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近日做出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31%-250%傾銷稅的裁決徹底“澆涼”了國內的光伏產業。
到目前為止,我國半數以上中小電池組件企業已經停產,30%的企業大幅減產,10%-20%的企業小幅減產或努力維持并開始不同程度裁員,部分上市企業今年二三季度業務普遍出現虧損。
就在光伏發展前景低迷之際,曾長期遇冷的光熱發電產業卻借機上位,憑借日趨成熟的技術、市場等條件吸引了多方矚目,不少投資人和能源類企業亦躍躍欲試,整個市場熱度迅速攀升。用業內人士的話說,“我國光熱發電正處于規模化發展的前夜”。
光熱產業前途光明
據了解,光熱發電是太陽能利用的形式之一,是將太陽能聚集形成大量的熱能通過換熱裝置產生蒸汽進而驅動汽輪機發電的技術。與煤炭發電相比,光熱發電能夠將煤燃燒產生蒸汽的環節變為利用太陽光熱產生蒸汽,從而減少環境污染;與光伏發電相比,光熱發電可以避免多晶硅產生的二次污染。可謂是名副其實的清潔能源。
中國華電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黃湘說:“電能其實很難存儲,而熱能則可以24小時存儲,利用蓄熱技術,光熱發電技術可以實現24小時連續發電。”
不光如此,光熱發電在陽光充足時段可以提供峰值負荷以彌補風力發電、水力發電等其他能源的不足,可承擔基礎能源。采用蓄熱系統還可以減小對電網的沖擊,提高電力品質。
作為近年來備受追捧的新興產業,光熱發電在歐洲、美國已經成功應用。“從目前已投運光熱電站國家分布來看,美國占了48.95%,其次是西班牙,占47.49%。”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深分析師賀重陽介紹說。
根據該研究院《2012-2016年中國光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到2015年,全球光熱發電累計裝機將達到24.5吉瓦,5年復合增速90%;到2020年光熱發電在全球能源供應份額中將占1%-1.2%,到2030年占3%-3.6%,到2050年占8.5%-11.8%,即到2050年光熱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830吉瓦,平均每年新增41吉瓦。
具體到我國,預計到2015年,太陽能熱發電裝機容量將達3吉瓦左右,市場總量達450億元。2020年以后,中國光熱發電市場規模可達22.5萬億-30萬億元,熱發電總量可占全年總發電量的30%-40%。
“光熱發電是未來太陽能發展的重要方向。”賀重陽對此胸有成竹,并表示,我國發展太陽能產業一定要優先發展光熱發電。她提醒說,目前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缺乏統一標準,有實力的企業應考慮向更廣義的光熱行業特別是光熱發電領域繼續深入探索,提早布局,從而順利搶占發展先機。
技術路線有待調整
市場的大門正在徐徐打開,國內企業是否能夠挖到真金白銀卻還是個未知數。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中國光電領域一直是眾多跨國企業覬覦的一塊“肥肉”。由于在這方面發展時間較早,不少歐美國家積累了更為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實力。倘若國內企業要想守住自己的地盤,在競爭中不落人后,就必須高度重視產業技術路線,并及早對此加以科學規劃。
據了解,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主要有點聚焦和線聚焦系統。點聚焦系統包括塔式和碟式,線聚焦系統包括槽式和菲涅耳式。根據聚光方式的不同,上述技術手段在應用中又各有不同特色。其中,槽式系統是商業化電站的主流技術;塔式系統運行溫度高、系統效率高,近5年得到了商業化應用;菲涅耳式也有小規模的示范電站;碟式斯特林技術開發難度大,目前只有一座0.15萬千瓦的電站投入運行。
從全球光熱發電來看,截至2010年,全球已投入運行的光熱裝機容量達988.65兆瓦,其中槽式占據絕對多數,市場比重達到94.57%,塔式次之,占4.37%。“國內在槽式、塔式、碟式等光熱發電項目上規劃、投入較晚,規劃建設的光熱電站約有2.5吉瓦,目前以塔式為主。”國泰君安分析師侯文濤稱。
那么,業內權威人士是如何看待上述中外主流技術取向差異呢?華北電力設計院工程師田增華表示,雖然塔式技術擁有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但目前槽式太陽能熱發電技術較為成熟,我國應在優先開展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站建設同時,加大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的示范工作。
“槽式技術最早于1984年投入商業化應用,電站運行經驗豐富,特點是簡單、穩定、可靠,沒有復雜系統和技術。”田增華認為,從運營穩定的角度出發,在國內光熱產業初創期,選擇大力發展槽式技術更為適宜。
侯文濤也認為,總體來看,國內在槽式、蝶式、菲涅爾式的設備系統方面積累不夠,在塔式方面缺乏大型項目驗證,而且政策支持力度一般。因此不適宜在產業摸索階段就大規模建設塔式電站,應該循序漸進,通過培育出足夠的市場化需求來推動技術研發和儲備。
上網電價難題待破
“當前,光熱發電的實際情況并不很樂觀,建設周期過長、靈活性較差、冷卻問題、成本較高等都是導致其未能像光伏一樣迅速發展起來的原因。”業內專家坦言,加快發展光熱發電確實是大勢所趨,但國內還缺乏成熟的商業運營經驗,這導致光熱發電成本高出傳統能源3倍以上,不利于調動企業積極性。
其實,國外企業在光熱發電成本上的壓力并不遜于我國,之所以他們能維持低廉的上網電價,政府扶持在其中功不可沒。據了解,作為全球光熱發電的兩大主戰場,美國和西班牙政府均針對該產業出臺了具體的政策支持,如西班牙發布了每千瓦時27歐分的上網電價;美國能源局則將光熱發電定為基礎能源,大力推廣儲能技術,上網電價也因此可以降至每千瓦時0.8元。
“上網電價高低非常關鍵,它關系到并網問題甚至整個產業鏈的形成。”上述專家表示,應該吸取發展風電和光伏產業時的教訓,把眼光防長,防止“棄風”、“窩電”現象的再次出現。
據悉,由國家發改委批復的中廣核集團50兆瓦德令哈電站、華電集團50兆瓦的金塔紅柳洼電站目前已經開工建設,這些光熱電站的運營既能積累驗證相關技術的可靠性,同時又為國家上網電價的確定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在國家相關部門緊鑼密鼓開展光熱發電探索的同時,部分國內企業也在進行不懈地技術攻關。據了解,太陽能光熱發電儲能技術的領軍企業江蘇太陽寶新能源有限公司經過獨立研發,截至目前已經成功掌握了儲能技術的設計、制造,并且申請發明專利30多項,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屆時,憑借技術和價格優勢,有著巨大加工制造能力的中國將成為世界太陽能光熱發電大國。”上述專家表示。
到目前為止,我國半數以上中小電池組件企業已經停產,30%的企業大幅減產,10%-20%的企業小幅減產或努力維持并開始不同程度裁員,部分上市企業今年二三季度業務普遍出現虧損。
就在光伏發展前景低迷之際,曾長期遇冷的光熱發電產業卻借機上位,憑借日趨成熟的技術、市場等條件吸引了多方矚目,不少投資人和能源類企業亦躍躍欲試,整個市場熱度迅速攀升。用業內人士的話說,“我國光熱發電正處于規模化發展的前夜”。
光熱產業前途光明
據了解,光熱發電是太陽能利用的形式之一,是將太陽能聚集形成大量的熱能通過換熱裝置產生蒸汽進而驅動汽輪機發電的技術。與煤炭發電相比,光熱發電能夠將煤燃燒產生蒸汽的環節變為利用太陽光熱產生蒸汽,從而減少環境污染;與光伏發電相比,光熱發電可以避免多晶硅產生的二次污染。可謂是名副其實的清潔能源。
中國華電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黃湘說:“電能其實很難存儲,而熱能則可以24小時存儲,利用蓄熱技術,光熱發電技術可以實現24小時連續發電。”
不光如此,光熱發電在陽光充足時段可以提供峰值負荷以彌補風力發電、水力發電等其他能源的不足,可承擔基礎能源。采用蓄熱系統還可以減小對電網的沖擊,提高電力品質。
作為近年來備受追捧的新興產業,光熱發電在歐洲、美國已經成功應用。“從目前已投運光熱電站國家分布來看,美國占了48.95%,其次是西班牙,占47.49%。”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深分析師賀重陽介紹說。
根據該研究院《2012-2016年中國光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到2015年,全球光熱發電累計裝機將達到24.5吉瓦,5年復合增速90%;到2020年光熱發電在全球能源供應份額中將占1%-1.2%,到2030年占3%-3.6%,到2050年占8.5%-11.8%,即到2050年光熱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830吉瓦,平均每年新增41吉瓦。
具體到我國,預計到2015年,太陽能熱發電裝機容量將達3吉瓦左右,市場總量達450億元。2020年以后,中國光熱發電市場規模可達22.5萬億-30萬億元,熱發電總量可占全年總發電量的30%-40%。
“光熱發電是未來太陽能發展的重要方向。”賀重陽對此胸有成竹,并表示,我國發展太陽能產業一定要優先發展光熱發電。她提醒說,目前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缺乏統一標準,有實力的企業應考慮向更廣義的光熱行業特別是光熱發電領域繼續深入探索,提早布局,從而順利搶占發展先機。
技術路線有待調整
市場的大門正在徐徐打開,國內企業是否能夠挖到真金白銀卻還是個未知數。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中國光電領域一直是眾多跨國企業覬覦的一塊“肥肉”。由于在這方面發展時間較早,不少歐美國家積累了更為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實力。倘若國內企業要想守住自己的地盤,在競爭中不落人后,就必須高度重視產業技術路線,并及早對此加以科學規劃。
據了解,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主要有點聚焦和線聚焦系統。點聚焦系統包括塔式和碟式,線聚焦系統包括槽式和菲涅耳式。根據聚光方式的不同,上述技術手段在應用中又各有不同特色。其中,槽式系統是商業化電站的主流技術;塔式系統運行溫度高、系統效率高,近5年得到了商業化應用;菲涅耳式也有小規模的示范電站;碟式斯特林技術開發難度大,目前只有一座0.15萬千瓦的電站投入運行。
從全球光熱發電來看,截至2010年,全球已投入運行的光熱裝機容量達988.65兆瓦,其中槽式占據絕對多數,市場比重達到94.57%,塔式次之,占4.37%。“國內在槽式、塔式、碟式等光熱發電項目上規劃、投入較晚,規劃建設的光熱電站約有2.5吉瓦,目前以塔式為主。”國泰君安分析師侯文濤稱。
那么,業內權威人士是如何看待上述中外主流技術取向差異呢?華北電力設計院工程師田增華表示,雖然塔式技術擁有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但目前槽式太陽能熱發電技術較為成熟,我國應在優先開展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站建設同時,加大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的示范工作。
“槽式技術最早于1984年投入商業化應用,電站運行經驗豐富,特點是簡單、穩定、可靠,沒有復雜系統和技術。”田增華認為,從運營穩定的角度出發,在國內光熱產業初創期,選擇大力發展槽式技術更為適宜。
侯文濤也認為,總體來看,國內在槽式、蝶式、菲涅爾式的設備系統方面積累不夠,在塔式方面缺乏大型項目驗證,而且政策支持力度一般。因此不適宜在產業摸索階段就大規模建設塔式電站,應該循序漸進,通過培育出足夠的市場化需求來推動技術研發和儲備。
上網電價難題待破
“當前,光熱發電的實際情況并不很樂觀,建設周期過長、靈活性較差、冷卻問題、成本較高等都是導致其未能像光伏一樣迅速發展起來的原因。”業內專家坦言,加快發展光熱發電確實是大勢所趨,但國內還缺乏成熟的商業運營經驗,這導致光熱發電成本高出傳統能源3倍以上,不利于調動企業積極性。
其實,國外企業在光熱發電成本上的壓力并不遜于我國,之所以他們能維持低廉的上網電價,政府扶持在其中功不可沒。據了解,作為全球光熱發電的兩大主戰場,美國和西班牙政府均針對該產業出臺了具體的政策支持,如西班牙發布了每千瓦時27歐分的上網電價;美國能源局則將光熱發電定為基礎能源,大力推廣儲能技術,上網電價也因此可以降至每千瓦時0.8元。
“上網電價高低非常關鍵,它關系到并網問題甚至整個產業鏈的形成。”上述專家表示,應該吸取發展風電和光伏產業時的教訓,把眼光防長,防止“棄風”、“窩電”現象的再次出現。
據悉,由國家發改委批復的中廣核集團50兆瓦德令哈電站、華電集團50兆瓦的金塔紅柳洼電站目前已經開工建設,這些光熱電站的運營既能積累驗證相關技術的可靠性,同時又為國家上網電價的確定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在國家相關部門緊鑼密鼓開展光熱發電探索的同時,部分國內企業也在進行不懈地技術攻關。據了解,太陽能光熱發電儲能技術的領軍企業江蘇太陽寶新能源有限公司經過獨立研發,截至目前已經成功掌握了儲能技術的設計、制造,并且申請發明專利30多項,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屆時,憑借技術和價格優勢,有著巨大加工制造能力的中國將成為世界太陽能光熱發電大國。”上述專家表示。