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太陽能企業前途堪憂,德國可能限制裝機量的風聲傳出后,在美股市一片慘綠,而雙反和產能過剩等問題,亦令大陸太陽能業者焦頭爛額。
大陸太陽能市場大多仰賴出口,但主要客戶之一德國卻在11月17日傳出未來可能限制每年太陽能發電安裝量限制在10億瓦(1GWp),借此控制太陽能發電的補貼成本。德國在2011年的新增裝機量為5GWp,2個數字相差甚遠,而對依賴出口的大陸太陽能企業者來說,無異是雪上加霜。
德國可能限制裝機量的消息在當地時間11月17日傳出后,美股中概太陽能指數(SLR10)大跌4.13%,11月18日美股收盤時再跌1.9????%。其中晶科能源、昱輝陽光損失慘重,跌幅超過5%,江西賽維、晶澳太陽能及韓華新能源等大廠也跌幅達3%。
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12月止,在美國公開上市的大陸太陽能企業約有10幾家,包括天合光能、英利綠色能源、尚德電力、大全新能源等,其中無錫尚德上市時間最早,約是2005年12月,但股價跌幅也最大,創下從最高點85美元,一路跌至2.64美元紀錄。
Wind資訊數據顯示,2011年9月以來,大陸太陽能企業在美國股票市場直直落,有些股票甚至縮水到6成以上,遠超美國3大股指的同期跌幅。舉例來說,無錫尚德從2011年初至今已跌幅72.16%、江西賽維72.04%、英利66%。
浙江太陽能中小企業聯盟資料顯示,目前浙江374家中小太陽能企業中,已至少有50%處于半停產狀態。若觀察拉晶和切片等環節,則可發現停工的企業高達70~80%,太陽能企業正面臨嚴冬。不過即使如此,美國依然祭出雙反申訴。
由多家美國太陽能板制造廠商聯合提出,美國商務部立案調查的大陸太陽能電池板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申訴,直接影響大陸太陽能企業,且涉及的大陸太陽能企業多達75家。英利集團表示,大陸太陽能企業正面臨生死關頭,美國的雙反申訴令大陸企業難以承受。
湘財證券太陽能分析師侯文濤認為,大陸和美國很可能是未來太陽能產業的主要玩家,若雙反真的成立,那產業整體都將發生負面影響。
大陸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指出,美國提出的雙反申訴很可能會誘使歐洲市場仿效,到時大陸太陽能企業處境將不堪設想。大陸太陽能市場有90%仰賴出口,一旦雙反成立,大陸太陽能電池產品在美國售價將加征100%的關稅,那么太陽能企業很可能發生將近20億美元的虧損。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認為,雙反申訴必須花上半年至1年時間調查,但舉凡尚德、天合、英利等上市公司,都不可能讓產品價格低于成本價,否則股東會起訴,紐約證券交易所也會調查,而若歐洲市場效法美國,大陸企業處境將更艱難。
但和雙反比起來,或許大陸太陽能企業最需要解決的是產能過剩問題。數據顯示,2008年太陽太陽能企業還不到100家,但目前已擴張至500余家。孟憲淦指出,大陸的太陽能產能估計已達30~40GWp,且這還是保守估計。
研究機構Solarbuzz指出,2011年全球太陽能裝機量預計將達2??1GWp,而2012年的裝機量預估在24.5GWp。從此看來,大陸的產能明顯高于全球需求量。
在2009~2010年間,大陸太陽能產業崛起時,許多廠商紛紛加入戰局,且大量生產產品,結果2011年德國和義大利調降補貼額度后,各廠無利可圖,叫苦連天。李俊峰表示,2011年大陸太陽能企業產能已達到30GWp,明顯供過于求。
無錫尚德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施正榮表示,大陸太陽能產業原是藍海產業,但在利潤引導下,太多資金涌入,導致藍海變成互相廝殺的紅海。
大陸太陽能市場大多仰賴出口,但主要客戶之一德國卻在11月17日傳出未來可能限制每年太陽能發電安裝量限制在10億瓦(1GWp),借此控制太陽能發電的補貼成本。德國在2011年的新增裝機量為5GWp,2個數字相差甚遠,而對依賴出口的大陸太陽能企業者來說,無異是雪上加霜。
德國可能限制裝機量的消息在當地時間11月17日傳出后,美股中概太陽能指數(SLR10)大跌4.13%,11月18日美股收盤時再跌1.9????%。其中晶科能源、昱輝陽光損失慘重,跌幅超過5%,江西賽維、晶澳太陽能及韓華新能源等大廠也跌幅達3%。
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12月止,在美國公開上市的大陸太陽能企業約有10幾家,包括天合光能、英利綠色能源、尚德電力、大全新能源等,其中無錫尚德上市時間最早,約是2005年12月,但股價跌幅也最大,創下從最高點85美元,一路跌至2.64美元紀錄。
Wind資訊數據顯示,2011年9月以來,大陸太陽能企業在美國股票市場直直落,有些股票甚至縮水到6成以上,遠超美國3大股指的同期跌幅。舉例來說,無錫尚德從2011年初至今已跌幅72.16%、江西賽維72.04%、英利66%。
浙江太陽能中小企業聯盟資料顯示,目前浙江374家中小太陽能企業中,已至少有50%處于半停產狀態。若觀察拉晶和切片等環節,則可發現停工的企業高達70~80%,太陽能企業正面臨嚴冬。不過即使如此,美國依然祭出雙反申訴。
由多家美國太陽能板制造廠商聯合提出,美國商務部立案調查的大陸太陽能電池板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申訴,直接影響大陸太陽能企業,且涉及的大陸太陽能企業多達75家。英利集團表示,大陸太陽能企業正面臨生死關頭,美國的雙反申訴令大陸企業難以承受。
湘財證券太陽能分析師侯文濤認為,大陸和美國很可能是未來太陽能產業的主要玩家,若雙反真的成立,那產業整體都將發生負面影響。
大陸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指出,美國提出的雙反申訴很可能會誘使歐洲市場仿效,到時大陸太陽能企業處境將不堪設想。大陸太陽能市場有90%仰賴出口,一旦雙反成立,大陸太陽能電池產品在美國售價將加征100%的關稅,那么太陽能企業很可能發生將近20億美元的虧損。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認為,雙反申訴必須花上半年至1年時間調查,但舉凡尚德、天合、英利等上市公司,都不可能讓產品價格低于成本價,否則股東會起訴,紐約證券交易所也會調查,而若歐洲市場效法美國,大陸企業處境將更艱難。
但和雙反比起來,或許大陸太陽能企業最需要解決的是產能過剩問題。數據顯示,2008年太陽太陽能企業還不到100家,但目前已擴張至500余家。孟憲淦指出,大陸的太陽能產能估計已達30~40GWp,且這還是保守估計。
研究機構Solarbuzz指出,2011年全球太陽能裝機量預計將達2??1GWp,而2012年的裝機量預估在24.5GWp。從此看來,大陸的產能明顯高于全球需求量。
在2009~2010年間,大陸太陽能產業崛起時,許多廠商紛紛加入戰局,且大量生產產品,結果2011年德國和義大利調降補貼額度后,各廠無利可圖,叫苦連天。李俊峰表示,2011年大陸太陽能企業產能已達到30GWp,明顯供過于求。
無錫尚德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施正榮表示,大陸太陽能產業原是藍海產業,但在利潤引導下,太多資金涌入,導致藍海變成互相廝殺的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