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姚繼平為普凱投資基金創始人及主管合伙人,擁有三十余年的管理經驗。他曾擔任德派克集團董事和執行副總裁,自1988年起負責該集團在中國大陸、印度尼西亞、印度和中國臺灣等國家與地區的運營管理。他在通用電器和RCA公司擁有16年的管理經驗。姚繼平獲臺灣中央大學學士學位和MBA學位,精通英語和中文。
在外資PE基金中,普凱無疑是后起之秀。
和許多外資PE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就布局中國不同,普凱基金在2003年才募集到第一期基金,金額也只有2000多萬美元。
但在短短5年間,普凱基金成長迅速,尚德電力、中電光伏、小肥羊等成功案例,讓普凱基金在亞洲私募股權基金領域聲名鵲起。普凱投資入圍《清科》和《投資中國》2007中國最佳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主管合伙人姚繼平名列《福布斯》2007中國最佳風險投資人榜單。
普凱基金的規模也迅速擴張,正在著手準備募集的第4期成長型基金將達4-5億美元,第5期房地產基金將達3-4億美元。
盡管普凱基金還很年輕,但他的創始及主管合伙人姚繼平卻是資深投資人,擁有十分豐富的制造業管理經驗,普凱基金成長迅速,姚繼平功不可沒。
10多年前
就已耕耘中國大陸市場
在成為職業投資人之前,姚繼平就已擁有豐富制造業管理經驗。姚繼平先后服務于通用電器、RCA等世界著名跨國公司,對于這些經歷,姚繼平認為獲益匪淺,“這些都是世界一流的公司,給我非常系統的管理訓練,這對我以后的職業生涯非常重要。”
姚繼平的投資生涯開始于德派克。作為世界知名的紙產品企業,德派克當時業務還是以歐美為主,德派克希望能在亞洲市場發展,于是他們找到了姚繼平。
從德派克開始,姚繼平的職業生涯從制造業管理轉型到投資,需要操心的事也比以前多了,“1988年時,亞洲多數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處于起飛階段,我當時在亞洲一共建了8個工廠。建這些工廠程序很多,要從找地開始,然后設計、建廠房,運進機器設備,然后生產,再到工廠賺錢。我當時就已在做投資全案。”回憶起那段艱苦歲月,姚繼平至今還很感慨。
姚繼平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我來大陸,主要是想做一個紗錠用的紙線軸產品,當時大陸用原料的是木頭或硬塑料,在計劃經濟時代,你的紗賣給誰是事先指定的,把紗紡成布后,這個軸要再拿回來循環使用。當時我們找到了紡織部,他們說目前中國使用一次性線軸的需求量有限,紙線軸發展空間很小。”姚繼平回憶第一次來中國大陸是在1991年,他找到紡織部談要不要設廠時,他們的建議是“現在需求量還不夠,再等等”。
到了1995年,姚繼平又嘗試了紙餐盒項目,盡管付出了很大努力,但因為種種原因,這個項目沒有取得成功。一直到了1999年,紡織產品大量出口,一次性的紗錠紙產品需求增多,姚繼平又在大陸設廠。除了生產紙軸外,姚繼平還成立了貿易公司,為德派克集團采購各種機械零件、原材料,供母公司使用。
正是這個貿易公司,讓姚繼平發現了許多紙產品之外的投資機會。姚繼平告訴記者,“當時中國經濟要往上走的勢頭已十分明顯,好的投資機會非常多,不局限于紙產品。當時我的許多西班牙朋友在西班牙的房地產上賺了許多錢,下一個投資目標就是中國,但他們對中國是又愛又迷茫,他們知道中國機會巨大,但對中國的政治、法律不熟悉,而我們在中國大陸已運作多年,所以他們當時說,不如我們把錢給你們,成立基金后你們來投資。”
普凱基金因此誕生。但姚繼平們當時設想的投資基金,不是現在的PE形式,而是打算成立一個BUYOUT的并購基金, “我們希望利用我們的管理經驗和外銷市場管道,但后來很快發現,當時海外留學生回國的比較少,擁有管理經驗的更少,我們找不到合適的管理人才,因此才轉型做PE,”姚繼平承認,普凱基金走到今天這一步,是對中國市場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
第一個表態投資尚德
普凱的前兩期投資基金中,尚德電力無疑是其中最為成功的案例。
準備投資尚德電力時,姚繼平掌握的第一期普凱基金只有2000多萬美元,卻因尚德電力一戰成名。
盡管尚德電力在美國紐約主板上市后表現優異,還一夜之間造就了當時的中國首富施正榮。但無錫尚德的創業初期,PE機構對這家公司的態度非常矛盾。
這種矛盾是有理由的,“許多目光敏銳的投資人很早就發現尚德電力的發展前景廣闊,盈利空間驚人,但是當時困擾著尚德有兩個因素,首先是尚德當時的股東中有8家國有企業,另外,當時除了德國對使用太陽能有補貼扶持政策外,其他國家的態度還不明朗,太陽能硅產品的市場空間到底有多大還不清楚。”姚繼平認為,正因為如此,許多PE投資人對尚德十分謹慎。
姚繼平是較早關注尚德的PE投資人之一,“尚德當時規模也很小,廠房是租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