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指出,此次G7峰會“對抗中國經濟脅迫”意向較為鮮明,但受制于成員國各自能源結構局限性、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發展意見不統一、脫碳路徑分歧加劇等矛盾,針對中國無疑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4月16日,七國集團(G7)結束在日本舉行的氣候、能源和環境政策會議,峰會提出將加快清潔能源轉型步伐,重點圍繞強化金屬原材料供應、擴大“風光”發電能力等方向展開。
外媒指出,此次G7峰會“對抗中國經濟脅迫”意向較為鮮明,但受制于成員國各自能源結構局限性、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發展意見不統一、脫碳路徑分歧加劇等矛盾,針對中國無疑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G7氣候目標遠大,但從各成員國能源轉型現狀來看,投資規模不足、產業鏈供應短缺等挑戰仍制約著清潔能源產業發展。與此同時,法國、德國等國家與中國一直維持著深厚的經濟貿易聯系,如果G7此時針對中國,必將遭受來自中國又快又猛的反擊,屆時將給分裂加劇的G7帶來更深刻打擊。
為中國設置障礙收效甚微
清潔能源產業鏈中的關鍵金屬原材料是G7此次峰會重要議題之一。綜合外媒報道,G7在會議上對于鋰、鎳等關鍵金屬原材料供應鏈進行了討論,希望通過合作保障供應安全。
德國《商報》援引一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的話稱,歐盟和美國日前達成一個礦產金屬協議,目標是以G7為錨點建立一個新的礦產金屬供應鏈網絡,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對此,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擺脫對中國礦產金屬供應的依賴,是美歐國家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實際上對我國影響不大,即便有也僅是短期影響。“我國在全球礦產金屬供應市場占據絕對有利地位,出口話語權相對可控。”他稱,“與其說是壓制,不如說是設障礙,但效果不大,我們無須擔憂。”
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22年中國鋰離子蓄電池出口數額達到創紀錄的近3426.56億元,同比增長86.7%。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2月,我國鋰離子電池行業保持增長態勢,全國鋰電出口總額達到706億元。
法國、德國不斷強調與我國合作的重要性,并愿意繼續推進與我國的貿易聯系。法國總統馬克龍4月5日至7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中法兩國簽署一系列協議,包括繼續深化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等。
4月15日剛結束訪華的德國外長貝爾伯克也表示,中德兩國具有許多共同利益,德方愿同中方加強互動交流,增進相互了解,擴大經貿、旅游、人文等領域合作,共同維護世界貿易暢通,推動德中關系不斷發展。
G7在脫煤問題上分歧加劇
實際上,G7內部分裂愈發凸顯,這在脫離煤炭等化石燃料方面尤為突出。在法國能源轉型部長阿涅絲·帕尼耶·呂納謝(Agnès Pannier-Runacher)看來,這是G7首次提出將“加快淘汰所有未經減碳的化石燃料項目”,但仍為開發化石燃料留出了“空間”。
G7在公報中指出,如果以符合氣候目標的方式,可以“適當地”投資天然氣行業,解決烏克蘭危機引發的潛在市場短缺問題。同時,在煤炭領域,此前加拿大等國推動“2030年徹底淘汰煤炭”提議也并未得到采納,G7仍未就何時徹底淘汰煤炭達成一致。
《日本時報》指出,會議期間G7內部實際上對于如何實現能源系統脫碳仍存在著分歧。部分歐洲國家代表、能源專家以及部分環保組織多次呼吁應盡快淘汰煤炭,國際能源署(IEA)也多次呼吁應減少煤炭使用,但日本政府始終對此表示反對。
不僅如此,日本在會議期間還表示希望推動氨與天然氣或煤炭的聯合應用規模,利用氨這一低碳燃料減少現有化石燃料基礎設施的排放。日本產業大臣西村康敏在新聞發布會上解釋稱:“在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機中,制定出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同時促進能源安全很重要。”
G7氣候行動言行不一受指責
輿論普遍認為,G7對化石燃料的曖昧態度以及未能就淘汰煤炭的時間達成一致的現狀,明顯削弱了G7對抗氣候變化的決心。
針對氣候行動,林伯強強調:“西方國家需要明白,應對氣候變化危機必須攜手共進,將能源資源通過國際貿易在全球進行優化配置,從而進一步拉低成本,讓清潔能源變得更便宜、發展得更快。我國擁有的供應鏈優勢,實際是讓全球共同受益。”
事實上,早在2022年,G7在對抗氣候變化方面的“言行不一”就備受詬病。去年G7提出了“除非在各國明確規定的符合1.5攝氏度溫升控制的有限情況下,到2022年底將停止對國際化石燃料項目提供新的直接公共支持”,但過去一年里,日本、德國等成員國仍持續為化石燃料提供支持。
彭博社報道稱,今年早些時候,日本國際合作銀行和日本出口投資保險公司承諾投資6.55億美元為烏茲別克斯坦新建一座天然氣發電廠。另據非營利組織“國際石油變化組織”發布的報告,德國和意大利同樣在近期對化石燃料項目提供了公共財政支持,與G7作出的氣候承諾不符。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氣候咨詢機構E3G高級分析師奧爾登·邁耶的話稱,G7沒有承諾將徹底實現電力系統脫碳,也并未承諾交通領域減碳,同時也沒有完全消除國際化石燃料融資,此次G7部長級會議實際上錯過了對抗氣候緊急情況的機會。
能源智庫機構Ember數據洞察主管戴夫·瓊斯則表示,發展太陽能和風電的承諾將成為推動能源轉型的主要動力,但這一目標卻對日本帶來了挑戰,時至目前,日本仍沒有開啟海上風電的大規模應用,海上風電的缺乏可能拖慢日本電力板塊脫碳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