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進入6月,武漢理工大學重慶研究院研發人員宋連變得忙碌起來,咨詢孵化政策,了解路演流程,配合團隊老師完善商業計劃書……??
??近日,記者從兩江協同創新區獲悉,武漢理工大學重慶研究院孵化的“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儲能項目”正加速進行成果的轉移轉化,預計將于今年內落地重慶兩江新區并正式運營。
??“搞創新我們是專業的,但搞轉化和運營,確實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在成果與市場之間猶如橫亙著一條鴻溝,唯有跨過去,才會讓一切變得更有意義和價值。”宋連表示,整個團隊主要肩負著兩個使命,一是創新與科研,二是項目落地轉化和運營。
??目前,“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儲能項目”正參與兩江新區某科創基金評選工作,而接下來即將參加XbotMan2023明月湖硬科技創業者比賽的決賽,這對團隊而言意味著更大的機會。
??團隊核心成員何波稱,如果進入總決賽則有機會獲得可觀的投資,對項目能否順利落地運營并進行產業化推廣有著重要意義。
??據了解,“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儲能項目”主要針對家用儲能、工商業儲能、集裝箱儲能三大應用領域,提供智慧儲能解決方案。
??目前,團隊已掌握智能SOC估算、結構應力及熱仿真、熱安全等三大核心技術,其中智能SOC估算能夠最大化電池可用電量,提高電池壽命和效率,保障電池安全;結構應力及熱仿真則通過建立電池散熱模型,分析散熱效果并進行優化。
??何波介紹,該團隊致力于成為新能源細分領域的領導者,團隊開發的核心技術無論創新性和開拓性在業內均處于領先地位。以熱安全技術為例,它涵蓋實時監控、電池熱仿真、故障警告、熱失控阻斷、熱管理、云數據傳輸等六大方面,構建了一個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擁有基于t-SNE和BLS的鋰電池熱過程非線性時空預測模型以及構建方法等四項發明專利。
??據了解,目前智慧儲能團隊圍繞“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儲能項目”,針對工商業和集裝箱及個體用戶等不同應用場景,已成功開發出儲能戶外柜式/機架式、集裝箱式/站房式、壁掛式/堆疊式等系列儲能鋰電池產品及鋰電池管理系統樣機。
??何波透露,今年團隊將在渝組建項目公司,籌建儲能PACK產線,推出儲能領域示范性項目產品,打造1GWh的儲能PACK產線,覆蓋通信、儲能、家儲和工商業儲能等多個應用場景,力爭打造國內一流的PACK系統設計開發團隊,核心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并推動組建動力電池聯合實驗室。
??他介紹,目前國內鋰電池儲能市場已至爆發節點,保守預計2025年中國儲能鋰電池出貨量將達98.6GWH,相比2020年增長721%,到2030年規模將達到1108GWH,相比2020年增長9133%,市場規模超萬億元。“針對戶用儲能、工商業儲能和集裝箱儲能,我們的項目可以憑著高性價比驅動,幫助客戶在短時間內實現較大收益。”
??兩江新區正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已引進了贛鋒鋰電、重慶新型儲能材料與裝備研究院、太藍固態電池、國家氫能質檢中心等標志性項目,成為全市儲能產業發展的核心平臺,是新型儲能產業聚集的重要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