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2012年年會于4月1日-3日在中國海南博鰲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變革世界中的亞洲:邁向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姬斌:亞洲制造行業整體處于發展的階段,亞洲的不同國家、不同區域之間也有懸殊的差距。日韓制造業已經處于比較發達階段,中國、印度新興經濟體還處于發展中階段,還有部分國家工業化處于起步階段。亞洲制造業發展,當然需要與歐美之間的協作。我們想探討一個問題,亞洲制造業怎樣能夠實現一個好的分工或者一個好的協作?如何將這種生產、研發、銷售上的集群優勢進一步整合和加強?這里特別想請尚德電力董事長兼CEO施正榮博士談談這個問題。
施正榮:首先我想針對主持人提出的問題,從我們所從事的行業作一個回答。我們所從事的是一個光伏發電產業,十年前在中國如果提到光伏,只有搞光伏的專家才聽得懂這個名詞。十年后,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講到了這個產業,所以我們就可以相信在十年當中由于中國制造對這個產業所帶來的變化和影響,可以講從實驗室的技術成為一個已經是現實新的發電技術。這一點來自于所謂亞洲制造、中國制造分工這塊。如果沒有中國介入這個產業,我想光伏發電的成本下降,所謂的平價上網等等,至少要推遲5-10年。所以在這個領域,由于中國制造加入,對成本下降取得了很大進步。有人要問如何?我認為主要是三個方面所實現了這個目標。第一,投資,在過去十年有巨大投資,使得產能迅速擴大。第二,研發和技術創新,尤其在制造領域產品的技術創新、設備的創新等等,使得制造的效率、產品的轉換效率不斷提高。第三,供應鏈的發展。五年前全球沒有光伏產業供應鏈,由于中國制造介入,已經形成了完整的供應鏈。在美國我也參加過很多類似的論壇,美國對新能源太陽能發展非常重視,也是在所謂的制造能再造,試圖在美國本土鼓勵發展制造業。要做這個事情也很簡單,美國政府得出臺政策,鼓勵企業家在本地投資,不僅僅是我們尚德到美國投一個工廠,而且是整個產業鏈,那我想美國在制造太陽能光伏發電板的成本不會比中國高很多。關鍵是要有這樣的投資決策和環境。
施正榮:談到剛才問到亞洲制造所面臨的機遇,我有這么一個觀點,中國為什么會提出中國制造轉型升級。任何一個事情都有它的階段性,在過去的30年甚至20年,中國制造,廉價的成本、廉價的能源,確實有它的優勢。我的觀點是整個經濟全球化就是兩個因素導致的,便宜的能源、便宜的勞動力?,F在隨著中國勞動力不斷上漲,油價超過100美金/桶,我想回歸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我四年前已經跟很多政府官員講,要擴大內需,不能再靠出口了。經濟全球化從物理上會慢慢地消失,但是這個概念還存在。美國人到中國開廠,中國老板到美國開廠,從這兩個角度我認為亞洲和全球是走到一起來了,亞洲要轉型升級,歐洲要回歸,所以亞洲的企業就可以到全球去開工廠,去進行投資。如果中國企業要到美國、歐洲投資,那必須要提升我們的技術、創新能力、管理能力,所以我跟我們的團隊講,如果真的有本事,要到歐洲去開廠、到美國去開廠,而且要比本地的同行有競爭力,這才叫競爭力。另外一個角度,我認為中國要轉型升級,勞動力是一個問題。四年前我就跟我們團隊講,我們要實行自動化,招工必將是一個問題,而且對90后員工,他不可能給你干苦力活,他要用腦子來干活,所以必須實行自動化。制造本身就是一個產業升級的過程。我認為亞洲制造不用擔心,全球現在開始一體化,開始并軌,各種形式也迫使我們,包括我們本地的形式,人口、人才等等都迫使我們必須朝著這個方向走,也只有這樣才能跟全球并軌,才能走向世界。謝謝!
姬斌:亞洲制造行業整體處于發展的階段,亞洲的不同國家、不同區域之間也有懸殊的差距。日韓制造業已經處于比較發達階段,中國、印度新興經濟體還處于發展中階段,還有部分國家工業化處于起步階段。亞洲制造業發展,當然需要與歐美之間的協作。我們想探討一個問題,亞洲制造業怎樣能夠實現一個好的分工或者一個好的協作?如何將這種生產、研發、銷售上的集群優勢進一步整合和加強?這里特別想請尚德電力董事長兼CEO施正榮博士談談這個問題。
施正榮:首先我想針對主持人提出的問題,從我們所從事的行業作一個回答。我們所從事的是一個光伏發電產業,十年前在中國如果提到光伏,只有搞光伏的專家才聽得懂這個名詞。十年后,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講到了這個產業,所以我們就可以相信在十年當中由于中國制造對這個產業所帶來的變化和影響,可以講從實驗室的技術成為一個已經是現實新的發電技術。這一點來自于所謂亞洲制造、中國制造分工這塊。如果沒有中國介入這個產業,我想光伏發電的成本下降,所謂的平價上網等等,至少要推遲5-10年。所以在這個領域,由于中國制造加入,對成本下降取得了很大進步。有人要問如何?我認為主要是三個方面所實現了這個目標。第一,投資,在過去十年有巨大投資,使得產能迅速擴大。第二,研發和技術創新,尤其在制造領域產品的技術創新、設備的創新等等,使得制造的效率、產品的轉換效率不斷提高。第三,供應鏈的發展。五年前全球沒有光伏產業供應鏈,由于中國制造介入,已經形成了完整的供應鏈。在美國我也參加過很多類似的論壇,美國對新能源太陽能發展非常重視,也是在所謂的制造能再造,試圖在美國本土鼓勵發展制造業。要做這個事情也很簡單,美國政府得出臺政策,鼓勵企業家在本地投資,不僅僅是我們尚德到美國投一個工廠,而且是整個產業鏈,那我想美國在制造太陽能光伏發電板的成本不會比中國高很多。關鍵是要有這樣的投資決策和環境。
施正榮:談到剛才問到亞洲制造所面臨的機遇,我有這么一個觀點,中國為什么會提出中國制造轉型升級。任何一個事情都有它的階段性,在過去的30年甚至20年,中國制造,廉價的成本、廉價的能源,確實有它的優勢。我的觀點是整個經濟全球化就是兩個因素導致的,便宜的能源、便宜的勞動力?,F在隨著中國勞動力不斷上漲,油價超過100美金/桶,我想回歸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我四年前已經跟很多政府官員講,要擴大內需,不能再靠出口了。經濟全球化從物理上會慢慢地消失,但是這個概念還存在。美國人到中國開廠,中國老板到美國開廠,從這兩個角度我認為亞洲和全球是走到一起來了,亞洲要轉型升級,歐洲要回歸,所以亞洲的企業就可以到全球去開工廠,去進行投資。如果中國企業要到美國、歐洲投資,那必須要提升我們的技術、創新能力、管理能力,所以我跟我們的團隊講,如果真的有本事,要到歐洲去開廠、到美國去開廠,而且要比本地的同行有競爭力,這才叫競爭力。另外一個角度,我認為中國要轉型升級,勞動力是一個問題。四年前我就跟我們團隊講,我們要實行自動化,招工必將是一個問題,而且對90后員工,他不可能給你干苦力活,他要用腦子來干活,所以必須實行自動化。制造本身就是一個產業升級的過程。我認為亞洲制造不用擔心,全球現在開始一體化,開始并軌,各種形式也迫使我們,包括我們本地的形式,人口、人才等等都迫使我們必須朝著這個方向走,也只有這樣才能跟全球并軌,才能走向世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