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太陽能鄂爾多斯項目推遲開工的最大原因,是出于對中國太陽能市場晦暗不明的前景考量。
去年9月,當一個遠期裝機達2GW的光伏電站諒解備忘錄在鄂爾多斯簽訂的時候,高興的可不止是地方官。項目投資方、全球最大的太陽能設備制造商第一太陽能(First Solar)總裁宋博思(Bruce Sohn)當時向本刊記者開心地比劃道:“項目完工后,該電站的規模將比目前世界上運營的最大光伏電站還要大30倍!”
這個位于鄂爾多斯杭錦旗庫布其沙漠中的大項目原定6月1日開工,但3個月過去了,沙漠還是沙漠,這引起了多方猜測,有些人甚至生氣了。
生氣的是美國人。《華盛頓郵報》最近一篇文章引述眾多美國投資者的觀點——中美能源合作是美國人一頭熱,中國人只享受進入美國市場的優惠卻對美國投資者設置障礙。
事實上,自奧巴馬上臺后,《華盛頓郵報》對其中國政策便有諸多不滿,尤其是能源政策。此次第一太陽能在鄂爾多斯無聲息地延期開工,自然是其質疑奧氏對華能源政策的絕佳靶子。那么,延期的真相是什么?
第一太陽能駐北京負責人給本刊發來郵件澄清,“該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已完成,雙方合作取得重大進展。第一太陽能將繼續實施與鄂爾多斯市達成的諒解備忘錄。”但同時也承認,今年該項目已不可能開工,預計最快要到明年。宋博思曾對本刊記者說“以第一太陽能在該領域的豐富經驗,可以確保該項目明年6月開工。”
以宋博思在全球光伏業界的領導地位,他不會說這樣沒把握的話。想想去年11月奧巴馬訪華時將其作為重點合作項目與中方領導人簽訂時的盛況,這也難怪《華盛頓郵報》會將其解讀為大國博弈的失敗典型。
從目前項目走勢來看,繼續履行框架協議或無疑問。問題是,美國人一直擔心的成本劣勢愈發成為現實——杭錦旗新能源示范區管委會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在該項目設備招標上,肯定得根據市場規律走。”
這就意味著第一太陽能不可能在取得電站經營權的同時還能包辦設備供應。盡管在此之前,宋博思也多方表達在中國尋找合作伙伴的意愿。但對那些生氣的美國人來說,這些原本就應該是作為等值交換的大禮讓美國公司拿下的,何況投資主體本身就是全球光伏設備制造領頭羊。
不過,第一太陽能鄂爾多斯項目推遲開工的最大原因,還是出于對中國太陽能市場晦暗不明的前景考量。杭錦旗方面分析其延期原因,除了是國家發改委仍未批復之外,也強調是第一太陽能出于對中國光伏產業標桿電價遲遲未出的疑慮。
8月中旬由國家能源局舉行的總規模達280兆瓦的光伏電站特許權招標項目,其參與主體就佐證了上述疑慮。在40多家公司提交的135份投標書中,只有一份來自海外企業。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可以歸因于勞動成本較低給中國國內企業帶來的價格競爭力。然而競標成功的多是央企,他們給出的報價已然跌破目前的光伏成本價。
包括外企和民企在內的投資主體據此認為,光伏電站上網電價的不確定性成為左右其投資走向的關鍵。在不知道上網電價的情況下,開發商難以評估潛在的投資回報——從這層基礎上理解,參與招標的民企最終放棄與央企在跑馬圈地上的短兵交接,實則也是一種理性的市場行為。
作為業主方明確的第一太陽能杭錦旗光伏項目,不需參與本輪招標。但在暗礁叢生的市場格局下,該項目能否如期成行依然疑云重重。至少,最終能否順利完成4期共計2GW,問鼎全球光伏電站桂冠的前景規劃,著實堪憂。不過,杭錦旗方面似乎不是太擔心,他們顯然胸有成竹——即便美國人投資的項目擱淺,他們依然做了到2025年高達5GW的光伏規劃,而且最快在明年年初,他們就會開展第一步的無業主招標。
去年9月,當一個遠期裝機達2GW的光伏電站諒解備忘錄在鄂爾多斯簽訂的時候,高興的可不止是地方官。項目投資方、全球最大的太陽能設備制造商第一太陽能(First Solar)總裁宋博思(Bruce Sohn)當時向本刊記者開心地比劃道:“項目完工后,該電站的規模將比目前世界上運營的最大光伏電站還要大30倍!”
這個位于鄂爾多斯杭錦旗庫布其沙漠中的大項目原定6月1日開工,但3個月過去了,沙漠還是沙漠,這引起了多方猜測,有些人甚至生氣了。
生氣的是美國人。《華盛頓郵報》最近一篇文章引述眾多美國投資者的觀點——中美能源合作是美國人一頭熱,中國人只享受進入美國市場的優惠卻對美國投資者設置障礙。
事實上,自奧巴馬上臺后,《華盛頓郵報》對其中國政策便有諸多不滿,尤其是能源政策。此次第一太陽能在鄂爾多斯無聲息地延期開工,自然是其質疑奧氏對華能源政策的絕佳靶子。那么,延期的真相是什么?
第一太陽能駐北京負責人給本刊發來郵件澄清,“該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已完成,雙方合作取得重大進展。第一太陽能將繼續實施與鄂爾多斯市達成的諒解備忘錄。”但同時也承認,今年該項目已不可能開工,預計最快要到明年。宋博思曾對本刊記者說“以第一太陽能在該領域的豐富經驗,可以確保該項目明年6月開工。”
以宋博思在全球光伏業界的領導地位,他不會說這樣沒把握的話。想想去年11月奧巴馬訪華時將其作為重點合作項目與中方領導人簽訂時的盛況,這也難怪《華盛頓郵報》會將其解讀為大國博弈的失敗典型。
從目前項目走勢來看,繼續履行框架協議或無疑問。問題是,美國人一直擔心的成本劣勢愈發成為現實——杭錦旗新能源示范區管委會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在該項目設備招標上,肯定得根據市場規律走。”
這就意味著第一太陽能不可能在取得電站經營權的同時還能包辦設備供應。盡管在此之前,宋博思也多方表達在中國尋找合作伙伴的意愿。但對那些生氣的美國人來說,這些原本就應該是作為等值交換的大禮讓美國公司拿下的,何況投資主體本身就是全球光伏設備制造領頭羊。
不過,第一太陽能鄂爾多斯項目推遲開工的最大原因,還是出于對中國太陽能市場晦暗不明的前景考量。杭錦旗方面分析其延期原因,除了是國家發改委仍未批復之外,也強調是第一太陽能出于對中國光伏產業標桿電價遲遲未出的疑慮。
8月中旬由國家能源局舉行的總規模達280兆瓦的光伏電站特許權招標項目,其參與主體就佐證了上述疑慮。在40多家公司提交的135份投標書中,只有一份來自海外企業。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可以歸因于勞動成本較低給中國國內企業帶來的價格競爭力。然而競標成功的多是央企,他們給出的報價已然跌破目前的光伏成本價。
包括外企和民企在內的投資主體據此認為,光伏電站上網電價的不確定性成為左右其投資走向的關鍵。在不知道上網電價的情況下,開發商難以評估潛在的投資回報——從這層基礎上理解,參與招標的民企最終放棄與央企在跑馬圈地上的短兵交接,實則也是一種理性的市場行為。
作為業主方明確的第一太陽能杭錦旗光伏項目,不需參與本輪招標。但在暗礁叢生的市場格局下,該項目能否如期成行依然疑云重重。至少,最終能否順利完成4期共計2GW,問鼎全球光伏電站桂冠的前景規劃,著實堪憂。不過,杭錦旗方面似乎不是太擔心,他們顯然胸有成竹——即便美國人投資的項目擱淺,他們依然做了到2025年高達5GW的光伏規劃,而且最快在明年年初,他們就會開展第一步的無業主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