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光伏市場深陷寒冬之際,是選擇雙方互利,還是玉石俱焚?至少目前,美國選擇了“玉石俱焚”——“反傾銷、反補貼”的大棒已砸向中國光伏企業。此舉不僅可能引發歐盟連鎖反應,給中國光伏帶來毀滅性打擊,而且可能引發全球新一輪針對中國新能源的貿易保護風暴。
貿易大棒再次落下
屋漏偏逢連夜雨,深陷寒冬的中國光伏企業,再遭來自大洋彼岸的一場“劫難”。
2011年10月19日,德國光伏巨頭Solar World在美分公司,聯合其他六家美國光伏企業,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和美國商務部提出申請,要求對中國出口的太陽能電池(板)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以下簡稱“雙反”調查)。
反傾銷是指對于外國商品在本國市場上的“傾銷”所采取的抵制措施,而反補貼則是為了維護國際貿易的自由發展,針對一國的補貼行為采取必要的限制性措施。
按照相關流程,11月8日前后,美國商務部將決定是否立案,如果立案,則進行為期一年的調查。
新能源已經成為最近中美貿易摩擦的新主題詞。一年前,幾乎在同一時間,美國宣布就中國是否對國內清潔能源行業提供非法補貼進行調查,即“301”調查(詳見2010年10月21日南方周末《中美新能源之爭——美國國家利益超越全球氣候大局》)。
時隔一年,“301調查”因為“補貼證據缺乏”不了了之,中國光伏行業剛以為打了一個勝仗,“雙反”調查隨之而來。
美國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實施“反傾銷、反補貼”調查,自筑高臺,必然是雙困結局。 (曹一/圖)
“雙反調查”與“301調查”根本的區別在于:“301調查”中,中國可以通過上訴去世貿組織講理,而“雙反”是根據世貿組織的“雙反”協議轉化成美國國內相關法律發起的調查。
這意味著,“雙反”調查中,“美國可以不經過世界貿易組織的仲裁就可自行決定結果。”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法律部負責人劉鵬旭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若此次調查一旦認定申訴請求,中國光伏企業面臨的可能是高達100%的反傾銷稅。“美國市場的大門基本就此向中國光伏企業關閉了。”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事實上,伴隨“雙反”調查的還有美國企業針對中國光伏企業發起的各種專利侵權訴訟、破產限制購買法令等“五花八門”措施。
本月初,美國光伏零部件安裝企業Westinghouse Solar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希望調查中國第一家登陸美國納斯達克的光伏企業——阿特斯太陽能及另一家美國當地的光伏組件安裝專業公司Zep Solar的專利侵權。
幾乎同一時間,美國能源部向特拉華州的美國破產法院提交文件,試圖為即將破產的美國太陽能企業Evergreen Solar的一種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專利技術設置一個法律限制,此舉正是為了阻止外國實體獲得受美國政府資助的技術的控制權。此前,中國買家正欲參加Evergreen Solar的資產競拍。
在全球光伏市場萎靡不振之際,美國的貿易保護姿態已十分明顯。
公平貿易下的“強盜邏輯”?
事實上,對新能源產業的“補貼”并非中國獨有,即便是美國,2009年也給可再生能源補貼了252億美元。中國的“補貼”哪里出了錯?“歸根到底,是因為美國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燕生坦言,“在非市場經濟體中,土地價格、匯率都不由市場決定,美國想當然地認為,中國的補貼是扭曲的。”
然而,在國際反補貼法中,“反補貼、反傾銷”的貿易救濟措施并不適用于不具備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直到2016年,都被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因此,美國一方面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另一方面,又以此為借口,向中國揮舞“雙反”大棒。
業內更擔心的還是”雙反”的連鎖反應。按照世界貿易組織規定:在一成員方反補貼調查中被認定的補貼措施,可以直接被其他成員在反補貼調查中援引。
擔心不無道理。基本上美國“貿易救濟”措施每次出臺,歐盟都會“尾隨”。
2010年10月,“301”調查不到一個月,歐委會貿易委員德古赫特即表示,歐盟業界認為中國政府的補貼導致中國產業與歐盟產業之間“不公平競爭”。
顯然,歐盟可能也會借此對中國產品提出更多的反補貼調查申請。此次牽頭“雙反”調查的Solar World,其實是一家總部位于德國、當地最大的光伏企業。“Solar World在美國市場的銷量很小,它是在為歐洲市場進一步打擊中國企業做鋪墊。”一位業內專家分析道。
美國市場目前占據國內光伏企業出口份額10%左右,絕大部分國內的光伏產品出口到了歐洲。“沒了歐洲市場,對于國內光伏產業來說,后果將是毀滅性的。”李俊峰說。
華府的惟一選擇
其實,早在2011年7月間,李俊峰就得知了Solar World連同其他六家美國光伏企業在華盛頓進行動員立案。雖然他多次和Solar World 溝通,但Solar World并未給“中國朋友”留任何情面。
“不留情面”的背后是“哀鴻遍野”的美國光伏企業。
7月以來,美國已先后有三家光伏企業宣布破產:加州的Solyndra,馬薩諸塞州的Evergreen Solar以及紐約的Spectra Watt公司。其中,加州Solyndra曾是全美國第一家政府資助的太陽能企業,它的破產一度讓奧巴馬陷入政治危機。
根據美國可再生能源業市場調查機構“GTM研究公司”的調查數據顯示:過去一年里美國約有五分之一的光伏產能因破產或停產而消失,主要原因是無法與中國廉價太陽能產品競爭。
2009年,張燕生曾赴美國調研,他發現:2000年至今,美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發明專利申請,增長率為負20%。“美國目前在這個領域重新投入大量人力財力,重新建立美國的領先優勢,可能需要至少5年的時間。”張燕生說。
在此期間,使用貿易保護的方式來發展自己新興產業,成為美國唯一的選擇。而對于目前陷入困境的美國經濟來說,除了量化寬松政策,通過貿易摩擦振興出口無疑也是美國政府的唯一選擇。
此外,美國大選將至。如同每一屆選舉一樣,“貿易保護”是華府政客們尋求政治支持的一貫砝碼。種種跡象表明,奧巴馬政府也選擇了同樣的道路。
10月11日,美國參議院以63票對35票通過了旨在逼迫人民幣加速升值的《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隨后,針對中國光伏企業的“雙反”申請隨之提出,在此背景下,申請將幾乎毫無懸念地在美國商務部立案。
斗則玉石俱焚
目前,涉及“雙反”調查的中國光伏企業已通過各種途徑“抗美”。
其中,尚德電力已在美國聘請了相關律師,準備應對可能面臨的一系列訴訟;英利綠色新能源一方面稱“公司參與公平競爭,絕對沒有企圖損害美國公司或工人的利益”,一方面也稱“正在探討這一申訴”。
李俊峰及其所在的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已先后與5家美國企業——通用、第一太陽能、應用材料、杜邦以及道康寧進行了溝通,希望后者與華盛頓政府溝通。
這源于美中之間太陽能貿易的順差,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提供的數據顯示此順差已達18.8億美元,而上述五家企業,每家在中國的銷售額都超過了一億美元。
李俊峰希望這些美國企業能游說美國政府,然而至今上述企業態度“尚不明朗”。
在孟憲淦看來,贏得這場貿易戰的關鍵仍然在政府的態度。事實上,中國也不是無牌可出。此前當美國政府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輪胎征收懲罰性關稅時,中國即表示,將啟動針對美國向中國出口肉雞和汽車產品審查這樣的“貿易反制措施”。
“進行貿易反制是中國應對‘雙反’的有效途徑,但關鍵還要看是否會引發中美關系惡化。”李俊峰表示。
目前來看,形勢不容樂觀。2011年,中美貿易總額預計超過4500億美元,其中,光伏產業的出口額是200億美元,份額不到5%。“目前我最擔心的是政府不夠積極。”一位參加過商務部應對“雙反”內部會議的專家說。
“光伏企業只能抱著必死的決心,不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玉石俱焚。”李俊峰嘆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