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光伏市場進入新一輪供需周期,價格跌勢明顯。
6月14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以下簡稱“硅業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光伏多晶硅(硅料)價格繼續下滑,其中致密料成交均價跌破8萬元/噸,周環比降幅近25%。
價格傳導之下,光伏組件價格也隨之下滑。Infolink Consulting6月15日的數據顯示,組件的整體均價已經跌破1.5元/瓦,低價區段已擊穿1.4元/瓦。
記者梳理發現,2023年年初至今,光伏價格已經呈現斷崖式下跌,多晶硅和組件均價跌幅分別達58.91%%和20.49%左右。
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這一輪光伏價格急速走跌背后,是由于供需關系發生變化,產能加速釋放、部分環節清理庫存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事實上,過去三年,碳中和愿景刺激了光伏需求快速增長,疊加資本大量涌入,產業鏈各環節擴產加速。根據Infolink Consulting數據,截至2022年年底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有效產能均已達500GW以上,預計2023年年底各環節總產能均將超過800GW。若對比2023年全球350GW~400GW預計裝機目標,行業將迎來階段性過剩風險,市場競爭加劇。
在階段性過剩風險下,整個光伏行業不同環節的淘汰賽已然鳴槍。前不久,隆基綠能創始人、總裁李振國表示,階段性產能過剩的局面隨時可能會發生。他還預測,像2012~2014年的光伏行業洗牌一樣,今后兩三年會有超過一半的企業被淘汰出局。另外,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也發文“直抒胸臆”——《把硬仗的氛圍感拉滿》。
硅料價格跌至成本線
6月14日,硅業分會發布的多晶硅價格數據顯示,單晶致密料價格區間在6.80萬元~7.8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7.24萬元/噸,周環比降幅為24.5%。
記者梳理發現,上述單晶致密料平均成交價格對比2022年同期(26.61萬元/噸)已經下降72.79%。對比2023年初價格(17.62萬元/噸)已經下降58.91%,呈現腰斬行情。
硅業分會干事陳家輝表示,“本周硅料市場繼續擴大跌幅,基本跌至成本線附近,部分企業已經虧損停產。受價格影響,包括頭部企業在內的多家多晶硅企業出現停止出貨的現象,個別企業仍在低價清理前期庫存。”
“供需關系決定了多晶硅價格走勢。”陳家輝解釋,供應方面,三季度投產企業規模大,使得多晶硅市場階段性供大于求的現象加劇。需求方面,硅片價格持續下行,企業面臨虧損減產,采購積極性不高使得議價空間被壓縮。
回溯2020年下半年至2022年年底,由于多晶硅供應偏緊而價格高企,吸引了新老玩家紛紛擴產。多晶硅生產商賺得盤滿缽滿,主營業務毛利率一度高達75%左右。如今,隨著新產能釋放,多晶硅已經在引領光伏市場進入新一輪價格下行周期。與此同時,隨著新玩家的入局加劇了行業競爭,也將給行業帶來一個洗牌出清的過程。
Infolink Consulting方面表示,在硅料產能規模龐大的基礎上,疊加數萬噸的新產能悄然投放,致使頭部企業之間的競爭態勢日趨白熱化,二三線以及新進入企業的生存壓力加大。
“目前來看,一些多晶硅老玩家的業績下滑是必然的,不過由于折舊成本較低,現在還有錢賺。而新進入廠家基本是虧本生產。”一位光伏上市公司資深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記者注意到,大全能源在2023年一季度的業績變化已經有一定體現。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8.56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11億元,分別同比下滑40.26%和32.49%。大全能源方面表示,2023年3月起,隨著包括公司在內的多晶硅企業的擴張產能逐步釋放,高純多晶硅料平均銷售價格逐漸回落。
眾所周知,通威股份較早預見了多晶硅價格“登高必跌”的趨勢,去年便全面開啟了一體化進程,并大力進軍組件環節,劍指第一梯隊。通威股份方面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多晶硅價格波動是市場化的結果,不多做評價。但是在組件環節,通威股份可以保證供應鏈安全,深入了解業主方需求,以更好品質和技術解決方案為業主創造更高收益,推動行業進步。
此前,在合盛硅業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上,董事長羅立國表示,“即使明年多晶硅賣七八萬元/噸,合盛硅業還能賺。”如今多晶硅價格波動,合盛硅業方面向記者表示,目前公司新疆中部合盛的多晶硅仍在建設中,考慮到信批的合規性,無法具體說明項目情況。
記者注意到,隨著多晶硅價格的傳導,光伏硅片和電池價格也在大幅下滑。
以硅片為例,Infolink Consulting數據顯示,6月中旬M10和G12尺寸硅片價格分別為每片3.05元和4.65元左右,跌幅15%和7%左右。“探究硅片價格下探的根本是庫存因素,當前庫存水位呈現小幅下滑,但仍維持總體10GW以上的量體。同時,由于售價直逼廠家的成本水平,預期后續跌價空間不大,廠家后續仍將面臨降低稼動率舉措。”Infolink Consulting方面表示。
上述光伏上市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光伏硅片產能也是過剩的,競爭很激烈,過去一段時間有企業設備都未滿產。
組件企業直面“硬仗”
伴隨上游價格加速崩塌,最靠近終端電站市場的光伏組件環節也很快接收到傳導信號。
6月15日,從Infolink Consulting公布的數據來看,本周光伏組件價格繼續下降,均價暫時下降至每瓦1.45~1.49元。粗略估計,該價格相比上周下降每瓦0.1元左右,相比2023年年初每瓦下降0.36~0.38元。新簽訂單價格大幅下降至每瓦1.4~1.45元,低價區段也有部分廠家下降價格出清庫存,價格跌破每瓦1.4元。
近日,國家能源集團新疆公司2.1GW光伏發電項目組件設備采購公開招標項目開標,便直接反映了光伏組件價格的變動之快。
據介紹,這一招標項目吸引了20余家組件企業投標,競爭相當激烈。參與上述2.1GW項目投標的光伏組件企業員工告訴記者,目前有非一線的個別企業報價已經低至每瓦1.2~1.3元,一線企業的報價普遍處于每瓦1.4元以上。現在價格變化太快,有些企業還有庫存,報價很低,能生存就不錯了。
某一線組件企業人士認為,目前多晶硅價格下降很多,組件企業傳導順延,也不必扛價格。另外,在季度末清庫存的壓力下,光伏組件只是尋求低價出售,真正價格要看訂單排產情況。
在多數人士看來,光伏組件價格下降,將大大提高電站開發商的積極性,刺激終端需求的釋放。“組件企業讓利終端電站環節,電站項目開發商正在提高項目進度,也沒有必要再等到最低價格。”上述投標企業員工稱。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下僧多粥少的光伏組件市場里,價格變得敏感起來。一場不止是價格戰爭的淘汰賽已經上演。6月8日,李仙德在《把硬仗的氛圍感拉滿》一文中,通過一組對話生動描述了國內光伏組件市場的競爭情況:“所有沒有海外營銷力的、沒有品牌的二線三線(企業)都擠在這個‘寺里’,僧多粥少,‘住持’又只看價格,不問芳華。”
李仙德還稱,“接下來只會僧更多粥更少,‘住持’更粗暴。這個時候,全球化能力就顯高下了。”
毫無疑問,光伏組件企業的全球化競爭能力已經成為競爭的重要方向。隆基綠能在2022年財報里也提及,“目前,產業鏈部分環節已出現階段性過剩,疊加越來越多的跨界資本和企業涌入光伏行業,行業競爭加劇。同時,全球貿易壁壘將導致行業制造產能分散化,企業的全球化經營能力將成為競爭的焦點,包括市場營銷、技術研發、商業模式創新、融資能力、運營管理等,全球化競爭能力不強的企業將逐漸喪失競爭力并逐步退出市場。”
“海外市場無論是集中式還是分布式,對品牌、渠道、售后服務以及可融資性的要求較高,尤其是目前國際環境下對供應鏈的長期穩定性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些都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非一朝一夕之功,這些潛在的進入壁壘也預示了先發者的優勢。”李仙德稱。
這一時期,一家光伏企業自身的“內功”也顯得尤其重要。
晶澳科技輪值總裁楊愛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階段性產能過剩出現,這對于企業的成本管理、市場品牌、質量控制、服務水平、供應鏈保障、內部治理及企業壽命等都將是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