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風徐來”,各地都在放大招,致力于加速氫能產業的發展,需要弄通整個產業鏈,做強核心裝備的量產能力,攻堅關鍵技術的突破實力。
2023年,我國綠氫項目年內投資超3000億元,堿性電解槽訂單快速增加,源于合成氨和甲醇等化工領域的放量需求。各地綠氫重卡,也在躍躍欲試,綠氫應用的前景如何?市場規模有多大?各地都在打造氫能產業園,到底是一窩蜂?還是有序發展?如何實現氫能產業園區的科學有序發展?這些問題,橫亙在氫經濟發展的前路。
我們有必要弄懂這些問題,設計合理的氫能產業發展路徑,為各地區制定氫能產業發展的導航,完善氫能發展規劃,推動氫能產業園區高效運營發展,科學合理布局氫能產業園區的建設,提供綠創碳和的參考。
01、明確如下四點
(1)定位:各地對發展氫能,絕大多數是觀望中,帶著“猶豫”。如果不給氫能產業發展進行定位,就不會有突破口。
(2)特色:任何園區的發展與競爭力構建,需要重視特色,打造差異化。需要對適合本地的優勢進行挖掘,突破核心技術,推進關鍵應用場景的示范應用。
(3)規模:產業規模要適中合理,對于地級市來說,十四五期間的產業規模目標100-500億為宜。2030年能夠從500億向千億規模。
(4)務實:各地對于氫經濟的發展,都有各自的不足與問題,不能諱疾忌醫,需要加強資源整合與產業發展體系的保障能力建設。
02、推進氫能產業發展的三大聚焦
(1)聚焦氫能技術的驗證與測試:氫能產業鏈環節涉及大量的技術,光電解水、氫純化、燃料電池、燃料電池催化劑材料結構、燃料電池模擬與仿真等,需要針對這些技術進行驗證與測試。
(2)聚焦可再生能源制儲轉運運用一體化優勢明顯。將海岸資源風能、潮汐能和鹽差能等資源,為制氫環節提供清潔低碳的能源供給,實現生態環境優勢的轉化利用。為氫能的利用、轉化、消費提供了有力的資源保障。
(3)聚焦氫能利用的產業鏈協同:氫能產業鏈分為上游制取(制備—儲運—加注)、中游燃料動力電池系統和下游應用三個關鍵環節。作為氫能產業中連接上游制、儲、運環節與下游應用市場的樞紐,加氫站也是氫能產業鏈的關鍵。在上游制取環節,液氫儲運和加注,制氫裝備、儲氫系統、燃料電池發動機等關鍵模塊,具備從電堆、子系統到發動機的完整研發驗證能力。
03、突破兩大挑戰
(1)產業市場化、規模化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在核心技術方面,在氫能燃料電池領域的質子交換膜、碳紙、低鉑催化劑、氫循環部件等方面核心技術尚未實現完全突破,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仍待拉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目前加氫站建設、維運成本較高,用氫規模較小,經營商較難實現盈虧平衡等挑戰;在檢測認證方面,目前缺少標準化、規范化的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各環節產品之間測試能力,缺乏相關性能認證能力,不利于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的市場化、商業化。
(2)強化組織保障能力,開展有序發展的數字化協調合力。氫能產業鏈招商,需要圍繞氫能產業鏈延鏈強鏈補鏈,聚焦北京、廣東、上海、浙江等地區,圍繞可再生能源制氫、電解水制氫設備、燃料電池等制造和應用領域,開展重點招商,補齊產業發展關鍵環節。運用“政府+鏈主+園區”招商模式,整合招商力量,發揮“鏈主”企業以商招商、以鏈招商的主體作用,爭取引進一批有帶動性的大項目、好項目。通過數字化信息平臺預測氫氣日需求,制定氫氣供應方案,耦合制儲運加用等各環節,建立統一調度系統,有助于幫助突破當前氫能成本偏高、利用率低、各環節協調不足等瓶頸。在安全保障方面,與數字化技術結合,氫能產品在設計之初就能夠充分考慮其性能、壽命、可靠性、安全性和經濟性,并在產品投入使用后加強運營管理和維修檢測服務等,提高安全監測的精準性和準確性,降低風險。
04、構建一個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
一個園區的高質量發展,需要通過園區的企業實現技術沉淀和裝備制造實力的提升,凝聚“制備、存儲、運輸、加注、應用”全產業鏈技術和應用實力。與合作伙伴及社會各界攜手,緊扣鏈主企業、關鍵技術、配套能力、示范應用、產業化發展,打造產業聚集、學研用融合、示范先行、創新發展的氫能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