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發布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擴大領先企業產能,降低光伏發電成本,培育骨干企業等一系列鼓勵產業發展政策,對于從去年下半年始一直處于發展寒冬中的光伏企業來說,不啻為一股暖流。但是,“十二五”時期我國太陽能電池裝機總量規劃沒有同期發布,啟動光伏應用市場的細則也未被提及。產業規模上去了,市場在哪里?這恰恰是困擾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我國光伏產業的規模已經達到一定量級。2011年,全球光伏市場需求為20吉瓦(GW)左右,而我國的光伏產能就有30吉瓦(GW)。達到吉瓦(GW)級的領軍企業,再加上一大批小而分散的組件廠商,依靠著國際市場的支撐,使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業聚集地和光伏產品出口國。
然而,全球市場的需求卻正在改變。3月9日,堪稱光伏應用市場風向標的德國開始削減上網電價補貼率,計劃對住宅用和大型光伏安裝設備分別進行20%和30%的大規模削減,同時大于10兆瓦(MW)的大型地面系統將無法再獲取補助。在不考慮組件降價的情況下,這一新政將使德國光伏發電內部收益率下降至5%到6%,投資收益率的下降將導致市場需求進一步放緩。
德國的市場變化只是全球光伏市場需求新一輪調整的開始,隨著傳統光伏應用市場的漸趨成熟和飽和,應用主市場逐漸從大型地面電站向屋頂轉移,需求將難以避免地出現萎縮。在這種情況下,組件產能過剩的效應將被擴大。
而按照產業規劃目標,我國“十二五”光伏產能規模仍將擴張。在告別全球市場需求爆發式增長的時代后,誰來消化這些產能?沒有市場的增量,將使制造企業成為“無米之炊”。市場在哪里?就在國內。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比重,是我國既定的發展目標,太陽能光伏發電在我國擁有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打開國內應用市場,不僅是光伏制造業發展所需,也是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必經之路。
啟動國內光伏應用市場并不是個新鮮話題,2011年國內光伏標桿電價的出臺,本應是推動國內市場大規模啟動的重要一步。但這一新的電價政策對于具有較大應用潛力的東部來說,運營商難以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企業積極性不高;而投資收益較好的西部地區,雖然已經建起了大量的光伏地面電站,但因遠離用電市場,電網接入仍未形成標準,光伏電力未能全部上網。
這些應用過程中的“障礙”,使得光伏產業上游具備的規模優勢未能順利促進下游應用環節的投資。按不同光照條件區域實行不同上網電價政策、突破利益割據盡快實現光伏并網發電,似乎成為了打破僵局的關鍵點。除此之外,在生產車間、辦公樓等大規模建筑屋頂設立電站,發電以自用為主、余量并網的模式,開始被越來越多的運用和嘗試,光伏企業也正尋找適合中國市場的應用商業模式。
打開市場需要建立促進新能源利用的機制,需要各方跳出利益的博弈,先將蛋糕做大,需要大膽嘗試,多一些敢吃螃蟹的人。同時,也需要有關部門和企業共同研究相關產業發展的優勢和特點,做到有的放矢,科學發展。
我國光伏產業的規模已經達到一定量級。2011年,全球光伏市場需求為20吉瓦(GW)左右,而我國的光伏產能就有30吉瓦(GW)。達到吉瓦(GW)級的領軍企業,再加上一大批小而分散的組件廠商,依靠著國際市場的支撐,使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業聚集地和光伏產品出口國。
然而,全球市場的需求卻正在改變。3月9日,堪稱光伏應用市場風向標的德國開始削減上網電價補貼率,計劃對住宅用和大型光伏安裝設備分別進行20%和30%的大規模削減,同時大于10兆瓦(MW)的大型地面系統將無法再獲取補助。在不考慮組件降價的情況下,這一新政將使德國光伏發電內部收益率下降至5%到6%,投資收益率的下降將導致市場需求進一步放緩。
德國的市場變化只是全球光伏市場需求新一輪調整的開始,隨著傳統光伏應用市場的漸趨成熟和飽和,應用主市場逐漸從大型地面電站向屋頂轉移,需求將難以避免地出現萎縮。在這種情況下,組件產能過剩的效應將被擴大。
而按照產業規劃目標,我國“十二五”光伏產能規模仍將擴張。在告別全球市場需求爆發式增長的時代后,誰來消化這些產能?沒有市場的增量,將使制造企業成為“無米之炊”。市場在哪里?就在國內。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比重,是我國既定的發展目標,太陽能光伏發電在我國擁有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打開國內應用市場,不僅是光伏制造業發展所需,也是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必經之路。
啟動國內光伏應用市場并不是個新鮮話題,2011年國內光伏標桿電價的出臺,本應是推動國內市場大規模啟動的重要一步。但這一新的電價政策對于具有較大應用潛力的東部來說,運營商難以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企業積極性不高;而投資收益較好的西部地區,雖然已經建起了大量的光伏地面電站,但因遠離用電市場,電網接入仍未形成標準,光伏電力未能全部上網。
這些應用過程中的“障礙”,使得光伏產業上游具備的規模優勢未能順利促進下游應用環節的投資。按不同光照條件區域實行不同上網電價政策、突破利益割據盡快實現光伏并網發電,似乎成為了打破僵局的關鍵點。除此之外,在生產車間、辦公樓等大規模建筑屋頂設立電站,發電以自用為主、余量并網的模式,開始被越來越多的運用和嘗試,光伏企業也正尋找適合中國市場的應用商業模式。
打開市場需要建立促進新能源利用的機制,需要各方跳出利益的博弈,先將蛋糕做大,需要大膽嘗試,多一些敢吃螃蟹的人。同時,也需要有關部門和企業共同研究相關產業發展的優勢和特點,做到有的放矢,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