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車領域的換電模式熱度又起。
作為重量級的參與者之一,2019年起,吉利在這一賽道動作頻繁。
為何選擇在此時入局?最終將如何布局?吉利科技的加入無疑將給換電模式的發展帶來新的市場期待。
踏準變化的節奏
這并不是換電模式第一次成為業內熱詞。以色列公司Better Place早在2007年便提出了“車電分離+里程計費”的模式。但隨著Better Place在2013年宣布破產,行業明星公司特斯拉明確選擇快充路線,這一模式在一段時間內逐漸聲弱。
相比之下,吉利入局不算早,但謀久而后動,其動作節點契合了此輪國內政策與市場驅動力變化的節奏。
據吉利科技官方資料,2017 年開始研發換電技術,2020年才宣布智能換電站首發落地。這三年,也是換電模式在國內再度逐漸被政策之手與市場需求推向熱度中心的三年。
2020年,吉利科技集團換電模式發布,開啟商業化進程
在政策一側,2019年6月,國家發改委等多部委聯合發布《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 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年-2020年)》,提出發展車電分離消費模式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支持“充換電”設施建設。同年7月,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羅俊杰在與多家企業召開的研討會上稱:“是時候戰略性考慮換電問題。”
此后這一導向逐漸明確并落地,到今年5月,工信部和能源局聯合宣布,將于下半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換電模式應用試點。1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的換電領域首個國家標準將正式實施。
在市場一側,國內新能源車數據表現積極,2020年,產銷136.6萬輛和136.7萬輛,同比增長7.5%和10.9%。但隨著財政補貼的退坡,市場的驅動力將逐漸向需求端痛點的解決聚攏,而換電模式恰好能擊中消費者在購買及使用時的幾大顧慮,即充電的便利性、購買的成本、電池的貶值等。
從Better Place的經驗來看,行業標準不統一、前期投入成本過高、終端需求不足,都是導致其失敗的原因。產業的協同性,以及一定規模量的消費群,是換電模式商業化的重要基礎。因此,在國內此輪的換電模式熱潮中,政策層面的統一度與市場的景氣度都會成為其發展的重要支撐。
雙輪驅動 攻城略地
吉利在換電領域的主導平臺為吉利科技集團,該集團定位為“大出行科技生態領域產業投資商與運營商”。這一投資運營雙驅動的特點,也體現在了其對換電模式的實踐上。
一方面,通過與孚能科技設立合資公司,建設動力電池生產工廠,增強在產業鏈上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以旗下的力帆科技、易易互聯科技為運營平臺,分別推進換電車與換電站的市場拓展。以易易互聯科技為例,自去年9月正式發布以來,易易互聯科技智能換電站已在重慶、杭州、濟南、淄博、蘇州、南京等地建設運營,并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江西省及老撾等國內外地區達成合作協議,累計簽約換電站1000+座。
由此,其打造行業首個集“車、站 、電”三位一體的全產業鏈換電生態服務商的定位也基本明晰。
5月26日播出的CCTV2經濟新聞聯播專題報道中,吉利科技集團充換電生態技術負責人楊全凱,透露了最新的策略:“我們的車型將會同時具備換電和充電兩種功能。將經由B端市場,對換電模式和換電網絡的搭建進行前期鋪墊。完善B端網絡建設之后,C端用戶會自然而然與B端用戶一起導入到換電生態系統中。”
無論是充換電一體,還是選擇B端為切入點,吉利科技在換電賽道的表現看起來更像一個穩健型選手。在模式落地的初期,如何迅速跑通商業模式,實現盈利,是參與者的重要挑戰。
網約、出租、城配、公交、物流等公共領域市場以其較高的集中度,成為換電模式最適合落地的細分賽道。相比于充電模式,換電站的初始投資成本與使用成本相對較高。選擇首先滿足標準化程度更高、應用場景更為明確的B端需求,降低了發展初期的資金承壓風險。
此外,集團內部的協同效應以及與地方產業生態的深度融合,亦成為吉利科技在此輪“攻城略地”動作中的特點。
重整新生后的力帆科技,是吉利科技在重慶乃至整個西南地區落下的重要一子。今年5月18日,力帆科技在首款換電型純電動B級MPV車型下線儀式現場,宣布與同為吉利體系成員的曹操出行、易易互聯科技,以及來自重慶、成都、廣州、天津的四家大客戶達成戰略合作,并簽訂換電車型的采購意向。
2021年2月2日,吉利科技集團在重慶高速靜觀服務區的首批智能換電站同步在靜觀、梨花山、圍龍、珞璜、大路5個服務區內投入運營。未來五年,將陸續有40座吉利科技集團智能換電示范站在重慶高速服務區建成投運。這些舉措都將推動重慶地區新能源產業換電生態的發展,對重慶市申報國家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城市形成助力。
作為重量級的參與者之一,2019年起,吉利在這一賽道動作頻繁。
為何選擇在此時入局?最終將如何布局?吉利科技的加入無疑將給換電模式的發展帶來新的市場期待。
踏準變化的節奏
這并不是換電模式第一次成為業內熱詞。以色列公司Better Place早在2007年便提出了“車電分離+里程計費”的模式。但隨著Better Place在2013年宣布破產,行業明星公司特斯拉明確選擇快充路線,這一模式在一段時間內逐漸聲弱。
相比之下,吉利入局不算早,但謀久而后動,其動作節點契合了此輪國內政策與市場驅動力變化的節奏。
據吉利科技官方資料,2017 年開始研發換電技術,2020年才宣布智能換電站首發落地。這三年,也是換電模式在國內再度逐漸被政策之手與市場需求推向熱度中心的三年。
2020年,吉利科技集團換電模式發布,開啟商業化進程
在政策一側,2019年6月,國家發改委等多部委聯合發布《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 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年-2020年)》,提出發展車電分離消費模式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支持“充換電”設施建設。同年7月,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羅俊杰在與多家企業召開的研討會上稱:“是時候戰略性考慮換電問題。”
此后這一導向逐漸明確并落地,到今年5月,工信部和能源局聯合宣布,將于下半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換電模式應用試點。1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的換電領域首個國家標準將正式實施。
在市場一側,國內新能源車數據表現積極,2020年,產銷136.6萬輛和136.7萬輛,同比增長7.5%和10.9%。但隨著財政補貼的退坡,市場的驅動力將逐漸向需求端痛點的解決聚攏,而換電模式恰好能擊中消費者在購買及使用時的幾大顧慮,即充電的便利性、購買的成本、電池的貶值等。
從Better Place的經驗來看,行業標準不統一、前期投入成本過高、終端需求不足,都是導致其失敗的原因。產業的協同性,以及一定規模量的消費群,是換電模式商業化的重要基礎。因此,在國內此輪的換電模式熱潮中,政策層面的統一度與市場的景氣度都會成為其發展的重要支撐。
雙輪驅動 攻城略地
吉利在換電領域的主導平臺為吉利科技集團,該集團定位為“大出行科技生態領域產業投資商與運營商”。這一投資運營雙驅動的特點,也體現在了其對換電模式的實踐上。
一方面,通過與孚能科技設立合資公司,建設動力電池生產工廠,增強在產業鏈上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以旗下的力帆科技、易易互聯科技為運營平臺,分別推進換電車與換電站的市場拓展。以易易互聯科技為例,自去年9月正式發布以來,易易互聯科技智能換電站已在重慶、杭州、濟南、淄博、蘇州、南京等地建設運營,并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江西省及老撾等國內外地區達成合作協議,累計簽約換電站1000+座。
由此,其打造行業首個集“車、站 、電”三位一體的全產業鏈換電生態服務商的定位也基本明晰。
5月26日播出的CCTV2經濟新聞聯播專題報道中,吉利科技集團充換電生態技術負責人楊全凱,透露了最新的策略:“我們的車型將會同時具備換電和充電兩種功能。將經由B端市場,對換電模式和換電網絡的搭建進行前期鋪墊。完善B端網絡建設之后,C端用戶會自然而然與B端用戶一起導入到換電生態系統中。”
無論是充換電一體,還是選擇B端為切入點,吉利科技在換電賽道的表現看起來更像一個穩健型選手。在模式落地的初期,如何迅速跑通商業模式,實現盈利,是參與者的重要挑戰。
網約、出租、城配、公交、物流等公共領域市場以其較高的集中度,成為換電模式最適合落地的細分賽道。相比于充電模式,換電站的初始投資成本與使用成本相對較高。選擇首先滿足標準化程度更高、應用場景更為明確的B端需求,降低了發展初期的資金承壓風險。
此外,集團內部的協同效應以及與地方產業生態的深度融合,亦成為吉利科技在此輪“攻城略地”動作中的特點。
重整新生后的力帆科技,是吉利科技在重慶乃至整個西南地區落下的重要一子。今年5月18日,力帆科技在首款換電型純電動B級MPV車型下線儀式現場,宣布與同為吉利體系成員的曹操出行、易易互聯科技,以及來自重慶、成都、廣州、天津的四家大客戶達成戰略合作,并簽訂換電車型的采購意向。
2021年2月2日,吉利科技集團在重慶高速靜觀服務區的首批智能換電站同步在靜觀、梨花山、圍龍、珞璜、大路5個服務區內投入運營。未來五年,將陸續有40座吉利科技集團智能換電示范站在重慶高速服務區建成投運。這些舉措都將推動重慶地區新能源產業換電生態的發展,對重慶市申報國家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城市形成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