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與特斯拉的關系變得撲朔迷離,一邊斗得如火如荼,一邊又可能化敵為友。
連續兩年被特斯拉搶走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寶座的比亞迪,正奮起直追。繼發布刀片電池、DM-i超級混動技術等之后,比亞迪準備又連放“大招”。如果不是受疫情影響,比亞迪原計劃在在8月初正式發布e平臺3.0,基于e平臺3.0打造的海豚系列新車也將在8月中旬上市。
8月的第一周,比亞迪股價首次突破了300元大關,總市值已經超過了8500億元。股價再度暴漲,除了與比亞迪即將推出新平臺和新車型有關,不排除與比亞迪將向特斯拉供應刀片電池的傳聞也有關系。
一直構建垂直供應體系的比亞迪,手握動力電池、電驅、電控等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并且是最早進行汽車芯片研發的國內車企,繼2018年推出了第一代8位車規級MCU芯片之后,前不久又研發出32位車規級芯片,目前已經在比亞迪漢等車型上應用。
不過,即便如此,面對特斯拉在技術、營銷等方面持續創新以及頻頻舉起“價格屠刀”,比亞迪的壓力不斷陡增。與特斯拉、蔚來、小鵬汽車和理想等造車新勢力可以心無旁騖地攪動電動車市場有所不同,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的過程中要兼顧新能源車與傳統燃油車之間的關系和節奏。擁有燃油車業務的比亞迪,雖然與特斯拉差不多時期進軍新能汽車領域,但無法做到如同特斯拉那般瀟灑地顛覆汽車行業原有的格局。
今年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5.46萬輛,同比增長154.76%,燃油車銷量為9.21萬輛,同比下降5.96%。而去年同期,比亞迪的燃油車銷量還是超出新能源汽車3萬多輛。今年7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月銷量再創歷史新高,首次突破5萬輛。經過多年的磨合和準備,比亞迪終于下決心加速徹底朝新能源領域轉型,在上月投資者關系活動中明確表態,該企業新上市車型全面切換刀片電池。
過去,比亞迪、北汽等多家傳統車企的新能源車依賴補貼,牢牢占據10萬元~20萬元價格區間的主要市場份額,但其更多是駛入B端的出行公司以及網約車企業,而真正進入私人市場的電動車比例很小。而隨著補貼加速退坡以及電動車消費觀的改變,私人電動車市場正快速興起。
當前,智能電動車新產品和新技術層出不窮,特斯拉開啟降維打擊的模式,以及任性地調整產品價格和營銷體系,現已經將Model 3補貼后售價降低為23.59萬元起。為了搶占市場,特斯拉已將價格下探到30萬元以下,將來有望進一步下探到20萬元以下。有消息傳,特斯拉明年還將推出起售價16萬元的全新入門級車型Model 2,這無疑將進一步加劇電動車市場的競爭。
面對來勢洶洶的特斯拉,比亞迪等車企正在積極采取應對的策略,在產品和營銷系統等方面也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今年以來,比亞迪加強對特斯拉所缺席的混合動力車型的攻勢,將DM混動兵分兩路,分別是主打性能的DM-p和主打經濟性的DM-i,推出價格相對具有優勢的秦PLUS DM-i、宋PLUS DM-i等車型,以此抵擋特斯拉的“價格屠刀”。此外,比亞迪將王朝產品和e網產品分拆互相獨立后,e網尋求差異化打法并孵化新系列,價格區間也是王朝系列之下級別的市場。基于e平臺打造的海豚系列,欲以偏向活力動感的風格來撬動年輕人的市場,以新的系列產品另辟蹊徑,爭奪更多的細分市場,打破消費者對比亞迪品牌形象固有的印記。
不僅是比亞迪,諸多自主傳統車企都紛紛推出新的品牌或全新的純電動車系列產品,進攻新能源汽車不同的細分市場,上汽和東風分別推出了高端品牌智己和嵐圖,北汽成立了全新生態品牌銀狐,廣汽將埃安作為電動車品牌獨立運作,而長城以歐拉品牌主攻新能源車市,派出黑貓、白貓及好貓等一系列車型。為了搶奪新賽道,自主車企正使出渾身解數。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前不久表示,中國汽車品牌,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超越,只有在這三至五年的時間里,快速放大優勢,才有可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新賽道上領跑。而且,中國汽車品牌的機會,只有一次。
然而,多年位居國內新能源銷量排行榜首位的比亞迪,其競爭對手不僅是特斯拉、大眾等跨國車企,還有國內多家加快電動化轉型的自主傳統車企以及快速崛起的造車新勢力。長城激進地宣稱,其計劃在2025年實現全球年銷量達400萬輛的目標,其中80%將是新能源汽車。
此外,比亞迪選擇加碼押注磷酸鐵鋰電池,而諸多企業則在動力電池領域采取多元化路徑的模式。核心技術不斷革新,以及消費者結構逐漸發生變化,市場上存在諸多未知性。根據美孚1號車養護的預測,到2030年,100個買車人里面,90后將占35%左右, 00后將占17%。對于年輕消費者而言,電動車從產品到品牌、營銷、售后服務等全方位皆需要重塑。
在新的賽道上,為了降低風險和提高競爭力,不少車企紛紛抱團,加快技術研發的速度和降低成本。近日,有消息傳特斯拉明年將搭載比亞迪的刀片電池,雖然比亞迪對此不予置評,但在如戰場的商場里,為了共同的利益,比亞迪和特斯拉或許也會握手言和并擁抱在一起。畢竟,比亞迪在磷酸鐵鋰電池的路上亟需找到更多盟友,特斯拉則在不斷增加新的動力電池供應商,中國第二大電池生產商比亞迪將有可能出現其名單上。
連續兩年被特斯拉搶走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寶座的比亞迪,正奮起直追。繼發布刀片電池、DM-i超級混動技術等之后,比亞迪準備又連放“大招”。如果不是受疫情影響,比亞迪原計劃在在8月初正式發布e平臺3.0,基于e平臺3.0打造的海豚系列新車也將在8月中旬上市。
8月的第一周,比亞迪股價首次突破了300元大關,總市值已經超過了8500億元。股價再度暴漲,除了與比亞迪即將推出新平臺和新車型有關,不排除與比亞迪將向特斯拉供應刀片電池的傳聞也有關系。
一直構建垂直供應體系的比亞迪,手握動力電池、電驅、電控等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并且是最早進行汽車芯片研發的國內車企,繼2018年推出了第一代8位車規級MCU芯片之后,前不久又研發出32位車規級芯片,目前已經在比亞迪漢等車型上應用。
不過,即便如此,面對特斯拉在技術、營銷等方面持續創新以及頻頻舉起“價格屠刀”,比亞迪的壓力不斷陡增。與特斯拉、蔚來、小鵬汽車和理想等造車新勢力可以心無旁騖地攪動電動車市場有所不同,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的過程中要兼顧新能源車與傳統燃油車之間的關系和節奏。擁有燃油車業務的比亞迪,雖然與特斯拉差不多時期進軍新能汽車領域,但無法做到如同特斯拉那般瀟灑地顛覆汽車行業原有的格局。
今年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5.46萬輛,同比增長154.76%,燃油車銷量為9.21萬輛,同比下降5.96%。而去年同期,比亞迪的燃油車銷量還是超出新能源汽車3萬多輛。今年7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月銷量再創歷史新高,首次突破5萬輛。經過多年的磨合和準備,比亞迪終于下決心加速徹底朝新能源領域轉型,在上月投資者關系活動中明確表態,該企業新上市車型全面切換刀片電池。
過去,比亞迪、北汽等多家傳統車企的新能源車依賴補貼,牢牢占據10萬元~20萬元價格區間的主要市場份額,但其更多是駛入B端的出行公司以及網約車企業,而真正進入私人市場的電動車比例很小。而隨著補貼加速退坡以及電動車消費觀的改變,私人電動車市場正快速興起。
當前,智能電動車新產品和新技術層出不窮,特斯拉開啟降維打擊的模式,以及任性地調整產品價格和營銷體系,現已經將Model 3補貼后售價降低為23.59萬元起。為了搶占市場,特斯拉已將價格下探到30萬元以下,將來有望進一步下探到20萬元以下。有消息傳,特斯拉明年還將推出起售價16萬元的全新入門級車型Model 2,這無疑將進一步加劇電動車市場的競爭。
面對來勢洶洶的特斯拉,比亞迪等車企正在積極采取應對的策略,在產品和營銷系統等方面也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今年以來,比亞迪加強對特斯拉所缺席的混合動力車型的攻勢,將DM混動兵分兩路,分別是主打性能的DM-p和主打經濟性的DM-i,推出價格相對具有優勢的秦PLUS DM-i、宋PLUS DM-i等車型,以此抵擋特斯拉的“價格屠刀”。此外,比亞迪將王朝產品和e網產品分拆互相獨立后,e網尋求差異化打法并孵化新系列,價格區間也是王朝系列之下級別的市場。基于e平臺打造的海豚系列,欲以偏向活力動感的風格來撬動年輕人的市場,以新的系列產品另辟蹊徑,爭奪更多的細分市場,打破消費者對比亞迪品牌形象固有的印記。
不僅是比亞迪,諸多自主傳統車企都紛紛推出新的品牌或全新的純電動車系列產品,進攻新能源汽車不同的細分市場,上汽和東風分別推出了高端品牌智己和嵐圖,北汽成立了全新生態品牌銀狐,廣汽將埃安作為電動車品牌獨立運作,而長城以歐拉品牌主攻新能源車市,派出黑貓、白貓及好貓等一系列車型。為了搶奪新賽道,自主車企正使出渾身解數。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前不久表示,中國汽車品牌,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超越,只有在這三至五年的時間里,快速放大優勢,才有可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新賽道上領跑。而且,中國汽車品牌的機會,只有一次。
然而,多年位居國內新能源銷量排行榜首位的比亞迪,其競爭對手不僅是特斯拉、大眾等跨國車企,還有國內多家加快電動化轉型的自主傳統車企以及快速崛起的造車新勢力。長城激進地宣稱,其計劃在2025年實現全球年銷量達400萬輛的目標,其中80%將是新能源汽車。
此外,比亞迪選擇加碼押注磷酸鐵鋰電池,而諸多企業則在動力電池領域采取多元化路徑的模式。核心技術不斷革新,以及消費者結構逐漸發生變化,市場上存在諸多未知性。根據美孚1號車養護的預測,到2030年,100個買車人里面,90后將占35%左右, 00后將占17%。對于年輕消費者而言,電動車從產品到品牌、營銷、售后服務等全方位皆需要重塑。
在新的賽道上,為了降低風險和提高競爭力,不少車企紛紛抱團,加快技術研發的速度和降低成本。近日,有消息傳特斯拉明年將搭載比亞迪的刀片電池,雖然比亞迪對此不予置評,但在如戰場的商場里,為了共同的利益,比亞迪和特斯拉或許也會握手言和并擁抱在一起。畢竟,比亞迪在磷酸鐵鋰電池的路上亟需找到更多盟友,特斯拉則在不斷增加新的動力電池供應商,中國第二大電池生產商比亞迪將有可能出現其名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