SKI目前在匈牙利有兩座電池工廠,在建7.5GWh,總規劃約23.5GWh;與北汽合資成立的北電愛思特(江蘇)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已投產,產能達到7.5GWh,主要生產NCM811軟包電池;美國佐治亞州工廠計劃2022年投產,實現約10GWh的產能;1月10日,韓國SKI公司首席執行官表示計劃在美國建立第二家電動汽車電池工廠,并考慮在匈牙利擴建一家電動汽車電池工廠。韓國SKI規劃2020年將產能提升至40GWh,到2025年實現鋰電池產能超過100GWh。
結語
受海外疫情加劇影響,3月份以來,日韓跨國電池巨頭紛紛宣布暫時閉廠:LG化學暫時關閉其在美國密歇根的工廠、三星SDI暫停在美國奧本山工廠的運營、松下與特斯拉在美國內華達州合資Giga factory 1關停。
疫情之下,中國企業出海的步伐預計也將受到一定的影響,而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補貼政策的延長,外資電池企業在華的布局也將充滿變數。“我們要警惕產能盲目擴張背后的后遺癥,公司宣稱產能不等于有效產能,有效產能不等于訂單產能,實際上這幾年經營萎縮或倒下的大多是過度的宣稱產能,真正的產能不應該來自于地方政府或企業投資競爭需要的‘面子工程’,而應該是實實在在的市場訂單,表現在企業的經營收入和利潤上,掩耳盜鈴、拔苗助長式的低層次重復的投資擴產應休矣!”電池百人會理事長于清教強調,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吃盡了“三角債”的苦頭,互相拖欠貨款導致行業整體競爭力削弱,這應該引起全行業、所有企業的高度警惕和反思。
總體而言,未來技術、產能、訂單等多方面的資源,都將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中,二三線動力電池品牌的市場份額將受到一定擠壓,這些企業未來除了努力保障動力市場份額以外,預計還會分出更多精力開拓其他電池應用市場,例如儲能領域,電動船舶、電動自行車、電動工具、TWS用電池等等。
為促進汽車消費,3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征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這對于“后補貼時代”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動力電池競爭格局或將重塑
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吳輝認為,延長兩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補貼政策對于行業內動力電池的競爭格局影響較大:目前動力電池市場寡頭效應凸顯,兩年的延長期給了其他電池企業一些希望,有望出現一些全新的動力電池企業面孔,現有競爭格局或出現變局;而對三星SDI、LGC、SKI和松下等外企而言,能否大規模在中國獲得整車廠訂單,尤其是自主品牌車企的訂單還是未知數,加大了其在華大規模投資的政策風險。
目前,在全球動力電池競爭格局方面,中日韓三國“三國鼎立”的格局依舊較為穩固。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從2013年的13.8GWh上升至2019年的116.6GWh,增長了近7.5倍。
據韓國SNE Research發布的2019年全球鋰動力電池出貨量榜單顯示,2019年鋰動力電池總出貨量為116.6GWh,同比增長16.6%。
2019年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TOP10企業分別是寧德時代(出貨量32.5GWh,市場份額27.87%)、松下(出貨量28.1GWh,市場份額24.1%)、LG化學(出貨量12.3GWh,市場份額10.55%)、比亞迪(出貨量11.1GWh,市場份額9.52%)、三星SDI(出貨量4.2GWh,市場份額3.6%)、遠景AESC(出貨量3.9GWh,市場份額3.34%)、國軒高科(出貨量3.2GWh,市場份額2.74%)、豐田旗下PEVE(出貨量2.2GWh,市場份額1.89%)、力神電池(出貨量1.9GWh,市場份額1.63%)、韓國SKI(出貨量1.9GWh,市場份額1.63%)。其中,中國電池廠商占據了5個席位,相較2018年減少了2個。
在市場份額方面,中國5家企業占比45.1%,相較2018年的47.5%下降2.4%;韓國3家占比15.78%,相較2018年的11.9%增長3.88%;日本2家占比25.99%,相較2018年(包括AESC)的29.2%下降3.21%。
在國內動力電池競爭格局方面,已形成了“一超多強”局面,“一超”為寧德時代,“多強”的陣容有比亞迪、國軒高科、力神電池、億緯鋰能等。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1-12月,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累計62.2GWh,同比累計增長9.2%。共有79家動力電池企業實現裝車配套,排名TOP3家、TOP5家、TOP10家的企業,電池裝車量分別為45.6GWh、49.2GWh和54.7GWh,占總裝車量比分別為73.4%、79.1%和87.9%。
2019年我國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TOP10企業分別為: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力神電池、億緯鋰能、中航鋰電、時代上汽、孚能科技、比克電池、欣旺達。
而在2020年2月,我國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排名為,寧德時代第一,松下第二,LG化學第三。松下和LG化學的裝機量排名上升,主要是因為配套國產Model 3。
龍頭動力電池企業擴產競賽持續
國金證券研報指出,補貼延后兩年,政策“組合拳”有助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恢復,疊加融資環境放寬,優質鋰電池廠商預計擴產提速。補貼時間延長是整個產業鏈一劑強心針,有助于國內新能源汽車短期市場恢復、培養中長期全球競爭力。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提振、融資環境放寬情況下,優質鋰電池廠商有望加大擴產力度。
電池網匯總2019年全球鋰動力電池出貨量TOP10企業的生產基地、產能及主要客戶等情況發現:近年來,寧德時代、松下和LG化學等頭部企業除了市占率進一步提升之外,產能擴產的步伐也在提速,且海外市場的布局力度也在加大:LG化學、三星SDI、寧德時代等全球主要的動力電池企業已開始在歐洲設立生產基地。
寧德時代現已投產產能58GWh;計劃車里灣項目新增產能45GWh;計劃三項新建鋰電池項目(湖西、江蘇時代、四川時代)52GWh;預計2023年總產能將達240GWh。
松下大連工廠已有5GWh產能,規劃產能12GWh;蘇州江陰工廠與聯動天翼合資,規劃產能30GWh;美國內華達州產現有產能30GWh,松下表示Giga factory 1可以將電池產量提高到54GWh。
LG化學目前全球產能大約70GWh,其中韓國工廠約4GWh,美國霍蘭德工廠約2.4GWh,波蘭工廠30GWh,南京棲霞區工廠3GWh;計劃2023年南京江寧濱江開發區電池廠實現32GWh,波蘭工廠產能增加到65GWh.LG化學稱,公司在2020年的目標是所有電池廠年產量達到110GWh。
比亞迪現有產能:青海西寧工廠24GWh,惠州坑梓工廠2GWh,深圳寶龍工廠14GWh;計劃產能:重慶工廠20GWh,西安工廠30GWh,湖南寧鄉工廠20GWh,到2020年總產能預計達60GWh。目前,比亞迪已成立“弗迪”系公司,擬打通汽車產業鏈中的電池等核心零部件業務,開啟電池外供之路。
遠景AESC目前在日本、美國、英國三家工廠合計產能7.5 GWh.2019年4月份,遠景科技集團完成收購AESC電池,遠景AESC正式成立。2019年2月19日,遠景AESC中國研發制造工廠在江蘇省無錫正式開工,該項目三期規劃年產能達20GWh,布局三元鋰電池(NCM811)生產線。
國軒高科現有青島工廠產能3GWh,合肥工廠產能2GWh,唐山工廠產能3GWh,南京工廠產能2GWh,產能合計10GWh;計劃南京工廠產能15GWh,柳州工廠產能10GWh,2020年產能達到30GWh。
PEVE是豐田與松下的共同出資公司,豐田出資80.5%,松下出資19.5%。目前PEVE在華已有兩家電池工廠,分別是科力美汽車動力電池有限公司和新中源豐田汽車能源系統有限公司。據媒體報道,PEVE將于2021年在中國新建混合動力車用電池工廠,預計年產能可供約10萬輛混動車使用。此外,近日還有消息稱,豐田汽車和松下兩家公司同意在4月1日建立一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動力電池。合資公司總部將設在日本東京都,其中,豐田持有51%股份,松下持有49%股份。
力神電池現有10GWh鋰電池的年生產能力,2020年目標達到30GWh,2025年達到50GWh。力神電池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國有動力電池企業,在動力21700型電池領域的市場份額幾乎處于壟斷地位。
韓國SKI現有韓國瑞山約6GWh產能;SKI目前在匈牙利有兩座電池工廠,在建7.5GWh,總規劃約23.5GWh;與北汽合資成立的北電愛思特(江蘇)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已投產,產能達到7.5GWh,主要生產NCM811軟包電池;美國佐治亞州工廠計劃2022年投產,實現約10GWh的產能;1月10日,韓國SKI公司首席執行官表示計劃在美國建立第二家電動汽車電池工廠,并考慮在匈牙利擴建一家電動汽車電池工廠。韓國SKI規劃2020年將產能提升至40GWh,到2025年實現鋰電池產能超過100GWh。
結語
受海外疫情加劇影響,3月份以來,日韓跨國電池巨頭紛紛宣布暫時閉廠:LG化學暫時關閉其在美國密歇根的工廠、三星SDI暫停在美國奧本山工廠的運營、松下與特斯拉在美國內華達州合資Giga factory 1關停。
疫情之下,中國企業出海的步伐預計也將受到一定的影響,而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補貼政策的延長,外資電池企業在華的布局也將充滿變數。“我們要警惕產能盲目擴張背后的后遺癥,公司宣稱產能不等于有效產能,有效產能不等于訂單產能,實際上這幾年經營萎縮或倒下的大多是過度的宣稱產能,真正的產能不應該來自于地方政府或企業投資競爭需要的‘面子工程’,而應該是實實在在的市場訂單,表現在企業的經營收入和利潤上,掩耳盜鈴、拔苗助長式的低層次重復的投資擴產應休矣!”電池百人會理事長于清教強調,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吃盡了“三角債”的苦頭,互相拖欠貨款導致行業整體競爭力削弱,這應該引起全行業、所有企業的高度警惕和反思。
總體而言,未來技術、產能、訂單等多方面的資源,都將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中,二三線動力電池品牌的市場份額將受到一定擠壓,這些企業未來除了努力保障動力市場份額以外,預計還會分出更多精力開拓其他電池應用市場,例如儲能領域,電動船舶、電動自行車、電動工具、TWS用電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