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玻璃作為光伏組件的封裝材料,起到透光和保護作用,其強度、透光率等對光伏組件的壽命和發電效率有著重要影響。
光伏玻璃分晶體硅光伏玻璃和薄膜光伏玻璃兩大類,具體分類如下:
光伏玻璃,作為光伏組件成本結構中的關鍵一環,其占比高達11%至17%,長期被視為光伏領域內最具潛力的“黃金”細分領域之一。產業鏈中游主要為光伏玻璃的生產制造,主要廠商包括旗濱集團、信義光能、福萊特、南玻A等企業。
2024 年4 月以來,光伏玻璃價格持續下行,與累庫周期相對應,同時由于光伏裝機終端需求增速放緩,組件競爭加劇,成本壓力向輔材傳導,價格于12月達到歷史低點,行業平均盈利陷入虧損。
1月16日,旗濱集團公告,2024年,公司預計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3.3億元到4.1億元,同比減少81.15%到76.5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同比減少85.56%-81.35%。
2024年12月31日,信義光能發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負面盈利預告。預期截至2024年11月30日止,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綜合純利為人民幣38.43億,減少70%至80%。
面對市場寒冬,光伏玻璃企業紛紛采取減產措施,包括冷修、減少窯口、暫停冷端加工及新項目等,以降低成本、應對市場變化。去年7月以來,光伏玻璃行業超過18條產線冷修,其中不乏信義光能、福萊特等大型光伏玻璃廠家及其產線。
資料來源:未來智庫
2024年下半年以來,光伏玻璃行業的冷修減產趨勢愈發明顯。
從企業層面來看,冷修減產已經成為企業應對市場壓力的重要手段。以信義光能為例,截至2024年11月,其國內產能為25900噸/日,冷修產能達到6100噸/日,冷修率達到20%。福萊特的情況也類似,其國內產能為21000噸/日,冷修產能為3600噸/日,冷修率為16%。這種大規模的冷修減產不僅緩解了市場的供需壓力,也為企業的設備維護和升級提供了契機。
從市場供需角度看,冷修減產的加速推動了行業庫存的去化。2024年,光伏玻璃庫存天數從4月下旬開始持續上升,主要由于下游組件排產需求疲弱,而供給端新增產線較多。隨著冷修減產的推進,庫存壓力得到有效緩解,行業供需關系逐漸趨于平衡。
在冷修減產和產能出清的背景下,光伏玻璃行業的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