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20年起,氫能正式被國家統計局納入到能源統計體系,氫能行業的應用橫跨能源、工業、運輸、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 是又一個萬億級和有潛力催生上百家上市公司的龐大賽道。
2021 將是氫能快速發展“吹哨”之年
萬億賽道 有人已經起跑 還有更多人走向賽場
在碳排放碳達峰機遇下,“十四五”期間,我國氫能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五年”。目前,包括山東、吉林、上海等多省市將氫能納入“十四五”規劃,除各級政府超前規劃、布局外,包括中石化、陽光電源、隆基等國內大型能源企業也在加速向氫能進擊,共同構建一張可再生能源與氫能的“風光氫一體化”新興能源網絡圖。
看見“風口” 眾多能源企業已經起跑
“即使有資本加速投入,現階段氫能發展也只有量的變化,不會有質的飛躍……”2021年以前,準確的說,是在2020年9月份以前,這是眾多氫能行業參與者、專家的普遍觀點,直到氫能被正式寫入“十四五”規劃、有了“30 60”目標,但一些經歷過低谷又迎來爆發式增長的光伏企業和大型能源企業,已經提前一到兩年嗅到了新的“風口”。
2019年7月,陽光電源在山西晉中榆社縣簽訂了一個300MW光伏和50MW制氫綜合示范項目。同年10月20日,陽光電源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在合肥簽訂制氫產業化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成立“PEM電解制氫技術聯合實驗室”。進入2020年,陽光電源正式成立氫能事業部,幾乎同時,總投資達到32.4億元的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在榆樹市風電及制氫綜合示范項目正式簽約,隨后在8月27日,白城市陽光電源1GW風光儲能項目、北方氫谷風光制氫試驗等項目也成功簽約,陽光電源成為國內光伏企業進軍氫能的先行者。
“我們即將迎來氫能時代”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仁賢曾表示,陽光電源的目標之一就是利用全球領先的儲能技術和制氫技術,實現綠色電力平滑可控入網,促進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納。
除此外,眾多能源央企也已提前布局氫能,2019年4月,國家電網與安徽明天氫能公司合作,打造中國第一個兆瓦級氫能源儲能電站。2018年4月,華能清潔技術研究院與金鴻控股在河北張家口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氫能領域實施全面戰略合作。在更早的2017年,國家電投便借助冬奧會的契機,開始布局氫能領域,4月與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簽署“北京2022冬奧氫能交通”合作意向書,計劃在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進行合作;5月,國家電投在北京昌平成立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10月,國電投科學技術研究院與遼寧省朝陽區簽訂了一期投資11.3億元的氫能源產業基地戰略合作計劃,重點在風電制氫和氫儲能技術方面打造示范項目,隨后,國家電投正式確立積極探索氫能新興產業的發展思路,建設世界一流清潔能源企業戰略目標。
作為能源企業中的“巨無霸”,三峽集團也是氫能開發的積極參與者,2017年12月,三峽集團與東方電氣集團在成都就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合作開展交流,雙方深入分析氫能產業運營模式,積極建立試點,做好示范項目,共同助推氫能產業發展
時隔三個月,2018年3月,三峽集團旗下的三峽資本與PEM(質子交換膜)制氫設備企業美國普頓公司在山東濰坊高新區技術產業開發區簽訂氫能產業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濰坊組建合資公司,將在制氫、儲氫和加氫裝備制造方面實現合作。
業內強強聯合 更多選手涌上賽道
鑒于氫能源涉及的技術原理復雜、種類繁多,未來哪條技術路徑將率先突出重圍實現大規模商用還有待觀察。目前來看,大部分發力氫能的城市都處于企業尋求政府資源和政府引入優秀團隊的雙向選擇中。
“我們這行,技術、經驗、資金缺一不可,尤其是前期的研發,投入是巨大的,一個企業或者一般企業根本做不了。”在2020河北定州氫能產業發展論壇上,眾多行業專家、企業負責人均表示,氫能源技術門檻高,不僅需要專業人才有行業經驗積累,還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因此行業內部的“強強聯合”和龍頭企業帶動下的產業集聚,將是中國氫能源發展提速的重要策略。
就在1月7日,中石化邀請協鑫集團、天合光能、隆基集團、中環電子等4家新能源企業,共同召開新能源產業發展視頻對話會,未來將圍繞新能源產業鏈開展合作,實現共贏發展。具體包括:合作建設大型集中式光伏發電、制氫、運氫、加氫設施,加大電池材料方面的技術攻關力度,合作推進光伏、氫能等新能源項目的落地,推動風光氫一體化分布式能源示范工程建設。
隨后在1月11日,華電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與深圳市通用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展開合作的院士專家工作站、聯合實驗室、聯合運營中心在京正式成立,據悉,雙方將努力打造一流的氫能科研平臺、創新平臺、轉化平臺、運營平臺和人才培育平臺,持續推進氫能產業成果轉化。
1月13日,已涉足風能的珠海港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斥資10億 珠海港設子公司入局氫能等業務……
在中國能源企業加速向氫能布局的同時,韓國SK集團投資1.6萬億韓元(合15億美元)收購美國氫能行業巨頭普拉格能源(Plug Power)9.9%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并進軍亞洲氫能市場,據預估,到2023年,SK基于普拉格能源技術可生產3萬噸氫能,到2025年具備28萬噸的氫能產能。
國務院參事、原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局長徐錠明曾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在國內建立多個真正聚集國內外行內頭部企業的氫能產業城市集群,產業鏈上的各個企業做各自最擅長的事、發揮各自最強優勢,相互找到資源結合點,避免重復投資、同質化競爭,打通氫能產業個體發展難的困境,形成全產業鏈上下游有機合作,打造中國氫能全產業發展的格局。
五年內加氫站數量將攀升至世界第一
根據IEA(國際能源組織)統計,截至2019年年底,全世界有470個氫氣加氣站投入運行,比2018年增加了20%以上。其中,日本擁有113座排在首位,其次是德國81個和美國64個。2019年中國的加氫站數量增加了三倍(從 20個增加到61個),排名世界第四,其次是韓國和法國。截至2020年12月底,中國累計建成118座加氫站。
據《2021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統計,在國內各省市、企業已經發布的規劃中,到2025年,將推廣燃料電池汽車超12萬輛,加氫站超600座,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累計產值將超過9千億元。而據中國能源報產業研究中心估計,在2025年之前全國將建成1000座加氫站左右。
今年1月6日,北京市大興區宣布,全球范圍內日加氫量最大的加氫站(日加氫量4.8噸)和總面積4888平方米的國際氫能交流中心,即將在北京中日創新合作示范區投入使用,園區科研樓及廠房將于2021年6月底前全部建成。數據顯示,自2017年開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等國內大型能源企業先后投資建設加氫站。
未來可期 加速進入氫能社會
“今天氫正享受著前所未有的動力,世界不應錯過這一獨特的機會,使氫成為我們清潔和安全的能源未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氫能未來,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法蒂赫·比羅爾這樣描述,氫能將推動世界消費結構從傳統化石燃料向清潔低碳燃料轉變,并加速進入氫能社會。
進入2021年,氫能等新能源已被寫入多省區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等相關建議稿中,并對綠色低碳發展、清潔能源轉型進行重點強調,敲定了未來5-10年的新能源發展藍圖。截至目前,已有廣東、山東、吉林、陜西、上海等多省市明確將推動氫能發展作為未來五年重要工作。
預計到2030年,氫能產業將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產值將突破10000億元;加氫站數量達到1000座,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達到200萬輛,高壓氫氣長輸管道建設里程達到3000km,氫能產業基礎設施技術標準體系完善程度迫近發達國家水平,氫能與燃料電池檢驗檢測技術發展及服務平臺建設形成對氫能產業發展的有效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