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慕尼黑太陽能技術博覽會
--我眼中的外企。
德國慕尼黑太陽能技術博覽會(intersolar)是全球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太陽能專業展覽交易會,聚集了國際上所有業內知名企業。德國國際太陽能技術和產品展自1991年創辦以來不斷擴大,至今已成為歐洲最大的太陽能技術和產品貿易展覽會。INTERSOLAR展覽會集中了三個主要的太陽能技術領域:光電技術(太陽能發電)、太陽能系統(熱水供應、供暖、工業用熱、太陽能空調)和太陽能建筑。圍繞著這個方向和主題及其相伴的會議在世界上占有了獨一無二的地位,這使得INTERSOLAR已成為廠商、批發商、供應商和服務商展會日歷上的常客。隨著展會的蓬勃發展過程同時也反映出全球太陽能市場的快速增長,據專業人士估算僅太陽能發電領域全球市場就從2005年的80億歐元增長到 2007年的250億歐元,增幅達40%左右。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價格的上漲給太陽能系統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德國國際太陽能技術和產品交易會在領導著世界新技術能源革命的前沿也為廣大該領域的商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貿易交流窗口。本屆慕尼黑太陽能技術博覽會開展時間為 2011年6月8日---6月10日,票價28 歐元。
筆者陪同多個中國考察團與展商共同經歷了本次展會。眾人關注的的焦點有三方面,即 1. 設備與技術引進, 2. 引進設備升級與后續產品開發, 3. 外資引進與合作開發。設備與技術引進方面主要集中在多晶硅切割與太陽能電池噴漿技術,引進設備升級與后續產品開發著眼于未來的產業升級與市場拓展,外資引進與合作開發則關注于電站建設與并網管理。
有生產污染的多晶硅電池板仍然是國內的生產主流。硅片切割目前多以引進整機或關鍵部件為主,多晶硅切割液的生產配方以及加工工藝也被眾多業內人士關注。根據透露:從原材料處理到硅錠加工,國內已經出具規模,但切割加工能力的落后和產能的嚴重不足已構成了產業鏈的瓶頸,預測從引進到消化吸收還需要2至5年時間。太陽能電池專用導電銀漿是由超細銀粉和低溫固化熱塑性樹脂制成,專門用于太陽能電池硅片電路之絲網印刷。太陽電池是通過正面電極和背面電極輸出電能的,正面電極是用銀漿印刷而成的。銀漿好壞對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有重大的影響。目前國內大多廠商可以生產鋁漿,也已經研發出噴漿設備,只有少數廠商可以生產銀漿或擁有銀漿噴印技術。
技術與設備的引進,外企展商均表示歡迎, 但幾乎所有的軟硬件均附帶防摳板或代碼加密措施。筆者與一家于80年代就已經研發太陽能產品的德國展商攀談得知: 目前在他們公司此類措施的實施甚至占研發費用的20%強, 可見部分外企已經對他們的最后一塊技術高地展開了積極防御。因為設備與技術引進投資大且無法預估國內同類設備的研發速度,所以設備引進方希望得到配套的后期升級服務,但三天來得到很多外企設備提供方的回答口徑竟然出奇的一致: "關于設備升級請投入研發資金"。可見經濟危機后,外企廠商技術研發已經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筆者認為外企對技術的過渡保密與僅接納資金合作的方式只會陷入消極的怪圈:即不能完全技術轉讓又不能妥善的向設備引進方(中資)提供后期保障,只會拖延他們的研發速度,反而給了國人更長的研發時間,最后趕超。
鑒于電能產業建設以億元為計算單位,資金引進與合作開發在本次展會中外企仍持謹慎態度,如果沒有政府或相關部門開具的意向書(附帶翻譯件與公正件),外企展商始終保持在"寒暄"的洽談階段,對于大型建設項目多要求兩家以上國際投資機構進駐。
--我眼中的外企。
德國慕尼黑太陽能技術博覽會(intersolar)是全球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太陽能專業展覽交易會,聚集了國際上所有業內知名企業。德國國際太陽能技術和產品展自1991年創辦以來不斷擴大,至今已成為歐洲最大的太陽能技術和產品貿易展覽會。INTERSOLAR展覽會集中了三個主要的太陽能技術領域:光電技術(太陽能發電)、太陽能系統(熱水供應、供暖、工業用熱、太陽能空調)和太陽能建筑。圍繞著這個方向和主題及其相伴的會議在世界上占有了獨一無二的地位,這使得INTERSOLAR已成為廠商、批發商、供應商和服務商展會日歷上的常客。隨著展會的蓬勃發展過程同時也反映出全球太陽能市場的快速增長,據專業人士估算僅太陽能發電領域全球市場就從2005年的80億歐元增長到 2007年的250億歐元,增幅達40%左右。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價格的上漲給太陽能系統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德國國際太陽能技術和產品交易會在領導著世界新技術能源革命的前沿也為廣大該領域的商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貿易交流窗口。本屆慕尼黑太陽能技術博覽會開展時間為 2011年6月8日---6月10日,票價28 歐元。
筆者陪同多個中國考察團與展商共同經歷了本次展會。眾人關注的的焦點有三方面,即 1. 設備與技術引進, 2. 引進設備升級與后續產品開發, 3. 外資引進與合作開發。設備與技術引進方面主要集中在多晶硅切割與太陽能電池噴漿技術,引進設備升級與后續產品開發著眼于未來的產業升級與市場拓展,外資引進與合作開發則關注于電站建設與并網管理。
有生產污染的多晶硅電池板仍然是國內的生產主流。硅片切割目前多以引進整機或關鍵部件為主,多晶硅切割液的生產配方以及加工工藝也被眾多業內人士關注。根據透露:從原材料處理到硅錠加工,國內已經出具規模,但切割加工能力的落后和產能的嚴重不足已構成了產業鏈的瓶頸,預測從引進到消化吸收還需要2至5年時間。太陽能電池專用導電銀漿是由超細銀粉和低溫固化熱塑性樹脂制成,專門用于太陽能電池硅片電路之絲網印刷。太陽電池是通過正面電極和背面電極輸出電能的,正面電極是用銀漿印刷而成的。銀漿好壞對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有重大的影響。目前國內大多廠商可以生產鋁漿,也已經研發出噴漿設備,只有少數廠商可以生產銀漿或擁有銀漿噴印技術。
技術與設備的引進,外企展商均表示歡迎, 但幾乎所有的軟硬件均附帶防摳板或代碼加密措施。筆者與一家于80年代就已經研發太陽能產品的德國展商攀談得知: 目前在他們公司此類措施的實施甚至占研發費用的20%強, 可見部分外企已經對他們的最后一塊技術高地展開了積極防御。因為設備與技術引進投資大且無法預估國內同類設備的研發速度,所以設備引進方希望得到配套的后期升級服務,但三天來得到很多外企設備提供方的回答口徑竟然出奇的一致: "關于設備升級請投入研發資金"。可見經濟危機后,外企廠商技術研發已經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筆者認為外企對技術的過渡保密與僅接納資金合作的方式只會陷入消極的怪圈:即不能完全技術轉讓又不能妥善的向設備引進方(中資)提供后期保障,只會拖延他們的研發速度,反而給了國人更長的研發時間,最后趕超。
鑒于電能產業建設以億元為計算單位,資金引進與合作開發在本次展會中外企仍持謹慎態度,如果沒有政府或相關部門開具的意向書(附帶翻譯件與公正件),外企展商始終保持在"寒暄"的洽談階段,對于大型建設項目多要求兩家以上國際投資機構進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