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鼎力支持 上層政策無憂
作為新興產業,中國光伏行業一直深受國家政策的影響,無論是2009年的“金太陽工程”還是2017年的《關于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指導意見》,每一次利好政策的出臺,都讓光伏產業大幅躍升甚至完全蛻變。相比往年,2020年的光伏產業,獲得了空前的關注,正在迎來發展新紀元。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會上,我國最高領導人鄭重承諾,“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2020年12月12日23:17,新華網發布最高領導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征程——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的講話”。講話再次強調: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有媒體統計,從2020年9月到12月,三個月內,最高領導人7次談到新能源發展。
最高層作出指示后的12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重申,面對氣候變化、環境風險挑戰、能源資源約束等日益嚴峻的全球問題,中國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在努力推動本國能源清潔低碳發展的同時,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與各國一道尋求加快推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新道路。
12月22日,2021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要著力提高能源供給水平,加快風電光伏發展,穩步推進水電核電建設,大力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儲存能力,深入推進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進一步優化完善電網建設。
有了高層和中央定調,從11月份開始,北京、上海、廣州、西安等地也陸續出臺分布式光伏地方補貼政策,最高補貼光伏0.4元/度,光儲1元/度。
除了中央和地方政府,近段時間以來,以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網等為代表的各類媒體,也多次聚焦新能源發展并制作相關專題。
最高領導三個月內七次表態,從中央會議到地方政策,思想統一,行動一致,全心全意發展新能源。對于近些年因為政策變動而歷經沉浮的光伏產業來說,這是史無前例的,即便是業內公認的發展最好的2017、2018年,光伏行業也從未得到過如此高的禮遇。
政策層面的擔心解除了,對于光伏從業者來說,下一步就是如何“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啦!
資本紛紛進駐 行業競爭力更強
資本市場向來對政策極為敏感。這股自上而下的光伏熱,不但讓2020年的中國光伏上市企業創造了737個漲停板,也讓更多的資本開始關注并進入光伏行業。
12月18日,中國石化集團資本有限公司宣布,投資入股常州百佳年代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布局光伏發電新能源、新材料領域。
12月20日晚間,隆基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李春安與高瓴資本于12月19日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李春安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向高瓴資本轉讓其持有的公司股份2.26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6.00%。轉讓完成后,高瓴資本成為隆基股份第二大股東。
而就在隆基發布上述公告前十天,通威股份披露60億定增發行情況,報告書顯示,總計16家公司獲配定增項目,其中包括知名公募易方達、睿遠、朱雀、大成等7家基金公司,還包括高瓴資本、迎水投資等私募機構。
據統計,截止2020年9月末,僅在內地上市的光伏企業十大股東中,就有上百位頂級投資者,這100多位頂級投資者合計持有光伏公司523827萬股股份,以9月末收盤股價計算,股份價值1114億元。
行業欣欣向榮 產業鏈競爭加劇
資本的進入,讓光伏企業更有競爭力的同時,行業競爭也更加激烈。
在硅片領域,此前一直以隆基、中環兩大龍頭企業為主,今年,則殺進了多位新玩家。
12月23日,京運通發布公告稱,與包頭晶澳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蘇新潮光伏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分別簽署3年單晶硅片、硅棒長單。
12月2日,上機數控發布公告稱,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弘元新材料(包頭)有限公司與包頭阿特斯陽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單晶方錠”的銷售簽訂合同。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包頭阿特斯總計向弘元包頭采購20,000噸單晶方錠,按照當前市場價格,預計銷售金額總計34.92億元(含稅)。該合同為長單銷售合同,具體銷售價格采取月度議價方式。
12月10日,在珠海舉行的澳珠企業家峰會上,珠海市國資委與廣東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大尺寸硅片及硅棒研發制造業務,總投資強度約為170億元。
據了解,除了以上3家,晶科、通威等在今年也開始了硅片業務。隨著這些新玩家加入,硅片市場的競爭無疑更加激烈。
電池片領域的競爭,主要體現在多種技術路線的選擇上。
在光伏行業,光伏技術的革新往往帶來產業格局的變遷。業內人士在接受世紀新能源網采訪時表示,在多次技術進步的推動下,目前市場上主流的PREC電池,在現有條件下,已經很難在短時間內在效率上再次實現重大突破,這也是很多電池企業通過擴大尺寸來提高發電效率的原因。
PREC電池的局限,給了HJT、鈣鈦礦等新電池技術發展空間,特別是HJT電池,因其具備轉換效率高、提效潛力高、降本空間大、工藝流程短等多重優勢,成為行業公認的未來電池技術終極解決方案之一,并一度被業內稱為是下一代商業光伏生產的候選技術。
2020年,也被業內稱為HJT產業化元年。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宣布新建的HJT電池產能規劃為27.75GW。加上之前已有產能及之前宣布的產能規劃,HJT電池的總規劃產能已經超過52GW。
在規劃產能極速膨脹之前,HJT電池產量占光伏電池總產量的比重剛超過1%。此前HJT電池的產線均為1GW以下的中試產線,達到或超過1GW的產線被認為是大規模商業化量產的標志。國際咨詢公司IHS Markit高級分析師胡丹表示,HJT電池在2020年到2022年之間的年產量增長預計將達到40%-50%。
據世紀新能源網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布局異質結技術的企業已有十余家,包括晉能科技、愛康科技、東方日升、通威股份、鈞石能源、山煤國際、天合光能、中利集團、阿特斯、國電投、中智、漢能、比太科技等。
在組件領域,競爭主要體現在18X和210的大尺寸之爭。
2020年6月24日,隆基、晶科、晶澳等七家光伏企業發布聯合倡議稱,為了改變各企業采用硅片尺寸不統一的現狀,促進行業高效規范發展,呼吁建立統一的M10硅片尺寸標準,即182mm×182mm的規格。業內將這七家企業稱為“M10聯盟”。
半個月后的7月9日,600W+光伏開放創新生態聯盟(下稱“600W+聯盟”)宣告成立。該聯盟由光伏產業鏈里的39家企業組成,包括硅片、電池、組件、跟蹤支架、逆變器、材料及設備制造商。600W+是指發電功率在600瓦特以上的光伏組件。目前的光電轉換效率下,600W+組件必須使用210mm硅片封裝。因此,600W+聯盟基本代表了210mm尺寸硅片的聯盟。
表面上看,兩者并無沖突,前者旨在推動建立統一的硅片尺寸標準;后者旨在推動600W以上的大功率組件發展,但從兩大陣營的名單里看,除了晶澳科技和潤陽科技有重疊,其他企業均是“獨家”站隊。
究竟是選擇18X還是選擇210,這樣的爭論持續了一整年,但最終也沒有任何一方占據絕對優勢。業內人士表示,選擇哪個尺寸沒有對錯,但兩大陣營都有頭部光伏企業坐鎮,牽一發而動全身,勢必還是會對上下游產業鏈,甚至二線組件企業產生較大的影響。
光伏新紀元正在開啟。2021,靜待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