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薦目錄(2024年版)》公示,其中,工業綠色微電網技術部分共有7個新技術入選。
1、技術名稱:多能互補直流微電網及抽油機群控節能技術
技術原理及簡介:
采用以柔直配電為核心的新型分布式智能電網,實現“源網荷”協調優化運行,提高油田新能源消納率、降低線路損耗。通過電機功率動態跟蹤調節,實現抽油機饋能共享,通過多臺抽油機分時優化、協調群控,避免大電流峰加,錯峰填谷,將分散的變壓器冗余容量集中共享,降低網電變壓器和其他發電機組的供電容量,實現負荷動態均衡。
適用范圍:適用油井、井場微電網
2、技術名稱:級聯型高壓大容量儲能技術
技術原理及簡介:
通過將大量電池簇并聯構成的電池堆拆解成多個獨立通過功率單元進行逆變的小電池堆,并在逆變交流側串聯形成商壓接入電網,省去濾波、升變壓器等環節各電池簇物理上相互獨立運行,實現高壓靜止無功發生器拓撲結構在儲能系統中的應用。
適用范圍:大型電儲能系統
3、技術名稱:熔鹽儲能用高壓感應加熱技術
技術原理及簡介:
通過高壓熔鹽電磁感應加熱裝置直連高壓電網,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實現熔鹽加熱,通過熔鹽管道統制異型多層,增大換熱面積,內商效導磁材料,實現高壓勵磁線圖與異型熔鹽管道的高效電磁耦合,降低勵磁線圈損耗。采用納米絕緣材料將異型熔鹽管道一體化澆注成型,降低系統散熱,實現大功率高效加熱
適用范圍:
風光熱新能源大基地棄電儲能、火電調峰、谷電利用。
4、技術名稱:高電壓大功率固體電蓄熱技術
技術原理及簡介:采用自控系統在電網低谷時段或棄風電時段接通高壓電網為發熱體供電。發熱體將電能轉換為熱能,同時熱能被蓄熱體吸收、儲存并利用保溫殼體防止熱量損失。控制高溫熱交換器在用戶有熱需求時將高溫熱轉換為熱水、熱風或蒸汽輸出。高壓電、高溫蓄熱體與高溫熱交換器之間采用空氣交聯技術,保證設備安全運行,解決高壓絕緣問題
適用范圍:棄風電消納、火電機組深度調峰、清潔供暖、工業熱源
5、技術名稱:組合式網側共享儲能技術
技術原理及簡介:
采用壓縮空氣和鋰電池的組合式網側儲能技術,通過壓降超過5兆帕的大壓降管線鋼儲氣方式,實現壓空系統的高效可靠運行,自主開發壓空儲能與鋰電池的多能互補協調控制系統和基于平滑控制多儲能裝置能量分配策略,動態調整組合式儲能系統的電池荷電狀態,降低鋰電頻繁深度充放的衰減,改善配電網末端區城調節能力和新能源消納能力。
適用范圍:大規模電網側儲能、電源側與用戶側儲能
6、技術名稱:新型儲能與可再生能源協同利用
技術原理及簡介:
采用動態可重構磷酸鐵鋰儲能技術,重構電池網絡系統,通過控制電池單體/模組接入充放電回路時間實現精準能量控制。采用磷酸鐵鋰液冷儲能技術,通過并聯式液冷管道設計保證流入電池模組內的冷卻介質浸水溫度及電池的熱特性一致.開發超級電容快速響應系統,增加電網的柔性,提高電力系統的運行質量。
適用范圍:磷酸鐵鋰電池共享儲能電站、電網調峰、調頻.
7、技術名稱:斜溫層儲能技術
技術原理及簡介:
開發斜溫層常壓儲熱罐本體及附屬系統,包括斜溫層儲、布水系統、排水系統、安全裝置和自動控制系統。依據不同溫度儲能介質分層原理,蓄熱過程中熱儲能介質從上部區域進入斜溫層儲罐內,冷儲能介質從斜溫層儲罐底部排出,放熱過程反向運行,可節約建設和運行成本,增加用熱系統調節能力。
適用范圍:儲能、熱電聯產、光熱電行業
以下為原文內容:
《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薦目錄(2024年版)》公示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度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薦工作的通知》(工信廳節函〔2023〕259號),經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及通信管理局、有關中央企業、行業協會推薦,專家評審等程序,形成《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薦目錄(2024年版)》。為進一步聽取社會各界意見,現予公示。如有不同意見,請于2024年5月10日前將書面意見反饋至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
附件: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薦目錄(2024年版)(征求意見稿)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
2024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