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國電化學儲能新增投運規模出現回落,同比下降6.7%。”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日前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電化學儲能在經歷爆發式增長之后,開始進入理性調整期。
業內分析認為,當前,電化學儲能面臨的最核心問題仍然是項目的盈利能力不足,而這需要市場機制完善、價格機制調整、技術創新和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
電化學儲能市場回歸理性
中關村儲能技術聯盟的數據顯示,2018年,電化學儲能以175.2%的增幅實現爆發式增長,2019年,電化學儲能項目裝機量為1709.6MW,同比增長59.4%,增幅開始回落。
針對市場增幅下降,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堅認為,電網企業投資是2018年儲能市場的重要驅動因素,但2019年國家發改委輸配電價監審辦法中明確儲能投資不得納入輸配電價定價成本,這直接影響了電網企業儲能投資積極性,也導致全年儲能裝機量增速放緩。
梧桐樹資本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投資基金投資總監張大鵬表示,現階段制約行業發展的核心制約因素有兩個:一方面,各應用場景發展不及預期;另一方面,儲能計入輸配電價預計落空,國網暫停電化學儲能項目建設。
“總體而言,還是儲能資產的商業價值有待進一步深挖的問題。目前主要的商業模式僅有合同能源管理,且各地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還在發展初期,服務價格機制存在一定波動,導致電化學儲能項目回報周期存在一定不確定性,這些因素都會增加投資人對儲能資產能否達到預期回報的擔憂,最終影響投資積極性。”張大鵬說。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副秘書長岳芬分析認為,電化學儲能市場經歷2018年的高速增長后開始回歸理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電網側儲能“踩了剎車”,導致電網側儲能增速放緩,另一方面,是電源側和用戶側儲能的收益機制尚未捋順。從本質上看,最核心的問題仍然是儲能商業化運行的市場機制與環境尚未確立,包括:儲能身份問題尚未完全解決、反映儲能價值的市場價格與補償機制還存在缺失、安全消防標準不夠完善等。
新能源配儲盈利模式是關鍵
2019年,市場雖然回歸理性,但在所有的電化學儲能新增量中,廣東調頻項目、江蘇用戶側項目占據很大比例。劉堅指出,當前,儲能參與調頻輔助服務的收益高、回收期短,預計今年調頻儲能項目仍將保持增長。此外,隨著電池成本的持續下降,用戶側儲能市場仍有巨大發展空間。
張大鵬認為,相較于其他省份,廣東省和江蘇省的儲能項目增長快主要受益于地方調頻服務收益良好、峰谷差價較高,項目回報周期短等商業因素。而電化學儲能的未來發展,則在于積累可復制的商業模式及項目集成實施經驗。
針對當前各地大力推廣的的新能源配電化學儲能模式,張大鵬解釋道,“主要還是出于消納可再生能源,解決棄風棄電的目的。從項目實際落地角度來看,短期內會增加風光電價成本,如果沒有相應政策,很容易影響企業的積極性。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一措施也反映了政府對推進新能源+儲能的積極性及對解決棄風棄光問題的決心,同時對儲能行業釋放出積極信號,未來,必會倒逼行業上游產業鏈加快產品打磨,并推動進一步成本下降。”
岳芬表示,更應該明確的是,新能源項目配置儲能后的收益問題,如:如何最大化發揮儲能的價值,使儲能不僅僅獲得有限的棄電收入,也能通過參與輔助服務市場,獲得更多收益;服務成本如何向用戶傳導,真正做到“誰受益誰付費”;這是新能源電站配置儲能能否長效的關鍵。
明確市場定位才能持續發展
業內認為,今年電化學儲能行業政策環境總體向好,國家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持續加碼;市場應用場景主要包括:輔助調頻、應急調峰及用戶側峰谷電價管理等。
張大鵬指出,從行業自身角度來看,未來,電化學儲能行業應繼續提升系統性價比及安全性,盡快完善行業標準體系,做好建設規劃、投資運營、回收利用等全流程管理;從政府及市場環境角度來看,建議各地盡快完善電力輔助服務交易市場,在總結前期發展經驗基礎上,完善服務價格機制,促使行業通過輔助服務市場最大程度實現商業價值。
當前,電化學儲能發展仍面臨政策障礙,針對傳統發用電資源的機制設計和監管方式已越來越無法充分適應儲能大規模發展的需求。劉堅表示,首先,當務之急要明確儲能市場定位,在基金附加、電價稅率、輸配電費等方面,儲能充放電應與一般發用電資源有所區分。其次,要改進儲能監管方式,應根據儲能所實現的具體功能對其進行監管,而非從資產屬性角度實行一刀切。同時,要引導儲能多重應用,打通終端儲能參與上游電力市場的渠道,實現儲能不同功能的價值疊加。
岳芬認為,應允許儲能參與各類細分電力市場交易,解決儲能在各類細分市場的準入、并網、調度以及交易的身份問題,同時遵循按效果付費的基本原則,加快制定安全標準、確立回收工作機制,形成產業鏈閉環,減少未來環境負擔,應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結合自身情況,對儲能給予一定的補貼或優惠政策。
業內分析認為,當前,電化學儲能面臨的最核心問題仍然是項目的盈利能力不足,而這需要市場機制完善、價格機制調整、技術創新和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
電化學儲能市場回歸理性
中關村儲能技術聯盟的數據顯示,2018年,電化學儲能以175.2%的增幅實現爆發式增長,2019年,電化學儲能項目裝機量為1709.6MW,同比增長59.4%,增幅開始回落。
針對市場增幅下降,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堅認為,電網企業投資是2018年儲能市場的重要驅動因素,但2019年國家發改委輸配電價監審辦法中明確儲能投資不得納入輸配電價定價成本,這直接影響了電網企業儲能投資積極性,也導致全年儲能裝機量增速放緩。
梧桐樹資本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投資基金投資總監張大鵬表示,現階段制約行業發展的核心制約因素有兩個:一方面,各應用場景發展不及預期;另一方面,儲能計入輸配電價預計落空,國網暫停電化學儲能項目建設。
“總體而言,還是儲能資產的商業價值有待進一步深挖的問題。目前主要的商業模式僅有合同能源管理,且各地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還在發展初期,服務價格機制存在一定波動,導致電化學儲能項目回報周期存在一定不確定性,這些因素都會增加投資人對儲能資產能否達到預期回報的擔憂,最終影響投資積極性。”張大鵬說。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副秘書長岳芬分析認為,電化學儲能市場經歷2018年的高速增長后開始回歸理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電網側儲能“踩了剎車”,導致電網側儲能增速放緩,另一方面,是電源側和用戶側儲能的收益機制尚未捋順。從本質上看,最核心的問題仍然是儲能商業化運行的市場機制與環境尚未確立,包括:儲能身份問題尚未完全解決、反映儲能價值的市場價格與補償機制還存在缺失、安全消防標準不夠完善等。
新能源配儲盈利模式是關鍵
2019年,市場雖然回歸理性,但在所有的電化學儲能新增量中,廣東調頻項目、江蘇用戶側項目占據很大比例。劉堅指出,當前,儲能參與調頻輔助服務的收益高、回收期短,預計今年調頻儲能項目仍將保持增長。此外,隨著電池成本的持續下降,用戶側儲能市場仍有巨大發展空間。
張大鵬認為,相較于其他省份,廣東省和江蘇省的儲能項目增長快主要受益于地方調頻服務收益良好、峰谷差價較高,項目回報周期短等商業因素。而電化學儲能的未來發展,則在于積累可復制的商業模式及項目集成實施經驗。
針對當前各地大力推廣的的新能源配電化學儲能模式,張大鵬解釋道,“主要還是出于消納可再生能源,解決棄風棄電的目的。從項目實際落地角度來看,短期內會增加風光電價成本,如果沒有相應政策,很容易影響企業的積極性。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一措施也反映了政府對推進新能源+儲能的積極性及對解決棄風棄光問題的決心,同時對儲能行業釋放出積極信號,未來,必會倒逼行業上游產業鏈加快產品打磨,并推動進一步成本下降。”
岳芬表示,更應該明確的是,新能源項目配置儲能后的收益問題,如:如何最大化發揮儲能的價值,使儲能不僅僅獲得有限的棄電收入,也能通過參與輔助服務市場,獲得更多收益;服務成本如何向用戶傳導,真正做到“誰受益誰付費”;這是新能源電站配置儲能能否長效的關鍵。
明確市場定位才能持續發展
業內認為,今年電化學儲能行業政策環境總體向好,國家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持續加碼;市場應用場景主要包括:輔助調頻、應急調峰及用戶側峰谷電價管理等。
張大鵬指出,從行業自身角度來看,未來,電化學儲能行業應繼續提升系統性價比及安全性,盡快完善行業標準體系,做好建設規劃、投資運營、回收利用等全流程管理;從政府及市場環境角度來看,建議各地盡快完善電力輔助服務交易市場,在總結前期發展經驗基礎上,完善服務價格機制,促使行業通過輔助服務市場最大程度實現商業價值。
當前,電化學儲能發展仍面臨政策障礙,針對傳統發用電資源的機制設計和監管方式已越來越無法充分適應儲能大規模發展的需求。劉堅表示,首先,當務之急要明確儲能市場定位,在基金附加、電價稅率、輸配電費等方面,儲能充放電應與一般發用電資源有所區分。其次,要改進儲能監管方式,應根據儲能所實現的具體功能對其進行監管,而非從資產屬性角度實行一刀切。同時,要引導儲能多重應用,打通終端儲能參與上游電力市場的渠道,實現儲能不同功能的價值疊加。
岳芬認為,應允許儲能參與各類細分電力市場交易,解決儲能在各類細分市場的準入、并網、調度以及交易的身份問題,同時遵循按效果付費的基本原則,加快制定安全標準、確立回收工作機制,形成產業鏈閉環,減少未來環境負擔,應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結合自身情況,對儲能給予一定的補貼或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