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光伏產業幾乎可以描述為全線進入“寒冬”期,工業硅、多晶硅、電池片及組件等領域一片低迷。以多晶硅為例,自2011年5月下旬開始,繼組件的價格遭遇波動開始下降后,國內多晶硅價格也開始震蕩,2011年10月份價格下降了27%,10月底降至32美元/千克, 11月第二周降到30.19美元/千克,再到第三周已經跌至28.2美元/千克,12月又回升到32美元/千克,上述銷售價格已經接近國外改良西門子法的成本價(即2000年左右多晶硅的起飛價)22美元/千克。
此次降價現像不僅出現在中國,歐美各多晶硅巨頭也在紛紛跟進。他們認為,光伏“嚴冬”正是淘汰一批沒有競爭力的劣質企業的最佳時期,同時也是冶金法多晶硅產業優化工藝,進一步降低成本和提高質量的好時期。通過這一輪“寒冬”的洗禮,多晶硅資源將愈來愈集中,加上準入門坎的頒布將整合與規范這個產業,新的洗牌也就在所難免。
寡頭壟斷現象加劇,資源逐漸集中
![](http://m.hutangcun.com/skin/zxskin/image/lazy.gif)
此次降價現像不僅出現在中國,歐美各多晶硅巨頭也在紛紛跟進。他們認為,光伏“嚴冬”正是淘汰一批沒有競爭力的劣質企業的最佳時期,同時也是冶金法多晶硅產業優化工藝,進一步降低成本和提高質量的好時期。通過這一輪“寒冬”的洗禮,多晶硅資源將愈來愈集中,加上準入門坎的頒布將整合與規范這個產業,新的洗牌也就在所難免。
寡頭壟斷現象加劇,資源逐漸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