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大陸集團發布了《大陸集團2020未來出行趨勢調研報告》,此報告包含中國、美國、德國、法國和日本的駕駛者在電動出行、自動駕駛各個方面的習慣和意愿的調研結果。
報告表明,中國民眾對于電動汽車的接受程度高于美法德日四國,86%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會考慮購買電動汽車,而這個比例在德國和法國僅占35%和28%。
為什么在電動汽車的接受程度上,國與國之間的差異如此巨大,我國民眾電動汽車的接受程度高于美法德日四國?
網聯高效找樁
價格影響較小
根據調查報告,影響受訪者是否考慮購買電動汽車的因素共有四種,分別為缺少充電站、續航里程有限、長距離行駛以及價格。在這些因素中,缺少充電站和續航里程有限是大部分受訪者認為影響他們的兩個主要因素。同時,缺少充電站成為五個被調查國家中四個的最大影響因素,其中就包含中國,且有高達63%的中國受訪者如此表示。
報告指出,充電站數量不足是都市地區面臨的一大問題:在大城市中,可以在正常停車點為電動汽車充電的車主比例明顯低于農村地區。歐洲和日本城市的情況尤甚。人們經常把充電站數量不足作為反對未來在大城市購買電動汽車的理由。
另外,有59%的中國受訪者對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能力有限表示擔心。還有44%的中國受訪者認為,在較長旅途中無法充電也是一個問題。
大陸集團執行董事會成員Helmut Matschi表示:“智能網聯可增強電動出行的吸引力。尤其是在續航里程問題上,互聯是提高電動出行接受度的關鍵因素。舉例來說,網聯汽車可將尋找充電站與計算最有效路線相結合,為駕駛員提供駕駛輔助。”
與此同時,僅有19%的中國受訪者認為,高昂的價值是限制他們購買電動汽車的決定性因素,這個數據低于其他國家。法國和德國分別有高達55%和46%的受訪者認為與燃油車相比,電動汽車的價格較為高昂。
整體而言,電動汽車的發展趨勢是積極向上的。報告顯示,自2013年以來,美國和中國有購買純電動汽車意愿的受訪者比例顯著上升,分別提升28%、27%。雖然德國受訪者購買電動汽車的意向從17%增加了一倍現在的35%,但還是有59%的德國受訪者并不考慮在未來購買電動汽車。在法國和美國分別有57%和50%的受訪者不考慮使用電動汽車出行,日本的這一群體的比例為46%。
上述這些影響因素在中國同樣存在,且比例并不比其他國家低,但相比之下,卻有86%的中國受訪者考慮在未來購買純電動汽車。想必這還應該與另外兩個因素有關——疫情和政策。
疫情帶來需求
政策成為推手
雖然疫情爆發后,大多數人自發地在家中隔離或者減少出行次數,但許多人駕車出行的頻率卻更高了。在中國,這種情況尤其明顯,報告中幾乎有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在疫情期間他們更頻繁地使用汽車共享、拼車或使用租車的方式出行。
在人口稠密、公共交通網絡相對密集的德國,有四分之一的受訪者比疫情爆發前更頻繁地使用汽車。美國、日本與德國的趨勢類似。
根據報告,在新冠疫情爆發后,約有60%的中國受訪者一直在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這一數據高于其他國家。疫情無疑是直接導致了人們對于汽車的需求增加,超過半數的中國受訪者表示正在考慮購車或者已經購車,這一比例遠超其他國家。
疫情帶來需求,而政策成為推手。在調研的五個國家中,相關政策制定者都試圖通過貨幣補貼或其他激勵措施來引導民眾購買電動汽車。2020年2月,德國政府為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將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提高了50%,單車補貼金額最高可達6000歐元(約合人民幣4.7萬元),二手新能源汽車的車主也可以領取相應補貼。
2020年5月,法國政府撥款80億歐元用于汽車行業振興計劃,其中包括為購買純電動汽車的個人和企業直接補貼7000歐元和5000歐元,若消費者愿意以電動汽車替換老舊燃油汽車,則額外獲得最多5000歐元的報廢獎勵。
除此以外,日本政府會對提升電動汽車續航能力的汽車制造商發放創新獎金。同時,五個被調查國家都在積極擴建充電站等基礎設施。
在中國,2020年4月23日,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公布,將原定于2020年底到期的補貼政策延長到2022年底,并且明確2020-2022年的補貼標準在上一年基礎上分別退坡10%、20%和30%,平緩補貼退坡力度和節奏。補貼政策的延長,一方面是為了繼續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拉動市場消費,對沖疫情影響。
對于多數中國民眾而言,汽車就是他們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選擇。41%的受訪者至少每周開一次私家車,4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每天或幾乎每天都要開私家車。但今時不同往日,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部分一線城市還制定了限制燃油車牌照發放的政策。
這種背景下,購買新能源汽車比購買燃油車的難度要更小,且駕駛新能源汽車出行不受限號等限行管控影響。如果說歐洲嚴格的碳排放政策的目標是讓企業多制造,那么中國的這些政策的目標就是讓民眾多購買,大概率是驅動中國民眾外部因素。
報告顯示,許多中國受訪者提到他們偏愛乘汽車旅行方式,并且對電動汽車及新技術抱有極為樂觀和開放的心態,這些情況說明中國是發展潛力巨大的電動汽車市場。
不僅如此,電動汽車的需求增長以及人們對電動汽車的接受度,或將顯著推動相關技術的發展。依此推測,用不了多久,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全產業鏈就能在世界上確立領導地位。
報告表明,中國民眾對于電動汽車的接受程度高于美法德日四國,86%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會考慮購買電動汽車,而這個比例在德國和法國僅占35%和28%。
為什么在電動汽車的接受程度上,國與國之間的差異如此巨大,我國民眾電動汽車的接受程度高于美法德日四國?
網聯高效找樁
價格影響較小
根據調查報告,影響受訪者是否考慮購買電動汽車的因素共有四種,分別為缺少充電站、續航里程有限、長距離行駛以及價格。在這些因素中,缺少充電站和續航里程有限是大部分受訪者認為影響他們的兩個主要因素。同時,缺少充電站成為五個被調查國家中四個的最大影響因素,其中就包含中國,且有高達63%的中國受訪者如此表示。
報告指出,充電站數量不足是都市地區面臨的一大問題:在大城市中,可以在正常停車點為電動汽車充電的車主比例明顯低于農村地區。歐洲和日本城市的情況尤甚。人們經常把充電站數量不足作為反對未來在大城市購買電動汽車的理由。
另外,有59%的中國受訪者對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能力有限表示擔心。還有44%的中國受訪者認為,在較長旅途中無法充電也是一個問題。
大陸集團執行董事會成員Helmut Matschi表示:“智能網聯可增強電動出行的吸引力。尤其是在續航里程問題上,互聯是提高電動出行接受度的關鍵因素。舉例來說,網聯汽車可將尋找充電站與計算最有效路線相結合,為駕駛員提供駕駛輔助。”
與此同時,僅有19%的中國受訪者認為,高昂的價值是限制他們購買電動汽車的決定性因素,這個數據低于其他國家。法國和德國分別有高達55%和46%的受訪者認為與燃油車相比,電動汽車的價格較為高昂。
整體而言,電動汽車的發展趨勢是積極向上的。報告顯示,自2013年以來,美國和中國有購買純電動汽車意愿的受訪者比例顯著上升,分別提升28%、27%。雖然德國受訪者購買電動汽車的意向從17%增加了一倍現在的35%,但還是有59%的德國受訪者并不考慮在未來購買電動汽車。在法國和美國分別有57%和50%的受訪者不考慮使用電動汽車出行,日本的這一群體的比例為46%。
上述這些影響因素在中國同樣存在,且比例并不比其他國家低,但相比之下,卻有86%的中國受訪者考慮在未來購買純電動汽車。想必這還應該與另外兩個因素有關——疫情和政策。
疫情帶來需求
政策成為推手
雖然疫情爆發后,大多數人自發地在家中隔離或者減少出行次數,但許多人駕車出行的頻率卻更高了。在中國,這種情況尤其明顯,報告中幾乎有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在疫情期間他們更頻繁地使用汽車共享、拼車或使用租車的方式出行。
在人口稠密、公共交通網絡相對密集的德國,有四分之一的受訪者比疫情爆發前更頻繁地使用汽車。美國、日本與德國的趨勢類似。
根據報告,在新冠疫情爆發后,約有60%的中國受訪者一直在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這一數據高于其他國家。疫情無疑是直接導致了人們對于汽車的需求增加,超過半數的中國受訪者表示正在考慮購車或者已經購車,這一比例遠超其他國家。
疫情帶來需求,而政策成為推手。在調研的五個國家中,相關政策制定者都試圖通過貨幣補貼或其他激勵措施來引導民眾購買電動汽車。2020年2月,德國政府為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將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提高了50%,單車補貼金額最高可達6000歐元(約合人民幣4.7萬元),二手新能源汽車的車主也可以領取相應補貼。
2020年5月,法國政府撥款80億歐元用于汽車行業振興計劃,其中包括為購買純電動汽車的個人和企業直接補貼7000歐元和5000歐元,若消費者愿意以電動汽車替換老舊燃油汽車,則額外獲得最多5000歐元的報廢獎勵。
除此以外,日本政府會對提升電動汽車續航能力的汽車制造商發放創新獎金。同時,五個被調查國家都在積極擴建充電站等基礎設施。
在中國,2020年4月23日,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公布,將原定于2020年底到期的補貼政策延長到2022年底,并且明確2020-2022年的補貼標準在上一年基礎上分別退坡10%、20%和30%,平緩補貼退坡力度和節奏。補貼政策的延長,一方面是為了繼續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拉動市場消費,對沖疫情影響。
對于多數中國民眾而言,汽車就是他們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選擇。41%的受訪者至少每周開一次私家車,4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每天或幾乎每天都要開私家車。但今時不同往日,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部分一線城市還制定了限制燃油車牌照發放的政策。
這種背景下,購買新能源汽車比購買燃油車的難度要更小,且駕駛新能源汽車出行不受限號等限行管控影響。如果說歐洲嚴格的碳排放政策的目標是讓企業多制造,那么中國的這些政策的目標就是讓民眾多購買,大概率是驅動中國民眾外部因素。
報告顯示,許多中國受訪者提到他們偏愛乘汽車旅行方式,并且對電動汽車及新技術抱有極為樂觀和開放的心態,這些情況說明中國是發展潛力巨大的電動汽車市場。
不僅如此,電動汽車的需求增長以及人們對電動汽車的接受度,或將顯著推動相關技術的發展。依此推測,用不了多久,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全產業鏈就能在世界上確立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