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們在英利集團舉辦的各類活動中收獲了快樂。圖為員工們參加集團組織的趣味籃球比賽。
右上:在健身運動會上,英利集團員工們正在進行掰腕子比賽。
右:在每一次的紅色之旅活動結束后,英利都要舉行報告會,員工們一起分享紅色之旅的收獲。本版攝影/本報通訊員 賈小杰
最近一段時期,作為國內光伏企業巨頭,保定英利集團內部搞的一系列活動令很多人感到驚異與不解:民營企業搞這些“務虛”的活動干啥?
“民營企業也是社會一分子,民營企業的員工也得講道德,民營企業也要有社會責任感,這與企業追求利潤的目標并不矛盾。”面對來自企業內部和社會上的各種質疑,英利集團董事長苗連生這樣回答。
其實,了解英利的人都知道,這家民營企業成立以來,新職工搞軍訓、黨團員接受傳統教育、企業捐資助學等活動幾乎沒有間斷過。
世界光伏行業陷入低潮的當下,再看英利集團近年來不斷打出的“道德牌”,不禁引人深思。
企業評選道德模范:尋找身邊的好人
擁有2萬多名員工的英利集團,近日也有了自己的“撐腰體”——— “如果在馬路上遇到老人、小孩被撞倒了,我們絕不能袖手旁觀,一定要去攙扶,哪怕被誣陷也不要怕,咱們集團給大家撐腰!”
這是11月4日15時英利集團董事長苗連生在企業內部宣講企業文化時的話。現場聽眾是該集團旗下酒店的100多名普通員工,有廚師、保安,還有客房服務員。而這樣的企業文化宣講活動將在接下來的5個月天天舉辦,目的是覆蓋到每名員工。
聽完課,客房服務員林曉巖并不諱言這堂老板親自給他們上的“道德課”讓自己第一感覺是“有些奇怪與不解”。
更令林曉巖奇怪的是,和董事長同臺宣講的另一個人竟然是企業一名普通員工。
他就是50歲的田春明,來自英利集團生產運營部。之所以能跟集團領導同臺宣講,是因為他還有一個身份——— 今年5月英利集團評選出的孝老愛親模范。
盡管這個榮譽是在企業內部評選獲得的,但田春明覺得自己能被全集團2萬多名員工投票選出來,“自己臉上挺有光的。”
原來,受全國道德模范評選活動的啟發,今年5月,英利集團也發起了一場企業內部道德模范評選活動。他們借鑒全國道德模范評選活動的方式,也分為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和孝老愛親等五類模范,每一類評選出四名模范。先由各個分公司、車間推選,集團工會匯總篩選,再對候選者進行公示,最終由全集團的員工民主投票確定。
“說實話,起初評選通知發下來后,很多員工就開始議論了。”田春明坦言,自己當初也覺得這項活動有點“山寨”意味。
有職工不以為然:“這年月,哪兒找那么多的先進模范?”
也有的職工說起風涼話:“進私企,不就是我干活你給錢嘛。掙錢要緊,當模范能頂飯吃?”
一些員工的議論讓活動的組織者心里也沒了底兒。
“活動會有人參與嗎?”作為活動策劃人之一,集團工會的賈小杰告訴筆者,當時自己很怕活動無人參與,“冷了場兒”,“感到心里特沒底兒。”
“不僅要搞,還要搞出聲響,要讓每個員工都參與進來!”質疑聲中,苗連生始終堅持著。
一時間,由基層部門推薦上來的60名候選者的照片、事跡充滿了企業內部的報紙、網站等宣傳媒介。一個多月下來,員工們下班后討論的話題都集中在身邊候選人身上,甚至有人主動“爆料”給小賈,提供好人好事兒的素材。
記者看到,在英利集團道德模范候選人的事跡介紹中,有大半夜打開下水管道為客人尋找掉到馬桶里的戒指的酒店管道工,有在大街上當場制止小偷行竊的車間工人,還有把公司“一針一線”看得極重的項目經理,不但有保定總部的員工,還有海南基地、天津基地和衡水基地的工作人員……
最后統計票數,僅集團網站投票量就超過了兩萬。
這次評選,20名普通員工成了模范,田春明因多年來不求回報地照顧居住小區里的兩位老人高票當選孝老愛親模范。
由普通員工一下子變成道德模范的田春明又開始嘀咕了:“帶上了模范的帽子,大家會不會孤立我?”
“真沒想到,大家叫我的口氣是變得更尊重了。”讓田春明意外的是,自己獲得的是同事們的尊重,“吃飯時很多同事都喜歡湊過來問我照顧老人的事兒,有些人還想幫我分擔點什么。”
這讓田春明感慨萬千:“其實,每個人心里都有一顆善良的種子,但需要通過激活讓它生根發芽。從我切身體會來說,評選活動起到了這個作用。”
從企業追求利潤的層面來講,搞文化活動既花錢,又費神,但為什么要搞?
“一個企業,如果員工失去了基本的道德標準,什么也搞不成,搞什么也不會長久。英利作為民營企業,要掙錢,但不是只為錢。我們要打造百年名企,就必須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和員工素質的提升,讓員工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企業公民。只有這樣,員工才能愛家、愛親人,進而愛崗位、愛企業、愛社會。這樣,我們企業才能切實擔負起社會責任來。”苗連生說。
給父母寫封信:
道德教育從學會愛家人開始
在英利三期工程廠區南大門的入口處,放置著一個寫有“一封家書”的透明小信箱。
26歲的張淑文每次看到它,都有一種親切感。
今年春節期間,英利集團策劃了一場名為“一封家書”的活動,號召不能回家過春節的員工為父母親手寫一封信,由公司負責統一郵寄。
作為英利集團下屬六九硅業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張淑文到保定工作兩年多來,很牽掛在張家口懷安縣農村生活的父母。
“老爸老媽,你們辛苦了!我愛你們!”張淑文花了一晚上的時間,把平時不好意思當面對父母說的心里話都寫了出來,然后投到了那個信箱里。
讓他意想不到的是,半個月后,集團將他父母從老家請到了保定。住五星級酒店、參觀廠區、逛保定的名勝古跡……一家人樂享團圓。
“后來,父母幾次在電話里告訴我,他們很放心,讓我一定要好好干!”張淑文告訴筆者,“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兩點,第一是對父母的孝敬需要行動,也需要表達,第二是明白了什么是感恩,什么是責任,不僅僅是對父母的,還有對企業、對社會的。”
在英利集團道德模范評選中,張淑文也當選了孝老愛親模范。
“道德并不是干巴巴、冷冰冰的,道德需要伴著情感,而情感都是互通的。”集團工會主席張謙說,百善孝為先,他們就想通過激發員工對家人的情感,將傳統美德教育落到實處、落到日常生活中,讓中華傳統美德的種子根植到員工尤其是年輕一代心里去。
據他介紹,在英利集團,還出臺一項特別制度,要求員工每個月至少給父母一百元錢,為身邊的父母洗一次腳。
一家民營企業為何如此看重員工的傳統道德教育?
“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每個人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不論怎樣自由都不能突破做人的底線。當一個人對真善美與假惡丑喪失辨別能力,頭腦中沒有基本的道德觀念時,背信棄義、坑蒙拐騙、見利忘義等現象就會出現。尤其是在當前社會現實中,傳統美德的內在價值和社會作用不是過時了而是缺失了。”英利集團黨委書記楊建忠說,只有打牢傳統道德的基礎,員工的職業道德才不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愛的人,會有多少愛給別人?”
筆者在英利集團采訪時,一批新員工剛剛結束了為期半個月的軍訓。多年來,新員工軍訓已經成為英利的一項制度。“一個優秀的企業就如同一支軍隊。軍訓不僅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增強團隊意識,更重要的是在企業團隊中建立抵御各種危機的能力。”苗連生說。
“井岡山尋根”之旅、“西柏坡宣誓”之旅、慶祝建黨90周年演講和紅歌會……這幾年,英利圍繞“紅色文化”做足了文章。
據了解,近年來英利集團出版了《井岡山紅色之旅演講集》、《黨員必讀》等26種宣傳冊,累計出版59400冊。正是在“紅色文化”的宣傳下,很多“80后”、“90后”員工第一次真切了解到了什么是“延安精神”、“抗大精神”、“兩個務必”。
圍繞道德建設,英利集團不斷樹典型、立模范,對員工進行表彰激勵。技術能手、勞動模范、先進生產工作者、優秀科技工作者……英利每年搞的評獎活動不但獎項設置多,而且不分新員工、老員工,只要積極上進,就有機會獲得鼓勵和認同。
“我就是受到了公司評獎的鼓勵,不斷成長起來的。”英利集團一公司硅片一車間26歲的韓偉最難忘的是,入職僅一年的他就在公司舉辦的線鋸技能比武中獲得了第一名。從此,這個專業上的門外漢就愛上了這一行,被公司聘為“首席員工”,還成為公司的“技術創新模范”。
“在英利,大部分員工是‘80后’、‘90后’的年輕人,企業是他們的第二所學校,企業只有充分發揮并強化道德教育,才能收住他們的心,使他們穩穩當當做人、踏踏實實做事。”苗連生說。
承諾不裁員、不減薪:
企業講道德遇到困難才有凝聚力
11月8日,英利集團召開萬人大會,公開向員工承諾,不裁員、不減薪,會上苗連生用“勤奮、誠實、道德、忠義”八個字來激勵每個員工,號召大家提高素質,與企業共渡難關。此時,國際光伏市場正深陷嚴冬,已有多家國內光伏企業停產遣散員工。
此番承諾意味著生產成本的提高,企業利潤的下降。但苗連生說:“困難畢竟是暫時的,但如果能借此打造一支可以信賴的‘鐵軍’來,則是企業百年大計。”
在采訪中,筆者聽到這樣一件事:最近一段時間,英利集團辦公大樓里衛生間的洗手液多了一瓶,原來不知哪位員工將一瓶稀釋成了兩瓶,這只是員工自覺節約成本的小插曲。
“一個有凝聚力的企業應該是:順風順水時,讓員工跟著企業享福,遇到暫時困境時,員工能夠跟著企業吃苦。”苗連生說,“在這么困難的時候,我們也欣慰地看到,員工做到了對企業不離不棄。這是企業道德建設的作用,員工對企業忠實度體現出來了。”
40多歲的王香平是英利集團供應總公司備料段的普通員工,患有高血壓。她每天重復著裁切匯流帶的工作,血壓高時,她帶著藥堅守在匯流帶機器旁工作,從沒有因身體原因離開過崗位。
當筆者問她為什么這樣堅持時,她的回答是:“說實話,即便當不上模范我也要干好手里的活兒,這樣才對得起這身工裝,對得起自己掙的這份工資。”
采訪中,多位英利集團高層并不否認當前產業困境帶來的殘酷競爭乃至生與死的抉擇,但他們都認為越是在這樣的時候,越要注重員工的道德建設,因為企業真正的凝聚力來自“那種超越金錢的力量”。
“從大的方面說,瘦肉精、染色饅頭、細菌超標等事件頻出,企業誠信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企業長遠發展的難題,我們這么做就是要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態度。要讓人們相信企業的良知和道德責任還在。從私心層面講,員工道德素養的提高意味著愛崗敬業,意味著生產出更多質量過硬的產品,能為企業品牌建設夯實基礎。”苗連生說,“這就是精神變物質。”
“這些年走過來,我們也逐漸堅定了這樣的認識,搞道德建設不是務虛,甚至比投建多大的項目都管用。”苗連生說,企業要沒有這股精神力量,員工要沒這種自豪感、榮譽感,英利就不會有這么多技術創新、這么快的發展,也就不會有“中國·英利”以漢字的形式出現在足球世界杯賽場上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