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電之困仍然未解。有新媒體稱,預計近期廣東全省將出現最高200萬千瓦的電力供應缺口,為解決電力緊缺,廣東省能源局組織編制了《廣東省有序用電實施方案》,預計本周正式印發。
兩天前,隨著進入40天超長“三伏天”,廣東氣溫進一步攀高。“整個夏季的用電短缺可能持續加劇,7月緊張態勢依舊,寄望于8月緩解吧。”南方電網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能見。
用電短缺,曾經是上個世紀,我國電力事業尚未發展完善時期的特定歷史產物。而今年,這個現象在廣東已持續數月。
南方電網公開數據顯示,今年1-6月,廣東省三大產業用電增勢強勁,全社會用電量達3643億千瓦時,用電總量位居全國第一。
近一段時間以來,廣東電網負荷創歷史新高,用電量同比過去兩年平均增長了15.7%。上半年廣東全社會用量同比增長22.89%,兩年平均增速為9.7%。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有著龐大的消費市場,同樣也有著無與倫比的工業實力。我國電力工業也由弱到強,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了血液。電力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看到電的影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我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省2020年全省GDP為110760.94億元,已超過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連續32年位居全國第一。
在這里,誕生了中國大陸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第一座大型抽水蓄能電站,第一條獨立設計制造的110KV海底電纜。
在我國唯一進入11萬億俱樂部的這個省份,為什么仍會出現電力短缺現象?電力之困何解?
供應減少需求增加
廣東缺電有多重原因。首先,在廣東省的電力結構中,火電一家獨大。水電是其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光伏和風電比例都很低。
然而今年廣東的水電來源因為兩個因素大大降低。一是廣東、云南、貴州等地干旱,導致水力發電量大幅下降。如云南當地用電也因此受到影響,輸出給廣東的電力就更加少了。另一方面,有的地方出現一個趨勢,水電就地消納。如云南,中鋁、隆基等企業入滇,皆是看中了云南相對低廉的清潔水電。
而雪上加霜的是,原有的煤電供應也出現波折。煤價高企,而政策沒有給予電廠電價補償,因此火電廠的發電熱情銳減。
供應減少的同時,需求卻在增加。工業用電和居民用電雙重增加的需求導致負荷居高不下,用電增長速度加快。
從全球范圍來看,目前我國新冠疫情控制地最好,制造業運轉良好,同時由于海外生產力下降,廣東等地訂單量猛增。更多的訂單帶來更大的電力需求。也是因此,今年1-4月,廣東工業用電量猛增32.2%。
缺電給用戶側帶來了影響。廣東的電力現貨市場緊張,實時平均節點電價甚至高達1.5元/千瓦時的高價。廣東省當地工廠6月開始每周停工1~3天以錯峰用電和節省電力。有當地企業表示,若持續限電,公司的產能和訂單或將受到影響。
困境何解
不同于上世紀的缺電難題,如今擺在廣東省政府面前的,不僅要解決電力從無到有的問題,還要解決從有到好的問題。
2000年8月初,在北戴河舉行的中央辦公會上,時任總理朱镕基建議在貴州、云南建設1000萬千瓦發電機組,以水電為主。因為彼時的云貴地區雖然是窮山惡水,但是卻具備發展水電得天獨厚的條件。
彼時高層設想,將云貴的水電送往廣東省,這樣可以一舉兩得,既滿足廣東省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又為西南部較落后省份找到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這是今日廣東省有此外來水電供應的背景。但是,和其他大多數省份一樣,廣東省的主力電力仍然來自煤電。
經過多年發展,廣東能源供應已獲很大發展。廣東還是國內率先開展節能發電調度、電力大用戶和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輸配電價、天然氣價格等改革試點工作的省份。
上述南方電網人士稱,下一步,南方電網會進一步密切跟蹤天氣變化,關注燃氣和電煤供應,從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三個方面,做好資源優化配置和電力供應保障工作。
而從長期來看,發展新能源產業,包括分布式能源,會優化廣東省能源結構,減少對煤電的依賴,降低干旱季“看天吃飯”的需求,更好應對用戶側需要。顯然,廣東省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新能源掛帥
去年,廣東省發布《廣東省培育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
這無疑是廣東省十四五期間,新能源掛帥的綱領計劃。該計劃提出要大力發展先進核能、海上風電、太陽能等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氫能、儲能、智慧能源等新興產業,建設沿海新能源產業帶和省內差異布局的產業集聚區,助推能源清潔低碳化轉型。
廣東省還計劃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費約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30%,形成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產業集群。
的確,廣東省的新能源產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在核電、海上風電、太陽能、氫能產業方面產生了一批優勢特色企業。
廣東發展新能源產業力度加大。今年,廣東省計劃新增電力裝機1468萬千瓦,其中海上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裝機75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投產容量首次超過常規火電。
在此基礎上,廣東省計劃2030年前基本建成新型電力系統,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過程中,確保新能源高效消納和電力可靠供應。
兩天前,隨著進入40天超長“三伏天”,廣東氣溫進一步攀高。“整個夏季的用電短缺可能持續加劇,7月緊張態勢依舊,寄望于8月緩解吧。”南方電網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能見。
用電短缺,曾經是上個世紀,我國電力事業尚未發展完善時期的特定歷史產物。而今年,這個現象在廣東已持續數月。
南方電網公開數據顯示,今年1-6月,廣東省三大產業用電增勢強勁,全社會用電量達3643億千瓦時,用電總量位居全國第一。
近一段時間以來,廣東電網負荷創歷史新高,用電量同比過去兩年平均增長了15.7%。上半年廣東全社會用量同比增長22.89%,兩年平均增速為9.7%。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有著龐大的消費市場,同樣也有著無與倫比的工業實力。我國電力工業也由弱到強,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了血液。電力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看到電的影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我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省2020年全省GDP為110760.94億元,已超過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連續32年位居全國第一。
在這里,誕生了中國大陸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第一座大型抽水蓄能電站,第一條獨立設計制造的110KV海底電纜。
在我國唯一進入11萬億俱樂部的這個省份,為什么仍會出現電力短缺現象?電力之困何解?
供應減少需求增加
廣東缺電有多重原因。首先,在廣東省的電力結構中,火電一家獨大。水電是其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光伏和風電比例都很低。
然而今年廣東的水電來源因為兩個因素大大降低。一是廣東、云南、貴州等地干旱,導致水力發電量大幅下降。如云南當地用電也因此受到影響,輸出給廣東的電力就更加少了。另一方面,有的地方出現一個趨勢,水電就地消納。如云南,中鋁、隆基等企業入滇,皆是看中了云南相對低廉的清潔水電。
而雪上加霜的是,原有的煤電供應也出現波折。煤價高企,而政策沒有給予電廠電價補償,因此火電廠的發電熱情銳減。
供應減少的同時,需求卻在增加。工業用電和居民用電雙重增加的需求導致負荷居高不下,用電增長速度加快。
從全球范圍來看,目前我國新冠疫情控制地最好,制造業運轉良好,同時由于海外生產力下降,廣東等地訂單量猛增。更多的訂單帶來更大的電力需求。也是因此,今年1-4月,廣東工業用電量猛增32.2%。
缺電給用戶側帶來了影響。廣東的電力現貨市場緊張,實時平均節點電價甚至高達1.5元/千瓦時的高價。廣東省當地工廠6月開始每周停工1~3天以錯峰用電和節省電力。有當地企業表示,若持續限電,公司的產能和訂單或將受到影響。
困境何解
不同于上世紀的缺電難題,如今擺在廣東省政府面前的,不僅要解決電力從無到有的問題,還要解決從有到好的問題。
2000年8月初,在北戴河舉行的中央辦公會上,時任總理朱镕基建議在貴州、云南建設1000萬千瓦發電機組,以水電為主。因為彼時的云貴地區雖然是窮山惡水,但是卻具備發展水電得天獨厚的條件。
彼時高層設想,將云貴的水電送往廣東省,這樣可以一舉兩得,既滿足廣東省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又為西南部較落后省份找到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這是今日廣東省有此外來水電供應的背景。但是,和其他大多數省份一樣,廣東省的主力電力仍然來自煤電。
經過多年發展,廣東能源供應已獲很大發展。廣東還是國內率先開展節能發電調度、電力大用戶和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輸配電價、天然氣價格等改革試點工作的省份。
上述南方電網人士稱,下一步,南方電網會進一步密切跟蹤天氣變化,關注燃氣和電煤供應,從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三個方面,做好資源優化配置和電力供應保障工作。
而從長期來看,發展新能源產業,包括分布式能源,會優化廣東省能源結構,減少對煤電的依賴,降低干旱季“看天吃飯”的需求,更好應對用戶側需要。顯然,廣東省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新能源掛帥
去年,廣東省發布《廣東省培育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
這無疑是廣東省十四五期間,新能源掛帥的綱領計劃。該計劃提出要大力發展先進核能、海上風電、太陽能等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氫能、儲能、智慧能源等新興產業,建設沿海新能源產業帶和省內差異布局的產業集聚區,助推能源清潔低碳化轉型。
廣東省還計劃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費約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30%,形成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產業集群。
的確,廣東省的新能源產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在核電、海上風電、太陽能、氫能產業方面產生了一批優勢特色企業。
廣東發展新能源產業力度加大。今年,廣東省計劃新增電力裝機1468萬千瓦,其中海上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裝機75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投產容量首次超過常規火電。
在此基礎上,廣東省計劃2030年前基本建成新型電力系統,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過程中,確保新能源高效消納和電力可靠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