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裁稅率落定的那一刻起,美國針對中國光伏產品“反補貼”一事的焦點,已經離開了美國、移向了歐洲。
3月20日,美國商務部公布針對中國光伏產品反補貼的初裁稅率。美方初步裁定,稅率征收在2.9%至4.73%之間。
針對美國“雙反”,中國的光伏企業們已經做好了各種應對準備,但他們卻對德國未來可能的動作忐忑不安——有消息稱,3月底,德國太陽能經濟聯合會將在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提出申訴。2011年,中國光伏產品的出口份額中,美國市場占比不足15%,歐洲市場則接近57%。歐洲市場中,又以德國為最大市場,當地70%至80%的光伏組件產品來自中國。
真正關系著生死存亡的戰場,在歐洲。但中國光伏企業不得不在一開始就全力去爭,因為美國“雙反”最終結果的樣板意義太關鍵了——若美國“雙反”最終裁定的懲罰性關稅過高,不僅將使中國光伏產品遠離年規模達30億美元的美國市場,還將帶動其他國家地區的“雙反”加入。
第一只靴子落地
3月20日,美國商務部公布針對中國光伏產品反補貼的初裁稅率,讓等待結果的中國光伏企業集體松了一口氣。美方初步裁定,稅率征收在2.9%至4.73%之間。其中,對尚德電力(NYSE:STP)的光伏反補貼稅率為2.9%,阿特斯 (NSDQ:CSIQ)為3.59%,天合光能 (NYSE:TSL)為4.73%,其他一些中國公司的稅率為3.61%。這一裁決公布前90天,所有進口產品,都將被追討相應的關稅。“這一結果雖然不合理,但對中國光伏企業的影響并不大,畢竟,美國政府也要考慮增加中國產品關稅后,對美國本土市場的影響。”阿特斯陽光電力全球銷售與市場營銷高級副總裁莊巖對本報記者表示,“反補貼的稅率,只是讓我們少賺3.59%的錢,而光伏產品在美國的售價本來就遠高于歐洲的售價。”
莊巖認為,這項懲罰性關稅更多是“象征意義”。
在本報采訪中,多家中國光伏企業認可莊巖的說法,認為“初裁稅率低于預期”,之所以判斷為“象征意義”是基于:稅率征收比例低于此前行業預測的10%~15%,更是遠低于美國7家光伏企業提出的100%關稅的水平。因此,美國商務部裁定甫一公布,數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股價隨之上揚。
但這仍非最后的結果。在裁決中,美國商務部肯定了此前7家美國光伏企業的申訴,認為中國企業獲得了不公平的政府補貼。6月,最終裁定將公布。此外,5月16日,美國商務部還將公布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稅率的初步裁定。同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也在進行相關調查,預計于2012年底前完成。在此之前,正對反補貼和反傾銷所執行的稅率,均為臨時性稅率。
應對
“根據裁定,若中國產的光伏組件采用非中國大陸生產的電池片,則不征收反補貼稅,此外,中國生產的電池片厚度低于20微米,則不需征收反補貼稅。”阿特斯陽光全球市場高級總監張含冰介紹。
張含冰告訴本報記者,對于初裁的結果,中國光伏企業也有應對的辦法。目前,阿特斯組件產品所用的電池片,除了自產外,去年約有400MW左右,是從晶澳太陽能和第三地中國臺灣地區采購。“晶澳的電池片約在18微米,且我們第三地生產的電池片也不用征稅。”張含冰表示,反補貼的稅收可有效規避。去年,阿特斯出口美國的量占全球12%。
晶澳太陽能CEO方朋向本報確認,為了壓低成本,公司的電池片厚度約在18微米左右。這樣的好處是,節約硅的用料,而今,正好繞過反補貼稅收。原先1W電池片需用8克硅,現在則需用6克硅。“當然,做薄電池片的前提是,保證電池轉換效率和控制電池片的損耗。”方朋表示。
方朋透露,針對美國對中國光伏組件的“雙反”措施,公司將通過第三地生產來實現對美出口,并考慮今后在美國設立工廠。
英利綠色能源美國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Robert Petrina也表示,“正如我們在提交給國際貿易委員會的證詞中所陳述的,我們沒有傾銷產品,而且我們也相信,我們沒有獲得任何不公平的補貼。無論最終調查結果如何,我們都將繼續致力于美國光伏市場的開發”。
除了規避稅收之外,不少光伏組件廠開始致力于向光伏電站項目拓展。2011年,阿特斯公司的19億美元營收中,10%來自于系統和項目的開發。公司計劃在2012年、2013年,電站項目的營收比例要上升到25%和40%。保利協鑫和無錫尚德亦在加強此領域的拓展。
據悉,無錫尚德作為全球最大光伏電池制造商,去年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22%。尚德表示,公司對美國“雙反”調查做了大量應對,將繼續按計劃擴張海外市場份額。
博弈
這一裁決對美國商務部來說,也并非易事。初裁結果公布時間,曾三度被延遲。美國商務部受到來自本國和中國光伏企業的雙重壓力。
2011年10月,美國SolarWorld等7家光伏企業向美政府提出,要求美國向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征收超過100%關稅。這7家美國光伏企業的理由是,中國光伏企業向美傾銷產品且接受政府高額補貼。據國外媒體報道,2012年總統大選將至,美國總統奧巴馬面對中國競爭和清潔能源政策遭到了共和黨競爭對手的批評。
美國針對中國的“雙反”提議,被中國光伏企業及其在美國的客戶警告為,此舉將導致美國消費者承擔經濟損失。中國商務部亦批評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的調查是“貿易保護主義”的表現。
美國的“雙反”提議,也受到來自美國國內平價上網聯盟(CASE)的抗議。CASE提出,希望政府能夠考慮光伏下游安裝企業的利益,重視“雙反”對美國就業帶來的惡劣影響。該組織調查顯示,美國如果對中國光伏電池及組件征收100%的懲罰性關稅,將在未來三年內凈損失5萬個工作崗位,
3月21日,中國光伏企業再次通過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就這一裁決作出聲明,首先指出“美國商務部此舉政治目的超越法律授權”。
博弈自始至終不曾停止。不過,業內目前更加擔心的,已經不是美國“雙反”事件本身。
近日,有消息稱,德國太陽能經濟聯合會已采取行動,將于3月底在歐盟提出申訴,指控中國太陽能產品廉價傾銷的不公平競爭。德國媒體稱,德國該聯合會約有800個產業會員,聯合會指出,所有的市場參與者都須遵守國際貿易自由以及公平競爭的原則,不公平競爭使德國本土太陽能產業深陷危機。
該聯合會舉出的實例是:柏林光伏電池生產商Solon在去年12月宣告破產短短一周后,德國電站制造商Solar Millennium也宣布倒閉;另一家光伏電池制造大廠Q-Cells更在財務危機中掙扎,股價下跌99%;德國光伏企業Sunways甚至在今年初被位于中國江西的賽維LDK收購。
“中國太陽能板制造商在國家原料與財政的雙重支援下,以低于德國產品30%的價格,將中國產品傾銷到歐洲市場。”德國第二大太陽能企業Solar World總裁Frank Asbeck稱。
由此,對于中國光伏企業來說,美國“雙反”的最終結果究竟為何,顯得更具“樣板意義”——中國光伏企業若拿出有效方案,在美國“雙反”中贏得勝利,才有望杜絕其他國家地區的效仿。
3月20日,美國商務部公布針對中國光伏產品反補貼的初裁稅率。美方初步裁定,稅率征收在2.9%至4.73%之間。
針對美國“雙反”,中國的光伏企業們已經做好了各種應對準備,但他們卻對德國未來可能的動作忐忑不安——有消息稱,3月底,德國太陽能經濟聯合會將在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提出申訴。2011年,中國光伏產品的出口份額中,美國市場占比不足15%,歐洲市場則接近57%。歐洲市場中,又以德國為最大市場,當地70%至80%的光伏組件產品來自中國。
真正關系著生死存亡的戰場,在歐洲。但中國光伏企業不得不在一開始就全力去爭,因為美國“雙反”最終結果的樣板意義太關鍵了——若美國“雙反”最終裁定的懲罰性關稅過高,不僅將使中國光伏產品遠離年規模達30億美元的美國市場,還將帶動其他國家地區的“雙反”加入。
第一只靴子落地
3月20日,美國商務部公布針對中國光伏產品反補貼的初裁稅率,讓等待結果的中國光伏企業集體松了一口氣。美方初步裁定,稅率征收在2.9%至4.73%之間。其中,對尚德電力(NYSE:STP)的光伏反補貼稅率為2.9%,阿特斯 (NSDQ:CSIQ)為3.59%,天合光能 (NYSE:TSL)為4.73%,其他一些中國公司的稅率為3.61%。這一裁決公布前90天,所有進口產品,都將被追討相應的關稅。“這一結果雖然不合理,但對中國光伏企業的影響并不大,畢竟,美國政府也要考慮增加中國產品關稅后,對美國本土市場的影響。”阿特斯陽光電力全球銷售與市場營銷高級副總裁莊巖對本報記者表示,“反補貼的稅率,只是讓我們少賺3.59%的錢,而光伏產品在美國的售價本來就遠高于歐洲的售價。”
莊巖認為,這項懲罰性關稅更多是“象征意義”。
在本報采訪中,多家中國光伏企業認可莊巖的說法,認為“初裁稅率低于預期”,之所以判斷為“象征意義”是基于:稅率征收比例低于此前行業預測的10%~15%,更是遠低于美國7家光伏企業提出的100%關稅的水平。因此,美國商務部裁定甫一公布,數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股價隨之上揚。
但這仍非最后的結果。在裁決中,美國商務部肯定了此前7家美國光伏企業的申訴,認為中國企業獲得了不公平的政府補貼。6月,最終裁定將公布。此外,5月16日,美國商務部還將公布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稅率的初步裁定。同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也在進行相關調查,預計于2012年底前完成。在此之前,正對反補貼和反傾銷所執行的稅率,均為臨時性稅率。
應對
“根據裁定,若中國產的光伏組件采用非中國大陸生產的電池片,則不征收反補貼稅,此外,中國生產的電池片厚度低于20微米,則不需征收反補貼稅。”阿特斯陽光全球市場高級總監張含冰介紹。
張含冰告訴本報記者,對于初裁的結果,中國光伏企業也有應對的辦法。目前,阿特斯組件產品所用的電池片,除了自產外,去年約有400MW左右,是從晶澳太陽能和第三地中國臺灣地區采購。“晶澳的電池片約在18微米,且我們第三地生產的電池片也不用征稅。”張含冰表示,反補貼的稅收可有效規避。去年,阿特斯出口美國的量占全球12%。
晶澳太陽能CEO方朋向本報確認,為了壓低成本,公司的電池片厚度約在18微米左右。這樣的好處是,節約硅的用料,而今,正好繞過反補貼稅收。原先1W電池片需用8克硅,現在則需用6克硅。“當然,做薄電池片的前提是,保證電池轉換效率和控制電池片的損耗。”方朋表示。
方朋透露,針對美國對中國光伏組件的“雙反”措施,公司將通過第三地生產來實現對美出口,并考慮今后在美國設立工廠。
英利綠色能源美國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Robert Petrina也表示,“正如我們在提交給國際貿易委員會的證詞中所陳述的,我們沒有傾銷產品,而且我們也相信,我們沒有獲得任何不公平的補貼。無論最終調查結果如何,我們都將繼續致力于美國光伏市場的開發”。
除了規避稅收之外,不少光伏組件廠開始致力于向光伏電站項目拓展。2011年,阿特斯公司的19億美元營收中,10%來自于系統和項目的開發。公司計劃在2012年、2013年,電站項目的營收比例要上升到25%和40%。保利協鑫和無錫尚德亦在加強此領域的拓展。
據悉,無錫尚德作為全球最大光伏電池制造商,去年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22%。尚德表示,公司對美國“雙反”調查做了大量應對,將繼續按計劃擴張海外市場份額。
博弈
這一裁決對美國商務部來說,也并非易事。初裁結果公布時間,曾三度被延遲。美國商務部受到來自本國和中國光伏企業的雙重壓力。
2011年10月,美國SolarWorld等7家光伏企業向美政府提出,要求美國向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征收超過100%關稅。這7家美國光伏企業的理由是,中國光伏企業向美傾銷產品且接受政府高額補貼。據國外媒體報道,2012年總統大選將至,美國總統奧巴馬面對中國競爭和清潔能源政策遭到了共和黨競爭對手的批評。
美國針對中國的“雙反”提議,被中國光伏企業及其在美國的客戶警告為,此舉將導致美國消費者承擔經濟損失。中國商務部亦批評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的調查是“貿易保護主義”的表現。
美國的“雙反”提議,也受到來自美國國內平價上網聯盟(CASE)的抗議。CASE提出,希望政府能夠考慮光伏下游安裝企業的利益,重視“雙反”對美國就業帶來的惡劣影響。該組織調查顯示,美國如果對中國光伏電池及組件征收100%的懲罰性關稅,將在未來三年內凈損失5萬個工作崗位,
3月21日,中國光伏企業再次通過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就這一裁決作出聲明,首先指出“美國商務部此舉政治目的超越法律授權”。
博弈自始至終不曾停止。不過,業內目前更加擔心的,已經不是美國“雙反”事件本身。
近日,有消息稱,德國太陽能經濟聯合會已采取行動,將于3月底在歐盟提出申訴,指控中國太陽能產品廉價傾銷的不公平競爭。德國媒體稱,德國該聯合會約有800個產業會員,聯合會指出,所有的市場參與者都須遵守國際貿易自由以及公平競爭的原則,不公平競爭使德國本土太陽能產業深陷危機。
該聯合會舉出的實例是:柏林光伏電池生產商Solon在去年12月宣告破產短短一周后,德國電站制造商Solar Millennium也宣布倒閉;另一家光伏電池制造大廠Q-Cells更在財務危機中掙扎,股價下跌99%;德國光伏企業Sunways甚至在今年初被位于中國江西的賽維LDK收購。
“中國太陽能板制造商在國家原料與財政的雙重支援下,以低于德國產品30%的價格,將中國產品傾銷到歐洲市場。”德國第二大太陽能企業Solar World總裁Frank Asbeck稱。
由此,對于中國光伏企業來說,美國“雙反”的最終結果究竟為何,顯得更具“樣板意義”——中國光伏企業若拿出有效方案,在美國“雙反”中贏得勝利,才有望杜絕其他國家地區的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