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盟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指令(RED II)要求的兩項授權法案,并提出了詳細的規則來定義歐盟可再生氫的構成,強調了將電解槽僅連接到新增可再生發電的必要性。
歐盟委員會提出三項標準判定綠氫,一是直接連接新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機所產生的氫氣;二是在可再生能源比例超過90%的地區采用電網供電所生產的氫氣;三是在低二氧化碳排放限制的地區簽訂可再生能源電力購買協議后采用電網供電來生產氫氣。
第一個法案定義了氫氣可被視為RFNBO的條件,并澄清了“附加性”原則。該法案規定,可再生氫必須專門利用額外的可再生能源工廠的電力生產,并在此期間發電。此外,氫氣生產只能在相關的可再生發電廠區域進行。
與此同時,第二項授權法案建立了計算RFNBO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排放的方法。
這些法案是歐盟更廣泛的氫監管框架的一部分,包括能源基礎設施投資和國家援助規則,以及工業和交通部門可再生氫的立法目標。歐洲議會和理事會將會用兩個月的時間進行審查和決定,然而德國和法國對法案的內容產生了不同意見,這可能造成審查時間的延長。
此外,歐盟規定利用核能發電制氫不算做綠氫標準。
2022年5月,歐盟公布REPowerEU計劃,歐盟的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1000萬噸的國內可再生氫產量,以及1000萬噸的進口。歐盟委員會估計,要實現綠色制氫的目標,大約需要500太瓦時的可再生電力。
歐盟制訂的目標是“宏偉”的,面對如此巨大的綠氫需求,歐盟內的聲音此起彼伏。有人認為REPowerEU計劃過于嚴苛,可能會造成綠氫發展的緩慢,也有環保組織者質疑REPowerEU計劃規則的寬松。或許這也是新定義的綠氫標準審查時間較長的原因。
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歐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機。歐洲各國為了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開始加速對氫能產業制定規劃及標準。2022年9月,由俄羅斯經波羅的海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北溪”管道發生爆炸,事發地位于瑞典和丹麥的專屬經濟區。經過初步調查,瑞典和丹麥得出結論,管道被炸是“蓄意破壞”。對此,美國和北約稱,管道發生爆炸可能是遭到人為破壞,俄方指責西方國家制造破壞,但雙方都沒有提供證據。
當地時間2月21日,應俄羅斯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就該事件舉行公開會。可以說,“北溪”事件也是政治沖突的結果,歐盟對能源的迫切需求更是戰爭帶來的影響。
彭博新能源財經預計2023年至2027年期間開發商將在歐洲裝機35GW的電解槽,而這一過渡期將使它們受益。這些規則是在實現氫市場快速增長與最小化長期排放之間的合理取舍。
2020年7月,歐盟提出氫能戰略,并宣布建立清潔氫能聯盟。已有超過10個歐洲國家將氫能納入經濟復蘇計劃,面臨諸多的能源難題,歐洲國家需要更積極地應對,以實現快速降低碳排放的目標。
參考資料:
https://renewablesnow.com/news/ec-proposes-additionality-rules-for-renewable-hydrogen-814395/
https://renewablesnow.com/news/update-meps-adopt-low-carbon-hydrogen-definition-nuclear-included-814228/
https://euobserver.com/green-economy/
環球零碳:歐盟公布綠氫標準, 氫能大規模投資和使用即將到來
https://euobserver.com/green-economy/156709
彭博新能源財經:歐盟新的氫能規則為“綠氫”設定了全球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