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由中國汽研建設的國家氫能動力質量檢驗檢測中心,該中心一期總投資達5億元,歷時2年后,在兩江新區正式落成。這也是國內首個國家氫能動力質量檢驗檢測中心。
據了解,國家氫能動力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將打造集檢驗檢測、標準引領、技術服務、裝備/部件開發為一體的氫能產品技術研究與服務機構和新能源、氫能 動力綜合服務平臺,賦能我國氫能及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國家氫能動力質量檢驗檢測中心自2020年9月16日開工建設,占地190畝。達產后按照該項目可研預測營收將達到億元級水平。
除提供常規檢驗檢測、測試評價服務外,該中心還打造了包括轉轂、重型涉氫轉轂整車環境艙試驗室,動力電池安全試驗室,氫能整車五軸耦合動力總成實驗室,300kW級燃料電池系統工況EMC實驗室,乘用車和商用車用氫內燃機實驗室,氫燃料電池及其他關鍵部件的綜合測試實驗室等實驗室,以及氫能制儲運加用一體化運營大數據平臺。
該中心將協助川渝聯動共建,并協助規劃在渝蓉高速、成渝高速、渝萬高速等打造氫燃料電池車城際示范線,推動成渝地區整車企業和系統企業對接和合作,推動成渝生態圈建設、共享資源。
同時,重慶市氫能動力產業計量測試中心也同步開始建設,將以氫能動力產品和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計量測試需求為導向,開展氫能檢測裝備、儲運裝備、加氫裝備、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生產制造和測試裝備等使用過程中的計量測試服務。
此外,應急管理部國家安全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和中國汽研聯合組建的“車用氫能安全監管及應急處置”研究工作組、“SAC/TC309氫能檢測設備標準工作組”也在今天成立。
中汽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國家氫能中心副主任鄧波表示,這意味著重慶已經具備了氫能全產業鏈的檢測和服務能力,可為重慶乃至全國的氫能產業化提供有力支撐,為我國能源和汽車產業的轉型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新聞觀察>>
“氫”裝上陣的重慶
國家氫能動力質量檢驗檢測中心落成之外,重慶正加速“氫”裝上陣。
無獨有偶,近日,盛德暢通與重慶星充新能源動力電池檢測項目啟動暨戰略合作簽約儀式舉行,雙方將在動力電池檢測相關領域展開合作。
未來,車主可以一邊充電,一邊給車輛電池“做體檢”,實時了解電池健康,做到提前預警與主動防護。
多家整車企業布局新車
氫能,被譽為21世紀終極能源。據國際氫能委員會預測,到2050年氫能將承擔全球20%的能源終端需求,屆時氫能汽車將占全球汽車總量近25%。
重慶具有天然優勢。據重慶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氫氣主要來自天然氣的重整,重慶豐富的天然氣、頁巖氣資源,為氫能源產業提供了資源基礎。年產量總計超過10萬噸。
對此,已有多家整車渝企涉足氫能源。
2022年12月12日,上汽紅巖汽車有限公司(簡稱上汽紅巖)制造的一批氫能源重型卡車,在上海投入運營。在運營效率方面,這款氫能重卡不輸傳統燃油車,其供氫系統儲氫量為31公斤,僅需20分鐘就可加滿氫氣。這款車氫耗最低可達7.2公斤/100公里,標配最大續航里程可超過400公里。
早在2019年,上汽紅巖通過聯合捷氫科技等氫能源企業即投身氫能重型卡車開發。目前,上汽紅巖已推出“杰獅”等多款氫能重卡車型,2021年10月還在內蒙古布局建設了全球首個萬輛級氫能重卡生產基地。
2022年12月25日,長安汽車正式成立“長安科技公司”,并發布長安氫燃料電池系統,正向氫能領域進軍。長安氫燃料電池系統采用國內首創水氣異側電堆設計,減少20%管路線束長度。自主研發的全變量解耦高精度控制技術,提升氫電轉換效率62%,百公里饋電氫耗0.65kg,3分鐘超快補能。不僅如此,長安汽車還推出國內首款量產氫燃料電池汽車,即長安深藍SL03氫電版。未來五年內,長安汽車還將推出兩到三款氫燃料電池乘用車。
此外,還有慶鈴、中車恒通等一大批整車企業,也走在行業前列。
配套企業“紛至沓來”
不僅整車企業加速“氫裝上陣”,相關配套企業也紛紛搶抓先機。
在制氫環節,工業體系完備的重慶有著長壽金宏氣體、潼南萬利來等化工企業,有豐富的工業副產氫,能為氫能汽車整車生產和運營企業提供價格較低、供給穩定的氫氣來源。
在加氫環節,重慶圍繞兩江新區和九龍坡區布局加氫站,重點在成渝高速、渝萬高速沿線建設加氫站。目前,由明天氫能承建的重慶首座加氫站已落成,日加氫能力五百公斤,每日能給50輛汽車加氫。
去年上半年,明天氫能燃料電池一期項目入選《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2022年重大項目名單》,該期項目在2021年—2023年將投入2億元,計劃建設燃料電池電堆及系統測試車間、試制車間和西南工程研究中心。
德國博世、國鴻氫能、明天氫能、德燃動力等一批國內外知名氫燃料電池系統及核心部件企業,形成較強的本地配套能力;中國汽研、招商車研等國家級汽車行業質量檢測機構,則為重慶建成氫燃料電池汽車測試驗證公共服務體系。
涪陵區積極融入“成渝氫走廊 ”推動氫能產業上下游協調發展。兩江新區也在加快形成制氫、儲氫、運氫,以及氫燃料電池系統、關鍵核心零部件、氫燃料電池整車生產的產業集群,到2025年形成氫產業集群超百億級規模。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的氫能源應用場景也越來越豐富。
去年4月,重慶交通開投公交集團在兩江新區投放首批10臺氫能源公交車。
同年5月,慶鈴汽車與民生物流、瀧通科技、博世氫動力攜手,聯合投入300輛氫能源卡車,服務“成渝氫走廊”,用于城市配送、干線物流等多元化場景。兩地規劃于2025年前在“成渝氫走廊”投入約1000輛氫燃料物流車。
重慶發展氫能源任重道遠
有資源優勢,也有技術優勢,然而,上游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重慶發展氫能源仍然任重道遠。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加氫站投資高昂,有數據顯示,一座加氫站的建設成本是加油站的4倍以上,運營成本是7倍以上。其次,重慶在氫能源汽車配套的關鍵領域——儲氫瓶制造上還有“空白”需要填補。儲氫瓶能承受的最高壓力,直接決定其在車內所占的空間,以及能行駛的最大里程。目前,重慶造氫能源汽車使用的是35兆帕儲氫瓶,與國際主流的70兆帕儲氫瓶在性能上有不小差距,且重慶的儲氫瓶大部分是從市外采購,相關產業鏈條有待彌補。
此外,我國于2021年8月和2021年12月先后兩批,共批準氫能源汽車“五大示范城市群”,分別是京津冀城市群、上海城市群、廣東城市群、河北城市群、河南城市群,成渝地區并未在其中。
為此,重慶出臺系列政策護航。
按規劃,預計到2023年,從制氫、加氫、關鍵核心部件配套到整車制造的重慶氫能汽車產業集群將初見規模。屆時,重慶將建成10座加氫站,推廣1000臺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行,培育氫能汽車產業鏈企業超過50家,實現年產值超過100億元。
在重慶出臺的《加速構建完善的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中,明確了2025年底,重慶將累計推廣5000臺氫能源汽車。
特別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大背景下,川渝兩地將攜起手來,共同促進氫能產業發展,完善川渝兩地的氫能產業布局,在川渝重點城市之間推廣建設氫能高速公路,促進川渝兩地形成氫能“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發展格局,爭取早日納入國家氫能源汽車發展示范。
上游新聞記者 嚴薇 編輯 陳小均 責編 戴宇 審核 廖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